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博弈,作者丨寧缺,編輯丨雷云霆
歐洲名企沃爾沃終于“硬氣”了一回。
據(jù)路透社報道,吉利汽車控股集團將在幾周內啟動沃爾沃汽車IPO,此次IPO的目標是在斯德哥爾摩上市,估值約200億美元,9月底有望完成。此次IPO由高盛和SEB牽頭,包括法國巴黎銀行、卡內基銀行和匯豐銀行參與交易。
對此消息,吉利控股集團方面表示“不予置評”。但如若上市成功,預計將成為今年歐洲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之一。
那么,時隔十一年,沃爾沃究竟為何與吉利“分手”?在風起云涌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沃爾沃又真的能撐得起百億估值嗎?
2010年,對于沃爾沃來說,是最難過的一年。
金融危機爆發(fā)后,沃爾沃的銷量連續(xù)下跌。2008年銷量同比減少18.30%,2009年延續(xù)下降趨勢,2010年,沃爾沃汽車全球就賣出了37萬輛。
在瀕臨倒閉時,吉利汽車以18億元收購了沃爾沃 100%股權,在給予資金援助的同時,也讓沃爾沃趕上了“中國紅利”。
2010年至2018年,在吉利的帶領下,沃爾沃全球銷量由37.35萬輛持續(xù)增至64.23萬輛,在華銷量由3.05萬輛持續(xù)增至13.06萬輛。
可以說,吉利是沃爾沃的當之無愧的“貴人”,但天下沒有不散之筵席,汽車市場變風云變幻,沃爾沃和吉利確實也到了“分手”之際。
早在吉利沃爾沃“合并”失敗之際,沃爾沃或將單獨尋求IPO的傳言就喧囂塵上。去年年初,吉利和沃爾沃就對外宣布了擬合并計劃,但一直推遲“合并”計劃,直到今年2月,一直研究合并的吉利和沃爾沃對外宣布取消合并計劃。
業(yè)界普遍認為,吉利有意“放手”沃爾沃,以緩解現(xiàn)金危機。其實,從現(xiàn)實層面看,兩者合并也確實不是“上策”。
首先,是吉利發(fā)展的“失速”。以往的吉利銷量一直不錯。從2017年到2020年,吉利的銷量分別為124.71萬輛,150.08萬輛,136.16萬輛,132.02萬輛。
但今年以來,吉利深陷銷量下滑的泥潭。今年1-8月份,吉利一共就賣出了817860輛車。以往每個月的銷量都在10萬輛以上,現(xiàn)在卻只有8萬輛。
而且吉利的“品牌矩陣”打法也未奏效。吉利現(xiàn)在旗下有領克、幾何、極氪、沃爾沃、極星、寶騰、路特斯、倫敦電動汽車、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等十幾個品牌,各自聲量不大,卻讓人傻傻分不清。
子品牌雖多,但卻沒有形成協(xié)同效應,反而讓吉利“疲于奔命”。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新汽車領域,“品牌矩陣”的打法未必行得通。就拿小鵬汽車來說,雖然小鵬只有3款車型在售,但銷量抗打,當前港股市值已經(jīng)超過吉利汽車。
“分手”對于雙方都好,沃爾沃能夠博得更大的市場,更高的市場估值,而吉利也能夠緩解市值危機。
更何況,沃爾沃想“單飛”的心愿一直很明顯。
早在2016年,沃爾沃就曾對IPO進行過市場評估并得到了瑞典投資方面認可,通過三家瑞典機構投資者發(fā)行可轉換優(yōu)先股并獲得50億瑞典克朗,但最終并未成功,外界猜測是因為吉利不想放權。
2018年,沃爾沃又聘請了花旗、高盛為其進行上市輔導,但由于估值過低,不符合沃爾沃期待,第二次IPO再次落空。
那么,三沖IPO的沃爾沃此次能圓自己的上市之夢嗎?
