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州、市科技局,滇中新區管委會科技管理部門,有關高校院所:
為貫徹落實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和《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舉全省之力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的意見》、《科技部關于印發科技扶貧精準脫貧實施意見的通知》精神,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省科技廳制定了《云南省科技廳關于“十三五”科技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請于每年11月30日前將年度實施落實情況報省科技廳。
?
?????????????????????? 云南省科學技術廳
???????????????????????
?
?
?
云南省科技廳關于“十三五”科技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
?
為貫徹落實《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舉全省之力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的意見》的安排部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和完善精準科技扶貧體系,動員廣大科技人員和各種科技資源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支撐引領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全面發展和脫貧致富,現提出“十三五”科技扶貧工作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省科技系統要牢固樹立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科技扶貧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工作切實抓緊抓好。州市、縣(市、區)科技管理部門要立足本地扶貧攻堅總體規劃和目標,按照全省的工作部署,圍繞構建和完善科技扶貧服務體系的中心任務,制定科技扶貧總體方案和年度計劃,細化落實具體舉措,做到責任落實到位、政策落實到位、工作落實到位。要充分調動各類科技資源和人才團隊的積極性,鼓勵企業參與,實施產學研結合,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努力做好全省貧困地區科技扶貧示范,推動和促進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
二、基本原則
(一)依靠人才,智力扶貧。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技術推廣服務機構的力量,充分發揮“三區”人才和科技特派員的作用,加強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以“科技入滇”、“滇滬科技合作”為抓手,引進省外人才智力到云南創新創業,將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二)轉化成果,技術扶貧。以市場為導向,發揮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圍繞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組織實施一批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建立各地的科技扶貧示范樣板基地,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提升貧困地區產業競爭力,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三)培育主體,產業扶貧。在貧困地區實施科技扶貧計劃項目,培育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種養大戶,扶持一批能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的區域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生產經營主體帶動貧困農戶,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使貧困地區經濟走向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為實現精準扶貧和脫貧做出樣板和示范。
三、工作目標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員開展創業式扶貧服務。發揮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組織各級各類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和科技人員到廣大貧困地區進行科技扶貧,解決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到2020年,支持引導1萬名以上的科技人員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展科技創業和科技服務,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培訓10萬名左右鄉土人才;
圍繞廣大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示范推廣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中藥材和畜禽新品種(系)100個、轉化科技成果100項;
支持培育建設國家和省級農業科技園區30個,建設星創天地等科技企業孵化器30個,建立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持有條件的縣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縣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試點企業、農業科技示范園、農產品深加工科技型企業、優質種業基地、科技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科技型中小企業500戶;
支持一批“互聯網+高原特色農業”項目,依托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強化農業大數據中心和基層服務站點服務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各種功能,發展農產品電商,開展農村電商培訓。
依托各類科普活動和科技項目,培訓新型農民50萬人次。
引導省內外、國內相關高校院所到云南貧困地區開展科技扶貧的試點和示范,培育和建立一批院士(專家)工作站,為貧困地區工業、農業和社會發展領域科技進步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四、主要任務
