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安信證券 諸海濱、趙昊
1. 寫在前面:深入分析近百家新三板專精特新 TMT 公司,挖掘價值“小巨人”
本篇報告我們聚焦在新三板 TMT 領域,整體來看新三板專精特新企業中屬于 TMT 行業的公 司共有 95 家,這 95 家有何特點、分別屬于什么領域、又具有哪些優勢特點?我們將針對這 95 家公司從規模體量、成長能力、所在領域等角度進行深入分析,并進一步從近三年經營情 況、最新業績對其進行篩選。
2. 整體縱覽:新三板專精特新 TMT 合 619 億元,近三年利潤復合增速達 34%
我們參考證監會行業分類、Wind 二級分類,并結合公司自身業務情況,篩選出新三板專精 特新屬于 TMT 行業的公司共計 95 家,并將其分成電子硬件、計算機相關、通信設備三個大 類行業。其中電子硬件行業公司 44 家,計算機相關行業公司共 37 家,通信設備行業公司共 14 家,整體來看電子類硬件占比接近 50%。
2.1. 市值情況:18 家公司市值 10 億+,最高接近 50 億元
截至 2021 年 8 月 27 日,新三板專精特新 TMT 公司市值共計 619 億元,其中市值位于 1-3 億元之間的公司最多,達 28 家,占 30%,其次是市值處于 5-10 億元之間的公司,有 18 家, 占比 19%。而達到 10 億元以上的公司共有 18 家,占比 19%。
從平均情況來看,新三板專精特新 TMT 公司整體市值中位數為 4.20 億元,其中通信設備市 值最高,達 5.89 億元,其次是電子硬件類公司,市值中位數為 4.30 億元。但從各板塊平均 值與中位數的比較來看,顯然各板塊內部公司市值均存在一定分化,尤以計算機相關公司分 化最為突出。

專精特新 TMT 行業中,市值最高的為兩家精選層公司觀典防務和富士達,分別達到 48.1 億 元和 42.1 億元,其次是南麟電子,市值達 35.9 億元。市值在 15 億元以上的公司共有 11 家。
觀典防務是國內領先的無人機服務提供商,也是國內最早從事無人機禁毒產品研發與服務產 業化的企業,主營業務為無人機飛行服務與數據處理、無人機系統及智能防務裝備的研發、 生產與銷售。2021 年 H1 實現收入 1.27 億元,同比增長 14.11%,歸母凈利潤 4746 萬元, 同比增長 11.50%。
富士達主營業務為射頻同軸連接器、射頻同軸電纜組件、射頻電纜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 售。公司擁有九項IEC國際標準,是我國射頻連接器行業擁有 IEC國際標準最多的企業之一。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通信及防務市場,主要客戶包括華為、RFS 等全球知名通信設備廠商以 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國內軍工集團下屬企業或科研院所等。2021 年 H1 實現收入 2.88 億元,同比增長 14.75%,歸母凈利潤實現 4952 萬元,同比增長 114%。

2.2. 規模體量:12 家歸母凈利潤達 5000 萬+,歸母凈利潤中位數同比增長 66%
全體新三板專精特新 TMT公司 2020年營收位于 1-2億元的公司最多,達 44家,占比 46%, 其次是營收 2-5 億元的公司,有 32 家,占比 34%。而營收達到 5 億元以上的公司,共有 3 家,分別是華曦達、鴻輝光通、富士達,對應 2020 年營收分別為 7.01/5.48/5.41 億元。
歸母凈利潤方面,位于 2000~5000 萬元的公司最多,有 36 家,占比 38%,其次是歸母凈利 潤在 1000-2000 萬元的公司,有 25 家,占比 26%。歸母凈利潤 2020 年達到 5000 萬元以 上的公司共有 12 家,其中最高的是熱像科技,達到 8187 萬元,其次是云創數據,為 7174 萬元。
從歷年來看,全體專精特新 TMT 公司 2018-2020 年業績呈持續上升趨勢。營收中位數方面, 2020 年達到 1.55 億元,同比增長 20.8%,近三年復合增速為 16.9%。歸母凈利潤中位數 2020 年則達到 2082 萬元,同比增長 66.06%,增長呈加速趨勢,近三年復合增速達 33.55%。

