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財經故事薈,分析、制圖丨悟多,編輯丨標尺
本文摘要:
1、寧德時代利潤和收入上漲不成比例,是因為嚴格的折舊標準導致的折舊攤銷費用侵蝕了利潤,另外資產減值也對凈利潤造成了影響。
2、700多億的貨幣資金中包含近600億的應付和100多億的預付款,并非可自由支配,公司有息負債300多億,財務并不寬松。
3、大股東一路減持,股價一路上漲,股東減持不影響股價。
4、目前國內鋰電企業產能擴充較大,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
5、儲能是寧德時代的第二發展引擎。
寧德時代,這是一個從來不缺乏話題的公司,從最近的500多億的天量定增、券商研究員預測2060年業績,到發布鈉離子電池,以及和國內鋰電池老三中航鋰電打官司,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占據媒體頭。
當然,最令人關心的還是它的萬億市值是否能保持住?而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要在業績和財報里尋找。
8月26號,寧德時代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440.75億元,同比增長134.07%;歸母凈利潤44.84億元,同比增長131.45%。三大業務中的儲能系統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46.9億元,同比增長727.36%。要知道,2020年寧德時代實現儲能系統銷售收入為19.43億元。今年僅用半年,寧德時代儲能系統銷售收入已是去年全年的2.41倍。
前些日子火遍全網的那篇關于寧德時代2060年收入的預測,就和儲能高度相關。
但是寧德時代二級市場的股價,并沒有對中報中的利好產生積極的反應,反而連續2天小幅下跌,為何業績向好,股價小跌?
1、收入和利潤均大漲,為何利潤增速緩慢?
從中報可以看出,寧德時代的收入處于加速放量的過程中。2017年,總收入只有199.97億,而2021年上半年的收入就已經達到440.75億,是2017年的2.2倍,接近2019年全年總收入的96.26%。
伴隨著收入提升,寧德時代的市占率已經穩穩占據中國鋰電池的半壁江山,并超越第二名比亞迪3倍有余。
根據中報披露,境外業務大幅增長,2021H1境內營收 338.74 億元,同比增加104.2%;境外營收102.00億元,同比大漲355.4%;境外營收占比達 23.1%,同比增加11.2%。
境外業務量的大漲,讓寧德時代登頂全球龍頭。根據 SNE research 數據,2021年1-6 月,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為114.1GWh,同比增長155.1%,其中,全球前十動力電池企業使用量占比為91.3%,2021H1寧德時代全球車用動力電池裝機量34.1GWh,同比增加234.3%;全球市場份額29.9%,排名第一。
今年6月,寧德時代和特斯拉簽訂《Production Pricing Agreement》,將在2022年1 月至 2025年12月間向特斯拉提供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
在此之前,寧德時代和特斯拉曾簽訂《Production Pricing Agreement (China)》,供貨時間為 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此次續簽,將供貨時間延伸至2025年底,表明了特斯拉的對寧德的充分認可,全球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但是歸母凈利潤的增長并沒有跟上收入增長的比例,2017年收入歸母凈利潤已經是39.72億,但是到了2020年的歸母凈利潤才55.83億,收入已經增長了251.63%,歸母凈利潤同比只增長了140.56%。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公司處于大規模建設時期,免不了大規模的折舊攤銷。在2019年,折舊攤銷的金額高達44.09億,要知道全年歸母凈利潤才45.6億,折舊攤銷占據了歸母凈利潤96.69%的比例。2020年,折舊攤銷占據了歸母凈利潤87.19%的比例。2021年上半年,折舊攤銷占據了歸母凈利潤60.86%的比例。
為什么折舊金額一路上行?這是公司主動選擇高折舊比例的結果。公司于 2019 年 4 月發布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公告,對折舊年限變更的動力電池生產設備折舊年限由 5 年變更為 4 年,仍在公司機器設備折舊年限區間范圍(3-10 年)內,其它類別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不變的處理。
寧德時代此舉,意在前期壓縮利潤,同時增厚后期利潤。
折舊年限比例一變,公司公告預計將增加2019年折舊約75,400 萬元,對公司 2019 年度凈利潤的負面影響不超過 64,090 萬元。
可以看出,公司從2019年開始了更嚴格的折舊政策,由此主動隱藏和壓縮了公司利潤。
另外,寧德時代每年的研發支出全部費用化,直接從凈利潤里扣除,這筆支出不菲,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分別占據歸母凈利潤的58.78%,65.61%,63.93%,62.31%。
研發資本全部費用化,這是動力電池行業最嚴格方式。
而比亞迪,2020和2019年,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比例是12.75%和33.15%,在2018和2017年,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比例是41.55%和40.32%。
寧德時代和比亞迪,誰的凈利潤更有含金量,高下立判!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每年寧德時代提取了較高的資產減值,根據上市后的年報披露,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分別是9.75億、14.34億、8.27億和7.54億,占據歸母凈利潤的比例分別是28.79%、31.45%、14.81%和16.82%。
此外,鋰電池價格的下降和鋰電池原料的上漲,也造成了毛利率不斷下降,從2017年的36.29%下降到2021年H1的27.26%。
即便如此,寧德時代營業利潤率仍遠超LG新能源和松下。2021Q1,寧德時代、LG新能源、松下的營業利潤率分別為14.6%、8.0%、2.6%。這是因為中國鋰電產業集群已經相當成熟,具有低成本的材料供應鏈。另外,公司在全球動力電池廠商中兼具技術和成本優勢,有望保持長期強有力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可信度較高,沒有太多水分。
2、產品供不應求,產能擴大了多少?
