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針對基金業的發展問題做了一次重磅發言。
在基金業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易會滿詳細指出了一連串國內基金業的成績與問題所在。
成績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各類基金產品持有股票市值10.8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12.5%,較2017年底提高4.3個百分點,特別是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別提升了1.2、2.7和0.6個百分點,已經成為促進市場平穩運行的重要“壓艙石”。
公募基金:截至今年7月底,行業管理資產規模達到23.5萬億元,較2016年底增長1.6倍,從全球第九上升至目前的全球第四。其中,權益類基金產品數量和管理規模分別達5140只、7.7萬億元,分別增長1.2倍、1.8倍,均創歷史新高。
私募基金: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規模分別達5.5萬億元和12.6萬億元,較2016年底分別增長1倍和2倍。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規模位居世界第二。
易會滿透露,整個基金業從業人員注冊數量達到了82萬余人。
問題方面,易會滿提出了“五個突出”,指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問題仍然存在,要堅決糾正有的機構考核機制不合理,旱澇保收,過度激勵問題,以及有的機構基金銷售過度娛樂化,為博眼球打擦邊球的行為。
鈦媒體整理了易會滿發言中提到的5大信息點:
1、基金的資金來源、期限結構和投資行為短期化特征還較為明顯。
實現量和質的同步提升,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從公募基金結構看,經過這兩年的努力,權益類基金占比較快提升,對改善產品結構起到了積極作用;封閉持有期公募基金供給力度持續加大,有效促進投資者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公募基金募集資金結構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但總的看,基金的資金來源、期限結構和投資行為短期化特征還較為明顯,這方面還要加大工作力度。從私募行業結構看,前些年基金管理人登記數量呈井噴式增長,經過清理優化,已實現進出動態平衡。但行業仍然存在多而不精、大而不強、魚龍混雜等情況,亟需正本清源,加快優化行業結構。結構是制約當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下一步必須以改革的思路和手段破解結構性難題,以結構的可持續實現發展的可持續。
2、私募股權基金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有機構以私募之名變相發行公募產品。
當前,私募股權基金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能不能有效治理各種亂象,能不能推動行業規范水平有一個質的提升,這是關系到行業創新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對于基金業的創新問題,始終持積極包容的態度,將進一步完善分類和差異化監管,支持優質機構通過創新不斷做優做強。
國內一些機構在發展中偏離了應有的定位,以私募之名變相發行公募產品,隨意設立資金池,違規變相吸儲、放貸,甚至擅自自融自用、侵占挪用基金資產。行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真私募與偽私募并存,優秀管理人與“偽”管理人并存,接受登記管理和市場無序生長并存等亂象,嚴重損害行業形象聲譽,影響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這與行業高質量發展是背道而馳的。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必須回歸私募定位和支持創業創新的根本方向,堅持私募姓私,嚴格規范募投管退全鏈條各環節運作。將堅持分類施策、扶優限劣,支持真私募,打擊亂私募,堅決出清偽私募,推動形成良好市場秩序和行業生態。?
3、適時出臺私募基金條例,著力解決一批行業“急難愁盼”的問題。
作為監管部門,我們將堅守監管的主責主業,推動適時出臺私募基金條例,持續完善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推動發展各類機構投資者,不斷壯大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力量,進一步改進監管服務,堅決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加強與有關方面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協同,主動與市場溝通交流,著力構建有利于基金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生態,為行業機構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希望基金業協會作為行業自律組織,充分發揮“服務、自律、橋梁、創新”的職能作用,深化私募基金登記備案改革,完善登記備案標準、流程,提高透明度和服務質量,進一步便利合格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著力解決一批行業“急難愁盼”的問題,切實提升市場體驗感和滿意度;要加強自律管理,嚴肅行業紀律,積極推動基金業實現更高水平的專業化、規范化發展。
3、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問題仍然存在。
總的看,公募基金行業堅持持有人利益優先,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在回報投資者、服務投資者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仍有較大改進空間。
比如,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問題仍然存在,這其中固然有投資者自身的因素,但也有行業能力和責任不匹配的問題,有的機構規模情結濃厚,重營銷輕持續服務;有的代理銷售機構和從業人員背離客戶利益,誘導“贖舊買新”。這些問題必須從維護投資者合法利益的高度切實加以解決。希望廣大基金機構自覺堅持客戶利益至上,敬畏投資者,在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的同時實現公司的成長壯大。
4、有的機構基金銷售過度娛樂化,為博眼球打擦邊球。
行業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有的機構經營理念不端正、急功近利;有的機構考核機制不合理,旱澇保收,過度激勵問題比較突出;有的機構基金銷售過度娛樂化,為博眼球打擦邊球。這些現象與我們倡導的行業文化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5、聚焦主業防風險,培養更高水平的投資“專門家”
專業是金融安身立命之本,投研能力是基金業的看家本領。希望行業機構要切實增強戰略意識、宏觀思維,主動把握大局大勢,加強對產業、行業、企業的深鉆細研,提升價值發現和投資專業化水平。聚焦投資主業,深化投研管理體系改革,加強科技賦能,完善激勵約束相容的制度機制。持續優化基金投顧、銷售、托管、估值、評價機制,進一步健全以持有人利益優先為導向的投資服務完整鏈條,努力實現管理服務能力與管理規模同提升。加強基金業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大批更高水平的投資“專門家”。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蔡鵬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