各板塊之間,通信設備平均規模最大,2020 年營收中位數達 1.77 億元,歸母凈利潤中位數 達 2346 萬元。其次是電子硬件,營收中位數達 1.59 億元,歸母凈利潤中位數達 2126 萬元, 計算機相關公司平均規模稍低。
2.3. 分層角度:基礎層營收增長接近創新層,但創新層盈利增長動力相對更強
截至 2021 年 8 月 27 日,根據各公司所在分層進行劃分,精選層有 4 家,分別是富士達、 觀典防務、星辰科技、云創數據。創新層有 46 家,基礎層有 45 家。
創新層公司 2020 年營收位于 1-2 億元的最多,有 20 家,占比 44%,其次是營收位于 2-5 億元的公司,有 19 家,占比 41%。營收超過 5 億元的公司則有 2 家,分別是華曦達、鴻輝 光通。2020 年歸母凈利潤方面,位于 2000-5000 萬元的公司最多,有 25 家,占比 54%, 其次是歸母凈利潤在 1000-2000 萬元的公司,有 11 家,占比 24%。歸母凈利潤超過 5000 萬元的則有 6 家,其中較高的依次是熱像科技、商客通、華曦達、穗晶光電。

基礎層公司 2020 年營收主要位于 1-2 億元之間,共有 22 家,占 49%。超過 2 億元的共有 12 家,其中達到 3 億元以上的共有 4 家,分別為瑞福來、機科股份、卓易科技、五舟科技, 對應營收為 3.49/3.23/3.19/3.08 億元。歸母凈利潤方面,基礎層公司主要在 0-1000 萬元和 1000-2000 萬之間,分別有 17 和14 家。而 2020 年歸母凈利潤超過 2000 萬元的則有 13 家, 最高的是卓易科技,達到 6419 萬元,其次則為固安信通、天罡股份、鴻曄科技,分別達到 5820/5544/4592 萬元。

從平均營收來看,相對于基礎層,創新層平均營收較高,增長速度比較接近。創新層 2020 年營收中位數為 1.82 億元,相對于基礎層較高,基礎層為 1.25 億元,近三年營收 CAGR 創 新層為 17.86%,基礎層為 13.28%,但創新層主要是 2018 年增長較領先,2019-2020 年創 新層平均營收增速有所放緩,而基礎層則不斷加速。
平均歸母凈利潤上,創新層和基礎層近三年增長均呈加速趨勢,但創新層增長動力相對較強。 2020 年歸母凈利潤中位數,創新層為 2607 萬元,基礎層為 1427 萬元,近三年復合增速創 新層為 39.01%,基礎層為 22.47%,尤其是 2020 年創新層歸母凈利潤中位數同比增長 59.54%,而基礎層同比增長 38.83%。

截至 2021 年 8 月 27 日,有掛牌新三板精選層意愿的專精特新 TMT 公司有 4 家,分別青島 積成、科達自控、天誠通信、卓奧科技,其中前兩者正處于自律審查狀態,后兩者正處于輔 導備案登記狀態。
3. 細部剖析:細分賽道各有特色,大類行業業績成長性較好
從各大類行業來看,通信設備行業平均營收最高,計算機相關行業近三年增長最快。2020 年通信設備公司營收中位數最高,達到 1.77 億元,其次是電子硬件,達 1.59 億元,計算機 相關行業為 1.41 億元。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速計算機相關公司達 22.0%,電子硬件和通信設 備公司比較接近,分別是 16.4%/15.2%。

