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商業數據派,作者丨羅寧
1028天過去,孟晚舟終于回國了。
北京時間9月25日晚22點10分,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乘坐飛機落地深圳,這時距離她離開祖國已經過去整整三年又六十五天時間。當現場群眾手持紅旗歡發出歡呼與問候時,原本從容而勇敢的孟晚舟也難掩回家的喜悅,她激動地說:
“經過一千多天的煎熬,我終于回到了祖國懷抱,異國他鄉的漫長等待充滿了掙扎與煎熬,但當我走下階梯,家鄉的土地讓我心潮澎湃,祖國我回來了,感謝偉大的祖國和人民。”
持續三年的孟晚舟案在美國東部時間9月24日迎來了轉機,當天,孟晚舟以視頻方式出席美國紐約聯邦法院的聆訊,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延后起訴協議,將起訴日期延后至明年12月1日,期間如果滿足協議條件,到時候美國就會撤銷對孟晚舟的檢控。
同時,美國紐約聯邦法院接受相關延后起訴協議,同意撤回向加拿大引渡孟晚舟的要求,加拿大高等法院隨后批準終止孟晚舟的引渡聆訊和撤銷保釋條件,孟晚舟當即獲得釋放。
自2018年12月1日起,這位華為“長公主”長達三年多的海外漂流終于告一段落,而這三年,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公司也和孟晚舟一樣,經歷了波折的1028天。
時間回到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如往常一樣乘機出差,按照原定計劃,她將飛往加拿大參加一個會議,從香港出發經停加拿大,但在加拿大溫哥華機場轉機時被警方帶走盤問,所有通信設備被帶走檢查。
唯一幸運的事情在于,原本計劃和孟晚舟同行的華為創始人兼董事長任正非因有事耽擱并未成行,否則,被扣押的就是任正非與孟晚舟二人。
當時,美國指控孟晚舟隱瞞華為香港子公司星通(Skycom)與伊朗的業務往來,違反美國制裁伊朗的規定。美方又稱,這一行為涉嫌“金融欺詐”匯豐銀行,讓后者也承受違反制裁規定的風險,因此尋求引渡孟晚舟到美國受審。
種種證據都證明孟晚舟無罪,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加拿大認定孟晚舟雙重犯罪,并啟動程序向美國引渡。據統計,自2008年以來,美國向加拿大提交了708份引渡請求,失敗的只有8份,這意味著按照慣例,孟晚舟引渡失敗的概率只有1%。
所有人都明白,這很可能是一場有去無回的制裁,孟晚舟也做好了在獄中考博士的準備,任正非接受央視《面對面》采訪時提到:“我女兒很樂觀,她自己在學五六門功課,準備讀個‘獄中博士’出來。被軟禁這半年,一直沒閑著,每次打電話,都說很忙。”
對峙持續到今年8月18日,在一輪又一輪拉鋸戰中,中國政府做出很多努力,直到孟晚舟引渡案結束審理,9月24日,美國撤回向加拿大引渡孟晚舟的要求,判決結果可能會在十月下旬公布,孟晚舟律師William W. Taylor, III發表聲明:
“我很高興孟晚舟女士與美國司法部達成了暫緩起訴協議,且該協議已獲得紐約東區法院法官Ann M. Donnelly的批準。根據該協議條款,她不會被美國進一步起訴,加拿大的引渡程序將會終止。孟女士沒有認罪,我們十分期待14個月后對她的指控將被完全撤銷。現在,她即將重獲自由,回家與家人團聚。”
關于孟晚舟案,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多次公開場合提到,這是針對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壓中國的高技術企業。實際上,美國通過非正常手段打壓高科技公司的例子并不局限于中國,也曾出現在對法國和俄羅斯的一些企業打擊中。
例如法國半導體公司金普斯,其創始人馬克·拉敘斯曾被美國情報機構打壓,并被趕出自己創立的公司。在馬克·拉敘斯的《芯片陷阱》中,他談到美國會利用非正常手段打壓不受自己控制的科技公司,這就是“美國陷阱”。
而對于加拿大扣押孟晚舟和美國對她的引渡要求,拉敘斯則在接受采訪時提到“是徹頭徹尾的丑聞”。
遠在海外的孟晚舟經歷波折,同樣身處困境的華為也在艱難前行。
2018年年初,華為失去了AT&T手機訂單,隨后美國百貨連鎖品牌百思買停止銷售華為手機。同年5月,美國國防部禁止在美軍基地銷售華為和中興手機,到年底,包括澳大利亞、英國等盟友陸續宣布不再采購華為5G網核心設備,日本停止購買華為和中興設備,但華為已經開始對更進一步的打壓進行準備。
2019年年初,美國以涉嫌盜竊商業秘密和欺詐為由對華為提出23項起訴,2月,美國敦促歐洲國家不要購買華為5G設備,5月,特朗普通過一項國家安全命令禁止了華為,谷歌也將華為從安卓手機升級列表中刪去。之后,美國兩黨參議員組織推出5G立法,使得華為被列入黑名單。
關了一扇門,打開一扇窗。
這一年,華為鴻蒙系統正式出現在公眾面前,作為一款可兼容Android應用程序的跨平臺分布式操作系統,鴻蒙的目的是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和智能穿戴等多種設備。