在半年報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同比大漲341.81%,達到257.42億元,創出歷史最高值,約是凈利潤的 5.74倍,公司解釋這是由于公司收到預收貨款增加所致。
看來市場傳聞不虛,寧德時代的電池一貨難求!
國內車企都是老總親自去寧德時代談合作,上汽、北汽、長安、吉利、長城排隊搶電池,國外大牌奔馳、大眾、寶馬、豐田也要先交預付款再排號。這種場景,A股上市公司中,也只有茅臺可以相提并論了。
根據中報披露,目前寧德時代的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92.2%,為了緩解產能壓力,公司自然是大規模建廠,2021上半年公司產能65.45GWh,在建產能92.50GWh。2021 年上半年公司在建工程為154.5億元,同比去年增加350.4%,主要系為公司新增產能增加投資。公司在建工程從2018年起保持逐年遞增趨勢,如公司計劃新增產能可以順利投產,預計營業收入有望延續高增長。
3、儲能,價值幾何?
儲能是光伏和風電加速滲透的必由之路,上半年,隨著全球市場發電側與電網側儲能需求增長,公司出貨多個百兆瓦時級項目,實現儲能系統銷售收入46.9億元,同比增長727.36%。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寧德時代實現儲能系統銷售收入為19.43億元。今年僅用半年,寧德時代儲能系統銷售收入已是去年全年的2.41倍。
2021年7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明確指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截止2020年底,國內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為3.27GW,本次政策有望推動國內新型儲能裝機大幅提升。
2020年,中國的電化學儲能市場爆發,新增投運項目規模首次突破GW大關,達到 1559.6MW,同比增長145%,這其中,50%的新增投運規模來自新能源發電側,特別是多個大型光儲項目的投運,使得2020年光儲項目的新增投運規模達到新的高點,為502.9MW,是 2019年同期的3.2 倍。
2021年上半年,國內新增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過10GW,同比增長超600%,且裝機規模較大的項目數量達34個,是去年的8.5倍,輻射全國12個省份。隨著電力清潔化加速帶來發電側、電網側儲能需求持續增長,儲能市場迎來快速發展,預計未來五年CAGR達75%。
電化學儲能從 0~1~N 發展,有望成為寧德第二條“增長引擎”。寧德時代儲能業務從2014年的0.44億增長到2021年H1的46.93億,8年增長了100多倍。寧德時代在儲能方面做了充分的技術儲備。
寧德時代2021年7月底發布鈉離子電池,具高能量密度(電芯密度160Wh/kg,全球最高)、超快充(15 分鐘可充電 80%)、低溫性能(零下20℃仍有90%放電保持率)、特性,其低溫性能及快充方面優于鋰電池,且具 AB 電池解決方案(鈉、鋰離子電池集成在一個系統)并以BMS 控制,并計劃于 2023 年形成基本產業鏈,產業界普遍認為鈉離子電池有望應用于儲能。
8月25日,工信部發布了一份政協提案答復函,答復函稱,將支持鈉離子電池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支持先進產品量產能力建設。同時,根據產業發展進程適時完善有關產品目錄,促進性能優異、符合條件的鈉離子電池在新能源電站、交通工具、通信基站等領域加快應用;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鈉離子電池全面商業化。
看起來,寧德時代這次贏在了起跑線。
8月12日晚間,寧德時代拋出天量定增計劃: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582億元,投向鋰電池領域及補充流動資金,一時間激起千層浪!
