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胖哥倆官微
文丨零態 LT(ID:LingTai_LT),作者丨顧念秋,編輯丨林楓
“在這里,向你們和你們的家人表示歉意......在這里,對我們胖哥倆所有的忠實粉絲和全國廣大的消費者表示誠摯的歉意,對不起......”視頻中痛哭流涕、彎腰致歉的是胖哥倆肉蟹煲創始人張靈瀚,8月26日下午,就門店大量使用過期食材一事,胖哥倆在北京三里屯店舉辦說明會。
與之前爆火如注相比,如今的畫面不僅讓人唏噓。
事件的起因是經新京報報道,發現胖哥倆兩家店大量使用過期食材。除了“隔夜死蟹”當現殺活蟹賣,腐爛、發餿的土豆二次加工后繼續使用等觸碰食品安全法的行為外,一系列所謂新鮮的新品實為打包好的冷凍速食袋也被曝光。
爆料一出,“胖哥倆肉蟹煲大量使用過期食材”即沖上熱搜第一。發布會上,胖哥倆宣布接下來將推出系列整改措施,包括通過加快陽光廚房建設、將監控內容接入監管部門平臺。
▲胖哥倆的致歉聲明
作為一家網紅店,胖哥倆近年來擴張迅速,截至2020年底,共入駐了全國130多個城市,超400家門店,全年接待顧客達到了3600萬人次。同時,在某點評網站上,胖哥倆還榮登2021必吃榜單,并被評為北京西單地區地方菜人氣榜第2名。
而如今胖哥倆事件也不僅讓外界反思,網紅店在享受著用戶和流量榮耀背后,應該如何堅守品質底線?
8月25日,針對食品安全事件,經濟日報發表文章《就讓14億監督1.4億吧!》,文章中表示,近日市場監管總局連開6炮,點了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大潤發等6家企業的食品安全事件...面對全國1.4億戶市場主體,僅靠監管部門“管”“罰”和媒體曝光遠遠不夠..那就讓14億人監督1.4億市場主體……
食品安全問題靠外部人員揭露,這成為了網紅餐飲業的“新常態”。近年來,伴隨著新消費風潮,各個賽道的網紅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然而過快的發展規模最終導致其質量跟不上擴張速度,在餐飲行業,這種弊端就映射到了常見的食品安全問題上。再者,新消費的發展重點偏向于營銷側,對于食品的品質要求相對下降,這也是網紅餐飲品牌不注重食品本身的一個因素。
坐擁幾千萬顧客的胖哥倆只是其中一例,據媒體報道,胖哥倆北京店使用過期食材和隔夜死蟹已經成為門店的日常“慣例”,從十來只到近百只不等。而作為最重要的配菜——土豆,爆料稱,30多斤剁好的土豆散發出異味后,被高壓鍋壓熟繼續使用。
一位后廚殺蟹工稱,“實際上每份蟹煲的分量都不足500g,一份420g或430g,都是固定的,盡量不要多。?這個分量是店里的規定,其實以前的分量比現在還少,原來只有380g、390g,現在還增加了呢。”
8月24日,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對胖哥倆在浙74家門店突擊檢查,最終發現12家門店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其中包括:未建立蟹品、牛排等廢棄食材處置臺賬,冰柜中存放的半成品未標注制作時間、最佳使用時間等。
胖哥倆也并非第一個被曝光食品安全企業的網紅品牌。作為奶茶業的代表,奈雪的茶后廚也出現了食品安全危機。兩家涉事門店被頂格罰款,門店店長分別收到25萬元和28萬元的罰單。
頭部品牌頻頻“爆雷”,究竟誰該為其買單?
