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袁國寶
巨大的市場潛力,激增的消費人群——醫美爭奪戰正在激烈展開,烈火烹油。于此同時,近年來醫美行業頻頻爆發出種種問題,也讓人們對該行業或將迎來的政策不確定性,感到一絲擔憂。復雜局勢下,全國眾多重點發展醫美的城市中,成都卻能脫穎而出,一度被譽為“醫美之都”。
成都為什么行?
成都醫美有何過人之處,又有何短板?
未來,成都醫美迎來的考驗將是什么?
這似乎是一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
醫美行業,自其誕生至今,歷經幾次火爆,幾次熄滅,周而復始。可不變的是,這個行業一直有著極大的關注度。
可隨著近些年醫美糾紛,質量問題頻發:例如,最近爆出的“濟南美容院老板暴力威脅顧客事件”等。向世人發出一個個問號:
教培之后,醫美行業是否會成為下一步整頓重點?
可以預見的是,在行業監管、互聯網化沖擊、資本圍獵、疫情影響等多重因素影響下,醫美行業或將面臨著新一輪的洗牌。
然而,各個城市發展醫美產業的決心似乎從未消除。
事實上,現階段全國美市場的爭奪大戰相當激烈,除了早前醫美產業趨于成熟的北京和上海,近年來,成都、深圳、海南等地也紛紛加入競爭。
成都,還是成都。
這座有著眾多標簽的城市,如今,又多了一個身份:它被稱為“醫美之都”,一個來了就想“整容”的城市。烈火烹油,成都醫美發展火爆異常。
在成都最繁華的“網紅街”春熙路商圈里,整形美容機構分布密集,曾有記者報道稱:“一條200米長的街道上,就密集地分布著3家整形美容機構。”
這不禁令人深思:成都搞醫美,是一時跟風,還是立足長遠?
醫美市場火爆的區域,不僅是成都,而是全國。
從國內整個大環境看,醫美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總體發展態勢良好。2014-2020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由501億元增長至1795億元,年化增長率為24%左右。(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此外,醫美行業的高粘性、高復購率,以及行業整體滲透率較低蘊含著巨大的市場,也在令資方一片躁動。實際上,醫美市場的滲透率上,韓國為20%,美國為16%,排名第三的巴西也有13.50%。
但是,中國目前的醫美滲透率僅為3.50%。
在人們對外表越來越重視,抗衰老焦慮也不斷增加,人均收入逐漸提升的前提下,有業內人士預測,2024年我國輕醫美市場規模有望達1443億元。
對此,有觀點甚至指出:醫美消費在未來或將發展成類似護膚彩妝一類的日常基本需求,屆時,醫美行業又將會迎來新的一波爆發式增長。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大趨勢如此,成都,醫美消費市場的需求也同樣很旺盛,被譽為當打之年。
最關鍵的一點,在于:成都是中國首個將醫美產業作為城市13年規劃(2018-2030)推出的城市,一直以來,備受醫美界的關注。
在成都,公交站、地鐵站、電梯里、樓梯間,隨處可見的醫美廣告,已是當地“見怪不怪”的普遍現象。
而從產業發展角度來說,醫美產業已經成為成都繼旅游、美食之后的又一張響亮的名片,有著強大的市場支撐:
美唄醫美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成都醫美成交額僅次于北京和上海,成都消費人次更一躍成為全國第一。
2021年第四屆成都國際醫美產業大會數據顯示,成都醫美機構目前達383家,是全國醫美機構增速最快的城市。
其中獲批整形5級機構達9家,數量居全國第一;2020年全市醫美服務量156萬人次,醫療醫美機構醫療服務收入接近30億元。
(圖源:成都醫美產業藍皮書)
甚至有預測稱,在成都醫美行業的規模逐年遞增前提下,到2025年,成都醫療美容產業營業收入有望達到1000億元。
成都正在加速成為中國的“醫美一哥”。
?
