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20社,作者丨馬程,編輯丨王曉玲
泉州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長期定居在北京的泉州人魏斌正在家鄉探親。
他的家位于文化遺產集中的泉州鯉城區,著名的開元寺就在附近。這次回來,他發現街上的游客增加了不少,特別是夜晚的步行街人山人海。
但泉州當地人的生活并沒有多少變化。他習慣和朋友去一家小巷子里,已經有20多年歷史的大排檔吃飯,5個人一大桌地道的海鮮,白灼蝦,炒螺釘、海魚醬油水,醋肉……不過300多元。
這個店這些年一直沒有漲價,每天只在中午和晚上營業6個小時。老板非常佛系,過去幾年旅行社、美團平臺輪番找過來,他也都沒有合作,他說不想太累,現在生活就很好。
魏斌能說出很多這樣的小店——一家醫院藥房附近的小門頭,賣芋頭餅的王阿姨每天5點定時開門,門前早已排滿了當地人,每天3000來個芋頭餅,半小時就會被爭搶一空,她已經在這里做了30多年;同樣賣了幾十年糍粑的老夫妻搬到了西街上,每晚8點鐘出攤2小時,正是步行街上人流量最大的時候,小攤走紅后也沒有改變,人們排著長隊,耐心等待阿嬤用手現搓現賣。
魏斌認為,泉州老城的魅力也在于此,當地富足安逸,文化底蘊深厚。即使這兩年多了一些游客,但完全不能影響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因為與很多大城市的氣質不同,這反而成了外地游客享受和珍惜的部分,
疫情之前,大眾很少了解泉州的文化和旅游,認知還停留在輕工業大市,這里走出了安踏、恒安等很多知名上市公司,連續十多年GDP排名福建省第一。
擁有2000年歷史的泉州,正在以新的姿態呈現在公眾視線。閩南文化底蘊和網紅經濟,共同作用下,這里成了年輕人的休閑圣地。
“泉州就是第二個成都,一個休閑又宜居的地方,有成為年輕人旅游勝地的基因。”中傳文旅總經理郭朝強認為,下一個成都這個定位看似容易,其實很難。
“沒有什么可以阻止泉州人拜佛”,第二次來泉州旅游的王鑫感嘆。
關帝廟前拜佛的人 圖源/作者
確實,即使是90后、00后的年輕人,日常宅家,睡到日上三竿。但在重要的祭拜日子,他們都會早起,爬山,拜佛、燒香。比如每年大年三十,許多人沒有時間收看春晚,要依家族流傳下的繁瑣的習俗,準備蠟燭、鞭炮、祭品,在清晨就上山祭拜。
從開元寺穿越到清凈寺,泉州老城彌漫在香火的氣味中。朱熹寫過:“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
關帝廟是求財的神帝,對于做生意的閩南人尤其重要。這里一天到晚擠滿了人,排隊買香,排隊點香,排隊參拜,很多游客只能在旁邊看熱鬧。“遇到節日,每次從廟里擠出來,會發現后背掉上了煙灰,衣服燒出了洞。”魏斌回憶。
在老城不起眼的小巷子里,還隱藏著更多大大小小的寺廟、祠堂,這里有求子、求姻緣、求女紅、求讀書,不同訴求,有不同的神靈保佑。
在知名景點開元寺,跟著講解員游覽一圈要將近2個小時,他們會把塔上的每一個版畫、磚化代表的佛教背景都講清楚,宛若上了一堂課。不論天氣多熱,他們身邊總會圍著十來個游客,認真聽完。
傳統文化在這樣一個現代城市里被很好得保存下來。泉州的高甲戲、木偶戲、南音,每天在不停的劇院輪番上演,幾十塊錢可以體驗一場地道的戲劇。
這次申遺過程中,泉州第一次申請的定位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但并未成功,原因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不明。第二次,泉州定位在“宋元時期中國與世界的海洋商貿中心,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并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宋代泉州就設置了海關機構,負責對接外來商人,收取的關稅約占整個宋朝財政收入的1/50。
這個定位,不僅將泉州的古建筑,和古碼頭、市舶司,整合到泉州申遺邏輯中,這里的多元文化也有了更深晰的歷史解讀,例如,泉州有中國最早的清真寺和教堂,與佛教寺廟并立。
泉州晉江的世界文化遺產——安海橋 圖源/作者