網紅餐飲店想要走紅,靠的是多平臺宣發。
顯然,做好吃的餐飲產品已經不足夠支撐起一個餐飲品牌獲得認可。新消費主義滾滾來臨,新品牌的知名度依靠的是互聯網多平臺的大力營銷。這類平臺不再僅僅局限于大眾點評、美團這類專門做店鋪點評的應用程序,更拓展到小紅書、抖音、微博和B站這類內容型平臺。
餐飲的宣發形式對于紅人經濟的依賴程度甚至比美妝類別更高。
當KOL在其主力陣地為某個餐飲品牌背書,往往能夠吸引到大批粉絲前來打卡。與美妝類相比,餐飲類的宣發回報率更高。
“大眾點評刷、作假的評論太多了,我都用小紅書。”當被問起如何選擇自己心儀的餐廳時,一位北京的白領女性這樣回答,“去吃飯也不是只看菜,還要看環境,適不適合拍照,各種因素。”
的確,即使是消費者,也并沒有把產品口味放在第一位。這就導致了品牌定位時,也鮮有品牌專注于產品的質量和口感,餐飲行業也深諳玩轉網紅經濟,有多重要。包括各類明星紛紛進軍餐飲業,也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讓粉絲買單。
▲圖:胖哥倆官微
陳赫的“賢合莊”,鄭愷的“火鳳祥”等都屢屢翻車,從開業到抄襲風波到被曝出后廚亂象,鄭愷道歉也頻頻登上熱搜,上個月杜海濤和吳昕合伙開的火鍋店“辣斗辣”也被市監所責令停業整改。有消息稱,辣斗辣甚至沒有經營許可證。
胖哥倆事件不僅是對幾個品牌的警鐘,更是對整個網紅餐飲業的警鐘。
熟食餐飲業的食品安全尚且如此,其余食品賽道呢。之前就有媒體炮轟飲料賽道,對20多種無糖飲料進行測評,參照預包裝飲料《GB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來看卻無一合格。農夫山泉、元氣森林此前就因為失實宣發被消費者批判,對其品牌價值影響頗深。
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甚至當眾公開表示:“我們敢在創造20億收入時,掏出18億去做廣告投放。”資金奉獻給了營銷,誰來保障產品的質量呢?
短平快,這成為網紅餐飲消費周期的代名詞。
消費者對于品牌的忠誠度在降低,對于新鮮感的追求在變快。以奶茶飲品為例,五年前一點點門口大排長龍,而后喜茶橫空出世,攜手奈雪的茶瓜分了奶茶飲品的一席陣地。后來茶顏悅色的名聲打響,甚至以一己之力帶動了長沙的城市發展。去年茶百道收獲了各類消費者的肯定,今年接力棒又到了蜜雪冰城的手上。
即便是奶茶的忠實用戶,同一家奶茶喝一年或許不是問題,但喝三年、五年絕非易事。這不光光是奶茶業的現象,映射到整個餐飲業更具有意義。
8月19日,呷哺呷哺集團CEO賀光啟宣布新一輪大刀闊斧改革,關閉200余家虧損門店且擱置新店開放,并降低客單率,尋求新定位。呷哺呷哺在火鍋業不算絕對頭部,但也有一定的影響力,無論是其主品牌還是湊湊都曾收獲好評。
但餐飲行業從未有常勝將軍,不變就意味著落后。呷哺呷哺終于吃完了老本,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時刻。從發展歷程來看,呷哺呷哺始終沒有深化自己的品牌價值,宣傳到位了,產品和服務卻沒有到位。同時,呷哺呷哺對于自己的定位也非常模糊,從平價轉型中高端市場,僅僅升級了店面裝修,但口味沒有質的提升。
“以前,對于學生來說,能一個人吃,還便宜。”剛畢業一年的小李這樣描述道呷哺呷哺的變化,“現在變的比以前貴的多了,一個人也沒法吃。所以之后就沒有去過。”
▲呷哺呷哺決定關閉200家門店
餐飲品牌的用戶流失,比別的賽道更殘忍。餐飲品牌的消費者粘性相對是比較低的。換句話說,當消費者不常選擇一個品牌的時候,也常常意味著品牌永久的流失了這位客戶。因此,長線來看,持久的吸引消費者是網紅餐飲的唯一出路。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除此以外,靠營銷打下來的江山,也往往容易被輿論所淹沒。靠口碑堆積起來的產品價值,失去口碑,失去民心,加之負面新聞的影響,品牌很容易被“打入冷宮”。
保住地位,產品更新周期快固然重要,在更新過程中也要迎合消費趨勢。無論是飲品業還是其他餐飲賽道,季節性的菜品和活動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網紅品牌需要新鮮血液,消費者需要新的刺激,這就對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鋪天蓋地的營銷并不能拯救網紅餐飲品牌,回歸到產品才是第一要義。
高頻的活動是一個方面,產品本身實力過硬更為重要。對于餐飲業來講,“好吃”永遠是第一吸引力,茶顏悅色對于幾近飽和的奶茶賽道的沖擊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消費者們愿意為茶顏悅色排隊,甚至為了茶顏悅色來到長沙,就是愿意為好喝買單。
比起將食品安全,產品口味置之度外,網紅品牌不如轉移一下重心,將重點放在如何發展長期可持續性的優質產品上。產品安全合格是一條及格線,在及格線外,能在各自垂直品類有何突破就是凸顯品牌價值的地方。畢竟消費者只為自己的味蕾買單。
胖哥倆事件翻篇,網紅餐飲行業整治的警鐘才剛剛敲響。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