582億相當于當年IPO的10倍,IPO時募資規模不超過56.5億元,這不僅創下了寧德時代上市以來單次融資的新紀錄,也超越了公司上市期間股權、債權融資的總額。
2020年7月底,寧德就進行過一次197億元的定向增發,資金用途為寧德時代湖西鋰離子電池擴建項目,江蘇時代動力及儲能鋰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項目(三期),四川時代動力電池項目一期,電化學儲能前沿技術儲備研發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對于市場上的質疑聲音,寧德時代表示,前次近200億融資已經使用了70%,目前賬上的資金都已經安排好具體的用處,這次融資主要是為了長期規劃,如果等到2022年后再去融資擴大產能就晚了。而且此次定增面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并不會對市場造成沖擊。
但是,這些都解答不了大家的疑問:為啥兜里揣著746.87億還伸手要582億?
這里,我們嘗試為大家解釋一下:
寧德時代的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億元)連年增長,2021年H1高達595.21億,預收款(2019之前名稱)/合同負債(2020年之后名稱)在2021年H1 高達107.59億。這說明寧德時代在產業鏈中話語權很強,利用自己的優勢大量占用了上游供貨商的資金。
應付+預收約等于702億,這樣一算,公司目前的746.87億大都是已經有了固定用途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閑置資金。
另外,在半年報中,公司的有息負債(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為324.05億元。
這樣算下來,公司不僅手上沒有閑置資金,還有320多億負債,想擴建生產線,確實要依靠增發才行。
根據披露,二季度,寧德時代前十大股東中有三個大規模減持:招銀叁號、高瓴資本、招銀動力分別減持了1145.24萬股、798.94萬股、1063.04萬股。因此市場上有聲音說,這代表了資本對寧德時代的不看好,估計可能回調。
這其中,高瓴資本的減持最受關注。但其實,高瓴依舊看好寧德時代,盡管此次減持近800萬股,但仍持有4480萬股。
如果我們回看一下2020年的股東減持名單,就能對上面言論的真偽有個辨別。從2020年2季度,十大流通股東就開始了成百上千萬股的減持。
但是從2020年9月30號至今,寧德時代股價上漲了大約165.35%。這說明,股東減持和股價漲跌沒有直接關系,產業資本有自己的資金安排。可能是資金到期或者另投其他項目。
北上資金連續幾個季度不斷加倉,目前持有1.55億股,顯示了外資對寧德時代的持續認可。
1、資產負債率不斷提升,ROE不見回頭
雖然寧德時代不斷在增加財務杠桿,但是公司的ROE水平依然處于持續下降的趨勢。
2、應收賬款占比近三年持續提升
應收賬款占總收入比重近三年持續提升,從2019年的18.21%提升到2021年H1的31.72%。
3、存貨周轉率持續下降
從2017年開始,寧德時代的存貨周轉率就持續下降,從2017年的5.33下降到2021年H1的1.71。
4、中國鋰電池產能“大躍進”
寧德時代已建成產能達65.45GWh,在建工程中的產能達92.50GWh,若再加上本次582億定增成功后新增的137GWh,總產能將達294.95GWh。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2020年,寧德時代的銷量不過47GWh,這一規劃已達到了它自身年銷量的6倍。
比亞迪2021年底刀片電池總產能將達到75GWh,2022年底產能或將進一步攀升至100GWh。
成飛集成則于8月11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中航鋰電2021年規劃產能100GWh,十四五期間規劃產能預計達300GWh。
國軒高科表示,2025年產能達到100GWh。
蜂巢能源則將目標定成“2025年總產能將突破200GWh”。
僅這五家,產能規劃已然高達1000GWh。據GGII數據,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為186GWh。而根據SNE Research統計,2020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為20GWh。兩者相加不過206GWh。
2025年全球具體需求量多大不得而知,只是這個規劃,已經讓人看到了產能過剩后的風險。如果產能全部落地,中國的電池廠商必須拉攏到全球客戶買單,且市場需要很高的增速才能消化。
這是不是一場豪賭?
網上流傳兩張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喜歡的字畫,其中一張是“賭性堅強”,有人問過他為啥不掛“愛拼才會贏”,曾毓群正色地回答:“光拼是不夠的,那是體力活;賭才是腦力活”。
愛拼又愛賭的寧德時代,也許還能賭“贏”。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