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奇偶派
今年5月份開始,A股市場上拉開了“提鋰”就漲的序幕。進入8月份,隨著曾經的“虧損王”鹽湖股份“提鋰”歸來,開盤首日暴漲320%,200億資金涌入“搶購”,“有鋰就行”這場大戲也被推上了高潮,許多鹽湖提鋰概念股也呈現出股價翻倍的走勢。
伴隨而來的是鋰資源的價格也突飛猛漲,鋰輝石精礦、電池級氫氧化鋰、電池級碳酸鋰今年以來漲幅分別超過140%、182%、165%。
鹽湖股份作為“鹽湖提鋰”板塊的龍頭,雖然碳酸鋰產量居全國第四,鹽湖鹵水提鋰第一,但目前的碳酸鋰年產量僅2萬噸。
那么,高股價的背后是否存在業績透支的風險呢?供需決定的高價格又是否能夠延續呢?
鋰的下游主要應用于動力電池、新興的儲能電池、消費電子以及其他的傳統應用領域。其中,消費電子市場已達飽和,增速放緩;傳統應用領域也處于低速增長階段,而儲能和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則呈爆發之勢。
據CAIT,2018年全球能源活動排放量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76.1%,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在全球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加之國內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目標的明確,新能源的發展將駛入快車道。
專業機構IRENA預測,到2050年全球49%的能源消費將來自電力,其中86%來自可再生能源,預計將以風電和光伏為主。而光伏、風電天生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因此,儲能配置對新能源大規模入網至關重要。
而電力系統也是儲能領域的主要的應用場景,貫穿發、輸、配、用的各個環節。在發電側,儲能的配置能夠保證電能及時并網消納,減少棄風棄光,同時實現調峰調頻;輸配側,可以有效緩解電網阻塞,延緩輸配電設備擴容升級;用戶側,有利于電力自發自用,降低用電成本等。
電儲能按照存儲原理的不同分為電化學儲能和機械儲能兩種,其中電化學儲能是指各種二次電池儲能,主要包括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和鈉硫電池等。
電化學儲能不受自然條件影響,特別是鋰電池儲能,具有充電速度快、放電功率大、系統效率高等優點。隨著系統成本的不斷下降,電化學儲能是未來儲能產業重要的發展方向。
除電力系統外,儲能在通信、數據中心等其他應用領域也具備增長空間。
GGII統計,2020年中國通信儲能鋰電池出貨量為7.4GWh,同比增長23.3%,未來5G基站建設規模加大有望打開通信儲能市場空間。
據36氪研究院統計,2020年我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為1958億元,預計到2025年有望接近6000億元。儲能作為數據中心的備用電源,前期數據中心的應用以鉛酸電池為主,隨著鋰離子電池性價比持續提升,未來有望逐步取代鉛酸電池成為數據中心主流的儲能形式。
過去,抽水蓄能是最廣泛的儲能形式,電化學儲能項目僅占已投運儲能項目的7.5%。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止2020年底,這一比例已大幅提升到72.8%。其中鋰離子電池儲能新增裝機規模占電化學儲能新增裝機規模的98%。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增電化學儲能市場之一,2020年新增裝機規模為1.56GW,占據全球電化學儲能新增投運規模的33%。同比增長144.9%,占中國全部新增儲能項目的48.8%。
其中,鋰離子電池儲能新增裝機規模1.52GW,同比增長146.0%,占電化學儲能新增裝機規模的97.4%,是主要的電化學儲能項目新增方式。
圖/奇偶派
隨著儲能的需求加快釋放,儲能系統裝機規模的快速增長將直接推動儲能鋰電池需求。
據《中國鋰電儲能發展戰略展望》測算,預計到2025年,我國鋰電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將達到50GW,市場空間約2000億元;到2035年,鋰電儲能累計裝機規模有望達到600GW,市場空間約2萬億。
圖/奇偶派
動力電池方面,電動化是邁向碳中和的關鍵環節。2020年,隨著中、歐、美先后加入了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大潮中,新能源汽車迎來了發展元年。在政策+優質供給的引導下,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
據市場預測,2020-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能年復合增長率將達40%以上,銷量將從2020年319萬輛增至2025年1451萬輛。而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離不開鋰這一核心材料,新能源汽車銷量帶來的動力電池急速攀升,必然會帶動鋰資源需求攀升。
