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北京】9月24日報道
5G和物聯網的雙驅動,使得射頻前端器件呈現大幅增長。據全球射頻領域頂級咨詢機構Yole Development預計,到2023年全球濾波器市場規模將超過352億美元。作為射頻前端里芯片數量占比最多、價值最高、國產化率最低的濾波器產業,成為了射頻前端里面最重要的增長極。
上述背景下,一家成立僅三年多的創業公司在濾波器市場能做出怎樣的成績?日前,筆者帶著這個問題走進了成都頻岢微電子有限公司(下稱“頻岢微”)。
“頻岢微目前已有三十余款不同尺寸的SAW濾波器和雙工器產品實現量產出貨,模組和BAW產品明年上半年量產,覆蓋了國內外智能手機、物聯網終端的主流頻段。從去年底開始,月訂單數超過千萬級,產品累計出貨超億顆。隨著客戶對公司產品認可度持續提升,今年全年,公司產品銷售額比去年實現跨越式的增長......”
這就是頻岢微給出的答案。
據了解,頻岢微產品包括射頻濾波器、雙工器、多工器 、射頻前端模組等,目前廣泛應用于手機、平板、車載、智能穿戴、CPE、WiFi 路由器以及其它無線終端。目前該公司已在130家客戶進行了送樣和推廣,并成功切入近80家客戶的供應鏈,得到客戶的高度認可。隨著產品族系不斷完善,今年以來,公司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壯大。
懷揣著對這家公司的好奇,筆者與頻岢微進行了一次深入交流。
談到公司取得的成績,創始團隊表示:頻岢微從創立之初一直立足于替代國產化率為零或國產化剛起步的濾波器產品,先后向市場推出了多款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濾波器、雙SAW、以及雙工器等產品,滿足市場對高性能濾波器的迫切需求。產品品質按照國際標準進行嚴格控制,保證了產品的高可靠性和一致性。同時秉承于服務至上的理念,配備專業的銷售團隊,確保產品在客戶項目中快速推進和順利實施,再加上完善的售后保障方案,做到讓客戶無憂。
筆者得知,頻岢微發展迅速的原因得益于相比業內平均水平更快的產品開發周期,產品能很快完成設計定型。究其原因,是創始團隊自創了一套設計、仿真一體化軟件平臺,擁有成熟的產品開發模型和仿真模型以及流片自主可控的PDK。
因此,短期內頻岢微建立起完善的產品品類并形成產品貨架,意味著頻岢微不僅能給現階段80多家客戶提供全品類產品,同時也能夠延伸至知名國內外手機品牌客戶和ODM代工廠;在面對客戶齊套產品的需求時,能夠第一時間響應和及時交付,這也讓公司能夠在眼下這個效率至上的產業和市場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同時在未來模組化競爭的時代,頻岢微也進行了積極的布局,擁有高中低頻的全系列濾波器品類使得公司在模組化布局上能夠先行并且做到完全的自主可控。
筆者進一步了解還發現,與很多芯片公司發展軌跡相比,頻岢微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高速發展的道路。避免了在產品沒有定型量產、客戶端供應鏈還沒驗證通過、工藝制程和良率水平還不夠高的時候就重資產投入給公司帶來現金流的高風險等問題。
該公司創始團隊認為:“芯片類行業具備很多關鍵點的Know-how,不是只靠錢能堆積出來的。不少企業在起步階段走IDM模式,一上來就重資產,面臨著每個關鍵環節如設計、流片、封裝、客戶供應鏈驗證、品質等諸多問題需要快速攻克來實現穩定量產,否則巨大的現金流和運營成本的支出勢必讓企業面臨極高的風險,不斷靠政府或資本輸血不是一條健康的芯片自主國產化的道路。”
對于頻岢微而言,自創立以來,一直只專注在自身最為擅長的設計領域并且把品質和良率作為公司的生存之本,通過自建測試與控制中心來按照高于濾波器國標的日本JESD標準嚴格把控每顆產品的功能測試和品質。將不擅長的流片交給最優質的代工廠來完成,封裝環節交給國內知名封裝廠并實現深度參與。通過“長板效應”即專業人做專業事并做到極致的方式和對優質供應鏈的上下整合,極大程度保證了產品品質和滿足產能需求,也成功引領了國內濾波器的品質標準。頻岢微接下來還會通過此種模式繼續加碼封裝線和流片線的設備采購來夯實供應鏈。
創始團隊還告訴筆者:“自公司2018年成立以來,深知對于硬科技ToB的商業模式,品質是客戶導入新物料關注的第一邏輯。頻岢微一直把品質視為公司的生命線,因為當時國內的供應鏈資源并不算太完整,第三方的流片和封裝也都剛起步。為了保證每一顆流向市場的產品都是100%合格,我們在保障研發的同時,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測試與品控產線的建設。按照國際高標準讓晶圓、產品、可靠性、系統級電氣性能等方面的測試過程都能自主可控,把控產品進入市場的最后一道關卡,對有可能出現的瑕疵進行圍堵,解決了客戶側對品質的顧慮。頻岢微現已通過ISO 9001:2015質量體系認證。”
一份鮮亮的成績單背后,離不開一支優秀的團隊。
據了解,頻岢微核心創始人包括了射頻領域國際知名濾波器專家和行業資深人才,擁有豐富的研發、市場銷售、供應鏈和品質管理的端到端經驗。在這個豪華陣容的加持下,該公司在聲波濾波器領域擁有扎實的技術和產業功底,既能做SAW,又能做BAW且擁有完整的專利體系,在該領域獨樹一幟。同時根據對市場的預判,公司對產品進行了準確的布局。最為核心的是開發出一套獨有的設計模型庫和一體化的仿真軟件,以及一套能夠優化產品良率的流程,達到了晶圓產出比高、良率好的目標,通過不斷的創新來應對市場的需求。在未來模組化的時代,頻岢微SAW+BAW全系列產品的商業模式勢必讓公司在模組化的市場上占據一定的份額。值得關注的是,頻岢微目前正與國內其他射頻龍頭伙伴一起進行模組產品的開發,模組樣品將會在今年年底完成,明年第二季度有望實現量產并推向市場。
