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徐明輝
七年前的初秋,六耳有幸成為某風魔鏡第一代VR眼鏡的“嘗鮮者”。
當他戴上這款神奇的產品,一個身穿比基尼的美女從泳池邊緩緩靠近,優美的身段,姣好的臉龐,讓六耳本就澎湃的心更加蕩漾了。
當年,大佬們談VR,談得是生態圈。可惜,生態圈沒建起來,某風先塌了。
由于內容匱乏,時常伴有暈眩感,看膩了虛擬泳裝美女的六耳,把VR眼鏡丟棄在雜貨間。熱鬧一時的VR行業,也如那副塵封的VR眼鏡,開始不受資本待見。
時間來到2021年,在大廠的推波助瀾下,VR再次成為風口。這次,大佬們不談生態圈了,改談更洋氣的Metaverse——元宇宙。
“元宇宙描述的是以虛擬現實方式去社交。”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告訴創頭條(ID:ctoutiao)。從BBS到QQ,從微信到抖音,技術進步促進了社交產品的迭代,而每一個社交產品發展的原動力,又都與荷爾蒙密切相關。
微信能火,靠的不是綠光是“搖妹子”;扎克伯格開發Facebook,一開始也只是為了方便同胞們泡妞。
當Soul從靈魂社交轉向“社交元宇宙”,社交3.0時代的元宇宙也就離泡妞不遠了。
風口上的元宇宙
元宇宙的能量有多大?看看A股上市公司中青寶(300052.SZ)的股價就知道了。
9月7日,在網游公司中青寶宣布推出元宇宙游戲《釀酒大師》后,中青寶猶如坐上了馬斯克的火箭,股價迅速拉升至漲停。
盡管中青寶緊急回應“游戲能否上線具有不確定性”,但依舊未能抵擋投資者的熱情,9月8日開盤,又是一字漲停。
“元宇宙是小說里的概念,核心是VR技術。2016年VR迎來一個小高潮,之后開始走下坡路。”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創頭條(ID:ctoutiao)表示,元宇宙再次爆火,與近幾個月來互聯網大廠的助推有關。
1991年,互聯網迎來里程碑事件,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越學術用戶,互聯網就此開啟了快速發展模式。
第二年,一部叫《雪崩》的科幻小說在美國橫空出世,根據小說描述,未來的人們生活在一個沉浸式的數字世界中,并以虛擬形象相互交流。
這個虛擬的數字世界,就是元宇宙。
10多年后,小說中的故事被搬進現實。Dave Baszucki(戴夫·巴斯祖克)搭建了一個游戲平臺Roblox,人們能在這里做很多事,比如交友、購物、玩游戲......
2021年3月,Roblox登陸美國紐交所,它在招股書中寫到:“別人總將我們歸為元宇宙。”這一凡爾賽,還真讓Roblox收獲了“元宇宙第一股”的稱號。上市首日,Roblox市值便從295億美元增長至400億美元。
中國的互聯網大廠們也嗅到了機會。
今年4月,字節跳動投資了被稱為“中國版Roblox”的代碼乾坤;8月末,VR頭戴設備廠商Pico(小鳥看看)創始人周宏偉發全員信,披露公司已被字節跳動收購。不過,這筆交易的價格并未公布,有媒體報道稱50億元,也有消息稱高達90億元。
騰訊也在抓緊腳步。9月1日,VR游戲開發商威魔紀元完成工商登記變更,騰訊旗下投資公司成為其新增投資人。
不僅如此,主打靈魂社交的Soul,slogan也變成了“年輕人的社交元宇宙”。
社交是互聯網最重要的流量來源。目前來看,陌生人社交的終點還是微信,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社交軟件雖然分走了微信一部分流量,但微信在社交軟件中的地位,依舊無人撼動。
社交3.0時代的元宇宙,似乎讓互聯網大佬們看到了希望。
泡妞才是元宇宙的原動力?
