“把握北交所設立機遇,你家企業做好準備了嗎?”這是近期各地中小企業被當地證監局“問候”最多的一句話。
自9月初北交所成立后,全國多地圍繞北交所開展了一系列培訓活動。只是,不同的地方對北交所的應對方式各有差異。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不完全統計,目前北京、安徽的一把手、二把手都已經公開出來站臺。天津、重慶正在開展緊鑼密鼓的行動;廣東省、山東省作為傳統的經濟大省、制造業大省,也都是此次搶抓北交所機遇的積極分子。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此番搶抓北交所機遇最積極的地方,恰巧也是當初競逐“新能源汽車之都”最活躍的選手。優秀的一貫優秀,積極的也一如既往。
北京、安徽一把手二把手齊站臺
一個月前,小米汽車落戶北京,讓“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競逐變得更加迷離。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對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表示,“北京作為科創中心,有著其它地方沒有的優勢。”
?而作為北交所大本營所在地的北京市,面對資本市場此次重大機遇自然也不會錯過。
早在9月14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就一同調研了北交所。當時,他們察看了新三板各市場層級實時監控、交易撮合、業務辦理和科技監管等情況。蔡奇隨后表示,北京證券交易所是為全國創新型中小企業量身打造的。
北京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聚集地,北交所的設立對北京意義重大。
國慶節前不久,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北京市朝陽區政府、全國股轉公司聯合舉辦了北京創新型中小企業上市專題培訓會(獨角獸專場)。北交所、證券業務專家先后就新三板掛牌和北交所上市規則進行了深入講解,對企業關注的申報路徑、上市標準進行了詳細介紹。
知情人士曾告訴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自北交所成立以來,北京市已有300余家企業、近百名金融干部參加了培訓。“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培訓力度,舉辦本市專精特新企業、Hicool大賽優秀獲獎企業、私募被投企業等上市專題培訓。”
在通往“東方底特律”的路上,一些城市卯足了勁兒;在“搶抓北交所機遇”上,這些城市同樣也不甘落后。
一年前的4月29日,安徽省委書記和省長一同出席了一場活動。直到幾個月后,這場活動背后的雄心,才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
當時在省委書記旁邊手舞足蹈的,是一個叫李斌的中年男子。那一天,占地1500畝的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開工,李斌的蔚來獲得合肥市政府70億元投資輸血。
這70個小目標,直接讓合肥成了日后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的有力競爭者。
“搶抓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格局、核心價值鏈和產品屬性發生深刻變革的重大機遇”,這是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當天喊出的口號;一年半后,書記和省長再次同框。
?這次,李錦斌看到了新機遇——北交所。
9月28日,安徽省政府舉辦北交所相關政策報告會暨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進會,省委書記李錦斌表示,搶抓北交所成立的戰略機遇,推動安徽省創新型中小企業首發上市。同時,落實相關政策,培育和扶持更多“專精特新”企業。
中小企業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安徽省也不例外。
2010年,安徽省的經濟總量僅為13249.8億元;十年后,其經濟總量達38680.6億元,漲了近3倍,排名也從全國第14位提升到了第11位。到今年上半年,安徽省的經濟總量躋身全國前十,比去年同期又增長了17.24%。
這背后,與安徽省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不無關系。早在北交所成立前,安徽省就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設置了專門的股權投資基金。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了解,截至2020年底,安徽省已累計培育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818戶。
不光安徽省里積極,各市區也不甘落后。第二天,阜陽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就舉辦了題為“搶抓新機遇,挺進北交所”的專題輔導報告會,副局長丁朝陽親自主持。
而在新能源汽車中與安徽競爭最激烈的上海,此次面對北交所的成立卻顯得較為安靜。擁有深交所的深圳卻對北交所十分上心。
公開信息顯示,9月24日,深圳證監局組織召開證券公司座談會,要求各證券公司聚焦符合北交所定位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加快培育和輔導;9月27日、28日,深圳組織召開新三板掛牌公司座談會,引導推動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在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掛牌。
重慶、天津、長春緊鑼密鼓
傳統六大汽車玩家城市中,除北上廣武,只有長春和重慶目前還暫時沒有一線造車新勢力明確落地。轄區內的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上也欠一把火。
2020年,長安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3萬輛,僅占到長安汽車2020年銷量的1.5%。同期,上汽、廣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分別為32萬、6萬輛。
