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時趣
現如今,雙11早已成為品牌“必須做”和“不得不做”的一項任務。很多企業應該已經出現了一些疑問:我的品牌,在雙11到底還有多大的成長空間?對標自己,對標友商,銷量還有沒有增長空間,有多大?以往的排兵布陣,戰術,保留哪些,替換哪些?一場成功的雙11戰役,究竟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本文從復盤、情報、趨勢、策略、戰術等角度,采訪了一支“神秘團隊”分享干貨。也希望能夠讓各位營銷人通過本文,為自己還有一個月就開打的電商大戰“查漏補缺”。
電商節過后,可以想象的到,有的品牌會把“失敗”歸咎于“沒有新流量”或者是“流量太貴”。
據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破十億,達10.11億人,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為8.12億人。實際上,消費數據已經很好的佐證了當下的電商環境:人,是有的;流量,(比以前)也是貴的。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創新大機會,如何修煉好內功、進行電商的精細化運營和微創新——如何重視運營好現有的流量和資源、營銷策略和營銷思維是否需要有細節的調整,這些都是影響品牌提升雙11電商營銷勝率的關鍵。
但究竟從哪些點切入呢?
雙11是品牌的博弈場,和競爭對手博,也要和平臺博。雖說品牌是甲方,但各個電商平臺才是這場戰役背后的真正「甲方」。
所以,品牌其實在參與電商節之前,需要轉換下思維,應該從配合平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平臺的利益是影響戰役取勝的關鍵一環,而平臺利益聚焦點就是平臺之間的斗爭。
可現實是,大多數品牌都只會關注到自身要做哪些創新、推廣,基本都是符合品牌調性和營銷需求的。但其實要想獲得平臺的支持,品牌必須有足夠的敏銳性,審時度勢,推出符合平臺利益的打法,或者是輔攻為平臺帶來一些錦上添花的成績。
華南時趣戰略3處處長創意專家Abin對此也表示,“美贊臣在大中小的電商節當中都具備非常敏銳的行業觀察力,會增加一個平臺視角。在時趣服務的過程中這點也是和品牌達成一致的,會多去思考京東母嬰要做什么,品牌如何成為京東母嬰的電商節營銷伙伴,兩者之間有哪些連接點。”
或許有的人會認為,這有點過于討好平臺,被平臺綁架。可在真正的電商大戰來臨之前,平臺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影響品牌最終的成敗。
去年,天貓首次將雙11戰線拉長成四個階段,平臺是出于什么考量拉長戰線,不同的階段流量的配比又是如何的,這些都隱藏著品牌收獲流量的密碼。如果說是綁架,不如說是,掌握規則玩法、熟悉“出題者”的心態,一定程度上這是品牌拔得頭彩的密鑰。
華南時趣戰略1處處長戰略專家Oliver說,“在去年美贊臣京東雙11的項目中,我們從前期的需求溝通階段就贏得了品牌的肯定,主要的原因是時趣對于電商信息有高度的敏感性,也是因為這個優勢,時趣是以唯一的agency為美贊臣輸出京東平臺雙11方案,拿下了雙11。”
其實,增加一個平臺視角,去布局營銷打法的好處是,不僅可以為品牌向平臺爭取更多的資源、流量的傾斜,還可以通過緊密關注平臺的動作趨勢,幫助品牌抓到一些消費趨勢,提前布局。
雙11一定是效果之戰,但是在效果轉化趨于透明的情況下,品牌想要花幾百萬做出點動靜,不如跳出雙11單純的產品促銷,將營銷戰役前置一個月,在這個節點增加內容營銷的多面性——為品牌相關價值話題本身劃撥一部分投入。
直播24小時不間斷輪播,促銷特價優惠券……
