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首席商業評論
騰訊帝國是基于什么建立起來的?答曰:社交流量。而阿里帝國又是基于什么建立起來?答曰商品買賣。所以,如果騰訊和阿里解除鏈接屏蔽,誰更受傷很容易想得到。
2021年9月9日,工信部組織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百度、華為、小米、陌陌、360、網易等幾家巨頭開會,主旨就是:“彼此之間解除鏈接屏蔽”。
阿里與騰訊之間的巔峰對決,現在又有了新的變數。
筆者所能查找的最早信息,始于2013年,當時阿里與騰訊掐架,據主流媒體的報道,是阿里先動的手。
2013年11月份,各大媒體發布了一則信息《阿里公開承認封殺微信?已關閉微信跳轉至淘寶通道》。很奇怪啊,微信是流量入口,淘寶為什么不待見來自微信的鏈接呢?
有一位阿里員工寫文章說,阿里的屏蔽是源自微信的安全漏洞。
當時,微信流量急速膨脹,微商也成為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據阿里內部人士反饋,在當時,他們收到了一些關于安全問題的用戶反饋。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在微信圈子里,出現了一些鏈接,打開之后跟淘寶的頁面一模一樣,但這是一個釣魚軟件,用戶登錄之后,就面臨賬號被盜的風險。在微信鏈接當中無法區分真正的淘寶頁面和釣魚頁面。
盡管當時這種釣魚網站的數量并不大,但是從阿里的角度來說,被盜號是不可接受的。所以,當時的阿里團隊做了一個方案,在內部叫做“杜鵑計劃”。
“杜鵑計劃”不是屏蔽微信訪問,而是當用戶在微信中打開淘寶鏈接時,就會利用喚起協議直接喚起淘寶客戶端,讓用戶在淘寶客戶端中打開相應的頁面。這樣就可以間接提醒用戶:
凡是不能直接跳轉淘寶客戶端打開的“淘寶鏈接”都是釣魚頁面。
但喚起淘寶APP之后,微信顯然不樂意了,自己的用戶通過一個鏈接直接跑到淘寶去了,然后一逛就未必馬上回來了,這對一個移動應用來說是大忌。微信就屏蔽了喚起淘寶客戶端的協議,導致用戶仍然能看到手機淘寶登錄頁面,卻不能通過手機淘寶客戶端訪問。
后來,手機淘寶就把所有來自微信訪問的請求重新導向到了淘寶客戶端的下載頁。而對用戶來說,不能進入淘寶客戶端去訪問寶貝,“逛逛看看”的行為就此被迫中止,成交率自然會大幅下滑。
當時這種狀況,用戶的理解是,微信無法直接喚起淘寶APP的寶貝頁面,判定為“淘寶屏蔽了微信”,而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微信屏蔽了淘寶。
當然,這背后除了安全因素考慮,更多還是因為微信不想自己的肥水免費外流。
2014年微信春節紅包戰役一戰成名,馬云比喻這次相當于微信“偷襲珍珠港”事件,從此微信跟支付寶之間又開始互相絕交。
2014年2月,支付寶就對外宣稱將停止受理微信的支付接口申請;對于已經通過申請的客戶,支付寶將逐步清退。也就是說,微信上的賣家將不能再使用支付寶。2014年9月份,微信宣布切斷支付寶?。微信回應稱,對于在此期間因為支付受限而被影響到的微信商家,歡迎接入微信支付。
據北京商報在2013年的報道,阿里在強推其曾經的社交應用“來往”的時候,與微信的交火更甚。
“來往”發布之初,遭到了來自微信的屏蔽,理由是“來往發布疑似釣魚特征的鏈接觸發了微信后臺的自動保護機制”。
大哥打架,下面的小弟當然也要幫幫場子。投入騰訊陣營之后,京東和拼多多就屏蔽了支付寶。而早年阿里旗下的微博、酷盤、蝦米音樂也取消了“分享到微信”的按鈕。
無獨有偶,不止阿里與騰訊/微信有類似的瓜葛。
2018年6月1日,騰訊公告稱,已將“今日頭條”、“抖音”運營者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起訴至法院。
騰訊起訴的原因是:2018年5月以來,“今日頭條”及“抖音”通過其自有新聞媒體平臺大量發布、傳播貶損詆毀騰訊公司的言論、文章或視頻。在用戶提示消息中以誤導方式稱“騰訊屏蔽了您要分享的抖音鏈接”;在抖音上誘導、鼓勵并縱容以“微信封殺抖音”為主題的視頻,主動推薦丑化詆毀騰訊高管的短視頻等。
隨后,字節跳動回應稱,“我們已經對騰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提出訴訟”。
其實,當時的頭騰大戰,根本性的原因在于:抖音作為短視頻的開山鼻祖,迅速吸引流量,短視頻的火爆,分流了騰訊社交和游戲板塊的流量。而今日頭條作為強大的內容創作平臺,跟微信的公眾號的自媒體體系又形成了巨大的競爭。
可以說,字節跳動的產品,幾乎每一個都在跟騰訊搶社交流量。
到了2019年,幾乎是一邊倒,騰訊對抖音采取了絕殺。3月份,抖音部分鏈接分享到朋友圈別人看不到;4月抖音鏈接無法在微信正常播放;5月抖音“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H5被微信封殺。
5月7日,張一鳴和馬化騰在朋友圈“互懟”。張一鳴在朋友圈稱:“微信借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馬化騰則在這條留言后回復稱,“可以理解為誹謗”。張一鳴隨后回復:“前者不適合討論了,后者一直在公證,……材料我單獨發給你。”馬化騰則回復稱:“要公證你們的太多了。”針對所謂“微信封殺抖音”,馬化騰說,“平臺一視同仁,你過敏了”。