“傳統車企轉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比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的攤子更大,轉型更難!”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對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表示,“造車新勢力是全身心地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傳統車企卻還要兼顧以往的燃油車。”
9月28日,長春新區資本市場服務團系列活動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專題培訓會在中白科技園舉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春新區將當好企業上市路上的“好助手”、“店小二”,爭取新區更多“專精特新”企業、新三板企業和其他高成長性的科技型企業在北交所、新三板上市掛牌。
重慶則專門成立了“一辦一小組”——重慶市專精特新高質量服務辦公室、重慶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市專精特新“小巨人”服務工作。
為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重慶稅務部門還推出了一系列“一戶一策”定制化服務,及時回應和協調解決企業個性化訴求,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除了這些“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競爭者積極布局北交所,山東省、天津市也在緊抓北交所的機遇。
作為制造業大省的山東,在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方面標的豐富。
9月30日,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山東證監局、中泰證券在濟南舉辦了主題為“攜手資本市場 賦能魯企成長”的山東企業北交所上市專題培訓會。一天前,一場名為“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擁抱北交所暨北交所政策解讀”的專場培訓會已經率先在淄博高新區舉辦。
不僅如此,會議現場還公布了獎勵措施:對于淄博高新區成功在北交所平移的新三板精選層掛牌企業,按照融資凈額2‰給予最高200萬元的獎勵。
天津也在抓緊推動當地中小企業赴北交所上市。
9月27日至28日,天津證監局聯合北交所、天津市金融局、天津濱海柜臺交易市,連續兩天開展赴開展北交所上市宣講培訓。先是赴濱海高新區走訪,了解相關企業的北交所上市計劃;后又赴武清區、濱海新區開展北交所上市政策專場培訓。?
據了解,當天有10余家企業表達了今明兩年申報北交所上市的目標計劃。
誰家的“預備隊”規模最大?
各大城市加緊召開北交所政策解讀背后,是中國資本市場正在上演一場迅速集結的資本盛宴。各地的儲備企業越多,提前享受的市場紅利自然也就更多。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統計,截至9月30日,新三板掛牌企業最多的是廣東省,高達1035家;其次是北京和江蘇,分別為980家、872家;浙江、上海、山東緊隨其后。
新三板精選層公司將是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截至目前,新三板共有66家精選層公司。其中,北京、江蘇各10家,數量最多,其次是廣東、山東、安徽,分別為7家、6家、4家。上海僅有2家精選層公司。
如果算上10月8日、10月11日北交所成立后的首批8只精選層“打新”股,目前北交所準上市企業最多的北京和江蘇,兩個地方各有11家,廣東省達到了10家,山東省達7家,上海有3家。
此外,各地還有不少企業正在排隊掛牌。候補企業中,浙江省的企業最多,已受理的有3家;已問詢的有4家;掛牌委通過的有2家。
據全國股轉系統官網顯示,目前從受理到核準掛牌,少則3月多則1年。業內人士透露,“大概率北交所會在本月末開始。”如果按此推算,這批排隊審核的企業,大概率不會趕上北交所開市的首班車。
不過,如果將名單擴大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或者符合上交所上市財務要求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各地的排名又會有所不同。
據直通北交所(ID:tobse666)統計,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浙江省以475家企業位列第1名;其次是廣東省和山東省。
此外,知情人士向直通北交所透露,預計北京現有1600多家創新型中小企業符合北交所上市條件,此外還有一些隱形冠軍等企業,“現在還在摸底過程中。”
直通北交所還獲悉,為進一步加強北交所上市企業儲備,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正在征集符合推薦標準,或有意愿在新三板掛牌、北交所上市的企業。
后續,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還將同全國股轉公司開展創新型中小企業“育英”計劃,建立新三板掛牌企業儲備庫,并為入庫企業提供掛牌前培育、申報后專項審查、掛牌后管家式服務等精準服務。
深圳的“后備軍”在盈利能力上則處于領先地位。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實體經濟掛牌公司(不含房地產開發業和金融業)實現營收342.4億元,同比增長39%;實現凈利潤22.39億元,同比增長116%,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遠超全國30%和48%的平均水平。
不僅如此,其創新層公司業績也實現大幅上升,54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8.03億元,同比增長72%。而同期的全國平均水平,增速僅為37%。
北交所開市在即,隨著上市后備梯隊逐步成型,能搶抓到北交所機遇的最大贏家也將浮出水面。
(完)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