明星代言空降,綁定明星話題熱度,明星定制……
品牌限量版禮盒、聯名定制禮盒……
在多樣化的產品促銷、流量轉化背后,Abin認為,品牌如果善于洞察,在雙11前做好埋點,結合當前消費者關注熱度趨勢,制造出有意思的話題,或者緊跟話題潮流,借勢傳播,也能沖出雙11大戰的重圍,有機會占得一個錯位競爭的勝算。而這個前置的節點,不多不少,正好一個月。
“比如在去年服務三生花雙11的項目中,我們轉換了常規打產品成分的賣點,而是去關注社會議題,并且是和品牌調性、品牌受眾相契合的一個社會議題:女性價值。我們發現,在女性價值的議題討論中,大部分品牌是從女性視角出發去講女性價值,傳播女性的勇敢、堅強、努力,但這種內容和情感的話題在社交平臺上太多了。所以,整個主題會去思考女性本來是什么樣子的,打破外界對女性認知的一個束縛,最后確認了「為自己盛開,她最好了」的主題,并推出話題#Man是褒義娘就是貶義么#上了微博熱搜。”Abin說。
圖片來源:官方海報
在三生花項目中,時趣首先選擇了一個具有開放性且貼近當下社會關注度的內容,其次,將整個推廣前置將近一個月,以內容提前為品牌獲得傳播曝光,同時為品牌雙11蓄水引流。最后,品牌有好的內容發聲,也會被平臺看到,獲得平臺的資源推廣。比如在雙11期間,三生花就獲得了天貓國貨品牌類的資源曝光。
“整體來看,整個項目最核心的點就是需要洞察內容的多面性,選擇一個適合品牌的點切入,進行話題發酵。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傳播節奏的把控,越到雙11臨近節點,內容、流量、平臺都非常擁擠,內容很難跳出來,很容易被淹沒。”Abin表示。
不是每個品牌都要做雙11主角,雙11有主次之分。有的品牌靠「賣」就是賣不動貨,靠「配角」反而能帶動下單。
這句話是說,有些品類需要認清自己在雙11的位置。“我發現雙11消費者主要買的是家電、服飾、美妝、快消,這些品牌理應接住一個大的流量場,而像零食、飲品這類品牌并非是主角。”Abin說。
其實,在品牌參與雙11之前,需要對自己所在的品類有更清晰的認知,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個定位,比如有的客單價較低的,消費者是沒必要等到雙11才買的。
基于自我認知的、全新的營銷視角勢必改變原有的營銷策略和玩法,也可避免盲目的進入到雙11的流量“拍賣”大戰中。Abin介紹到,在時趣服務某食品品牌時,會更加側重于思考如何調動Z世代的參與感,吸引Z世代加入到這場雙11大戰中,品牌并非是雙11的主角,無需過多的品牌自我能力彰顯,而是以「氛圍組」成員的形式融入到消費者購物的過程中,更加在意和消費者的溝通感、互動感、參與感,讓消費者從中獲得購物的快樂,烘托雙11的氣氛。
如果說氛圍擔當也能贏,這一輪贏得勝率不再于“綠葉”戲,增長的動力是來源于渠道勢能的疊加,品牌的氛圍擔當不僅僅局限于天貓、京東,像拼多多、微信商城、小程序、線下便利店、商超等都可以做全鏈路的配合玩法。
對于“氛圍”品牌,短暫的看是錯失了“主角”戲,長久來看,在渠道布署的優勢日見增多,規模效應也會漸顯。
買熱搜,上熱搜,上了熱搜,網友尷尬,全是廣告,閃退。留住網友不是靠廣告,還是要有真內容。
按照以往的行業現狀,雙11前兩周的熱搜非常熱鬧。
但如果熱搜全靠買,熱搜主題還是商業廣告字眼,那品牌的ROI肯定會很低,沒有哪個消費者喜歡主動點開廣告。
“熱搜并不是說買了就可以,還需要結合網友們關注的話題,品牌訴求,去碰撞出一個既讓消費者感興趣,同時又能滿足品牌商業需求的一個問題,使它變成一個一半商業,一半看起來又和真的熱搜一樣,具備新聞性、話題性、互動性。”華南時趣美妝個護BU負責人Kate說。
在雙11期間,往往能看到這樣組合的熱搜:品牌產品+明星;產品賣點+好聽的詞,網友們點進去一看內容基本都是重復的,很明顯互動率都是靠水軍,有的甚至點進去都是空的,可能就是一個品牌官博,評論少的可憐。
