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豆瓣
文丨錦鯉財經
回想上半年,一部《覺醒年代》喚起全民追劇的熱潮,誠然,英雄與國家永遠是相伴相生的共同話題,當家國情懷與英雄崇拜主義相碰撞,就有道不盡的故事值得細細描述。活在史冊里的人物穿越時空出現在大熒幕上,這似乎是影視圈取之不盡的紅利池。
從去年開始,主旋律的風就沒有停過,《八佰》總票房超過31億,成為第一部全球票房冠軍的華語電影。今年更是如此,《山海情》《覺醒年代》分別以9項提名和8項提名,領跑白玉蘭,《1921》《革命者》《中國醫生》刷屏暑期檔。
國慶期間,《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居于C位。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和我的父輩》排片占比為17.4%,《長津湖》排片占比則高達56.9%,是前者的3倍,也是剩余6部影片的2倍。
據悉,電影《長津湖》累計票房已達30.9億元,已打破16項中國影史紀錄,觀影人次則累計達到6524.4萬人,上映7日持續居每日票房排行榜的首位。不可否認,正值影視寒冬,對比來看,2018年7月累計69.66億票房,2019年也是斬獲了57.56億,而今年僅拿到了32.27億。
這種堪稱“萬人空巷”的電影對于不斷倒退的影視市場來說,是難得的救命稻草。簡而言之,主旋律正在拯救影視圈。
一直以來,影視圈屬于偶像仙俠,也可以屬于宮斗懸疑,獨獨留給主旋律的生存時間不是很多。曾經正劇似乎只屬于父母輩,很長一段時間里,主旋律劇都備受冷落,無論是熱度還是商業價值在日進斗金的影視圈都顯得格格不入。
“主旋律”的概念正式在影視市場出現要追溯到1987年,彼時“突出主旋律”的口號在全國故事片廠廠長會議上被提出,自此成了一類創作題材。1989年上映的《開國大典》由此成為主旋律時代的第一部標志性作品,《上甘嶺》《英雄兒女》《李雙雙》《五朵金花》隨后噴涌而出。
到了90年代之后,以樹立典型人物,歌頌模范人物為主的主旋律電影扎堆出現,有《孔繁森》《焦裕祿》《任長霞》《楊善洲》等等。此后主旋律一直存在,但處境并沒有這么好,比如《彭德懷元帥》豆瓣評分7.6,評分人數卻不到2000人。
主旋律電影市場回報率低一向是影視圈心照不宣的事實,1999年是建國50周年,電影部門組織拍攝獻禮片投入高達一個億,結果票房依然不高。《大浪淘沙》在開播的時候都沒有網播渠道,《光榮與夢想》總播放量七百多萬;《中流擊水》和《向警予》,兩部劇分別在央視一套、央視八套上映,但前臺總播放量都沒破五百萬。
嚴格意義來講,主旋律第一次沖擊流量時代是2017年的《人民的名義》。
這部劇讓達康書記的表情包在年輕人之間快速流傳,逐漸建立了屬于自己的話題廣場,“達康書記的GDP”甚至成為2017年的年度熱梗。據悉,《人民的名義》網絡播放量突破一百億,最高收視率高達8%,創下繼《回家的誘惑》后國產劇最高紀錄。
在此之前,主旋律似乎只存活在電影方面,尤其是趕著節點與觀眾的愛國情懷積極互動。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票房高達8.84億;2016年的《湄公河》拿下國慶檔票房冠軍;2017年的《紅海行動》成為春節檔冠軍;《鐵道飛虎》票房破6億也一路領先同期電影。
進入2019年,當年國慶檔三部主旋律電影一共拿下了98.7%的排片占比,平均上座率達到了39.4%,首日票房5.85億,《我和我的祖國》僅僅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就率先突破了10億。2020年的《我和我的家鄉》《奪冠》表現同樣不俗,國慶檔票房達39.2億元位居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第二。
主旋律電視劇沉寂了許多年,直到最近幾年才燃起生機,一方面是偶像市場刺激觀眾審美疲勞,各種無腦劇情引起一場場口水戰,另一方面則是主旋律劇集的確也在爛片當道中獨樹一幟。2018年年底的《大江大河》豆瓣評分高達8.9分,2019年5月播出的《破冰行動》成為愛奇藝當年三部熱度破9000的作品之一。
2021年,《覺醒年代》從某種意義上打開了主旋律劇集的“任督二脈”。在白玉蘭獎提名當天,百度搜索指數達到了12.8萬,微博主話題閱讀量達到了13億,“覺醒年代yyds”閱讀量突破11億。社交平臺的狂歡意味著主旋律劇集真正意義上從教育角落向商業市場過渡。