歸母凈利潤方面,通信設備行業平均利潤最高,電子硬件則增長更快。2020 年通信設備行 業歸母凈利潤中位數最高,達 2346 萬元,其次是電子硬件行業,為 2126 萬元,計算機相 關行業則為 1703 萬元。近三年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速方面,電子硬件、通信設備、計算機相 關行業分別為 34.6%/32.2%/25.6%。

3.1. 電子硬件:半導體業績增長最快,測試儀器儀表平均利潤最高達 2613 萬元
電子硬件共有 44 家公司,其中涉及細分領域較多,除了關注度或數量相對較高的半導體、 電子元器件、電子設備、儀器儀表外,另有消費電子領域的公司 2 家,光學光電領域的熱像 科技、福特科、穗晶光電等 5 家公司,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公司 2 家。
下面將對半導體、電子設備、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四個關注度相對較高或公司數量相對較 多的主要領域進行重點分析。
各主要細分領域中,半導體平均營收規模及增速明顯領先其他細分領域。半導體營收中位數 最高,2020 年達到 2.34 億元。增速方面,半導體近三年復合增速最高,達 30.8%,其次是 電子元器件和儀器儀表,對應復合增速分別為 14.53%/11.96%,而電子設備 CAGR 僅為 -3.31%。

測試儀器儀表平均利潤規模最高,半導體和電子設備盈利增長能力領先。2020 年儀器儀表 歸母凈利潤中位數為 2613 萬元,其次是電子設備和半導體,在 2000 萬元上下,電子元器 件歸母凈利潤中位數僅 1698 萬元。增速方面,半導體和電子設備最高,近三年歸母凈利潤 復合增速分別為 36.8%/36.0%,儀器儀表和電子元器件稍次,分別為 27.3%/24.8%。

消費電子領域有七九七、瑞福來 2 家公司,2020 年營收均在 3.5 億元上下,七九七增長相對 穩定。光學光電領域有熱像科技、福特科、穗晶光電、高華股份、驛路通 5 家公司,其中熱 像科技成長能力最強,近三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速分別達到 68.8%和 263%,其次是 驛路通,近三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速分別達 35.7%和 32.3%。規模方面,穗晶光電 2020 年營收達 4.85 億元,歸母凈利潤達 5561 萬元,而熱像科技 2020 年歸母凈利潤最高, 達 8187 萬元,熱像科技主要產品為紅外整機、紅外模組等產品,主要用于電網電廠、石油 石化、冶金、科研院所等領域。
工業機器人領域為思爾特和巨能股份。其中思爾特規模較高,主要產品為機器人應用集成系 統、單體機器人系統等,主要用于機械、軌交、新能源車企等制造業。巨能股份成長能力更 強,巨能股份主要產品為機器人自動線及配件等,主要用于金屬自動化加工領域,2020 年 營收達 1.45 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速達 16.1%,歸母凈利潤為 2477 萬元,近三年復合增速達 87.4%。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電子設備行業明確披露了發明專利數的公司有 24 家。其中數量 最多的分別是海能技術和中訊四方,均為 21 項,其次是福特科、和隆優化、高華股份,發 明專利數為 19/18/17 項。海能技術主要產品為分析儀器及整體解決方案,下游領域為食品、 藥品、生命科學、農業、化工、環境保護等;中訊四方主要產品為聲表面波器件、微波組件 和模塊等,主要用于通信、消費電子、衛星導航、航天軍工等領域。
3.2. 計算機相關: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細分領域眾多,公司發明專利最多達 130 項
計算機相關行業共有 37 家公司,根據各公司所在細分領域,可進一步劃分為,行業應用軟 件領域公司 15 家,系統集成領域 8 家,大數據領域 4 家,云計算 3 家,人工智能 3 家,軍 用相關 3 家,虛擬現實 1 家。
考慮到行業應用軟件、系統集成領域公司較多,其他細分領域公司較少,故主要對行業應用 軟件和系統集成領域的公司進行分析,二者合計公司數達 23 家,占比 62%,2020 年營收合計達31.06 億元,占比 54%,2020 年歸母凈利潤合計達 3.28 億元,占比 45%。行業應用軟 件平均營收規模更大,但系統集成營收增速整體更快。2020 年行業應用軟件營收中位數達 1.45億元,系統集成則為1.09億元。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速方面,行業應用軟件公司為13.7%, 系統集成則達到 19.1%。

