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快刀財經,作者 | 朱末
又到一年開學日,這意味著,軍備競賽式的“雞娃”比拼,正式吹響號角。
雖然“雙減政策”來勢洶洶,教培行業連番裁員,但對于漩渦中的家長而言,卻遠遠談不上解脫。就在不久前,“新東方轉型培訓父母”的話題還沖上了熱搜,可見,孩子和父母,總有一方要被“雞”。
究其原因,由分數、學歷、文憑等指標組成的教育評價體系與人才選拔機制,深刻決定了教育的過程與目標,即便課外班消失了,短期內依然是治標不治本。
求學這條路到底有多苦,數據最能說明問題。據統計,2020年高考人數有1071萬,比2019年多了40萬,今年人數高達1078萬,再創歷史新高,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隊伍越來越壯觀,高分孩子越來越多,但重點大學的學位始終僧多粥少。
于是,有些不堪忍受的家長們,選擇從現有的賽制中悄然撤出,投奔東南亞的國際學校,試圖用“曲線救國”的方式,為孩子的未來鋪上更堅實的道路。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跨國出海。
乘著東南亞旅游和投資熱潮的東風,集諸多優點于一身的“泰國國際學校”,迅速闖入家長們的視野,炙手可熱。
▲《南華早報》的報道
體制內的激烈廝殺,從孩子呱呱墜地起就開始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熱門學校的報名人數眾多,提前三五年排隊是常事。
為了能夠順利通過面試,孩子需要早早承受不屬于相應年齡的巨大壓力,“幼兒園學習編程”、 “5歲兒童簡歷長達15頁”等新聞常見諸報端。
曾引發轟動的《牛蛙之殤》里,為了讓孩子考入名校,3歲起就進行所謂的精英學習,高負荷之下,孩子最終患上了“小兒抽動穢語綜合癥”。
同樣地,在綜藝《親愛的小課桌》里,6歲的男孩徐敬凱如同停不下來的陀螺,僅僅一個寒假,就需要做完376張卷子。
▲圖/綜藝《親愛的小課桌》
即使是付出了如此多的代價,也不能保證結果一定盡如人意。戶籍、學區房、人脈,像一座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
內外因推動下,隔壁的東南亞成了沙漠里僅存的綠洲,其中又以泰國最受歡迎。一方面,作為亞洲最早引進國際學校的國家,泰國有超過250所國際學校,師資主要來自英、美、澳、加等英語國家,入學手續簡單,課程設置也與世界一流大學接軌,孩子畢業后可以無縫銜接,通往發達國家的牛津、哈佛等Top級大學。
▲普吉島英國國際學校
另一方面,泰國國際學校費用不僅比歐美和同在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尼便宜,甚至只有國內同等學校收費的二分之一。
▲圖/DELSK
此外,來泰國念書簽證也非常便捷,泰國大部分國際學校都能為學生提供所需的文件材料,只要孩子持有學生簽證,父母中的一方就可以申請陪讀簽證。
再者,泰國是東盟國家里唯一沒有發生過排華事件的,對待國人的態度友好,地理位置上離中國更近,方便留學家庭往來走動。
既然找到柳暗花明的出口,幾相權衡之后,家長們心中的天平漸漸傾斜。來自成都的安瀾,已在泰國度過了五個年頭。
眼花繚亂的題海戰術加上補習班,一度讓安瀾的兒子體重急劇下降,臨近期末考的時候,孩子常常邊寫作業邊哭,這種沒有盡頭的惡性循環,讓全家人陷入焦慮。
契機出現在一次夏令營活動中,安瀾得以了解到了泰國國際學校,沒有過多的猶豫,安瀾辦辭職、賣房子,打點好一切,帶孩子來到了清邁。
兒子的改變超乎安瀾的想象,一幅從未想過的教育圖景徐徐鋪開。填山填海的作業消失了,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需要熟讀并背誦,老師也從不吝嗇為孩子的每一點進步而鼓掌,這在國內幾乎不太可能發生。
▲安瀾的兒子參加學校活動 圖/看客
和安瀾一樣,來自江西南昌的杜璇一家,也開辟了另一片天。回憶起全家帶著90公斤移居泰國的情景,杜璇仍難以抑制激動:“做這個決定挺不容易的,但不破不立。”
對于未來的生活,杜璇充滿信心,女兒就讀的是采用IB國際教制的學校,可以一路讀到高中,畢業去向多為美國、歐洲、澳洲的大學,這個結果讓杜璇很滿意。
▲杜璇和女兒在學校 圖/看客
近年來,帶娃來泰國上學的中國家庭逐年成倍增長。據粗略統計,目前約有2萬多中國父母在泰國陪讀。
然而,凡事就如硬幣的兩面,任何選擇都意味著代價。看似理想的計劃背后,亦有暗流涌動。
從進入泰國學校的那刻起,就等于自動切斷了回國參加高考的路子。
而在實際中要面臨的困難,遠比想象中更多更復雜。為了照顧孩子,父母一方或雙方要放棄國內的事業,泰國陪讀簽證是不可以工作的,這對原本在國內有著穩定事業的家長來說,所做出的犧牲,從長遠看是無法估量的。
在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離開原來熟悉的環境,放棄積累多年的人脈資源,沒有聊得來的親朋好友,種種辛酸,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最重要的是,泰國國際學校的學費雖然相對優惠,但并不代表泰國的整體消費水平低。有家長大致算了一筆賬:學費+雜費+課外教育費用約15萬人民幣;租房費用+房屋附加費用約15萬人民幣;基礎生活和旅途費用約20萬~25萬人民幣。