“大部分品牌在做微博熱搜的時候都會直接復用雙11的一個主題,做的比較好的,應該是有一個熱搜專門的打法。” Kate說。
一個品牌能不能行,投資視角是以15個月為一個評估周期,中間就有2個雙11。
此外,業界曾有一段話說,雙11是每年的一個淘汰點,每年雙11后,就會有不少品牌死去。
但品牌們大多還是期待雙11的,成熟的品牌雙11玩得爐火純青,年輕的新消費品牌也指望雙11博出彩,以此來獲得資本的青睞。
雙11之于新消費品牌的效力,「勝者為王」更為明顯。
“大品牌贏得雙11的關鍵是結合平臺節奏和自身的資源,巧妙去實現資源提升。目前在投放上,重點投入的領域就是直播和短視頻上,這兩者可以有效拉動流量的轉化。另外,在產品策略上,主推能夠作為流量入口的爆款,比如推出日常性價比高質感的常規款,限量IP聯名禮盒等。在沉淀品牌內容積累的同時,也將為銷量帶來不少助力。”華南時趣VP?Suky說。
即便是成熟的品牌,在一些營銷實戰上也有「失靈」的時候。這幾年,一些成熟品牌正在被新消費品牌的流量投放搶走了不少客源。品牌們被流量裹挾,流量成為制勝的「法寶」。
“目前大品牌在雙11也開始依靠投放,站內、站外的流量引流,小品牌會選擇避開交鋒,合理的規劃資源,坐等時機,選擇合適的時候進行流量的切入。”Suky說。
當然,就目前情況來看,以流量獲取商業的成功,是活不長久的,因為流量不是壁壘,這些已經被新消費品牌一一驗證過了。今年的雙11,從策略、創意、執行再到團隊合作,這些點都是值得品牌們在電商大戰中真正可以依靠的。
從策略層面來看,一需要數據,二有單獨的故事邏輯,三是人群的精細化運營,四是直播玩法要創新。
“雙11和其他傳播戰役是不一樣的,變量非常多,更需要數據的支撐。同時,雙11成功與否也更加重視數據的驗證,需要品牌細化營銷目標,細化到多少抓老客戶,多少抓新客戶,而不是一下就跳到創意。”Abin說。
有的品牌會將營銷目標簡單拆分為:品牌和銷量,既想要量,也想一戰爆紅。此外,大部分品牌會有品牌部和電商部,在雙11戰役中,電商部會承接品牌部想要的品牌主張,一邊傳遞品牌主張,一邊寄希望于傳遞品牌主張來賣貨。
雖說是品效兼顧了,可效果卻往往不如預期,得不償失。
Abin認為,雙11更多是和貨的結合,需要有針對性的故事邏輯,而不是將品牌概念直接搬過來,消費者需要的不是品牌、不是賣點,而是買點。比如百事可樂的春節主張是把樂帶回家,雙11期間如果繼續傳遞樂,可能就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從人-貨-場的角度來思考,雙11可以說是一個超級大的商超賣場,傳遞品牌確實是一個覆蓋面更廣,一勞永逸的辦法,但如果要靠賣品牌的方式來賣貨,是拿不下年輕人的。
“品牌有代言人粉絲、品牌粉絲,也有IP粉絲買產品。品牌所面對的人群并不是常規人群,流動賣場,是需要針對不同人群制定不一樣的貨,要有一些不一樣的運營考慮。在品牌沒有很多預算時,品牌需要取舍。”Abin說。
華南時趣母嬰綜合BU負責人高級客戶總監Ben提到,以母嬰客戶為例,首先要了解和熟悉人群,據調查顯示,從目前的新生媽媽群體數據看,80后占比6%,85后占比22%,90后占比47%,95后占比24%,90/95后成為媽媽的比例加速增長,新一代的爸媽人群他們成長的環境不同,個性化需求也必然不同。他們的需求更全面和精細化,他們關注品牌、成分、價格、顏值等等,所以就需要針對人群的不同需求,制造不同的驚喜和玩法。
圖源品牌官方
還有就是,人群的年輕化,營銷玩法需要不斷的迭代和創新,其中核心就是內容。實踐表明,創新的想法可以來自于時下的熱點、年輕人關注的節目等。