《人民的名義》開機之前的資金還差2000萬,但現在主旋律題材顯然不愁吃喝。據悉,《我和我的祖國》背后站著的出品方、聯合出品方最多,包括了華夏電影發行、博納影業、阿里巴巴影業、光線影業、騰訊影業、華誼兄弟等48家公司。
《攀登者》聯合出品方包括27家影視公司;《中國機長》聯合出品方包括了萬達影視、幸福藍海影業、浙江博納影視等17家公司;《長津湖》成了中國影史迄今以來最貴的電影,制作成本達到了2億美元,約13億人民幣。
據鈦媒體不完全統計,2021年待上映的頭部和腰部國產影片約有三十余部。其中,主旋律題材的影片在今年占據的比重持續走高。公開資料顯示,騰訊視頻在主旋律劇集的播出數量上持續上升,占比更是從2017年的14%增長到如今的28%。廣電總局發布的建黨100周年重點片單中的,有63檔獻禮節目、86部紀錄片。
種種跡象顯示,主旋律劇終于熬出頭了。
很明顯,主旋律劇變聰明了。從前的主旋律劇集離不開嚴肅與說教,但近年來,幾部主旋律劇都心照不宣地走起年輕人的路子,劇情、人設、演員以及輿論話題……這些關系到一部電視電影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都烙印著年輕人的痕跡。
例如《覺醒年代》從開播到結束,網絡熱度就沒有降溫過,造梗與表情包各來一遍。對于年輕人來講,《覺醒年代》處處有考點,篇篇是論文”,《山海情》“土得掉渣,嗑得上頭”,《懸崖之上》《叛逆者》讓人“熱淚盈眶”“看得肺疼”……
魯迅、陳獨秀、李大釗的表情包被做成手機殼在地鐵上成為“低頭族”緊隨潮流的標志。《覺醒年代》帶火了一系列“網紅周邊”,淘寶上印有《新青年》封面的帆布包、《新青年》字樣的筆記本,還有魯迅名言貼紙、印有魯迅作品名的鉛筆袋銷量筆筆不俗。
這屆年輕人厭倦了偶像劇里的人工糖精,開始熱衷于在主旋律里尋找快樂。根據調查顯示,《覺醒年代》豆瓣評分9.0,優酷站內彈幕的人群中,90后、95后的占比是全站基準值的1.6倍。
今年國慶檔儼然被年輕人承包了,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長津湖》在所有年齡群體當中,20歲以下及20-24歲兩個群體的觀眾為影片打分最高,達到9.6分。《我和我的父輩》則最受20歲以下的觀眾喜愛。
年輕人對主旋律的偏愛多少有些超出常規預期,《那年那兔那些事》在B站總播放量已破3億,那句刷屏已久的“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種花家”至今還是年輕人最常用的愛國口號。網上有一項問卷調查,45歲以下的群體中有5.091%的人喜歡看主旋律影視劇;49.09%受訪者表示非常喜歡并經常觀看。
有意思的是,年輕人不僅追劇買電影票,還喜歡去紅色景區打卡。
攜程旅行網、同程旅行分別發布的《2021上半年紅色旅游大數據報告》《“Z世代”紅色旅游消費偏好調查報告2021》中顯示,上半年,國內紅色旅游景區預訂量同比增長超2倍,北京、南京、上海、長沙、延安、安陽等城市成為最具人氣的紅色旅游目的地TOP10,其中80后與90后占比高達70%。
00后參加紅色旅游的人數顯著增長,上半年通過攜程下單紅色旅游景區的00后,比2019年同期增長約2.5倍。中山陵景區、岳麓山、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狼牙山、宋慶齡故居成為五大年輕人紅色旅游必打卡景區,各大景區與博物館推出的文創消費刷屏小紅書,毫無疑問,憶往昔崢嶸歲月的方式有很多種。
南京雨花臺文創系列
影視圈也在有意無意地迎合年輕群體,最起碼從選角上就可見端倪。這些年,正劇從老面孔逐漸向年輕偶像靠攏,李易峰先后主演《號手就位》《隱秘而偉大》,電影《革命者》中出演毛澤東;《叛逆者》有朱一龍,中秋檔的《峰爆》成為票房黑馬,電影《1921》中出演周恩來;趙麗穎的《幸福到萬家》,王一博的《冰雨火》都未播先火。
2021年重點主旋律影片的演員陣容皆是如此,或許是單純的實力派撐不起年輕人的票房市場,總得搭配幾個年輕演員。例如《長津湖》有易烊千璽,《1921》中王俊凱與王源赫然在列。《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以及《我和我的祖國》到《我和我的家鄉》,群星薈萃成了主旋律的標配。