系統集成和行業應用軟件領域公司盈利波動均較大,但系統集成平均利潤及增長能力均相對 較強。2020 年系統集成歸母凈利潤中位數為 1672 萬元,近三年復合增速達 34.4%,行業應 用軟件公司歸母凈利潤中位數則為 1142 萬元,近三年復合增速僅為 1.7%。
云計算領域有卓易科技、商客通、五舟科技 3 家公司,其中商客通 2020 年歸母凈利潤達 6095 萬元,且近三年復合增速達 24.4%,其是面向企業級用戶的綜合云通信和銷售管理平臺提供 商,主營業務是增值電信業務中的綜合通信和銷售管理相融合的軟件服務,主要以增值電信模 式為中小企業提供通信服務。曼恒數字是唯一一家從事虛擬現實相關業務的公司,是中國虛 擬現實領域的領先企業之一,專注于三大業務領域:即虛擬現實行業應用、虛擬現實娛樂和 3D 打印,迄今已服務了 400 家多家企業和 300 多所高校。2020 年公司營收達 1.69 億元, 歸母凈利潤 1450 萬元。
人工智能領域,有中業科技、愛知之星、云創數據 3 家公司。其中云創數據規模最高,2020 年營收達 3.63 億元,歸母凈利潤 7174 萬元,公司一直專注于大數據信息智能存儲處理基礎 技術產品與應用系統業務,是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大數據產品與服務提供商,為客戶提供 完整的大數據信息智能處理整體解決方案,致力于幫助客戶提升信息化水平。另外,公司已 于 2021 年 8 月 25 日掛牌精選層。
軍用相關領域中,觀典防務主要提供無人機飛行服務與數據處理、無人機系統及智能防務裝 備銷售,是國內最早從事無人機禁毒產品研發與服務產業化的企業。星辰科技主要產品為航 空航天、軍工、新能源、工業控制伺服系統等,公司生產的伺服系統被應用于天宮一號、“神 舟”系列宇宙飛船等航空航天領域以及雷達、火炮、導彈護衛艦等軍事領域。華洋科技主要 產品為嵌入式計算機、仿真產品等,2020 年營收達 1.11 億元,歸母凈利潤達 3064 萬元, 近三年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速達 362%。大數據領域主要有美林數據、碩恩網絡、清眾科技、 立信數據 4 家公司。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計算機相關公司發明專利數量最多的是康威通信,達到 130 項, 明顯領先其他公司。處于第二梯隊的是星辰科技、潤成科技、科達自控、商客通,分別擁有 27/20/18/17 項發明專利。
3.3. 通信設備:物聯網、北斗應用公司占比 36%,三年利潤復合增速最高達 456%
通信設備行業按細分領域進一步劃分,處于物聯網領域的公司有 3 家,云里物里、多立恒、 源明杰。其中云里物里,主要產品為物聯網傳感器、模組、網關等,可用于電子標簽式管理, 傳統制造、電子品等領域。2020 年營收達 1.38 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速達 32.7%,歸母凈利 潤達 2108 萬元,近三年復合增速達 37.3%。
網絡傳輸領域的公司,有星展測控、中電微通等 6 家,其中中電微通專注于微波波導管類、 裂縫波導天饋類及軌道交通車地通信設備領域,主要為客戶提供雷達天饋線、天線和軌道交 通信號設備,在波導管相關技術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2020 年營收達 1.58 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速為 15.5%,歸母凈利潤達 1863 萬元,近三年復合增速為 19.2%。
通信終端領域則有華曦達等 3 家,華曦達專注于智慧家庭和數字媒體領域,并與谷歌在 Android TV 生態達成深度合作,為運營商提供融合傳統廣播電視與 Android TV 互聯網電視 服務的智能終端及系統平臺本地化定制服務。目前,公司營銷網絡遍布全球,為 100 多個國 家和地區的 300 余家運營商、1 億多家庭提供產品和服務。2021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 收入 5.09 億元,同比去年增長 76.59%;實現歸母凈利潤為 2982.10 萬元,同比增長 104.11%。