“今年直播火熱,各大平臺、商家都在主力上直播。但是一場直播除了明星、專家作為吸引外,我們需要思考通過什么形式吸引用戶,例如之前我們做的劇本殺形式的直播,是通過年輕愛玩的劇本殺,在直播前釋放線索,直播過程中,嘉賓和明星在線破案,讓直播的觀看人數超過119萬用戶觀看,打破了平日成交金額和成交占比的兩個記錄。這些都是內容的創新。”?Ben說。
除了有針對性的故事邏輯和清晰的對話人,在哪講也是影響效果的關鍵因素。
從執行層面來看,微信的流量投放基本都會砍掉,站內流量也值得品牌們花心思謀劃,此外,短視頻+直播的形式也會是今年雙11大熱。
Abin表示,根據以往的經驗,70%-80%的品牌都會選擇抖音和小紅書、微博,這些ROI會更高,微信基本都會砍掉。另外,當站外流量擁擠時,品牌們也不妨回頭看看站內流量。
據業內人士透露,今年抖音和快手把自己的電商成交總額(?GMV?)目標設定了萬億元量級,這已經接近阿里一年成交額的八分之一。在抖音和快手的沖擊下,阿里的壓力與日俱增。
在最近天貓公布的雙?11?商家扶持舉措里顯示,直播會在淘寶首頁升級為一級頻道,這意味著直播會被分配更多的流量。
此外,在去年12?月,淘寶就做過大的改版,將之前的 “買家秀” 升級為 “逛逛”,入口位于淘寶首頁第二個標簽頁,今年又將直播?+?短視頻的 “點淘”再度發布,以內容矩陣留住用戶。
對于天貓來說,抖音吸引品牌的最大優勢就是日活、流量,而天貓要吸引和留住品牌,保持規模增長,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源。
而這些,在華南時趣母嬰綜合BU 1組?Team??Leader高級客戶經理Carcar看來,這意味著品牌在站內爭奪流量資源,也會帶來不錯的效果,是值得花心思去謀劃的事情。
當然,對于品牌來說去競爭資源是非常難的,可能會有數十個品牌一起去競爭。在這樣的競爭當中,品牌如何去思考或者行動才能獲得一個比較好的資源和流量傾斜?
“對平臺來說,每年雙11看起來好像都一樣,但是平臺的戰略打法還是會有所差別,但不管京東還是天貓,品牌的方案至少要貼合平臺的大方向,例如京東一直圍繞不負每一份熱愛,那品牌的內容規劃就需要貼合熱愛的主題。”?Ben說。
另外,基于平臺的需求,平臺也會更看重多樣化的資源整合,例如線上資源、IP資源、下沉市場資源、明星資源等。
Oliver認為,對于品牌來說,首先要確保資源的有效轉化。從賣貨導向來看,建議選取大促之下部分契合度高、流量較好的電商IP,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首先拿下部分流量,讓平臺“多點開花”。再者就是貨品導向,例如行業新品、黑科技加持、獨家限量版等等,讓平臺感受到“身份優越”。還有圈層導向,例如以近一兩年的國潮圈、脫口秀圈等為代表的人群玩法,讓平臺覺得“有潛力”。
雙11的品牌“全域”,到底覆蓋多少個渠道、如何形成矩陣?誰才是“全域”的中心?
實際上,中心點不止那幾個。而全域也比你想象得更多。陣地戰比拼得是陣地的大小和協調作戰的指揮。
“雙11,是所有品牌最優惠或者最多福利的盛宴。這個概念已占據了用戶的心智,如何利用好用戶心智,將我們活動信息精準的傳達到用戶的手上是關鍵點。目前雙11不再是單一電商渠道的事情,更是全域的事情。”Ben說。
那么,品牌想要做的「全域」到底都做到了嗎?以往的經驗是這樣的,消費者如果想要購買一個品牌,天貓、淘寶、京東、拼多多、甚至抖音都可以,這恐怕就是一些品牌所做到的「全域」,多電商渠道的布局,撒網。但今年有一個非常火爆的案例,就是蜜雪冰城通過線下門店的洗腦神曲,被網友們搬到了B站,有不少UP主自發的進行了大量的視頻二創,一步一步裂變,又從線上火到了線下,為門店帶來了不少的客流量。
圖片來源:視頻平臺截圖
對此,對于全域的理解,Abin有更進一步的思考。他認為,對于品牌來說,「全域」不局限于電商渠道,像B站、大眾點評、餓了么、美團等都是值得考慮的新陣地、點位。