《建軍大業》張藝興、陳偉霆、李易峰、鹿晗以及關曉彤、李沁等當紅偶像占據了半壁江山,累計100多位明星,《建國大業》也有172位明星出演。微博B站等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隨處可見劇方的熱情,例如《攀登者》共發布了104支短視頻,共獲4500.8萬點贊,粉絲飆升至107萬。一則吳京片場整蠱張譯的視頻就獲得近500萬點贊。
主旋律劇迎來了春天,至少站在年輕人的興奮點上的確如此。
不得不承認,影視圈這兩年不景氣,不管是資本還是明星都不約而同地“水逆”,而且大有一蹶不振的趨勢。今年之前,大多數公司與演員還將全副身家與希望寄托在“耽改”上,企圖憑借一部劇實現年度逆襲,但今年以后,眼看希望的大門就此落鎖下閘,原本就不富裕的影視市場更加雪上加霜。
耽改播出無望,人火不了,投入的成本也打了水漂。從某種意義來看,主旋律劇的出現恰到好處地彌補了影視圈的遺憾,成了繼耽改以后,又一個造福寶地。事實也的確如此,主旋律劇的體質多少有些旺。
根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國慶節前一天,12家影視院線上市公司中有10家股價漲幅不可小覷。幸福藍海和《長津湖》出品方之一的上海電影漲超5%,上海電影和中國電影的累計漲幅超過10%。
“主旋律大戶”中國電影、萬達電影等影視股雖然去年業績虧損,但2021年上半都實現盈利。最典型的例子在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影片背后相關的上市公司超90%股價均是飄紅,上海電影股價一個月內上漲了35.84%。
經營放映業務的院線公司金逸影視、唐德影視、橫店影視上漲幅度則分別達到了28.84%、15.82%、11.82%。在2019年國慶前三天,中國電影上漲3.49%、幸福藍海上漲2.75%、光線傳媒上漲3.26%、華誼兄弟上漲1.96%、萬達電影上漲2.45%、華策影視上漲1.32%、橫店影視上漲0.97%、北京文化上漲0.89%。
按照這個邏輯,或許主旋律拯救影視行業也未嘗只是說說而已。至于演員方面,曾經男明星不是在拍耽改,就是在拍耽改的路上,誰都憧憬著能復制朱一龍或者肖戰,如今輪到主旋律劇,首先可以明確一點,主旋律旺人體質不比旺資本差。
例如2019年《破冰行動》播出后,黃景瑜的百度指數最高高達69933,劇播期間基本在四到六萬之間浮動,此前基本維持在2000左右。根據骨朵后臺數據顯示,黃景瑜的熱力榜日榜排名在《破冰行動》后也有較大幅度提升,基本維持在二十名之內,最高時排在第九。
歐豪在《烈火英雄》上映后的百度指數也有明顯提高。根據骨朵數據,電影上映當天,他的百度指數由前一天的7900增至14959。在《烈火英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上映期間,他的百度指數基本維持在萬數以上,最高時達到77347。
張翰更是在《戰狼2》中挽回了不少路人口碑。根據不完全統計,黃景瑜在《破冰行動》之后商業價值持續攀升,累計有歐詩漫、潘婷、DIOR香氛等多個代言。從2016年至今,主旋律影視劇少不了流量藝人的身影。
一度被著急轉型的演員當做事業拐點,例如資深流量李易峰、楊洋早已開始在獻禮劇中試水。前者的《隱秘而偉大》入選“百日展播電視劇獻禮名單”,《號手就位》是中國首部火箭軍題材電視劇。
楊洋則主演了軍旅劇《特戰榮耀》,在《遇龍》中被網嘲的王鶴棣在《我們的西南聯大》是男一號。被詬病只會瞪眼嘟嘴的Angelababy在《理想照耀中國》中出演一名女教師。王一博在電視方面手握《冰雨火》,電影方面搭檔黃景瑜出演《維和防暴隊》。
可以說,影視市場持續大動蕩,主旋律在某種程度上進化為行業的“避風港”。只是這次影視革命不比上次那樣輕松躺賺,耽改只要把握好糖分爽點與顏值,資本基本就等著數錢,演員注定爆火,主旋律則不然。
有調查顯示,70%的觀眾認為主旋律影視劇應該制作精良、細節考究,比如《大決戰》全劇各類服裝達7500套,裝備設計1300套,共計12000件,戰場裝備類道具15000余件,其陳設道具20000余件。
有55.45%的觀眾認為應該情節跌宕、人物豐滿,50.91%表示演員,演技要到位。流量時代的湮滅在娛樂圈掀起瘋狂轉型的浪潮,主旋律俱被動承擔著本不該承擔的重任,資本與演員們的夢也沒有那么好做了。
【鈦媒體作者介紹:錦鯉財經,深度有趣好運氣,公眾號:jinlifin。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