這還不包括當地買車、假期額外旅行等其他費用,如果全部算下來,一年的花費約在50萬元左右,即使對中產家庭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
為了緩解經濟壓力,陪讀方往往以媽媽居多,爸爸則在國內工作,于有限的休息日兩地奔波,節省些的夫妻,一年只能見上兩三次。
如今,在泰國的第二大城市清邁,因單親陪讀而分居兩地的家庭占到近90%。不在雙親環境里長大的孩子,性格會不會受到影響短期內不好說,但長期的異地而處,造成夫妻關系破裂的情況時有發生。
福建的張茵來泰三年后,與丈夫的婚姻走到了盡頭。在冷靜階段,張茵數次想過離開,但最終還是決定留下:“前面已經付出了太多,離勝利就只差一步之遙了。”
也有人試圖在泰國當地購買房產來投資收益,但外籍人士只能購買公寓,公寓的到手價格尚算合理,無奈泰國的稅款高,熱帶氣候又導致房子折舊速度很快,維修保費水漲船高,價格不菲。
而無論住與不住,物業費都是要交的。以目前曼谷新樓的物業管理費來說,一平方收費在9~16元人民幣,50平方的公寓,一年下來物業費就要近萬元。
此外,泰國的違規成本較低,使得無資質開發商大行其道,漫長的交房期間存在太多不確定性。如泰國有名的翡翠天堂海景公寓,項目爛尾后CEO在潛逃中被捕,無數家長被套住了現金,變賣又很艱難,生活漸漸難以為繼。
▲在逃CEO落網
雖說條條道路通羅馬,有的開起了民宿、餐館;有的做起旅拍攝影師、自由撰稿人;還有的做代購做微商,但人很難賺到認知以外的錢,失敗虧本者大有人在,最終只能選擇回國。
那些折騰許久又回到原點的孩子,既要重新適應文化落差,還要面臨變本加厲地瘋狂補習,才能勉強跟上大隊伍。
更棘手的是,泰國的不少國際學校并不開設中文課,低齡赴泰的幼童沒有經歷過系統學習,聲母韻母識別不清,久而久之形成了閱讀障礙,學習興趣一落千丈。
至此,這個布滿鮮花和陽光的夢想之地,已經遠遠偏離了既定計劃,失望如同潮水,一浪接一浪地打來。
最初的“蜜月期”過后,很多不曾深入細想過的問題,接踵而至。
一方面,泰國的國際學校對老師專業及學歷要求,普遍比國內寬松許多,且老師的流動性大,一學期換上10個科目老師的情況,也并不罕見。
和傳統公立學校的課堂氛圍不同,國際學校的互動模式輕松活潑,上課時,學生們可以暢所欲言,隨時向老師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但學校在給予學生自由的同時,約束力也會下降。泰國的國際學校會定期對各個老師進行考核,考核方式就是讓學生們無記名地對老師的各項工作打分。
為了避免學生和家長投訴,老師會盡可能地迎合和夸獎學生,而對學生存在的“隱形”問題選擇性地沉默。
來泰一年后退學的李冉就提到,回國轉校時,孩子最拿手的英文居然沒有通過測試,校方認為孩子的基礎功存在不少問題,李冉不得不請私教重點補習,希望能順利通過補考。
此外,泰國國際學校的重點并不是“名校升學率”,而在于“培養興趣和全面發展”,年級越低作業越少,豐富的文體活動才是常見的配置。
這種教學模式,與國人家長幾十年來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產生沖突在所難免。于是魔幻的一幕發生了,許多家長開始擔心孩子太過輕松,在泰國多個城市,已經出現了不少沿用國內模式開設的語數外輔導班。
由于華人的大量涌入,泰國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國際學校也開始提高入學門檻,入學時不僅要考孩子,還會考核家長。
▲圖為清邁某國際學校里參加活動的家長,校方稱該校中國籍學生達30% 來源/看客
考核內容包括英語水平、對學校的教育理念是否認同、對孩子的教育工作是否配合等,從沒有硬性要求到一位難求。
在孩子完成注冊前,校方還會再三提醒家長,后續申請大學時,孩子還是要面臨各種競爭,一樣要看成績。
言歸正傳,究竟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恐怕沒人能給出標準答案。猶記得2020年高考,老牌名校南京一中高考成績不理想,家長圍堵學校,高喊“一中不行,校長下課”,痛斥學校搞素質教育,不抓成績。
既不想買素質教育的賬,又不愿孩子承受高強度的學業壓力,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國內教育再怎么改革,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每個“雞娃”背后,都站著不服輸的父母。最近,“杭州最牛學區房降價”掀起軒然大波,作為神盤文鼎苑對應小學的校長,張軍林在回應時滿是無奈:“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但不可能龍鳳滿天飛,滿天飛肯定是要掉下來的。”
沒有絕對完美的教育制度,只有相對合理的教育制度,想上名校,在哪里都不容易。雖然客觀環境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生活狀態,但并不代表,換一個地方,換一所學校,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讓孩子突然變得優秀和成功。
▲圖/電視劇《小舍得》
所以,家長們不妨問問自己,到底是討厭內卷,還是討厭有那么多人,和自己一樣選擇了內卷?
參考資料: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