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效果。這也讓外界一度唱衰阿里大文娛。美團王興就曾表示,阿里放棄大文娛已經是倒計時的事情"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鳳凰網科技
核心提示:
1.持有不到1年且未到退出承諾期,阿里創投卻“割肉”清倉了芒果超媒股份,賬面浮虧約23億元。這并非阿里系投資文娛首次出現虧損,阿里系累計投資超40家傳媒類公司,在業績和監管雙重壓力下,虧損的不在少數。
2.在文娛領域,阿里總是將最好的資源收入囊中,但最終沒有產生1+1>2的效果。這也讓外界一度唱衰阿里大文娛。美團王興就曾表示,阿里放棄大文娛已經是倒計時的事情。
3.有業內人士表示,阿里大文娛目前情況不容樂觀,與公司管理文化,以及阿里內部對大文娛的戰略發展頻繁變化、高層變動等有關。但阿里放棄大文娛可能性不大。
阿里對文娛領域的投資再次敗北。上周五,遭阿里清倉離場后的芒果超媒大漲8%,引發網友調侃道“阿里一個電商企業做不好傳媒,這賣出都賣在地板上了。”
9月23日晚間,芒果超媒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三大股東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阿里創投”)擬將持有公司的5.1%股份協議轉讓。轉讓完成后,阿里創投不再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阿里創投此次退場在外界看來有些“非常規”。一是阿里持股芒果超媒不到1年,未到退出承諾期;其次,芒果超媒目前股價正在下行。阿里創投去年以每股66.23元高位買進,受讓9364.79萬股芒果超媒,但9月23日收盤芒果超媒股價為41.31元,與買進時相比下跌37.6%。也就是說,此時“割肉離場”的阿里創投將浮虧約23億元。
這并非首次投資文娛出現虧損。鳳凰網科技梳理發現,阿里系累計投資超40多家傳媒類公司,但目前傳媒公司正面臨業績和監管雙重壓力,導致阿里不少投資出現虧損。以影視板塊為例,阿里曾出資46.8億元投資萬達電影,彼時入股價為51.96元,較目前萬達電影股價14.95元虧損幅度為71.23%。??
憑借著“鈔能力”,阿里在文娛板塊深度涉足,卻不盡如人意。無論是入股芒果超媒,還是此前收購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以及45億美元收購的優酷土豆,阿里總是將最好的資源收入囊中,但最終沒有產生1+1>2的效果。而這也讓外界一度唱衰阿里大文娛,美團王興就曾表示,阿里放棄大文娛已經是倒計時的事情。
去年,憑借著《乘風破浪的姐姐》《披襟斬棘的哥哥》等爆款綜藝節目,芒果超媒股價漲幅逾100%,一舉成為市場追捧的傳媒大牛股。阿里則在其股價處于高位狀態下強勢入場。
2020年12月,阿里創投以總計62億元的價格受讓芒果超媒9364.79萬股股票。同年12月25日,股份轉讓完成過戶登記,阿里創投成為芒果超媒的第三大股東。阿里入股后不久,芒果超媒股價曾漲至93元,阿里創投也一度浮盈約25億元。
但隨后芒果超媒的股價一路下行,近期更是處于2020年4月以來的新低。按照9月23日41.31元/股的收盤價格計算,阿里創投持有芒果超媒的市值約為38.69億元,浮虧約23.24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此前的受讓協議,轉讓完成之日起的12個月,阿里創投不得轉讓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盡管還未到退出承諾期,阿里卻去意已決。
據了解,阿里創投持股芒果超媒的鎖定期至2021年12月26日結束,按照程序,本次轉讓前需要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審議豁免其股份鎖定承諾。根據公告,芒果超媒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因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擬協議轉讓股份豁免其履行股份鎖定相關承諾義務的議》,公司將于10月11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該議案。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鳳凰網科技表示,目前,國家對于文娛綜合領域、互聯網行業的監管正在進一步加強,阿里此次退出或有這方面的考慮,也有主動降低市場風險因素。“傳媒行業面臨業績和監管雙重壓力,尤其是影視行業的遇冷。在這種情況下,阿里選擇退出也是規避潛在的風險。”