2021年9月9日,工信部組織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百度、華為、小米、陌陌、360、網易等幾家巨頭開會,主旨就是:“彼此之間解除鏈接屏蔽”。
來看看字節跳動的表態:
“保障合法的網址鏈接正常訪問,是互聯網發展的基本要求,事關用戶權益、市場秩序和行業創新發展。字節跳動將認真落實工信部決策。“我們呼吁所有互聯網平臺行動起來,不找借口,明確時間表,積極落實,給用戶提供安全、可靠、便利的網絡空間,讓用戶真正享受到互聯互通的便利。”
注意,字節跳動是在“呼吁”,證明它是被屏蔽的不得利方。而呼吁后面的內容,就差念騰訊的身份證號碼了,明顯是指向騰訊,要騰訊“明確時間表,積極落實”。
為什么說解除鏈接屏蔽,對阿里利大于弊而騰訊卻是相反的?
首先,騰訊旗下,QQ和微信是中國移動互聯網top自流量平臺,尤其是微信,為騰訊源源不斷地產生免費流量。微信最大的基礎性功能在于社交和資訊,社交本身具有強烈的馬太效應,用戶越多,邊際成本越低,而產品自身的價值越大。但是,微信不能直接收月費,需要“曲線救國”。所以微信要做支付,要做游戲,要搭載電商/游戲小程序,而時至今日,微信最重要的商業模式,依然是廣告和給其他變現應用引流。
當年,京東接受騰訊的投資,正是看中了微信/QQ龐大的用戶。騰訊允許自己的用戶直接通過微信鏈接到京東去購物,但是淘寶就不行。
如果微信的用戶可以隨便分享淘寶的寶貝鏈接,并且可以通過鏈接從微信轉跳到淘寶,阿里坐享其成,而微信卻白白地為別人貢獻了自己的入口和流量。
也有人認為,如果阿里也取消了對微信的屏蔽,那么,按照消費習慣,很多人會利用微信支付,而支付寶則可能要丟失戰場。
但是,筆者認為,在用戶的眼里,支付寶是專業的支付工具,大額的轉賬、提現,用戶與銀行之前的存取,絕大部分人都是通過支付寶來完成。微信支付,更多的使用場景在于“小額支付”,也就是說,
即使淘寶不屏蔽微信支付,對支付寶的影響可能也不會特別大。
另外,支付寶本身就是工具屬性的,而微信是娛樂社交屬性的。比如說很多政府職能都掛在了支付寶上,比如查醫保、車輛處理違章、轉移公積金、水電煤繳費、代開發票等等,都可以通過支付寶來實現。
雖然微信在支付入口下的城市服務中也有部分類似的功能,但筆者嘗試了一下,該板塊當中的很多業務不完善,看上去似乎還沒有建設完成,而且城市數量也不如支付寶的多。
總而言之,騰訊的基因天然是“社交娛樂性質”(社交和游戲),而阿里的基因天然是“工具屬性”(電商和支付),娛樂屬性容易聚集流量,而工具屬性容易商業變現。
筆者認為,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彼此解除屏蔽對騰訊來說確實相對吃虧一點,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做大了用戶基數,各式各樣的薅羊毛主義者都想到它的院子里來打劫用戶,無論是老牌的競爭對手還是新生的同品類挑戰者,微信總不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從自己嘴里奪食?
工信部組織開會之后,看看阿里和騰訊的表態,明顯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表情:
阿里巴巴回應表示:“互聯是互聯網的初心,開放是數字生態的基礎。阿里巴巴將按照工信部相關要求,與其他平臺一起面向未來,相向而行。”
據悉,8月3日,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也曾在第一季度財報會上談及“屏蔽網址鏈接”一事,張勇說:“我們注意到,最近工信部啟動了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其中重點整治問題包括惡意屏蔽網址鏈接和干擾其他企業產品或服務運行等問題。我們覺得非常必要。我們將按照政府要求,與其他平臺一起面向未來,相向而行。”
騰訊回應稱,將堅決擁護工信部的決策,在以安全為底線的前提下,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
阿里的表態有兩點:
第一,我們覺得非常有必要(趕緊給我解除屏蔽!);
第二,與其他平臺一起面向未來,相向而行。(看騰訊的,只要騰訊解除,我們也可以)。
而騰訊的表態顯得是被動應付:在以安全為底線的前提下,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會做的,但這不是個簡單的事情,我們得慢慢來,一步一步地來)
9月17日,騰訊發布了關于《微信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范》調整的聲明,其中主要落實了三點:
一、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用戶升級最新版本微信后,可以在一對一聊天場景中訪問外部鏈接。
二、為用戶提供自主選擇權。群鏈接因涉及廣大接收方用戶,我們將繼續開發功能便于用戶自主個性化選擇。
三、設立外鏈投訴入口,用戶可以舉報違法違規外鏈。平臺將按照相應規則處理,并對外鏈提供平臺的管理有效性設立信用分級。
解讀一下這三點內容:
第一,?可以訪問外部鏈接,跟原來一刀切一律屏蔽是開了一個口子;(想微信群發?你想得美!)