事實上,頻岢微的例子恰恰彰顯了人才對于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頻岢微也深知這一點,因此向筆者介紹了公司為鞏固團隊優勢所做的人才儲備計劃。
“由于本行業國內起步較晚,相關專業設計人才匱乏,這是基本現狀。但公司始終把人才引進和培養作為經營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公司在依托現有團隊的海外工作經歷,從海外引進高端人才的同時,積極進行內部培養。現在公司內部每個月都會有研發培訓,每年組織幾次去高校學習或海外專家的線上課程,通過多種方式提升研發人員的素質。公司正不斷加強研發團隊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研發效率,為公司未來快速成長奠定基礎。頻岢微不僅有穩定和完整的高層團隊,而且中層團隊也非常穩固。從產品研發、工程工藝、供應鏈協同、市場拓展、內部管理以及對外關系形成了一個完備的企業架構,具有很好的團隊完整性。
除了對人才加以重視,專利也是頻岢微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石。
濾波器作為一個專利和技術壁壘極高的行業,過去幾十年中,美、日IDM大廠在濾波器各環節進行了極強的知識產權部署,這也是造成國內廠商長期以來發展滯緩的主要原因。為了沖破這個國產化道路上最大阻礙,讓射頻濾波芯片安全可靠的實現國產替代。自成立以來,頻岢微一直秉承自主研發的戰略路線,在加強研發實力的同時,也在積極布局產品和技術專利,通過不斷的總結和挖掘,逐步形成專利壁壘。
“公司從多個維度積極構建射頻芯片領域的核心設計專利,不斷強化和鞏固我們的專利護城河。”頻岢微對筆者介紹到。
基于過硬的研發實力和堅定的品質理念,頻岢微成立至今的發展可謂勢如破竹,隨著現有產品都相繼量產,公司之后的發展路線也愈發清晰可見。
頻岢微對筆者表示,公司產品戰略分為三步:第一步依托現有優勢,在聲波濾波器領域做到行業頭部;第二步整合上下游資源,開發高性能模組產品;第三步基于多樣化模組產品,給5G智能手機、車聯網、物聯網的設備商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戰略的落地需要穩固的底層邏輯支持,這樣公司在高速飛奔時底盤才穩。
頻岢微本著每年只做好一件事情的原則,在該年把所有的重心都轉到此件事情上。
2018年和2019年是頻岢微的研發年,在這兩年公司的重心是側重產品品類的齊全,在兩年內迅速補齊了國內外主流3G和4G頻段的產品,同時形成一套自主可控的設計和仿真軟件;2020年是公司的銷售年,銷售客戶數量從2019年不到五家到現在發展至80家以上;2021年是公司的品質年,公司通過引入兩位在一線大廠工作超過15年以上的品質專家,并按照濾波器的國際標準體系來建立公司的品質管理,并在今年推出了一套關鍵設計、流片、封裝和測試節點的標準動作SOP,使頻岢微的質量體系做到和國際大廠一樣的透明化、標準化和專業化;2022年是公司的供應鏈年,頻岢微將會在封裝工藝進行重資產布局,為突破更大體量的客戶做好充足的供應鏈自主可控準備;2023年將是公司的效益年,在夯實品質、研發、銷售、供應鏈后,使公司實現快速壯大并盈利,揭開頻岢微突破頭部客戶的序幕。
經過三年多的經營歷練,頻岢微通過不斷的市場實踐和持續的新產品研發,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和技術儲備,不僅能準確判斷和應對行業需求的持續增長,也成功實現了從分立器件產品向射頻模組產品的延伸。這也標志著公司進一步完善了產品布局,而產品系列及產品形態的完善,也將為公司未來的全面布局和發展蓄力,給公司下一階段盈利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在筆者看來,對于頻岢微來說,雖然文中提到的種種優勢都會轉化為公司的市場競爭力,但其突出的自主研發能力,才是令其無往不利的核心。
5G、IoT等新技術、新產業的蓬勃發展,無疑讓射頻濾波器市場規模進一步壯大,同時也不可避免會加劇產業競爭,廠商也將面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而芯片廠商自主開發能力的強弱,在此形勢中顯得尤為重要。芯片國產化的背景下,國內濾波器產業勢必會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而在這個過程中,國內廠商也應當不斷強化自主研發能力,才能與產業發展保持步調一致。如若產品和核心技術長期依賴“外援”,則很難在產業風口順勢而上,甚至有可能被低價競爭的大浪淹沒。只要能夠潛下心來深入研發,依然有追上先進技術的機會,甚至能夠成為行業領先者。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俞敏洪流露退隱之意?稱自以為是的努力,已成為新東方發展的障礙》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闊別五年重返網約車!周航掌舵曹操出行》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加速布局芯片!小米入股芯片公司尊湃通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