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犀牛娛樂,作者|方正,編輯|夏添
互聯網的本質,是圈地運動,還是互聯互通?
工信部帶頭,巨頭們歇戰,一場“多APP間互開外鏈”的運動正如火如荼。17日,應此前工信部解除屏蔽外鏈的要求,“頭號國民應用”微信發布通告,這款頂流APP終于在大家的熱切期盼下走向“開放”,創造了一個可能的歷史性時刻。
微信的“外鏈開放”問題向來都是熱議話題。作為全國裝機量第一、用戶數超10億的超級APP,任何能在該平臺被傳播的內容都一定會得到流量受益。
只不過,過往從淘寶分享某商品到微信,我們必須復制一段亂碼發給好友,且好友收到后還無法在微信直接打開,需繁瑣地再復制它、打開淘寶APP,才能實現切換。而如今微信“逐步開放”后,人們可能再不用被這繁瑣操作困擾了。
但微信此次開放并非大家所想象的“完全放開”,官方說明是“分階段、分步驟地推進”。第一階段的調整,一是外鏈訪問暫只支持用戶一對一“私聊”場景,二是群鏈接功能待開發中,三是設立違規外鏈投訴入口以供用戶舉報。
微信的外鏈開放雖只被切開一小口子,但它已打響了國內互聯網打破壟斷、互聯互通的第一炮。即便后續開放阻力重重,但在工信部的大力倡導、各平臺的積極跟進下,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更開放、互惠的互聯網環境。
于文娛行業而言,如果各家APP內容有望在任何平臺實現互通有無、公平較量,觀眾用腳投票選擇去處,一來或有助于行業回歸到拿內容說話,規避資本的強干預,二來可給予用戶自由度更高的文娛消費體驗,三來可為文娛項目宣發方打開營銷新思路。
微信的封閉生態有多強大?
某種程度上來說,正因為微信封閉生態對淘寶的排斥,拼多多才得以能搶食電商領地的一杯羹,短短幾年長成千億美元市值的明星公司;正因為抖音、快手無緣在微信被播放,騰訊方能獲得喘息以孵化視頻號、微視等短視頻產品。
毋庸置疑,國內互聯網多年來的競爭以“圈地運動”為基底。從小的方面說,你封閉我、我屏蔽你、外鏈不分享、支付不互通,筑墻手段成就了APP的多點開花;從大的方面說,“贏者通吃、輸家淘汰”是國內互聯網各賽道競爭最常發生的故事。
在開放即面臨著巨量競爭紅海的“風險”下,選擇封閉平臺以喂養自家系產品成長,是各平臺共通的默契。例如,微信借由只開放分享QQ音樂、酷狗音樂到朋友圈,站穩音樂流媒體的流量C位;抖音生態里屏蔽騰訊系產品,卻給予引流到西瓜視頻、今日頭條的諸多入口。
基于如此“同家APP自給自足”的流量分配規則,作為用戶量第一、唯一能沉淀“信任關系”的流量平臺,微信能否有開放別家產品鏈接的可能,就被所有競爭對手密切關注。
如若微信逐步放開外鏈,這是否意味著,諸多文娛賽道的領跑者都會闖入微信博得“搶地盤”的機會,如抖音視頻的四處傳播會否導致視頻號用戶的流失,朋友圈開放網易云音樂播放鏈接會否消減用戶對QQ音樂的使用。
微信若開放外鏈,從短期來看,長視頻、短視頻、音樂等各文娛細分賽道的APP都將在微信上獲得流量受益,勢必會對騰訊原有的文娛產品形成一定沖擊。
但另一方面,別家APP在微信上的使用體驗必然遜色于原生APP,如若只能以h5、小程序形式打開,其功能與便利性都大打折扣,用戶很難會拋棄騰訊系文娛產品而轉投他家。
換個思路去想,開放外鏈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對微信的一種“服務補充”,即為微信用戶補充了更多元的內容服務,反而容易加強用戶對使用微信的忠誠度。一個真正用戶粘性強大的產品,是不懼怕被分食一些流量的。
另一方面,關于其它平臺能從微信外鏈中吸食多少流量、促成多少實際流量轉化,目前只停留在猜想階段,各方觀點不一。例如,根據中金點睛的量化測算、邏輯推演,預計微信這次開放外鏈對抖音的用戶流量(DAU)和時長貢獻增量分別僅有4.2%和0.1%。
可見,對于“競爭對手”阿里系和字節系的文娛產品來說,微信開放外鏈可能會帶來各自產品流量上的增量,但增幅并不一定如預期那樣大,畢竟跳轉APP對用戶來說本身就是成本較高、極不便捷的一種使用體驗。
開放微信外鏈后,我們可以想象,今后我們會在微信群里與朋友共享抖音上好玩的視頻,會在與好友私聊時隨手分享優酷的一期綜藝節目,我們可以在微信上看到越來越多非騰訊系平臺的文娛內容。
以上這些新文娛內容在微信涌現,短期來看,確定是對字節、阿里等的利好,但從長期看,他們最終加碼的是微信這款產品的使用體驗,且大體量的微信用戶仍會為騰訊文娛持續輸送受眾。此外,犀牛君私以為,作為“爆款內容制造機”的騰訊文娛,其實無懼于完全開放的內容競爭,特別是在自家的地盤上。
“圈地運動”將成歷史?