沃爾沃與吉利雖“分手”,但并不是分道揚鑣。
目前,吉利與沃爾沃雖未進行股權合并,但已經(jīng)在動力總成、三電技術、高度自動駕駛等業(yè)務領域進行合并及協(xié)作,沃爾沃汽車董事長李書福還曾表示,如果沃爾沃汽車上市,吉利控股集團仍將保留其大股東地位。
暫時的“分手”是為了頂峰相見,那么,沃爾沃真的撐得起百億估值嗎?筆者認為從技術、銷量和海外市場這三個維度來看,沃爾沃是有戲的。
在技術上,沃爾沃在燃油車時代就擁有安全性能及環(huán)保等領域的頂尖技術,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沃爾沃也與吉利、百度等公司進行了深度合作。在軟件自研能力、中央計算能力、安全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方面均得到了增強。
在銷量上,上半年全球銷量數(shù)據(jù)顯示,沃爾沃首款純電車型XC40 RECHARGE銷量同比增漲150%。目前沃爾沃已擁有由48V混動車型和RECHARGE產品系列組成的全電氣化產品矩陣,還與吉利共同成立了純電動性能品牌極星,并且持有領克30%股份。
在海外市場上,歐洲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增,多個國家提高新能源汽車補貼。《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及競爭格局分析》顯示,2020年,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占全球市場的43.06%;中國大約占41.27%;美國占比10.12%;日本占比0.96%。歐洲已經(jīng)取代中國成為最大銷售地區(qū)
而沃爾沃擁有優(yōu)質的海外渠道和售后網(wǎng)絡,銷量表現(xiàn)不俗。2021年上半年,沃爾沃在全球汽車銷量為38.08萬輛,同比增長41%。其中,在美國銷量約為6.38萬輛,增長47.4%;在歐洲銷量約為16.68萬輛,增長35.4%,發(fā)展前景可觀。
除此之外,沃爾沃還對現(xiàn)有銷售模式進行調整,開始嘗試直營模式,以便于更好的服務用戶,未來將為每輛純電車型提供專享服務包。
隨著電動汽車在海外的進一步普及,“獨立”后的沃爾沃將擁有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但沃爾沃也不能笑得太早,畢竟新能源汽車的路才剛剛開始。
在做新能源汽車這件事上,沃爾沃可以說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沃爾沃早就在1992年開始了電動化探索,領先特斯拉、寶馬等一眾豪華車企。除此之外,沃爾沃還是第一個站出來明確停產傳統(tǒng)燃油車時間的傳統(tǒng)車企。
早在2017 年 7 月,沃爾沃就宣布將在 2019 年后停產燃油車。可事實上,直到2019年10月,沃爾沃品牌首款純電動車XC40 RECHARGE才正式發(fā)布。
但是此時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已經(jīng)充斥著奧迪、奔馳、寶馬、特斯拉等一眾豪華車企,而且為了打開新能源市場,他們紛紛降價銷售。今年元旦期間,Model Y的價格相比預售價大幅下調,在一周內斬獲3萬-4萬輛訂單;寶馬也跟進降價,上市2個月的iX3全系定價下調7萬元。
迫不得已,沃爾沃也加入了“價格戰(zhàn)”,XC40 RECHARGE官降5.8萬元吸引消費者,先發(fā)優(yōu)勢并沒有讓沃爾沃沾到多少光。
更重要的是,在激烈的豪車市場競爭中,沃爾沃卻已落后于它的核心競品(奧迪、奔馳、寶馬)。
2021年8月,在乘聯(lián)會發(fā)布的高端轎車銷量排行榜中,沃爾沃與奧迪、奔馳、寶馬的銷量差距都非常顯著:奧迪、奔馳、寶馬的銷量分別為6.92萬輛、 7.37萬輛、7.7萬輛,而沃爾沃僅1.59萬輛。
而且巨頭還在加碼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布局。奔馳宣布了從“電動為先”向“全面電動”的轉型戰(zhàn)略;奧迪也計劃到2025年,推出約30款電動化車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增長到約40%,寶馬的MINI品牌也將于2025年推出最后一款燃油車型,之后完全聚焦純電動車。
在巨頭們“暗自較勁”的同時,后起之秀也在想方設法“力拔頭籌”,據(jù)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2021年8月蔚來、小鵬、理想的銷量分別為5880輛、7214輛、9433輛,“蔚小理”們快要沖破萬線的趨勢越發(fā)顯著。
從大環(huán)境上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也不容樂觀。一方面,新能源補貼逐漸退坡,新能源車企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全球缺芯危機日益嚴重,多數(shù)車企已經(jīng)明確減產。例如,全球第一車企豐田9月就已經(jīng)減產40%,10月還要減產40%。
受此影響,沃爾沃即便如愿上市,也將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全球的“缺芯”難題,屆時,資本對于沃爾沃的期望將會更高。
但是,新能源汽車給沃爾沃帶來挑戰(zhàn)的同時,也給了它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奔馳、寶馬、奧迪之所以牢牢占據(jù)高端市場,是因為早在燃油車時代,它們就用上百年的時間堆砌了自己的護城河,搶占了用戶心智。
但在新能源汽車,這一切的榮光都要歸零。新能源汽車拼的是科技感與差異化,搶的是這一屆年輕人,品牌都回到了塑造體驗的起點。
對于沃爾沃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壞處在于,曾憑借強大的影響力和稍作改動的小升級就能引發(fā)消費者“捧場”的日子不再,好處在于,新能源汽車給到了所以車企一次“平權”的機會。
沃爾沃想要跑的更遠,就要先放下身段,一步一個腳印,走出自己的輝煌。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fā)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fā)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