第二,?這個開口是有條件的,騰訊可能會在技術設置上增加一些個性化選擇,一方面引導用戶留在微信,另一方可能會增加用戶訪問外部鏈接的操作步驟。(外鏈的事情要繼續研究,慢慢看,人家用戶還覺得騷擾呢!)
第三,騰訊可以以不安全或者用戶投訴的理由依然屏蔽一些鏈接。(外鏈違規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9月17日公布的放開,只是第一階段,后期騰訊一定會在外鏈上有一些限制或者用微信自身對應業務分流的措施,比如說:
首先,對于短視頻來說,騰訊會進一步加大對自身微信視頻號的引流。利用用戶的分享信息,適時推薦與用戶分享內容類似的來自微信視頻號的內容。
其次,對于來自于阿里系的購物鏈接,微信可能通過某些形式向用戶引導旗下京東、拼多多、微信小程序商家的同類產品,形成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推送,或者形成某種形式的比價機制,促使用戶留在微信平臺上購物。
或者,騰訊可能會在喚起其他對手的APP時,以彈窗提示同一個小程序,完善個人信息等形式,增加用戶的操作步驟,促使用戶留在微信而放棄轉移到別的APP。
最后,騰訊肯定會要求阿里,頭條系app中開放微信的鏈接。
從整個互聯網產業共同繁榮發展的角度來看,解除鏈接屏蔽對很多用戶和商家來說是好事,各個應用之間也不是絕對的孤島了。
但解除鏈接屏蔽也不代表就可以違背基本的商業規則。
2019年1月15日,云歌人工智能、字節跳動和錘子科技投資的快如科技在同一天發布了新型社交產品馬桶MT、多閃和子彈短信,但是發布沒幾個小時,這三款社交軟件的拉新鏈接全部被微信封殺,羅永浩以聊天寶圖標無奈地喊話:“微信,我想和你聊聊”,并稱“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歷史會記住今天”。
無論騰訊還是阿里,甚至包括字節跳動,當在某一個細分領域之內做到絕對的NO1時,壟斷地位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當頭部品牌無比強大,其他的新生同類產品要成長,就要靠獨特的價值定位,要想靠蹭頭部的免費流量,幾乎不可能。
但是,什么樣的行為是壟斷行為,什么樣的行為以壟斷的實力侵犯了用戶的權益,這些問題界定起來還是比較復雜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不能強迫“二選一”。
比如說,打車軟件自主定價或者自主設定抽傭比率,這算不算是壟斷或者有沒有侵害用戶利益?如果純粹從市場的角度來判斷,如果用戶覺得貴,或者司機覺得抽傭不合理,可以放棄使用它。但是,打車軟件你不可以用合同協議強行綁定用戶與司機必須放棄其他打車平臺。這樣其他同類平臺可以用優惠的政策吸引用戶與司機。
在相對完全競爭的環境下,大家來去自由,自然會用腳投票,壟斷行為就會相對減少。
當然,有些行業不是完全競爭,涉及壟斷的行為就需要政府介入。譬如三大通訊運營商的資費問題。
同理,對微信來說,如何處理阿里和字節的鏈接,這是有一定自主權的,但不能完全屏蔽,可以給與用戶一定自主權選擇。用戶實在無法接受可以放棄使用微信,但很顯然,大部分用戶做不到,這說明屏蔽鏈接帶來的弊端還小于其不用微信的弊端。
另一方面,對類似子彈短信、多閃這樣的新型社交軟件,你要成長,就不要老想著靠微信QQ的流量,要靠自己獨特的功能與價值定位。如果你沒有自己獨特價值,那么用戶為何要多一個和微信差不多的聊天軟件呢?
理想狀況,整個市場的地位是動態的,領先地位的要時刻自省,是不是阻礙了行業創新,破壞了用戶的體驗與選擇,而新生力量則應該想想自己到底創造了哪些新的價值?
最后,享受競爭成果的應該是廣大用戶。
參考資料:
1、央廣網,《阿里公開承認封殺微信?已關閉微信跳轉至淘寶通道》,2013年11月25日
2、網商天下,《微信依然屏蔽淘寶?但換了說法!》,2015年4月15日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