在成都最繁華的“網紅街”春熙路商圈,整形美容機構分布較為密集,曾有記者報道稱“一條200米長的街道上,就密集地分布著3家整形美容機構”。
在2018年獲得“醫美之都”稱號后,成都各類醫美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競爭日益激烈。
究其原因,幾個因素尤其關鍵:
一是,顏值經濟的覺醒。現階段,社會多重助推下,追求美成為一種常態,美的價值也逐漸被具現化,人們對面部五官的要求越來越高。
此時,通過醫美能快速優化原生容貌缺陷,隨之帶來的“顏值提升”使消費者增加對外表的滿意度和內心的滿足。
二是,美麗的標準正在被定義。除了對美本能的追求,消費者對醫美認知的提升,還源于日益被潛移默化的社會審美標準教育。
其中,包括影視、互聯網短視頻、直播等在內的審美表達和傳播,帶動了追逐高顏值的潮流——“顏值即正義”。
實際上,這樣的趨勢深刻改變著年輕用戶的心智——更美APP發布的一份醫美白皮書調查統計,2020年醫美消費人群中95后占比35%,遠高于90后(21%)和80后(23%)。
三是,成都的醫美主攻方向,正是職場女性顏值焦慮的核心:抗衰老。
曾有數據調查,目前都市女性通常在20歲左右開始有抗衰老意識,而多至73.5%的女性在20-29歲這個年齡范圍有普遍的恐衰老壓力。
央視《第一時間》欄目曾經報道:成都醫美市場如此火爆,不僅本土市民貢獻了大量消費,一二線城市的忠誠消費者也少,甚至愿意從外地專程趕來成都排隊做醫美手術。
加上成都長期以來沉淀了大批成熟經驗的醫美醫師,部分醫美技術甚至高于一線城市。
不少報道稱,成都不僅很多醫院的醫美門診排長隊,醫療美容機構的生意也很火熱,一些知名醫生的掛號單一票難求,整形手術更是排到了半年之后。
顏值經濟崛起當道,加上成都近些年一直是年輕人在擇業、入戶、旅游等方面都比較喜歡的城市,而年輕群體又是醫美消費主力大軍,成都的醫美消費力,已經勢不可擋。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成都發展醫美的歷史淵源。
四川省社科院和成都醫美產業協會共同編撰的《成都醫療美容產業發展報告2019》中,這樣記錄到:
在解放初期,成都的一批民營醫美機構就開始活躍起來。抗美援朝期間,西南救援隊對傷員精湛的外科醫術救助,已經小有口碑,給后來成都的醫美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彼時,被稱為“中國整形外科之父”的宋儒耀教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決定歸國, 任職華西協和大學(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的教授。
他是中國第一位頜面與整形外科教授,為成都的醫美產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發展到2000年左右,資本開始大量進入成都醫美市場,爭先恐后想來分得一杯羹。
在之前原本承包醫院科室的民營醫美機構們,紛紛宣布獨立,也隨之誕生了如美萊醫學美容集團這樣大規模的連鎖品牌。
特別是在2011年,成都醫美產業可以說是迎來了爆發期,中國最早一批專注微整形和皮膚美容的輕醫美機構出現,這也就意味著醫美投資門檻的降低,更多的競爭者涌入市場。
2017年對于成都醫美產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當時成都市政府決定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還提出了打造成都的新名片——“醫美之都”,這次產業規劃對成都醫美產業來說,意義深遠。
2020年成都還成立了全國首個醫美產業國有投資平臺,注冊資本1億元。此外,成都“醫美示范街區”、“醫美小鎮”、“成都醫美節”等新玩法也橫空出世 。
歷史的積淀,加上趨勢的利好,成都醫美正在扶搖直上。
當然,這似乎還不能夠完全解釋:成都醫美產業,為何能從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