或許受當下的行業監管政策的影響,當阿里創投退出的消息傳出后,芒果超媒的股價暴漲了近8%。截至9月24日收盤,芒果超媒股價為44.16元,總市值為826億元。
除了芒果超媒外,阿里在文娛領域涉足頗深。據鳳凰網科技不完全統計,自2011年以來,阿里系在國內累計投資了超40多家與娛樂傳媒有關的公司。可以說,從電影發行制作、廣告公關,以及新媒體及傳統媒體內容的生態,阿里都有立體化布局,且很多布局都是大手筆。
這其中,電影產業是重中之重。目前,阿里擁有三家影視制作公司,即阿里影視、光線傳媒、華誼兄弟。與此同時,阿里還入股了萬達影院,后者擁有全國最多的院線。在電影銷售方面,阿里旗下的淘票票也有重要的市場份額。此外,阿里還投資了新片場、燦星文化、靈河傳媒等,儼然完成了從影視生產制作、上線及銷售的全產業鏈布局。
多個爆款電影后面都有阿里的身影,如近兩年出圈的電影的《哪吒》《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流浪地球》等,這些上座電影為阿里貢獻了不少利潤。但監管和疫情雙重沖擊下,今年以來華誼兄弟、萬達電影股價大跌,與阿里入股時相去甚遠,這也導致阿里損失嚴重。
在社交媒體方面,阿里陸續投資了微博、嗶哩嗶哩、小紅書等,這也一度讓外界詬病。去年,天貓總裁蔣凡與淘寶網紅張大奕傳出緋聞,但在微博這一社交媒體上并沒有引起多少議論,這讓網友吃驚不已,并指責阿里公關“左右”輿論。
此外,在文化傳媒領域,阿里也掃貨般地投資了《商業評論》雜志,著名科技媒體虎嗅網,以及第一財經、博雅天下、財訊集團、封面媒體,鈦媒體、pingwest品玩等。
據阿里一位內部人士稱,健康與文娛是阿里集團戰略中的兩個“H”:Healthy&Happy。而進軍文娛行業,是阿里前掌舵人馬云的夢想。從2013年開始,阿里就一直如掃貨一般買買買。
盡管阿里雄心勃勃,也通過行業頭部玩家來建構其自己龐大的文娛帝國,但近兩年來,阿里文娛的壞消息不絕于耳。先是音樂版塊的蝦米音樂關停,再到近期高曉松卸任阿里音樂董事,以及在線視頻版塊的優酷在“優愛騰”的“大戰”中被對手甩到身后,再到割肉芒果超媒,阿里文娛的頹勢已然遮蓋不住。
關于阿里在文娛領域的失意,目前眾說紛紜。互聯網經濟觀察家清波認為,文娛產業本質上是一個創意產業,出一個好的作品,需要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這與阿里倡導的 KPI 導向和結果第一相悖。所以,被收購的文娛公司員工,往往很難融入阿里強勢的管理體系中,這些都會反映到業務層面。
以著名的優酷土豆合并案為例,在阿里強行并購前,優酷和土豆各自風格都十分明顯,優酷也長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但合并之后,阿里主推優酷,并未讓雙方優勢互補,反而是將土豆邊緣化,結果導致優酷從行業第一掉隊至行業第三。
據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今年4月,優酷月活用戶數僅為1.1億,而愛奇藝月活2.8億、騰訊視頻2.1億。不僅如此,快手、抖音、西瓜視頻等MAU都超過了優酷,阿里的在線長視頻業務儼然被對手甩在身后。?
此外,阿里大文娛的高管層亦是動蕩不斷。過去五年阿里大文娛輪換了三任總裁、十位核心高管,并更換三次戰略。無論是俞永福、還是楊偉東,已至高曉松、宋柯,阿里文娛的高層層來來去去,業務卻一直不溫不火。
根據阿里巴巴公布的2022財年第一季度(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該季度阿里巴巴營收2057.40億元。這其中,來自數字媒體及娛樂分部的收入為80.73億元,同比增長15%。盡管相較于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但相比之下,同期云計算分部收入同比增長29%至160.51億元,菜鳥物流服務收入同比增長50%至營116.01億元,文娛板塊的表現并不理想。
鳳凰網科技注意到,阿里內部也在邊緣化文娛板塊。2019年6月,阿里組織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UC、蝦米音樂、阿里文學等板塊并入創新業務事業群,大文娛事業群只剩下優酷、阿里影業、大麥、游戲。2020年9月,阿里游戲業務所屬的互動娛樂事業部(靈犀互娛)升級為獨立事業群,“大文娛”的日子并不好過。
有業內人士向鳳凰網科技表示,“阿里大文娛目前情況不容樂觀,與公司管理文化,以及阿里內部對大文娛的戰略發展頻繁變化,高層變動有關。但阿里放棄大文娛可能性不大,這一大業務將不斷試錯,在資金助力下或許還能迎來好轉的機會。”?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