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陳根
從“注銷支付寶學生賬戶騙局”到“社保詐騙”,相關電信詐騙方式的曝光接連登上熱搜。
花樣百出的電信詐騙手段讓人們的財產安全受到日益嚴重的侵害。在一些大中城市,電信詐騙案件發案量在刑事案件中的占比甚至達到50%;電信網絡詐騙大要案件頻發,造成群眾財產損失巨大。僅去年,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涉及財產損失即達353.7億元。
這也使得人們對未知號碼愈發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接聽未知號碼的來電,也有越來越多人害怕收到短信,因為不管這些電話短信自稱來自何處,都藏著詐騙的可能。依托于互聯網技術的詐騙,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一顆毒瘤,并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
詐騙分子為何能夠一直興風作浪?面對新一輪詐騙的來勢洶洶,反詐騙行動又該作何調整??
電信詐騙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產生一種新型的詐騙形態。由于金融、通信行業的快速發展而出現交互領域后,詐騙分子借助移動電話、固定電話或者網絡等現代化的通信工具,以電子銀行和網絡銀行非接觸式金融交易方式帶來的漏洞為基礎,才形成了這種全新的詐騙方式。
電信詐騙的最開始僅是通過移動電話、固定電話等通信手段實施,以發送中獎信息為主要方式。但是,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銀行、金融業與網絡信息技術等手段相結合,詐騙手段逐步升級,發展到騙取當事人直接匯款或者冒充銀行、電信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等方式。
相較于過去,在多重技術的加持下,當前的電信詐騙也呈現出了日益智能、日益復雜、犯罪犯罪主體的組織化、集團化程度高,以及跨地域、跨境作案日益凸顯等特點。也正是這些特點,使得騙子能夠一直興風作浪,大大加劇了打擊犯罪和偵察破案的難度。
從日益智能和日益復雜來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信詐騙的手段開始不斷地與通信業、金融業、網絡技術交叉和滲透。從最開始的郵寄刮刮卡中獎發展到手機群發短信、任意顯號軟件,再到租用國外服務器使用VOIP電話、利用黑客技術、木馬軟件盜取受害人信息、“透傳”線路改號、便捷的網銀功能等。
目前犯罪分子常用的詐騙手段已達40多種,并且其利用的都是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包括電話欠費、欠水電費、親友遇到麻煩需要匯款、領導在外出差急需用錢、網購訂單出現異常需要退款重買等等,并且把來電顯示改為12315、10086、110、120等常見的業務電話,騙取受害人的信任。
比如此次央視曝光的“注銷支付寶學生賬戶騙局”中,詐騙分子先是通過違法的渠道獲取了很多學生的一些個人信息,給學生撥打電話,會告訴其姓名,身份證號以及學校的相關信息,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跟你建立信任感。以教用戶查詢所謂的“學生賬戶”名義,查詢“借唄”額度。所謂把“支付寶學生賬戶”清零,是將“借唄”里的貸款額度借貸出去,轉成現金。
從犯罪犯罪主體的組織化、集團化程度高來看,電信詐騙已經從最開始的簡單幾人組成的小詐騙團隊,到漸漸發展壯大到有嚴格的分工與合作、各司其職、使用化名的較為穩定的犯罪團伙。電信詐騙犯罪越來越組織化、集團化、專業化。
由于犯罪過程復雜,有改受害人來電顯示、打電話發短、轉賬、取款等程序,涉及到運用高新信息技術以及跨地區犯罪等特點,電信詐騙犯罪大多是團伙作案,一般分為由技術、信息、通話、轉賬、取款等幾個不同“部門”。
技術部門通常在境外租賃服務器,依托網絡漏洞和不法營運商提供的網絡平臺,與傳統通訊網對接,通過VOIP網絡技術實施詐騙;信息部門負責購買、竊取個人信息以用于施實詐騙;轉賬、取款部門是以非法手段獲取他人身份證號并開通網上銀行賬戶。當事人上當受騙匯款后,嫌疑人立即在異地不同的銀行網點迅速轉移出贓款。
從跨地域、跨境作案日益凸顯來看,經濟的交流發展,國與國、兩岸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和密切,同時也給跨境、跨區域作案提供了更加便利條件。隨著國內電信詐騙犯罪的猖獗和涉案金額的飆升,警方加大了對電信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犯罪分子在犯罪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反偵察經驗也日漸豐富。