北斗應用領域有司南導航、邦盛北斗 2 家。其中司南導航致力為全球用戶提供自主知識產權 的北斗高精度 GNSS 板卡、接收機和全方位、多領域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公司擁有一支多 年專業從事高精度 GNSS 核心技術的本土研發團隊,打破了國外多項技術壁壘,突破了高精 度 GNSS 核心算法、芯片、板卡、接收機、應用及產業化等關鍵技術瓶頸,是國內少數實現 北斗產業化應用的衛星導航企業之一。2020 年公司實現營收 2.87 億元,歸母凈利潤 2849 萬元。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明確披露擁有發明專利的通信設備公司中,發明專利最多有 39 項,為鴻輝光通,公司屬于光通信領域,主營業務涉及光通信材料和光器件兩個細分行業。公司銷售服務網絡已遍多個國內城市,以及沙特、迪拜、土耳其、埃及、俄羅斯、奧地利、 法國、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多個海外國家。其次則為國基科技和司南導 航,均擁有 15 項發明專利。
4. 優選公司:營收超 1 億元公司 53 家,24 家最新業績增幅達 50% 以上
4.1. 三年回顧:三年業績復合增速達 20%+的超 31 家,60 家凈利率超 10%
考慮到專精特新 TMT 公司的自身特點,我們將從成長能力、規模體量、盈利能力三個角度 進行篩選,并以成長能力作為首要目標,規模體量、盈利能力則要求相對較低。
1)成長能力:
我們要求公司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速和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速均達到 20%以上,同時公司 2020 年研發費用率達到 5%以上。符合這一條件的共有 31 家,其中通信設備行業有司南導航、云 里物里等 4 家,計算機相關行業有觀典防務、云創數據、星辰科技等 15 家,電子硬件行業 有熱像科技、青島積成等 12 家。
2)規模體量:
我們要求公司 2020 年營收達到 1 億元以上,歸母凈利潤達到 1500 萬元以上,符合這一條 件的公司共有 53家,其中屬于通信設備行業的,共有鴻輝光通、華曦達等 11 家,屬于計算機相關行業的共有卓易科技、商客通、華洋科技等 16 家,屬于電子硬件行業的共有海能技術、巨能股份、中訊四方、晟矽微電等 26 家。
3)盈利能力:
我們要求公司 2020 年毛利率達到 20%以上,凈利率達到 10%以上,符合這一條件的公司共 有 60 家,其中屬于通信設備的有國基科技、中電微通等 8 家,屬于計算機相關行業的有智 林股份、海森電子、愛知之星等 23 家,屬于電子硬件行業的共有福立儀器、穗晶光電、晶 寶股份等 29 家。
同時符合上述 3 個條件的公司共有 17 家,其中通信設備行業共有云里物里、多立恒、視瑞 特 3 家,計算機相關行業共有云創數據、華洋科技、科達自控等 7 家,電子硬件行業共有芯 諾科技、上??铺?、威盛電子等 7 家。
4.2. 最新業績:83 家公司已披露中報,營收增速最高達 249%
截至 2021 年 8 月 27 日,共有 83 家公司已披露 2021 年中報,我們根據其最新業績,從成 長能力角度考慮,同時由于 2020 年 H1 新冠疫情影響,業績基數較低,故要求公司 2021 年 H1 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均達到 50%以上,符合這一條件的公司共有 24 家,其中通信 設備有視瑞特和華曦達 4 家,計算機相關行業有智林股份、愛知之星 5 家,電子硬件有晶寶 股份、南麟電子、智科股份等 15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