實際上,在成為“醫美之都”的進階之路中,成都享盡天時與地利:醫美機構的異常活躍、成都生物及醫學產業的助攻、高校科技創新、強大的人口基數和消費能力、當地政策扶持等眾多因素,都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成都想打造醫美之都,單靠醫美機構當然不夠。實際上,成都擁有了一系列得天獨厚的醫美產業生態圈,比如醫美服務業、醫美制造業、醫美關聯產業優勢加持。
科技創新是一個城市打造產業高地的核心秘訣。成都匯集了大量優秀的創新資源,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這樣的醫界“實力派”的帶領下,成都在生物醫學材料及細胞治療等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除了醫美,成都本身的醫療產業就非常發達。
而且,成都還計劃生物技術藥、中藥和天然藥物、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打造成核心競爭力;在基因與細胞治療、醫療人工智能、新型抗體藥等新興領域也十分重視。
成都市圍繞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產業方向集聚了一批重點機構及企業,未來在醫美藥品方向潛力不可估量。
醫美產業的良性發展離不開這些與醫美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只有共同打造完美生態圈,才能相互共贏,這也是成都醫美產業為何能在這些年異軍突起的重要原因。
成都本身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消費能力十足,這些因素綜合構成了成都美業優秀的基本面。
作為西南片區的消費中心,成都具有強大的消費輻射能力,市場腹地涵蓋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等西南地區近2億人口,潛在受眾超過500萬人,醫療美容消費需求不是一般的旺盛。
加上現如今交通發達,沿海城市消費者過來的時間、交通成本相對降低了,潛在消費人群又相對在全國擴大了。
成都能成為“醫美之都”,與其當下的潮流文化也有很大的聯系,新文創和新興科技產業促進了成都網紅經濟迅猛發展。
目前全國前10大MCN機構成都就占據了5家,包括癮食文化、洋蔥視頻、OST、華星兄弟等MCN機構都出自于成都。
網紅經濟、顏值經濟的發展,會影響人們對于“美”的判斷標準,特別是年輕群體,對容貌將會有越來越高的審美標準。醫美也就順應需求,成為變美可以走的“捷徑”。
據行業人士透露,醫美行業許多流行的審美模板和風潮都是由成都帶出來的。加上成都當地市民本身比較樂于接受新生事物和各種新理念,其消費觀念普遍超前,醫療美容意識極高!
如此強大的人口基數和超前的醫美需求,成為了成都醫美產業背后助推的“利器”。
一個城市相關產業想要快速發展,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必然不可獲取。
2017年,成都市政府決定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還提出打造成都為“醫美之都”。
這是史無前例的一次決策。事實上,成都是第一個把醫美產業作為城市重要產業來發展的城市,引發重大關注。
盡管,成都的“美食”和“旅游”兩大名片在全國都很有名,但是,政府層面并沒有提出過打造旅游之都或者美食之都的概念。一對比,可見當地政府對打造醫美產業的重視程度。
此外,成都還擁有專門的醫療美容產業協會,這可是隸屬于經信辦下面的一級協會。相關行業人稱,“像這種民營企業很難在政府部門下掛靠一級協會,足以說明政府對醫美行業的重視。”
按照成都市政府的產業規劃,到2025年,成都醫療美容產業的營收將達到1000億元。還一并制定了相關的醫美產業專項發展規劃,制定了清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出臺專項政策給予支持。
成都市政府近些年,積極頒布并落實的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無疑為成都醫美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不過,近年來醫美迎來數次全國范圍內的整頓,正給成都醫美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實際上,隨著國內整個醫美行業水平參差不齊,黑料不斷涌現,整個行業或將面臨“最強”監督。