魏斌參與了部分文旅項目的策劃,他認為,泉州無法和歷史更為豐富的西安、南京等城市對比。但泉州的優勢在于將這段歷史“活著”保存下來,在城市里依然可以尋到蹤跡。泉州老城、晉江安海等地,寺廟、清真寺、教堂還在定期使用,古碼頭安海橋雖然不再臨海,也以公園的形式融入到當地生活中。這些不是一個專為旅游打造的空中樓閣,每一處都有當地人的參與,也因此很接地氣。
這樣的傳統也在感染著到來的游客。王鑫有一天拜訪老城的兩個主要景點——關帝廟和天后宮,中間相隔2公里,他選擇步行過去。一路上,經過了幾十家佛具店,還有當地特色的小餐館和菜市場,一樣望過去,似乎回到了家鄉的小城。但味道和風格又并不一樣。“在泉州,你不會發覺自己是來旅游,而是換了一個城市生活。“王鑫感嘆。
泉州晉江市內一角 圖源/受訪者
文化積淀加上一些煙火氣,泉州顯得與眾不同。
魏斌沒想到,現在游客可以在泉州呆一周。因為如果只把老城的所有的景點仔仔細細走一遍,兩天就可以完成。
他發現,年輕人的旅游方式早已經改變。一個咖啡館、一個茶室、一個網紅海景,或者是一個有趣的小場館,都可以填滿一下午的行程。
這里幾乎沒有旅游團,大街小巷聚集著來“住一段時間”的年輕人。
王鑫和朋友們很愜意地在泉州游玩了一周。這種休假的感覺,比起每一天都在趕路,找景點要自在得多。他們還打卡了這里的網紅咖啡店。老城街道密布,定位困難,很多網紅店在巷子深處不算容易。“游客把找尋過程,變成一種樂趣。他們喜歡穿巷子,看看周圍的騎樓建筑,沿途拍幾張照。當找到的時候,還會產生一種成就感。”魏斌表示。
泉州在小紅書上備受歡迎 圖源/小紅書
有時候一個轉身,就會撞到泉州本土青年經營的小小空間。
精心又隨意,也是泉州人開店的特點。最近幾年,很多泉州“文青”回到家鄉,他們在滿是犄角旮旯的幽深巷陌,租下自己的一個地盤。咖啡館巴浪魚、茶館麒麟空間,已經成了小紅書、大眾點評上的網紅。
魏斌的老朋友在泉州市區開了一個茶室,懷舊的風格設計,日常從山區進一些好茶,客人可以約上三五好友,一起聊天聚會。“那個老房子一個月租金只有4000多塊錢,他們自己創造了一個很舒服的環境。”
這家茶室不提供用餐,但允許點外賣,聚會可以在這里喝茶吃外賣,多停留幾個小時。“他們不愿意開火,卻準備了很多盤子來盛外賣,只是因為這樣比較有儀式感。”
有意思的是,茶室老板在外賣擺盤上很下功夫,擺得很講究。
另一波“網紅”是當地有幾十年歷史的特色老店。像芋頭餅、麻糍,有些已經被互聯網發掘種草,有些還在默默經營,等待被發掘。
入夜,泉州老城人頭攢動,喝酒,吃燒烤,蹦迪。老城被年輕人全權接手,滿足了放松、娛樂甚至社交的需求。畢竟,在這個小城里,所有人都有機會認識所有人。
這里雖然沒有重慶洪崖洞、長沙文和友這樣現象級的夜生活打卡地,但很多特色的小店隱藏在老城深處。周邊的糖廠、面粉廠,被改造成創意產業園,一種更親民的夜生活。
泉州小西埕 圖源/作者
“休閑居住”式的旅游,已經成為年輕人旅游的大趨勢。旅游不再寄托于幾個5A級景點,更多是在當地享受“生活在別處”的樂趣,逛景點的同時,無需舟車勞頓,有美食、美景、舒適的民宿、酒店、購物,可以在這里放松游玩。
“以后年輕人不會再扎堆黃金周旅游,只要最近一看沒什么事,說走就走了,坐上高鐵,買張機票,就可以走了,呆幾天就回來。”郭朝強認為,旅游的概念正在被重新定義,“游客在泉州的狀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泉州人精明的商業頭腦,大都生活自足,沒有太大的野心。這決定了泉州和傳統的麗江古城、鳳凰古城等傳統的旅游項目不同,少了些千篇一律的商業氣息,多了些當地的氣質。
泉州人“不差錢”,全國都知道。
泉州已經連續18年領跑整個福建經濟,甚至有人說,福建的經濟,泉州撐起了四分之一。
以晉江為例,安海古鎮在這次申遺中獲得關注,鎮中心的標志建筑——安平橋是宋元時期的古碼頭,不遠處的勝遠寺是古燈塔,還有保存完好的釋迦牟尼,一齊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古跡周圍,被高樓大廈圍繞。幾公里外匯聚著境內有眾多國內知名品牌,如柒牌、勁霸、七匹狼、利郎、九牧王、安踏、匹克、鴻星爾克、德爾惠、特步以及心相印、安爾樂或者親親食品、蠟筆小新、盼盼食品及喜多多,這些都來自泉州晉江。
截止到2020年,晉江人口數量已超過200萬,成為國內排名第二的百萬人口大縣。品牌多,華僑多,工業較發達,對外落戶政策也相對寬松,開放的泉州也就吸引了眾多的外來人口來泉工作經商。
但是最近幾年,隨著制造業總部大量遷往廈門,在泉州只保留部分廠區。泉州的輕工業發展也相對陷入到增長緩慢期。文旅是城市經濟做加法的絕佳契機。