圖/華西證券動力電池月度裝機數據
綜合儲能、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傳統應用領域的總體需求,預測到2023?年全球鋰需求量有望達到91.88?萬噸?LCE,2021-2023?年全球鋰需求量復合年均增速為?36%。
資料來源:SQM西部證券奇偶派整理
目前鋰供需緊張的現狀將會持續,市場預計,2021-2023年隨著全球新增產能的陸續投放,鋰供應短缺在10萬噸上下波動,2025年隨著新能源汽車快速滲透,銷量將大幅提升,供需缺口將擴大至30萬噸左右。
面對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爆發,鋰資源需求快速增長帶來的巨大供需缺口,其戰略重要性已基本成為全球共識。目前中國鋰鹽上游原材料(鹽湖或礦石)主要源于澳洲和智利進口,同時也是碳酸鋰產品的主要凈進口國,2020年對外依存度超過70%。
而澳洲鋰礦在經歷出清重組后,產能集中度已大幅提高,議價能力顯著增強,加之中澳關系緊張,實現鋰資源自給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未來的鋰有可能變成如同石油一樣的戰略資源。
因此,為盡快擺脫對海外的高度依賴,我國亟需通過鹽湖提鋰實現鋰礦供給和成本的自主可控,這對我國新能源產業和儲能產業供應鏈安全至關重要。
那么,為什么是鹽湖提鋰呢?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全球鋰資源主要存在形式為鹽湖鹵水、礦石鋰和黏土鋰等,其中鹽湖鋰資源占據58%,是全球最大的鋰資源。并且不同于礦石鋰資源集中在澳大利亞,鹽湖鋰資源集中分布在南美和我國青藏高原。
我國鹽湖鋰資源儲量豐富占比超過80%,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地區,鋰輝石占比10.9%,鋰云母占比7.5%。由于高海拔的自然環境和“低鋰富鎂”的資源稟賦導致過去國內鹽湖產量低于預期,仍有大量的鹽湖鋰資源并沒有開發。
圖/五礦證券已有實質性產出的鹽湖分布
目前我國鋰鹽生產原料仍以鋰輝石為主,國內鹽湖鋰鹽產量僅占全國產量的18.5%。相比之下,國內鋰礦擴產進度慢,資源儲量低,品位參差不齊,缺乏競爭力,因此鹽湖提鋰具有較大提升空間。
技術方面,國內鹽湖提鋰近年來技術路線逐漸成熟。
南美鋰鹽湖的開發相對較早,由于鎂鋰比較低,已形成較為成熟的分步沉淀法工藝。
而我國鹽湖由于資源稟賦較差,與南美鹽湖相比,中國青海地區鹽湖中的鎂鋰比顯著偏高,以上差異使得青海鹽湖在使用南美地區成熟的鹽田濃縮沉淀法提鋰時分離難度大,鋰損失率高,開發成本高。
針對鹽湖鹵水高鎂鋰比的特點,中國企業經過多年探索,已經開發出多種提鋰技術路線。
隨著新型鋰吸附劑、萃取劑的研發,以及膜法的應用使得鹽湖提鋰技術有了迅猛發展,鎂鋰比也不再是影響鹽湖提鋰的決定性因素。
青海各主力鹽湖的工藝基本定型,基建成熟,已具備大幅擴產的扎實基礎。由于各個鹽湖組分不盡相同,目前已形成多工藝并行、“一湖一策”的局面。
圖/五礦證券各鹽湖工藝路線
從多種方法的比較來看,“吸附+膜”集成方案的適用性最強,正在青海多家企業中推廣,該方案的提鋰效果以及實際運營效果最好,近期開發的“原鹵提鋰”技術也可視作這一方法的延伸。
“吸附+膜”集成提鋰技術未來有望成為青海地區鹽湖項目的主流提鋰技術路線。
受益于技術進步,國內鹽湖提鋰的成本呈不斷下降之勢。
我國鹽湖在開發初期,技術不成熟,導致提鋰成本高至6-8萬元/噸,超過部分礦山提鋰的成本,2015年只有小部分企業生產。2015年后,鹽湖提鋰技術逐漸成熟,行業平均成本逐步降至3.5萬元/噸。鹽湖提鋰成本由于技術路線差異而有所不同。
圖/我國各企業鹽湖生產成本
同時,由于鹽湖鋰資源單體儲量高,易形成規模優勢。雖然前期鹽湖建設投資較大,但鹽湖一旦建成,現金成本較礦山鋰或更具經濟性,鹽湖生產基礎鋰鹽的成本優勢顯著,從成本曲線上可以看出最左端基本被鹽湖項目占據。
圖/2020年碳酸鋰累計產能成本曲線
隨著《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規劃及行動方案》獲得國內專家評審通過,加之技術路線趨于成熟帶來的成本進一步下降的優勢,以及鋰價保持在上行區間等因素推動下,未來鹽湖有可能成為鋰資源的最大增量。
A股“提鋰就漲”,這背后是鋰資源行業的高景氣度支撐。政策的支持,下游強勁需求帶來的供需缺口不斷擴大,伴隨著價格一路上漲,成本因規模漸顯以及工藝進步有望進一步下探,無一不表現出鋰資源行業一片向好的景象。
然而,市場過熱的追捧,似乎已經超出了預期。
目前看來,鹽湖提鋰技術仍有改進和發展空間。鹽湖鋰資源開發利用的效率偏低,提鋰后資源的綜合利用程度低,鎂鋰分離技術有待優化提高,鹽湖高效提鋰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研究待加強。
由于技術路線和資源稟賦差異,早期鹽湖提鋰產線投資水平差異較大,平均單噸投資額超過8萬元/噸,鹽湖股份產線甚至超過15萬元/噸。同時產能爬坡時間長,保守估計產能釋放最少要2-3年的周期。
圖/鹽湖提鋰產線建設投資項目
