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數字經濟呈現出強勁發展之勢,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數據已成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對生產、分配、流通、消費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產生重要影響。數字經濟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主賽道。
近期,中國通信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火大教育校長于佳寧受邀參加《經濟日報》關于“如何加快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全面提升數據要素價值”的專題研討,并就數據優勢、數據要素特點、安全防護、挖掘數據要素價值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構建安全保障體系、充分挖掘數據要素價值
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當前對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規律的認識還處于探索期,如何使數據要素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呢?
于佳寧認為只有社會各界真正意識到數據是重要的資產,各行業都能重視數據、用好數據,才能讓“數字石油”真正流動起來。他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釋,分別是用好新一代數字技術,提前布局“元宇宙”時代,讓數據價值實現最大化;基于隱私計算等技術,實現數據利用與隱私保護兩不誤;三是在全社會普及推廣“數據要素思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員李廣乾建議從政府數據、產業和數據市場建設、跨境數據流動三個方面提升數據要素價值、完善數據市場化配置。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曾宇提出三個建議,即高度重視互聯網異構標識解析數據資源的掌握、開發和利用,建立互聯網基礎資源數據庫;進一步推動數字化消費主體增長,彌合數字鴻溝;進一步推動全球數據跨境流動、積極參與全球數字治理。何偉則進一步提出充分挖掘數據要素價值,塑造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新優勢可以從資源體系、流通體系、安全體系三個方面入手,著力構建數據要素市場。
把握數據要素特點,提升數據融合能力
當前,中國已進入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新階段,并在數據要素方面具備獨特優勢。于佳寧則認為數據的生產者、管理者、整合者、使用者等角色之間的邊界存在一定交叉,導致大量數據濫用的情況發生,阻礙了數據要素的生產和流通。因此,數據確權是數據要素流通交易、實現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前提。在數據使用過程中,區塊鏈是較為關鍵的技術。
曾宇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剖析,分別是大國市場優勢,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將推動大量數據資源跨境流動,中國已建立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數據資源管理體系、治理框架和較為完善的配套監測手段,中國當前數據要素生產、采集、存儲、加工、傳輸、交易、分析、計算等相關技術都比較成熟。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偉認為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中國在數據規模和應用場景方面具備數據資源豐富、數據融合應用市場廣闊兩大優勢。
而數據要素與傳統生產要素相比正呈現出新特點,對此李廣乾則從認知、價值實現、權屬安排三個方面比較了數據要素與傳統生產要素的差別。
權屬界定尚不清晰,安全防護存在漏洞
在專題研討中,于佳寧直言互聯網時代用戶生成數據,但用戶的數據在實踐中很難實現隱私保護、確權存儲、合理定價等問題,甚至用戶的隱私數據被認為是換取服務的“對價”。他建議要搭建數據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解決數據要素確權定價困難、數據要素交易成本過高,“暗網黑市”等問題。
何偉認為中國已在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但仍存在數據權屬界定尚不清晰、數據市場配置機制有待改善、數據安全保護具體制度有待細化完善等短板亟待突破。
曾宇則建議目前需從四個方面強化數據安全防護、加大數據治理力度,分別是加大國際宣傳力度,宣傳中國的治網理念、治網模式和數字治理模式;貫徹落實《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強化互聯網關鍵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的網絡安全防護,確保不發生數據泄露事件;積極研發數據資源安全防護新技術,如基于區塊鏈的數據資源安全流通技術、新型加解密技術等,積極參與數據資源有關國際標準制定。
2021-12-03 中國財經發布了 《區塊鏈技術助力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歐科云鏈持續研發輸出創新成果》的文章
2021-11-18 中國財經發布了 《歐科云鏈:元宇宙的吸引力在于可以帶來新發展機會和希望》的文章
2021-11-15 中國財經發布了 《火鏈科技CEO袁煜明:用區塊鏈助力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