臺灣、東南亞等境外成為詐騙分子聚集地,只是以網絡、電話等虛擬手段對境內組織進行單線聯系操控,這也使得警方偵查過程中,線索很容易就此終斷,迫使偵查工作無法繼續。
就是在諸多利好因素下,電信詐騙成為現代社會的一顆毒瘤,其猖獗有目共睹,大面積地成高發態勢,手段不斷推陳出新,使人們防不勝防。并且,詐騙犯罪數額也越來越多,有的甚至高達上千萬元,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破壞社會秩序和穩定的公害。
電信詐騙困境亟待解決。
在日益智能、日益復雜的社會中,電信詐騙犯罪主體的組織化、集團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加上跨地域、跨境作案特征日益凸顯,偵察破案也日益困難。一是技術對抗存在技術瓶頸;二是資金流向在使用個人白戶后難以追溯;三是大量抓捕案例牽涉國外,溝通成本過高;四是破案需要顧及人力成本。
因此,反詐騙勢在必行,并且需要將重點從事后追索轉移到事前攔截。就像是防范艾滋病一樣,真正的核心是科普安全性行為,以及事前保護措施,事前攔截又至少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不難發現,在電信詐騙的過程中,個人信息泄露是重要一環。目前,個人信息被拿來銷售的現象嚴重。各種私人信息作為商品在網絡上銷售已經不再稀奇。就像“注銷支付寶學生賬戶騙局”中,詐騙分子能準確叫出目標對象的名字,身份證號以及學校的相關信息,可以說是毛骨悚然。
信息披露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嚴重影響了社會公信力,侵犯人民合法權利。個人信息的嚴重泄露,為電信詐騙分子提供了準確的詐騙對象,是用來蒙蔽受害人、使受害人信以為真的重要手段,使詐騙更容易得手,是電信詐騙犯罪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使犯罪快速蔓延。
其次,祛除網絡和電信詐騙的毒瘤還是一場技術之戰。技術的兩面性在數字時代日益凸顯,技術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更高效,但是移動支付、場景化消費為人們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也為不法分子作案提供了便利性。因此,就技術而言,唯有順勢而為用技術手段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技術被利用帶來的侵害。
比如,電信、銀行、網絡借貸平臺在用戶注冊和用戶交易行為審核中加入多重的技術驗證手段,當然不限于人臉識別技術,那么保護個人信用數據的“手指”或許就會夾得越緊。又或者公安機關可以與電信部門合作開發高科技的防詐騙系統,及時有效地預防和制止上電信詐騙犯罪。
無錫市公安局就曾與當地電信部門聯合開發了防詐騙語音提示平臺,該軟件在電話網絡內實時搜索批量群撥的VOIP嫌疑電話,一旦發現類似電話被事主接聽,則在事主掛機后第一時間播放預警語音提示,避免事主上當受騙。無錫市公安局試運行該系統以來,電信詐騙案件大幅下降。
最后,是增強全社會防范意識。電信詐騙犯罪的防范工作是最節約社會成本的、難度最小的工作。事實上,電信詐騙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如此猖狂,人們的防范意識不夠也是很重要原因之一,包括因為貪圖小利,或是因為犯罪分子掌握了個人信息而放松警惕,又或是因為缺乏電信科技領域一些新興的生活常識,比如怎么用網銀還轉賬,手機驗證碼的秘密性等。
因此,日常中相關部門多加進行電信詐騙犯罪的防范宣傳、公安部門等及時公布最新的詐騙手段和預警信息提醒人們、加大普法宣傳等將成為反詐騙事前攔截中尤為重要和迫切的一環。當前,反詐騙宣傳不僅能在橫幅上看到,甚至此前甘肅涼州的民警還與當地超市、商鋪協商后將反詐騙標語印在了雞蛋上,成為“反詐蛋”。
顯而易見,反詐騙宣傳的全面推進正在對整個社會造成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群眾的反詐騙意識確實有了相當程度的提升。據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姜國利介紹,今年1至5月,全國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1.4萬起,打掉犯罪團伙1.4萬余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5.4萬名,同比分別上升60.4%、80.6%和146.5%。另外,他們還成功勸阻771萬名群眾免于受騙,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991億元。
電信詐騙洶涌而來,安全成為一個不斷變化的目標,每個人都必須保持警惕。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