人人網被出售后,陳一舟曾反思:社交產品是荷爾蒙產品,當然要交給荷爾蒙含量高的年輕人。這是規律,不能違反。
即便是虛無縹緲的元宇宙,也未能免俗。
前不久,中國上映了一部元宇宙電影《失控玩家》,作為暑期檔黑馬,《失控玩家》以2.13億票房位列貓眼第35周票房榜第一名。
電影講得是網絡游戲里的NPC(非玩家角色)蓋,不甘心做“工具人”,對抗游戲設定并逆襲成“蓋世英雄”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蓋之所以會產生自我意識并對抗游戲設定,是因為喜歡上了一位叫Milly的女玩家。
泡妞,才是社交產品的最大動力。
別看扎克伯格現在張口閉口都是“Facebook要成為元宇宙公司”,還給Facebook安了個“連接人類”的高大上使命。當初開發Facebook,也只是為了方便哈佛男生們泡妞。
Facebook解決了男同胞的剛性需求,馬化騰靠著一聲性感的來復槍聲,俘獲萬千“寂寞之心”。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上線:一個眺望地球的背影出現在畫面中,孤獨而深邃。雖然有QQ用戶導入,但是沒有吸引人的功能,早期的微信還打不過雷軍的米聊。
直到“搖一搖”上線,馬化騰這才舒了一口氣。
雷軍不承認米聊輸給微信,他說,“這玩意兒就是披著馬甲的QQ。”委屈的張小龍找老鄉周鴻祎吐槽。結果,周鴻祎轉頭就把“微信是靠‘搖妹子’獲得了一批忠誠用戶”的大瓜抖落在了網絡上,碎出一地黃黃的瓜瓤……
互聯網社交,天然帶有“性”屬性。只不過,唐巖的陌陌把它搬上了明面。回頭來看,也只有陌陌在微信一家獨大的社交領域,擠出了一畝三分地。
關于陌陌的誕生,網絡上流傳著一個香艷版本:唐巖和同事在廣州某酒店聊天時,看到不遠處有個漂亮妹子,一個念頭突然蹦出:這么好看的姑娘,有什么辦法可以定位她?在他看來,內向的中國人需要一個工具,將虛擬交友與現實世界對接。
巧了,現在的元宇宙就是在打通虛擬與現實。
微信“搖一搖”上線一個多月后,陌陌橫空出世。演員Mike隋一句“約X神器”,讓都市男女的欲望噴薄而出。
到了2014年,其他互聯網大佬還在總結社交軟件的定律時,唐巖宣布,陌陌用戶量已經過億。
從語言到文字,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軟件,社交工具的發展史儼然像是一部人類文明史。技術與日俱進,但人類的欲望不會變。社交產品再五花八門,也都想在“人的本性”上做做文章。
“剛開始,積累第一桶金,或多或少都會打擦邊球。”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創頭條(ID:ctoutiao)表示,元宇宙也是如此。
硬件不是元宇宙的動力,解決人類的內在需求,才是元宇宙發展的原動力。
元宇宙里沒有“共同富裕”
凱翼資本數據顯示,國內三大基礎運營商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到5.1億人,移動互聯網月活數為11.6億人,人均使用APP為26個,月均使用時長為160小時,這個數據已經達到瓶頸。
互聯網大廠急需一個新概念吸引流量,所以元宇宙來了。
通過虛擬社交積累新用戶,等到護城河建得足夠寬,錢景自然也就來了。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的聯合創始人Baszucki曾說,想要構建一個元宇宙,除了虛擬身份、多樣化的內容,還需要完整的經濟系統。
早期,Roblox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廣告和付費會員俱樂部Builders Club。后來,Roblox改變商業模式,開始銷售虛擬貨幣Robux。
玩家可以用Robux為自己的虛擬形象購買服裝和配飾,物品的價格取決于它們的稀有度和實用價值。例如,一件名為“The Dog Whisperer”的面具售價為5萬Robux,相當于600多美元。限量商品的價值還會隨著用戶的需求而波動,甚至有許多玩家在Robux平臺上做起了轉賣虛擬物件的生意。
2018-2020年,Roblox的營收分別達到了3.25億美元、5億美元、9.24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Roblox的用戶以小學生為主。9-12歲的美國兒童中,有一半擁有Roblox賬戶。
小學生氪金尚且如此,富豪玩起虛擬社交,更是花錢不眨眼。
前不久,NBA明星球員、金州勇士隊控球后衛庫里,花55個以太幣(18萬美元)買下一個猴子頭像。當網友還在嘲笑庫里人傻錢多,波場TRON創始人孫宇晨,已經掏出價值1050萬美元的虛擬貨幣,入手了一個“馬賽克頭像”。
庫里的猴子頭像和孫宇晨的馬賽克頭像,統稱為“NFT頭像”。一個獨一無二的NFT頭像,是加密世界社會地位的象征,也被一部分人認為是未來元宇宙的身份標識。
有了身份,還得有車子,有房子。今年6月,區塊鏈游戲Axie Infinity中,9塊虛擬土地以約合150萬美元的高價賣出。
現實生活中不富裕,到了元宇宙里也難共同富裕。
除此之外,元宇宙的規則、制度也是一個問題。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創頭條(ID:ctoutiao)表示,元宇宙想要普及,非常困難。
從文字到視頻再到元宇宙,網絡社交發展的邏輯背后是技術支撐,硬件、軟件、網絡技術的發展,共同促進了網絡社交媒體形態的變化。
“不過,雖然現在網絡進化到5G,帶寬不是問題,硬件、軟件的進步也很大,但仍有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那就是暈眩感。”張孝榮告訴創頭條(ID:ctoutiao),元宇宙的核心技術是VR技術,從刺激人類眼睛到將虛擬世界呈現出來,這個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有時間差,這個時間差也就是暈眩感。
“時間差是不可克服的,而且不同的人對暈眩的感受也不同,這也就是為什么2016年VR火起來又迅速降溫的原因。”張孝榮解釋道。
即便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日趨成熟,現實世界中的問題,也會在虛擬世界上演。“例如版權問題,現在視頻軟件里的問題等。”張孝榮對創頭條(ID:ctoutiao)表示。
在美國,扎克伯格正在試圖成為元宇宙規則的制定者,那在中國呢?
本文作者:徐明輝。
創頭條(Ctoutiao.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違規轉載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