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于見專欄
近年的電競有點熱,年輕人樂意將電子游戲作為工作后解壓的方式。
而且文化部、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關政策,從官方層面扶持電競產業。
根據去年數據,中國電競市場實際收入達1365.57億元,較2018年增加了418.3億元,同比增長44.16%,占游戲行業總收入的67.60%。
電競熱也催生了酒店行業中的新型業態——電競酒店。
據同程旅行統計,2019年底全國電競酒店數量就已經超過2600家,預測今年全國電競酒店的存量將達到1.5萬家,到2023年還將突破2萬家。
比起業內因疫情經營慘淡的普遍現象,電競酒店這一品類可以用一枝獨秀來形容。
那么,真實的電競酒店究竟是什么樣子的?
電競酒店,顧名思義,就是將“電競”和“酒店”的模式結合在一起,同時滿足人們打電競和住宿的需求。
在具體的運作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只做電競內容的酒店,另一種是含電競主題房的酒店。前者按照先電競后酒店的思路運作,全流程圍繞電競設計;后者就是在普通酒店的基礎上加推的電競主題房型,所以是先酒店后電競的經營理念。
同程旅行的報告顯示,這兩種類型中,專門的電競酒店已經占到市場的35.6%,未來有望突破50%,可見對于創業者而言,先電競后酒店的經營模式更有前景。
電競酒店的概念并不是憑空而來,它的源頭是網吧,特別是2012年以后轉型的網咖。
應該說,網吧到網咖,網咖再到電競酒店,是一條業態升級之路。
曾經風靡一時的網咖,擁有比網吧更豪華的配置,更優質的環境,更貼心的服務,一度吸引了像周杰倫這樣的明星大腕來投資開店。但好景不長,周杰倫2017年在深圳斥資2000萬開的“魔杰電競館”,各方面都算頂級,僅僅三年就歇業關門了。
究其根本,是因為網咖作為網吧的衍生品,網吧行業已然難掩頹勢。去到任意一家網咖,屏幕前不是在打lol就是dota,端游市場沒有新的爆點,很難吸引新人,另外各家網咖都在升級配置,或是大打價格戰,競爭激烈。
搜索天眼查,發現去年國內網吧相關企業,新增2796家,倒閉12888家,數字觸目驚心。
也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電競酒店火了起來,它像是一根救命稻草,被網吧從業者死死抓住。
一開始,有人甚至叫囂:“電競酒店就是網吧的終極形態!”因為人們深信,這個兼有住宿服務和隱私保護的跨界融合產品,能夠俘獲年輕人的心。
確實如此,三兩個年輕人住進電競酒店以后,很快就會沉浸在游戲的氛圍中,足不出戶,吃喝都是點外賣,或者打電話讓前臺送餐,連出去吃夜宵都省了。另外從私密性上說,網咖里大家都是陌生人,或是噪音太大,或是缺乏交流,氛圍就比不了電競酒店。
不過電競酒店本質上屬于網咖的交叉產品,用戶群存在細微差別。有人出于與好友一聚的心態,選擇去電競酒店,玩累了還可以躺下休息;有人只想開黑,聽慣了幾十號人齊聚一堂打游戲時的嘶吼聲,價格更便宜的網咖才應該是他的首選。
那么電競酒店和網咖價格相差大不大呢?同程旅行的數據表明,目前國內電競酒店的主流價位就是250元一間一夜,合并占比達62.2%,其中150元至250元價位區間占比高達44.3%。而450元/間夜以上的中高端電競酒店僅占3.9%。
看上去價格并不貴?反觀現在好一點的網咖一天下來動輒也要上百,電競酒店這樣的主流定價策略極大動搖了網咖的最后陣地。
假如網咖不能摸索出自己的生存之道,那它的終結者還真就是電競酒店,未來街頭的“大眾娛樂”也將被“小眾開黑”取代。
在目前的電競酒店中,很大一批經營者是從網吧升級過來,也有一批人原本從事的就是酒店業。
一場疫情讓本就陷入瓶頸期的快捷酒店現了原形。因為平日就靠低價走量生存,所以在電競酒店的概念炒火以后,面對愈來愈低的入住率,每個經營者都很難抗拒轉型的誘惑,就算是“死馬當活馬醫”,也好過坐以待斃。
最常見的情形是,酒店老板會從一家即將關門的網吧,或是從二手市場,耗資幾十萬購置一批高配置電腦,然后安放在現有的客房中,接著打造出專門的電競單人間、雙人間、團戰三人間等主題客房。
那么這樣的改造,盈利效果到底如何呢?
