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舉辦期間,由歐科云鏈集團和新浪財經聯合推出的《歐科會客廳》系列節目第二期上線,節目邀請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系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作為學者嘉賓,歐科云鏈集團副總裁張超作為產業嘉賓,圍繞與數字未來緊密相關的數字經濟、數字城市、數據安全、以及其中區塊鏈的應用等話題分享自己的真知灼見。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會,本屆服貿會參展國家比上屆增加了5個,國際化率、世界500強占比均超過上屆水平。歐科云鏈集團作為深耕區塊鏈領域多年的行業頭部企業,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從基礎的產品研發到全球化的戰略布局,始終堅持將區塊鏈“中國方案”輸出到全世界,近年來在推動服貿會升級,助力數字經濟發展,賦能數字未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張超在節目中表示,區塊鏈等技術某種程度上就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能源”,未來要保證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去不斷學習,不斷創造。相信在數字未來,我們的認知,或者新的業態行業,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會更加精彩。
新型技術讓數字未來沒有信任難題
當前,我國正處于互聯網高速發展時代,盡管各產業正在快速地數字化,數字經濟的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數字化后很多產業的協作鏈路仍然是斷裂的,仍然需要全新的技術來構建數字世界的信任基礎。
而區塊鏈”作為新興技術之一,在傳統技術應用結合的實力不容小覷。作為底層技術,區塊鏈的保密性、可溯源、信任機制等內容發揮重大作用,逐漸得到了人們的肯定。
張超在節目中表示,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新興科技,在構建信任體系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IoT技術解決了物理世界客觀存在的真實性問題,5G技術解決了數字傳輸的時效性問題,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加上讓信息創造并實現價值挖掘的最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互相協同構建起一個新型的信任體系。
“區塊鏈技術基于分布式共識機制、智能合約、數據透明、不可篡改等技術特點,具備可追溯、可監管、數據可信、信息公開的屬性,可以為實體經濟和公共服務的提效增信、價值流通、多方協作提供技術支持,是一種天然可信的基礎技術。未來還將落地更多應用場景。”張超說。
不久前,《北京市關于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提出超前布局區塊鏈,圍繞區塊鏈高性能、安全性、隱私保護、可擴展性等方向,加快共識機制、分布式存儲、跨鏈協議、智能合約等技術突破。實現大規模區塊鏈算法性能關鍵技術突破,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
作為區塊鏈底層設施的提供者,和區塊鏈技術最早的探索者之一,歐科云鏈集團對于政策給區塊鏈發展的鼓勵感到責任重大。2013年至今,已經服務了全球150多個國家,7000多萬個用戶,開發諸如區塊鏈瀏覽器、區塊鏈冷錢包、區塊鏈追蹤溯源系統“鏈上天眼”等產品。其目前運營的區塊鏈瀏覽器OKLink,融合了歐科云鏈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方面的實力,聚焦定位三大技術方向:區塊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方向),三者之間緊密協作,致力打造區塊鏈數據門戶的整體生態。
張超表示,未來,歐科云鏈會從大數據的處理業態角度來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同時鼓勵一些頭部的企業去做業務場景上的輸出,共同推動技術創新,為數字未來加碼。
審慎創新做好產業連接和價值流轉的樞紐
近年來,以數字為特征的高附加值產業增長迅速,數字化觸發的創新給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巨大影響。本屆服貿會全面呈現數字化智能化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成果,搭建全球數字貿易交流、展示和交易平臺。綜合展中將專門設置數字服務專區,8個專題也充分展示了各領域優勢企業數字化發展新成果。
然而,數字社會日益發展,信息的開放共享也讓數據安全面臨著更多挑戰。9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第三十三條提出“要求數據提供方說明數據來源,審核交易雙方的身份,并留存審核、交易記錄”。
張超認為,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無論是數字的生產、使用,或者是銷毀的過程中,我們都需要有的放矢地去辨別數據,真正做到“為我所用”,并且讓更多的數據能夠流通起來,不要再產生數據孤島,才能更好地來服務社會。而在數據的誕生、使用以及銷毀的過程中,區塊鏈都可以來發揮自己不可篡改、精準溯源等特性。
“這也是區塊鏈在數字未來中可以發揮的價值”。張超進一步表示。在他看來,區塊鏈技術的最大應用價值,在于顛覆一些行業傳統的應用工具,也在于提升一些行業運行的效率和安全性。在區塊鏈中所發生的每筆交易都會由這個網絡中的各個節點進行確認,從而實現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管控,為數據要素市場化提供了嚴密的解決方案,讓數據流通、共享變得“有技可循”。
歐科云鏈彼時推出的“鏈上天眼”便是基于對海量鏈上數據的深度分析和持續追蹤,同時為用戶提供交易圖譜、地址分析以及鏈上監控等可視化形式展現,最終形成還原交易行為本末的線索鏈,一定程度還原鏈上非法交易原委,為辦案人員提供有效信息,從而協助警方偵破相關案件。
不久前,在鏈上天眼的基礎上,歐科云鏈集團推出了升級版產品“鏈上天眼Pro”,整合上百億條鏈上地址、交易記錄,將傳統經濟類案件中的技偵戰術方法運用到加密貨幣案件中,通過結合多種決策分析方法和偵查邏輯,能夠有效幫助辦案人員快速地對被調查案件、地址、資金流向、關系脈絡及交易行為等特點進行把握,解決“調查難、取證難、溯源難”的問題。目前,鏈上天眼Pro已經收集了超1億個地址標簽,覆蓋了國內外百余家加密貨幣交易平臺、礦池、錢包等機構,準確率高達99.99%。
“區塊鏈技術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對這一技術變革進行布局時,要更加重視業務審慎創新,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張超認為,區塊鏈等技術某種程度上就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能源”,未來要保證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去不斷學習,不斷創造。基于技術創新服務好實體經濟,推動區塊鏈成為產業連接和價值流轉的樞紐,數字未來會更加精彩。
2021-12-03 中國財經發布了 《區塊鏈技術助力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歐科云鏈持續研發輸出創新成果》的文章
2021-11-18 中國財經發布了 《歐科云鏈:元宇宙的吸引力在于可以帶來新發展機會和希望》的文章
2021-11-15 中國財經發布了 《火鏈科技CEO袁煜明:用區塊鏈助力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