任正非在談及鴻蒙操作系統時提到,鴻蒙自2012年起籌備已久,能夠與印刷電路板、交換機、路由器、智能手機以及數據中心等兼容。該系統的處理延遲小于 5 毫秒,可以完美地適應物聯網,還能夠應用于自動駕駛。鴻蒙系統的發布,對于谷歌解除合作關系后的華為而言至關重要,當年年底,華為宣布將在2020年3月份推出不帶谷歌服務的P40 Pro。
(圖自華為官方)
同樣是2019年,華為將其歐拉(openEuler)項目開源,成為華為面對芯片禁令轉型為服務提供商的重要一步,歐拉作為開源、免費操作系統,最初服務于華為鯤鵬服務器,但在今年9月,任正非提到,歐拉瞄準“國家數字基礎設施的操作系統和生態底座”,與鴻蒙面向終端消費者不同,歐拉既要面向服務器,又要面向通信和實時操作系統,這被視為與華為鴻蒙同等重要的操作系統,并將解決華為缺芯困境中的方向問題。
2020至2021年,打壓更進一步。美國曾對外宣稱“發現華為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通過后門訪問移動網絡”,并進一步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件設計和制造半導體芯片。然而此舉依然沒能阻止華為在2020年第二季度超越三星成為全球市場份額占比最高的手機品牌。
但隨后,華為高端芯片“斷供”,直接導致華為在手機市場從全球第一跌落成為Others,也影響到華為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
在今年華為陸續推出的包括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平板電腦等IoT產品中,國產化替代成為其重要特征,包括顯示屏、存儲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均已替換為國內廠商。受到華為事件的影響,其他國內手機品牌的國產化替代也在加速。
在《芯片陷阱》一書中,馬克·拉敘斯提到,當其他國家在科技方面逐漸趕上美國,但又不受控制時,他們容易跌入“高科技陷阱”當中。拉敘斯以自身經歷告誡科技公司和創業者們,要想避免這種情況需要很多努力,他曾給出一些建議:
1,構建一個全新的商業世界
2,盡量避免使用美元結算
3,拒絕使用產自美國的“工具”特別是在互聯網領域
4,控制半導體原件至關重要
5,在科技領域實現獨立自主
6,對來自“美國附庸”的渠道保持警惕
三年時間里,盡管華為經歷波折不斷,面對海外多輪制裁與打壓,在手機制造領域失去了原有的優勢地位,但華為并未就此停止,還在此期間加大了對于新技術的投入,也加快了在芯片半導體領域的投資布局。
(圖自網絡)
根據華為官方數據,其2020年研發投入1418.93億,占全部營收的15.9%,較2019年增長了7.78%,遠高于營收、利潤的增長率。不僅如此,華為研發費用也超過百度、阿里、騰訊、京東這四大互聯網公司的研發投入之和,位居中國企業之首,即便從全球來看,華為研發投入也排在第三位,僅次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微軟。
投資方面,自2019年開始,以華為全資子公司哈勃投資為主體,對于美國制裁的關鍵領域如半導體芯片、原材料、設備等領域開始進行投資布局,投資公司40+家,金額數百億元。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進一步發掘和培育國內相關產業。而在對半導體領域緊密布局的同時,對于國內供應鏈企業減少對蘋果等海外公司的深度綁定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十幾年前,早在2008年華為尋求并購美國3COM公司時,就遭到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阻止。成立三十多年,華為主要業務包括了消費者業務、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三塊,自2018年到今天,消費者業務領域受到影響較大,華為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企業業務以及新興的汽車業務當中。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提到,中國高科技企業如今需要“苦練內功,打破封鎖與遏制,熟練運用國際規則,參與全球產業鏈合作才能避免“高科技陷阱”。
作為國內高科技企業的代表,華為的不斷嘗試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企業擺脫封鎖,跳出科技陷阱的可能性。科技企業從對商業速度的追求,到堅持核心科技的自主化,從量到質、從外到內的升級將成為重點。
孟晚舟回家,華為和中國科技公司正在破局。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