全國來看,醫美產業的正規軍不在少數,但是一些在市場上濫竽充數的醫療機構,也層出不窮。
實際上,近年來醫美行業虛假宣傳現象盛行,一些醫療機構的競價排名和自我宣傳中,充斥著不切實際的虛假廣告、過度宣傳,容易誤導消費者盲目選擇就醫。
艾瑞數據調查顯示,醫美消費者在投訴事件,包含:不達預期、機構亂收費、價格過高、使用了假貨/水貨等種種問題。
但最重要的問題則是:由于醫美機構以及醫師操作不規范、或技術水平低,導致了眾多問題爆發。
實際上,快速擴張的醫美機構與稀缺的醫美正規人才,已經成為醫美行業一個巨大的矛盾。
中整協統計,醫美行業的非法從業者人數至少在10萬以上。醫美行業的黑產滋生了大量自稱“醫生、專家”的非法從業者,他們實質上是“無證行醫”,僅憑非法培訓機構在短期速成,其醫術水平可想而知。
(數據來源:艾瑞咨詢《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
正因如此,行業高速發展中暴露的亂象,也將嚴峻的考驗留給了成都。其中,三個考驗最為嚴峻:
在成都,以華西醫院、華西口腔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三醫院為代表的公立醫院,醫療技術水平高,臨床與學科并進。
但是,正因知名度高和廣受追捧,其接納顧客量有限,加上公立醫院相對來說比民營機構的營銷力度較小,在快速應對整個行業競爭方面還是有一定局限。
此時,相當部分的民營機構難以競爭過公立醫院,因此,便開始以醫美破局,以大肆營銷與價格戰未開路手段,吸引顧客登門。
對于醫美知識欠缺的“小白”和以輕醫美作為基礎入門消費者來說,很容易被業內的低價或過度宣傳所誘惑,進而選擇不正規的醫美服務。
這對于行業內合規的醫美機構來說,便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可以說,成都的醫美消費量在全國上下都是數一數二的,這也讓成都直接坐擁了“醫美消費第一城”的稱號。
但如果往更上游看,成都在整個醫美產業鏈中,上游鏈條略顯薄弱。因此,巨大消費量所帶來的產業收入,實質上大量產值其實是被研發端和生產端的上游供應方所占有。
這類醫美產業上游利潤率特別高,但是這類企業的準入有門檻,技術含量要求較高——醫美上游主要涉及到器械和藥品,比如藥品類的玻尿酸、透明質酸、肉毒素、 透明軟骨、藥妝等,醫療器械主要包括射頻治療儀、激光治療儀、吸脂機等設備。
比如目前國內玻尿酸市場除了海外品牌,本土品牌目前競爭格局已初定,如華熙生物、 昊海生科、Q-MedAB公司等已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
醫械也是如此,像愛美客、華東醫藥等企業,是因為布局較早才享受了獲利期。
正因如此,成都雖然整體醫美市場非常熱鬧,但是上游鏈條的缺失,正讓這個“醫美之都”,現階段有些名不符實。
當然,一旦市場端有好的轉化成果,那么就會吸引上游企業入駐,這是早晚的事。
此外,成都目前有科倫藥業、成都先導這樣的生物醫藥基因雄厚的公司,以及川大、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加持,或許在未來,消費需求反過來刺激上游鏈的發展,將會逐顯成效。
成都在醫美連鎖品牌的影響力建設上來說,從全國整個角度來看還有待提升。
比如,2019年成都集中新開設了一批醫美機構,但是卻在2020年差不多全軍覆沒。除了恰逢疫情來臨的因素,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很多缺乏專業度和技術的投機者被紛紛淘汰出局。
目前,如何通過運營模式的創新和營銷策略的轉變,來滿足消費端日益增加的“量“與“質”,以及如何降低獲客成本,進而打造有影響力的機構品牌和形象,成為當前成都醫美產業發展重點。
且在整個產業鏈中部和頭部的醫美機構,已度過曾經的野蠻生長時代,現如今進入整合期。市場上的大型連鎖醫院以及公立醫院的整形美容科,將在整個醫美市場占據主導的優勢和影響力。
無論如何,如今成都的醫美產業依舊儲蓄著巨大的消費潛力,也有著培養行業頭部企業的市場環境:
醫美之都的火熱,還遠未降溫。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