同時,今年鴻星爾克的火爆,也讓品牌見證到了直播對于話題的貢獻度,以及直播對熱度的承接能力,可以快速轉化,接住流量。直播和短視頻都是有很強的種草和內容吸引力,直播和短視頻的內容如何結合到營銷故事,也是各個品牌需要去重點思考的點,這也是實際上的「全域」需要注意的點。
圖片來源:公開平臺截圖
據業內人士透露,以美妝品牌為例,目前品牌們在雙11戰役上的預算投入,基本可以分為三個等級,一是億元俱樂部,1億以上的投入,二是5000萬以上的,三是5000萬以下的。在這其中80%多的品牌會更加看重銷量,不到20%的會在意品牌。
可以說,越是大品牌越重視雙11,從渠道、電商、品牌再到集團所有人都在為雙11項目奔波,內部通氣會、協同會、溝通會等等,甚至于在618啟動之前,雙11就已經在籌劃中了。
“一場戰役的勝敗,不單單依靠好的產品,好的團隊,匹配上好的策略和創意,再輔以好的執行,也和品牌方伙伴的信賴與支持息息相關,很多事情才會水到渠成。”Ben說。
業內某知名茶泡類品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注重于渠道銷售和產品品質,賣的非常好,讓人驚訝的是去年品牌才引入市場部,陸續和游戲IP王者榮耀做聯名、跨界。
“現在的企業家很務實,都希望把產品做好,提升GMV”。Suky說。
品牌不同的狀態,不同的策略,甚至于不同的“電商觀”,都會產生不同的流量、不同的成本和結果。
不管前期花多花少,品牌在「開戰」前還能做些什么?有沒有可以「投機取巧」的地方?
就目前品牌備戰雙11的狀態,Oliver認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戰略型品牌——全程跟進雙11節奏,有資源有預算,平臺會主動靠近,以及有資源傾斜的計劃。這樣的品牌在雙11比起賣貨,更加看重【電商品牌資產】的沉淀。
戰斗性品牌——依賴通過雙11打一場漂亮的銷量促銷大戰。憑借前期的種草鋪排,以及資源的集中釋放。更多的希望通過【預售、直播、尾款】等方式完成KPI。
戰備型品牌——對于雙11的流量大戰不會過多的注入資本,而是通過對品牌單一產品的推流、種草,在流量大軍涌入之時,分到一杯羹。同時完成【潛力產品\爆款產品】的篩選,為產品線的升級優化做好蓄水。
“對于全新的品牌來說,如果沒有提前部署,一定會被淹沒,尤其是像美妝、快消這類成熟的品類賽道。當然,短視頻、直播的籌備時間不需要很長,帶來的轉化也是比較可觀的,全新的品牌可以從這一個層面切入,參與到今年的大戰中。”Suky說。
Kate說,“品牌還可以看看有哪些KOL主播的直播間有坑位。另外,今年抖音直播也非常值得品牌關注,如果還沒有開始投入抖音的,建議品牌也可以關注這一部分,一方面,抖音日活高,隨著流量池的疊加,會不斷給流量資源,相關視頻的話題推薦,另一方面,短視頻+直播+話題的形式,也成為了一個閉環,關鍵是現在入場也還有機會。”
其實,雙11不僅是品牌真刀真槍見真章的場,也是養精蓄銳的好時機。
Abin認為,還剩一個月,品牌也可以從復盤的角度在雙11期間重點關注一些指標的變化,比如玩法、貨品、好的故事邏輯以及消費趨勢,一個好的故事邏輯,甚至會影響未來一年品牌的節奏。
對于品牌來說,每一次平臺大促,也可以去尋找一些新的生意機會。
近幾年,平臺都會去扶持一些新的品類,比如男性護理、寵物,可以幫助品牌在未來去拓展更多人群,讓生意的邊界變大。
“比如三只松鼠的品類外延做的就很好,現在有在做寵物健康零食,對于三只松鼠來說,寵物健康零食的人群未必全都是三只松鼠的受眾群體,在這個邏輯上,拓展品牌的細分品類也是在拓展人群,生意。”Abin說。
無論是新的商業機會,還是未來新的籌謀,抑或是新的營銷策略、團隊,可以肯定的是,雙11是品牌必爭的場,想要贏的心從來沒有掉下來過,而一直保持一顆積極備戰心態的品牌,也會逐步勝出。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