郭朝強走遍了全國的旅游城市,他認為,泉州看似沒有特別發力做旅游,但泉州本身的潛力很大。雖然是隸屬于二線城市,但泉州的城市規劃基礎好,已經逼近新一線城市。
一方面歸功于基礎設施的完善。由于五通一平(通給水、通電、通路、通訊、通排水、平整土地)下沉到村莊,包括沿海和深山里的民宿都具備不錯的條件;到達當地,高鐵、飛機都方便;沿著宋元古跡旅游,從泉州市區出發,40分鐘可以到達周邊的晉江安海古城,1個小時可以到達惠安漁村和崇武古城;2個小時之內可以到六安山區買鐵觀音,很多游客在泉州會選擇自駕游或者直接打車往返于各個鄉鎮,不再需要旅行團。
另一方面,閩南文化重商,即使到了鄉鎮,也有大型的工廠、茶園,由于商業貿易往來多,住宿、飲食不成問題。
更重要的是,民風和善,整體生活水平高,游玩安全度高。
這意味著,泉州作為休閑旅游城市的“上限”很高。
這一類城市在全國并不多見,最為典型的案例是新一線城市中的“休閑之都”成都。
成都是游客們愿意“住一段時間”的首選。這里美食扎堆,網紅店、酒吧諸多,甚至很多網紅直接在成都買房定居,定期分享悠閑生活的日常。
這背后,成都從市區到周邊幾十公里外的縣市、山區,都按照市區的模式規劃,方便當地發展民宿、景區,也充實以成都為中心的旅游選擇。
郭朝強曾因為工作在泉州住過一陣,老城呆膩了,他和同事每到周末就開著車到周邊的縣鎮去轉,去惠安,沿著海邊公路自駕,或者到德化、安溪的大山深處住一晚,他發現了一些小眾的民宿,隨便找一個住下,風景都不錯。
泉州石獅黃金海岸附近的網紅咖啡 圖源/官網
“好像到了一個歐洲小鎮,既有不同日常的異域風情,又完全不會打擾到當地人的生活。”
申遺成功后,泉州文旅的路徑也更加明朗。在不影響當地人生活的前提下推廣文旅,泉州需要搭建一套文化與流量結合的體系,抓住年輕人。
為了讓小眾變成大眾,當地政府開始把更多資源投入到旅游上。整頓街道,改造園區,擴展商業街。
開元寺附近的“西街”已經成為一個類似廈門中山路、北京南鑼鼓巷一樣的游客集中地。現在每天晚上,這里都人頭攢動。這里聚集了諸多網紅的消費、打卡地。
西街上的“小西埕”距離開元寺不過幾百米,一座網紅墻吸引著很多游客拍照留念。墻上寫著白巖松的一句話“泉州是你一定要來的地方。”這里還有小型的畫廊、創意小店,很多人專門來一趟,只是為了拍照留念。
同樣在西街上,一家“有鯉天臺咖啡”成了網紅,小紅書上千個筆記“種草”,不少人拿著手機比對風景,半個小時喝完咖啡,一個小時拍照。
年輕人們自助總結出了老城“拍照攻略”“逛吃攻略”“文化攻略”,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在通過流量走入更多人的視角。
“上抖音,拍泉州”的宣傳單無處不在,貼在周邊墻柱上,小店的小黑板上,咖啡館的前臺。
即使底子好的泉州,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一位當地的咖啡館老板表示,西街和創意園區的很多小店只開3個月,拿到政府減免稅務優惠,租金投入很小。他們往往會投入一波推廣費,靠第一波游客消費賺到一些錢,如果沒有形成持續的影響力,客流隨著減少,商家就直接放棄小店,轉換陣地。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游客按照“大眾點評”推薦和地址找到一家店,卻發現早已更名換姓。
另外,盡管泉州小巷了聚集了很多正在建設的民宿,泉州老城的酒店體量很難滿足更多的游客。在最新一起鯉城區的規劃中,著重提到策劃實施泉州皇冠假日酒店、鯉城賓館改造等9個住宿接待載體提升項目,提升住宿接待能力。
泉州老城一角 圖源/作者
申遺成功僅僅是邁出第一步。距離泉州不遠的廣東江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和古村落。但江門市并沒能抓住這個機會提升文旅競爭力。
最初開平碉樓申遺成功后,也曾引起巨大關注。江門地理位置偏僻,市內并無其他景點。打你很少有文旅產業聯動的項目,酒店、美食沒跟上,現在大多數愛好古跡的游客只能選擇深圳出發的一日游,很少在市內消費。
可以預見,泉州會迎來一波游客的暴漲,承接住這波人流,在持續提升流量和保障旅游體驗之間找到平衡,成長為成都一樣體量的休閑旅游勝地,當地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