在討論微信開放外鏈這件事上,各方都在期待,互聯網巨頭們能否就此打破隔閡,不再各自設置藩籬、打壓彼此,而是擁抱一個去資本干預、良性競爭的互聯互通時代。
這方面政策因素的推動是明顯的。從去年年底以來,國家監管層面大力加強互聯網的反壟斷審查,針對阿里、騰訊等名企的反壟斷動作屢見報端,此次工信部展現的強硬態度和高執行效率,都讓網民們翹首期盼一個更開放、包容的互聯網。
但另一方面,各平臺在執行層面的“私心”還有很多,現階段多數平臺并未積極響應工信部的“開放”要求。例如,微信雖給淘寶開放外鏈,但會彈出警示“中轉頁”,轉至淘寶首頁后也無法使用微信支付;從抖音分享視頻到微博,則顯示“不支持格式”或仍需復制口令轉發,無法獲得與微博原生視頻相同的觀看體驗。
可見,互聯網行業距離推動各平臺真正的互聯互通還任重道遠,后續需要官方監管部門督促各平臺去實施,才可趕上這一大開放的時代趨勢。
不過,我們當下就大可以想象一個今后互聯網全開放的場景,從用戶體驗和文娛項目營銷兩個維度,它都將為文娛行業傳遞積極的信號。
長久以來,文娛APP的切換成本過高,當我們觀看某長視頻綜藝想發布到微博,當我們一邊追劇一邊想去淘寶下單同款,往往遇到的都是極為繁瑣的操作路徑。而外鏈全面開放后,上述操作都將輕松完成,用戶文娛消費體驗有了質的飛躍。
在互聯互通時代,各家文娛APP內容都可在其它APP里被呈現、被用戶比較,觀眾選擇哪家純粹以內容吸引力為導向,長此以往,這也有助于行業回歸到純正的“內容競爭”,過往資本強干預用戶選擇的現象將很難再發生。
互聯互通時代更大的行業想象,是給文娛項目營銷提供諸多新機遇。
一是私域營銷的黃金時代或將來臨,文娛項目方需尋求私域平臺營銷的新玩法。以前的私域是封閉式的,開放后私域流量可反補外站,形成流量循環。由此,無論電影出品方是否是騰訊系,都可加強在各類影視類、電影院的微信群或QQ群開展各類營銷玩法,私域口碑傳播的觸達深度、安利效果將超乎想象。
二是文娛項目方在某平臺發布的宣發視頻,亦可被使用在其它平臺做“二次營銷”。如某綜藝被抖音達人演繹的“二創”視頻,可被營銷方在朋友圈私域生態進行傳播,去推動打造“朋友圈熱點事件”。
三是在非壟斷的環境下,文娛項目宣發不必拘泥于某一平臺,而是在多元宣發陣地都可展開不同形式的營銷,既有助于分散宣發風險、多點傳播,非獨家合作模式下,其營銷成本或也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最后想聊的一點是,各APP開放外鏈、互通互聯帶來的是對全互聯網行業的利好,各平臺產業間的流通成本被降低,有助于各平臺從各自為戰走向多方共贏。
對于文娛行業來說,犀牛君也建議各文娛巨鱷們進一步打破隔閡,減少互設門檻的資本短視行為,站在更長遠的行業發展視角上互幫互助,進一步促進互聯網文娛環境的開放、包容與共生。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