鹽湖建設較大的投資成本,意味著需要更高的鋰價、以及對鋰價長期樂觀預期的配合。
隨著全球鋰鹽產能的資本投入快速上升,產能大幅擴張將使市場重歸平衡,若全球鋰礦供給釋放超預期,又或者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低于預期、電池技術發生迭代、海內外疫情反復,任何導致供給超預期或需求不及預期的情況發生,都將導致鋰產品價格中樞的再度下滑。
而目前市場對于鋰價格進入新一輪上漲預期較強,若后續需求不達預期或新產能投放速度加快,都將導致價格不達預期,從而造成企業利潤的波動。
8月,蔚來汽車銷量大幅下滑,蔚來給出的解釋是,由于受到7月南京疫情的影響,蔚來汽車個別零部件供應受限制,再加上馬來西亞疫情的爆發使得全球半導體生產受限,因此在多方因素的影響下,整個8月品牌產量下滑約2000-3000輛。與此同時,短期內這個減產的問題并不會得到解決。
也就是說,短期來看,國內外疫情的反復會對來自下游新能汽車板塊的需求造成影響。
再來看價格,數據顯示,截至9月13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為14.05萬元/噸,年累計漲幅超過165%,日漲幅一度達到了4000元。
圖/卓創資訊
隨著鋰價快速上揚,產業鏈上下游也出現了一定的博弈。部分電池廠迫于主機廠年度降成本要求,不愿接受漲價傳導,這給它們的利潤帶來了沖擊。
寧德時代就在半年報中披露了毛利率下降的風險,其表示,若未來市場競爭加劇或供應鏈波動等因素使得該公司產品售價或原材料采購價格發生不利變化,該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風險。
7月底,寧德時代發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但目前在量能密度上相比鋰離子電池還有一定差距,而且早已不是新的技術。因此,在這個時間點上發布鈉離子電池,寧德時代不僅是在告訴外界由于鋰離子電池業務利潤承壓,不得不尋找解決辦法,似乎也是在給上游廠商釋放信號,如果鋰原料價格持續上漲,鋰離子電池將存在被替代的風險。
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的快速提升,全球最大“存量”市場即將易主中國,預計2025年可達1.7萬億規模。同時,處于夯實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全球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考量,6%的鋰資源儲備量,面對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仍存在自供應危機。
目前看來鈉離子電池作為能源安全的一個儲備技術更加合適,但如果電池廠毛利率承壓問題日益嚴重,選擇產品替代也極有可能。
而由于現有液體鋰離子電池發展已觸及瓶頸,能量密度已接近物理極限。除鈉離子電池之外,很多電池電氣研發企業,也已將研發方向逐漸轉向固態電池和超級電容等新技術領域。這也增加了鋰離子電池被替代的風險。
即使暫時沒有替代產品出現,鋰離子電池本身技術的革新,也會降低動力電池及儲能的鋰單耗,從而降低對鋰原料的需求。
總的來說,由于鋰資源的需求未來最大的增長依附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儲能的增長,短期看來,存在由于疫情反復直接影響需求的風險。
隨著2023年的到來,寧德時代下一代鈉離子能量密度提高,產業鏈基本成形,加之下游企業壓縮成本之需,鋰離子電池將存在被大量替代的風險。
我國擁有豐富的鹽湖資源,然而鋰原料對外依賴度高,隨著下游需求爆發,同時中央明確提出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實現鋰資源的自主可控,疊加資本大量涌入,鹽湖提鋰產量有望迎來大規模的增長。
目前看來,鹽湖提鋰確實是一條優質賽道。但從股價表現來看,鹽湖提鋰板塊的估值已經并不便宜。
截至目前,鹽湖提鋰板塊估值為138.13倍,已經反應2023年后產能完全釋放對應凈利潤水平,以及14萬元/噸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處于一個相對較高的估值區間。
如果現在介入鹽湖提鋰板塊可能有些晚了,因為鋰在電氣化時代的關鍵角色已被充分認識,資源商韜光養晦的時間窗口期已過。
以現今為坐標來看,鹽湖提鋰是一個好的既有產業,但對于新入者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的投資。
參考資料:
1.《全球鋰行業供需深度研究》 西部證券
2.《有色金屬鋰行業深度報告》 中信證券
3.《稀有金屬行業全球鋰資源追蹤2》 天風證券
4.《2021年中國(青海)鋰行業高峰論壇:全球鹽湖提鋰的戰略發展機遇》 五礦證券
5.《有色金屬行業鹽湖提鋰助力國家“鋰”想:自主可控,大有可為》 光大證券
6.《鋰行業深度②》 東方證券
7.《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儲能專題報告系列之一》華西證券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