首先是客單價和入住率的提升。根據調查,快捷酒店的雙人客房改造成電競套房以后,價格會提升30-50%左右,而且原先冷清的入住率,如今一到周末就會變得異常火爆。
其次飲料、零食這些附帶消費也會創造不小收益,最高甚至會達到整體營收三成。而且酒店還可以選擇與周邊餐廳、超市合作,為入住玩家提供外賣服務。
相比以前玩家坐在電腦前,一天的消費也不會超過幾十元,現在隨隨便便就能破百,轉型電競酒店的經營壓力的確會小很多。部分酒店營銷機構順勢喊出了“投資電競酒店,一年回本三年安逸”的口號。
電競酒店還出現了一種新玩法。
就是小品牌采取與當地的三星級以上酒店合作的形式,再以比如六折的房價拿下酒店部分房間,將其包裝成電競酒店以后,以二至三成的溢價賣出。
這樣一來,電競酒店擁有了自己獨立的品牌,有自己獨立的財務系統,最后再同入駐酒店參與分成。
該模式的特點,在于能有效降低電競酒店經營成本。服務器等用電成本、保潔前臺等人員開銷、外設軟裝等裝修成本,在代運營模式下都無需考慮,這就是所謂的“輕量化操作”。?
根據同程旅行的報告,目前中國電競酒店中最受歡迎的酒店分別有愛電競、格林豪泰、速8、IU酒店等等。其中,僅排名第一的愛電競為專門的電競酒店,其余都是由快捷酒店升級改造而來,可見人們窺探到轉型電競酒店的巨大盈利空間。
電競酒店好,好在與普通酒店比,用戶單次入住時間更長,消費頻次也相對更高。
同程旅行的報告中,每年平均消費大于2次的電競酒店用戶比例為22.1%,以愛電競酒店為例,用戶平均復購率為65%,顯著高于傳統酒店。
但是電競酒店也有不好,不好在它屬于網吧的衍生品,夕陽行業該有的隱患一點也不少——網吧最大的“終結者”其實是移動網絡、家用WIFI以及手游。畢竟現在人哪怕聚餐敘舊,都要玩上一盤王者榮耀,手游的便捷性遠非端游可比。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2096.76億元,移動游戲用戶規模高達6.54 億人。
但與此同時,2020年國內端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僅為559.2 億元,比2019年減少了55.94億元,同比下降9.09%;而且大量主流的端游也都推出了手游。
未來電競酒店熱一旦褪去,它的“終結者”又會是誰呢?會和網吧網咖一起打包消失在時代洪流中嗎?無人知曉。
同樣尷尬的是,人們對于電競酒店的印象還不是很清晰。
不用說電競酒店在國外已經玩出花兒來了——美國的Atari電競酒店,顧客可以選擇購買酒店的獨家周邊,在Mixed reality數字工作室學編程,在復古風格的游戲廳玩街機,還有夜總會、酒吧等配套設施。
就連日本的網吧似乎都比國內的電競酒店功能齊全——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付上一晚的上網費,就可以享受沖浪、餐飲、洗浴、住宿、讀書等等一系列服務。
如果國內的電競酒店缺乏革新內容的勇氣,這樣的新業態和過去的網咖網吧有什么本質區別呢?無非就是有張床能睡覺,說真的開黑通宵是常有的事,誰是奔著休息去的呢,配置還不一定比網咖高。
這正是當下電競酒店最大的毛病,不做內容只想著壓低客單價來搶網咖的市場,純純的跨界收割行為。很大可能會割斷自己的喉嚨,而且也只能憑借對網吧行業政策緊縮收割一時罷了。
說到底電競酒店與網吧兩者服務人群還是不太一樣的,而且疫情影響下的酒店業,有多少是為擴大業務做出的權宜之策。如過江之鯽,紛紛打著電競酒店的旗號經營,最終必然會被市場規律教做人。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