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產業代表著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我國正在加快部署和培育發展。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前瞻謀劃未來產業。
最有基礎、最有條件,最適合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地方在哪里?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賈敬敦在2021中關村論壇上給出的答案是:國家高新區。
“構筑未來產業高地,國家高新區有底氣!”在9月24日舉辦的平行論壇——未來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賈敬敦開門見山地表示,國家高新區已成為我國的創新高地、產業高地、開放高地和人才高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道路,已經具備發展未來產業的良好基礎。
如何抓住發展未來產業的重大戰略機遇,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賈敬敦表示,要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創新高地和主陣地的作用,探索在具備條件的高新區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創新示范園區,將國家高新區打造成未來產業的策源地、聚集地,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科技自立自強。
從總體謀劃上,要堅持四個原則。一是堅持重點布局,服務國家的戰略需求;二是聚集高端資源,更大力度開放合作;三是發揮市場機制,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的作用;四是堅持審慎監管原則,鼓勵技術進步和企業有序壯大。
前瞻謀劃未來產業,“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
怎樣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賈敬敦認為,國家高新區布局發展未來產業的重點任務,主要體現在5個“加快”上:加快構建適應未來產業發展的現代化體制機制,加快完善適應未來發展產業發展的精準化政策舉措,加快形成適應未來產業發展的多元化創新生態,加快建立適應未來產業發展的科技金融體系,加快提供適應未來產業發展的應用型場景。
具體來說,賈敬敦希望,在一些有條件的國家高新區,能采取有效措施,面向未來發展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尤其要以科技企業的孵化和成長為重點工作方向,為未來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石。此外,還要進行政策和制度創新。未來產業的發展具有不確定性,需要對現行的政策和制度進行完善和優化,使其能更好地包容新產品、新技術、新企業和新產業的發展。
賈敬敦強調,在此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兩者的作用,以開放合作的姿態來發展未來產業。他同時指出,由于各地資源稟賦不一,導致國家高新區發展水平不均衡,因此,在產業基礎相對較強、政策環境相對適宜、創新創業生態相對完善的國家高新區,會更具備培育未來產業的土壤。相比較而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高質量發展比較突出的地區,邁出的步子可能會更大一些,會走得更快一些。
“發展未來產業要積極參與全球創新網絡。”賈敬敦還希望,國家高新區能圍繞未來產業的發展加深、加強國際合作。“希望國家高新區不但能成為中國的,同時還能成為全世界的科學家、創業者和投資者實現人生夢想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