創新扶貧方式,加強貧困地區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力度,結合實際,以不同的模式實施科技扶貧。主要類型包括:一是龍頭企業帶動型。加大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試點企業、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力度,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龍頭,結合當地實際,開發前景良好、能聯系千家萬戶的特色支柱產業,扶持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為依靠產業發展引領貧困地區農戶脫貧做出典型示范。二是適用技術組裝配套輻射型。組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針對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農民需求,組裝配套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適用技術在廣大貧困地區進行試驗、示范、輻射和推廣,讓農民從中受益。三是科技增收致富培訓示范型。強化對農戶的科技培訓,扶持和培養一大批科技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專業戶,帶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示范帶動廣大農戶依靠科技發展生產,提高他們增收致富和自我脫貧的能力。
(一)建立科技扶貧示范樣板。有貧困縣的州市科技管理部門,要結合當地黨委政府確定的扶貧工作任務制定本地區科技扶貧總體實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計劃。每個州市應建立3-6個科技扶貧示范村,一批科技扶貧示范戶。要確定每個示范村、每個示范戶科技幫扶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明確年度幫扶具體目標任務,以點帶面,推進科技扶貧工作。
(二)推進貧困地區人才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若干意見》,以科技扶貧工作需求為導向,以“三區”人才計劃為抓手,組織各級各類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和科技人員深入精準扶貧一線創業和開展科技服務,解決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問題。
(三)推廣應用科技成果。有關高校、院所要主動投身科技扶貧主戰場,認真研究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科技需求,遴選一批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等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在貧困地區進行轉化推廣,各級科技管理部門應探索以政府補助、購買等多種方式對科技成果轉化進行扶持,以科技項目為載體,掀起科技成果轉化高潮,提升貧困地區產業技術水平,提高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綜合效益和產業競爭力。
(四)發揮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作用。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在貧困地區繼續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試點企業、農業科技示范園、農產品深加工科技型企業、優質種業基地、科技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科技型中小企業等主體,以科技項目為紐帶,引導和發揮他們在精準扶貧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基地建設帶動農民增收、吸納貧困人口就業、貧困農戶以土地入股、技術服務和農產品收購等。
(五)打造創業載體。扶持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技示范園,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與園區、科技型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推動建設一批星創天地、眾創空間等農村版企業孵化機構,為返鄉農民工、鄉土能人、大學生、退役軍人創業創造良好環境,探索創業扶貧新路子。
(六)全面完成定點扶貧任務。各級科技管理部門、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扶貧攻堅的重要性,既要發揮好行業扶貧作用,也要配置優勢資源,千方百計完成各級黨委政府安排各單位的包村包戶扶貧任務,為全省貧困地區如期脫貧打下堅實基礎。
(七)把重點地區重點人群扶貧擺在突出優先位置。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怒江州整州推進、農業科技進藏區、鎮彝威革命老區、邊境地區、直過民族等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放在科技扶貧工作的優先位置,在人才、項目、資金安排上給予更多傾斜。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省科技廳成立科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由廳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廳分管領導為副組長,有關處室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加強對科技扶貧工作的領導和組織協調;各州市科技管理部門要建立科技扶貧工作組織領導機構,定職責、定目標、定措施、定任務,廣泛深入調研,制定好科技扶貧總方案和年度計劃,并做好各項工作的督促、落實和檢查。
二是要加大投入。省科技廳改革涉農科技計劃項目及經費管理方式,給州市確定農業科技項目更大自主權。各州市科技局要加大科技扶貧的工作力度,項目資金安排在同等條件下向貧困地區傾斜。整合各類資源并形成合力,每個科技扶貧示范村投入各級科技經費不低于30萬元,以貧困地區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開發示范作為重要抓手,加大人力、物力和政策的投入,切實抓出成效。
三是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結合國家 “三區”人才專項計劃,支持科技人員帶項目、資金和技術到貧困地區,開展科技幫扶。通過實施駐村幫扶、實地指導、技術培訓,以及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等多種形式,切實幫助貧困地區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以發揮科技人員在精準扶貧中的關鍵作用。
四是創新扶貧工作方法和機制。各地要圍繞扶貧目標,充分發揮科技系統人才、成果和聯系廣泛的優勢,創新扶貧工作方法,形成各方參與、各表其功的機制。探索委托專業機構開展科技扶貧等新方式,調動各方力量、發揮各自優勢參與精準扶貧,形成典型引領、示范帶動的科技扶貧新格局。
五是上下聯動支持科技扶貧。要努力提升貧困地區科技創新能力,在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農業科技園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星創天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等科技創新服務機構和平臺建設等方面,各級科技管理部門要上下聯動合力支持。
六是要加強宣傳。各地要全面掌握科技扶貧工作動態信息,及時宣傳科技扶貧工作的新進展、新成效、新做法、新經驗和先進典型,對在科技扶貧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大力宣傳科技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為全省扶貧攻堅和精準脫貧做出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