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青軸游事,作者|吳大用
從2021年初開始,游戲行業的漲薪與搶人,到了堪稱瘋狂的地步。
在這兩個月,瘋狂的腳步還在加快。
一場游戲行業地獄級的內卷,以上海作為漩渦的中心,向一二線城市開始蔓延。在成都,一個游戲主策,從以往的頂薪60萬,直接突破了100萬。
這場內卷大戰的激烈程度,堪稱行業歷史之最。
張培的團隊原本是做手游端獨立策略游戲的,在過去兩年曾做出兩款比較亮眼的作品,成功拿到千萬級融資,年初的時候,他們決定招人,擴大團隊規模。
按照原本的規劃,他們需要增加一個至少13人的工作組。然而招聘信息在網上掛了半年,前后找了三家獵頭公司,甚至讓HR直接在各個游戲行業群里每天都賣力的吆喝,但結果并不理想:半年下來,13個崗位仍然有8個空缺。
即使是入職的5名員工里邊,還有兩個是通過校招途徑招進來的新人,這些新人的待遇并不差,每人每月,開到了15K的高價。
缺人,是張培的團隊眼前越不過的難關。這半年下來,人沒招到幾個,原本團隊的員工卻被業內巨頭以高薪挖走了不少。在沒有人員增量的情況下,團隊整體的人力支出比年前增加近20%,直接讓他們的擴產計劃不得不擱淺。
事實上,這個團隊的遭遇并非個例——這只是游戲行業搶人大戰的一個縮影。
一位在上海某游戲廠商負責美術的朋友告訴我們,開年后他們HR宣布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倡導公司全員進行內推,內推獎勵甚至高達對方入職后第一個月薪資的額度。即便如此,依舊收效甚微。
半年時間下來,他們團隊的老員工流失率足有30%,只能依靠不斷招聘新人進來填補空缺,才能維持正常運轉。
根據拉勾網過去三年的數據統計顯示,游戲行業的薪資水平已經連續三年以超過30%的幅度連續上漲。而進入2021年,僅僅上半年,占據中國游戲半壁江山的北上廣深成五城的游戲產業薪資漲幅就已經超過30%,其中部分TA、引擎、美術方向的崗位薪資漲幅更是高達60%,至于主策、主美等項目核心崗位,則以翻倍的幅度上漲。
在這場挖人戰役里,米哈游、心動、沐瞳、莉莉絲等新興大廠們開始紛紛挖起騰訊、網易、西山居等老牌大廠們的墻腳。
今年3月份,兩名騰訊前員工因為入職米哈游被告上法庭,最終被判違反競業協議賠償超百萬元。這背后的根源在于,新興大廠們靠著爆款作品賺足了資金,但本身的人才培養渠道并沒有完善的建立起來,而騰訊、網易、西山居這些老牌大廠們成體系培養出來的成熟人才,成了它們眼中不惜代價要搶回家的香餑餑。
搶人大戰的戰火,從頭部大廠蔓延到腰部,再燒透了尾部。最后,小廠們只能被大廠掏空身體。
圍繞人才的內卷,從上海蔓延開來。
全國游戲行業聚集第二的成都,有頭部招聘網站的獵頭透露,前幾年,除了天美的王者榮耀項目以外,年薪60萬已經是成都游戲行業的薪酬天花板。但在今年,一些新項目為了搶到一流的主策、主美,把這個上限卷破了100萬。
回蓉幫,是成都一個專門針對大廠做回流人員內推的平臺。在這些回流人員里,多名從事游戲開發的成員表示,今年因為被挖而換了工作,整體薪資漲幅均超過五成。很多成都的游戲公司,招聘已經成為公司全員任務,多數崗位給到的推薦獎勵都在萬元以上。
根據拉勾網的統計數據,在成都的3D工程師、游戲美術、游戲制作人、數值策劃等熱門崗位,相較2020年同一時期,整體的平均漲幅已經高達20%。
成都卷人大戰的背后,游戲行業的產業轉移悄然顯現。
近兩年,大量一線大廠扎堆入駐成都開設分部,為了團隊快速成型,開出高薪挖人成為常態,大量集中產生的用人需求,猛然打破原有的人才供需平衡。
從上海到成都,為什么會卷到這個程度?
早在2018年,中國游戲產業的人才需求就開始明顯增加,成因有幾個方面:
動畫美術制作產業的成熟化,推進了游戲場景搭建的成型速度,使得游戲開發成型的周期得到明顯縮短,畫面也更容易做得精美。
在這樣的背景下,《原神》和《明日方舟》等現象級的新游戲被市場熱捧,米哈游、莉莉絲、心動、鷹角等新興游戲公司快速崛起,以“內容為王”的精品化游戲逐漸為核心,搭建更復雜的生產管線,建立工業化的壁壘,也成為各大廠商一致的方向。
但想要推動游戲工業化,前期的基礎部分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專業人才來搭建才能夠完成。例如游戲引擎,云服務中臺,自動化/AI等等。一旦把這些工業基礎搭建好,對于整個游戲的開發速度、質量以及運營環境都會有極大的提升。
在近兩年,幾乎所有的一二線游戲廠商都宣布入局游戲工業化,由此催生大量人才需求,打破原本就已經失衡的游戲人才供需比例,相互競爭之下,游戲行業薪資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中國游戲出海成功也帶來了增量。
2018年,連續出臺的凍結版號與版號總量控制,這一系列對國內游戲項目發展進行限制的政策,迫使很多廠商開始調整發展方向,在國內游戲市場上盡量對存量產品進行長效運營。而在新品供給層面上,則更加注重產品的質量,面對的市場也開始以出海為主。
根據《2020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54.5億美元,同比增長33.25%,比2019年增長12.3%,可以看出,海外市場還存在著極大的增長空間。
莉莉絲的《劍與遠征》與《萬國覺醒》,米哈游的《原神》,鷹角的《明日方舟》等游戲在海外爆火瘋狂撈金,也讓更多廠商們看到海外市場的發展前景,紛紛投入出海大軍。
年輕的游戲廠商們賺了錢,第一件想到的是就是做大做強,擴大規模,做更多賺錢的游戲。
比如近兩年風頭最勁的米哈游,從2019年到2021年短短兩年時間,員工數量就從一千出頭擴張到了三千多人,莉莉絲和疊紙還有心動也都從五六百人的規模擴張到了兩千多人的規模。
因為疫情影響,近兩年全球游戲人群數量以及人均花在游戲上的時長均出現大幅增長,整個游戲領域有著龐大的市場空間,這些廠家也舍得為了獲取人才付出更高的人力成本。
到了今年,隨著監管政策的進一步收緊,廠商們開始加快出海的步伐。越早完成團隊建設與人才招攬,搭建起成熟的技術體系,越能搶占先機。
有上海一線大廠的HR透露,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未來三到五年內,因為工業化擴張導致的人力競爭還會持續——通常來說,一個游戲企業想要形成一套自己的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最起碼需要五年的時間。
這場屬于游戲行業的另類燒錢大戰,與其他互聯網行業不同,資金并不涌入產品業務線上,而是以人才儲備為核心。
在游戲產業工業化升級的關口,建立成熟的技術體系,意味著可以搶先筑造壁壘,借著疫情使游戲需求擴大的東風占據優勢地位。
換個角度看,在這場搶人大戰中失利的廠商,會錯過的,是下一個十年的競爭主動權。
伴隨著這場全行業的升級轉型,內卷還在繼續。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