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新摘商業評論,作者 | 畢胥萍
用戶規模過億的國民APP,又添新成員。
據阿里巴巴最新一季財報披露,閑魚截至2021年6月的移動月活躍用戶突破1億。而據QuestMobiles于7月底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21半年大報告》顯示,2021年6月,閑魚以月活(MAU)1.47億,入圍APP用戶規模億級玩家俱樂部。
在月活過億的APP榜上,閑魚排名第40位(共59個)。這家國內最大的二手電商平臺,正在“不務正業”地擴展邊界,試圖跑步超越網易云音樂、B站、王者榮耀等同量級的APP,擠進年輕人的世界。
閑魚的胃口有多大?今年4月初,閑魚定下了2021年的GMV目標定在了5000億。據阿里2021財年財報顯示,閑魚GMV超過2000億元。這與上個財年2000億的數字持平。
在阿里體系內,5000億——是淘寶直播2021財年的GMV,可見閑魚之野心。
閑魚能否“大躍進”達成今年目標,還是個問號。不過閑魚之所以夸下海口,與其運營戰略調整密不可分。
去年12月,閑魚在上海舉行2020年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推出“無憂購”“會玩社區”等三大業務。這三大業務直指二手電商的命門——“信任”。面對質量參差不齊的非標準化商品交易,促進買賣雙方的互相信任成為平臺的終極難題。
閑魚正在努力解決信任問題的同時找到自身長期造血的商業模式。
中國的二手消費市場規模逐年擴大,截至2020年已達12540億規模。目前,二手電商領域形成了以閑魚的C2C與轉轉的C2B2C兩大主流模式的并存格局。
申萬宏源研報提到,閑魚和轉轉已經占據二手電商90.9%的市場份額,滲透率分別達72.9%和33.1%。
閑魚主打的C2C模式,在于連接買賣雙方。交易過程中,平臺僅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用戶自主協商完成。而C2B2C模式下,平臺會直接干預把控,提供二手商品的回收、質量鑒定、物流及售后等服務,類似承擔買家與賣家的中介角色。
實際上,C2B2C模式是將C2C模式下的非標產品二次標準化,提升買家對商品的信任度,平臺參與其中賺取了部分服務費用。
而C2C的優點則在于平臺運營更加輕量化。這一模式的關鍵,在于降低信任成本。憑借阿里體系的流量池導流,吸納龐大長尾C端用戶群,閑魚的用戶規模一路水漲船高。
阿里巴巴2021年財報顯示,閑魚用戶已達3億人,GMV同比去年增長超過100%。
交易量高增速的背后,是存量的放緩。2018年閑魚的市場滲透率就達70.7%,2020年則為72.9%,僅增長了不到3%。
相比之下,轉轉2018年的市場滲透率是20.38%,2020年增長至33.1%。另一方面,市場滲透率的地區差異極大。北京、上海二手電商活躍用戶均超500萬人,占全網活躍用戶的18%,但湖南省的滲透率為9%,甘肅省僅為4.5%。
二手電商市場滲透率放緩,地域差別成為發展的客觀瓶頸,如何增強交易信任,挖掘存量用戶價值成為重點。
引入C2B2C模式,增強交易信任,提升交易效率,是閑魚找到的“第二條增長曲線”。
2019年初閑魚上線了“閑魚優品”頻道,為用戶提供品牌自營、優質二手等商品,當時并未濺起多大水花。“閑魚優品”是閑魚對C2B2C模式的初步嘗試。去年年底,“閑魚優品”被升級為“無憂購”進行了品牌升級,將入口升至首頁banner位。
雖然最近名稱又改回“閑魚優品”,但這一業務核心未曾改變,還是圍繞“奢侈品、手機數碼、潮鞋潮玩、美妝”等四大領域,提供“包真、包退、包郵”三包服務,提升用戶的交易信心。
C2B2C模式的嘗試是閑魚針對交易成本降低的探索,也是擴大其商業化能力的嘗試。作為平臺方的閑魚并不向買賣雙方收取傭金,這一點是閑魚與淘寶最大的不同。
阿里給閑魚的定位是“離錢最近,離賺錢很遠”,換句話說,閑魚盈利能力并不強,而C2B2C模式有望幫助閑魚完善平臺服務能力,搭建商業化框架,成為扛起5000億GMV的王牌。
年輕群體格外青睞閑魚。閑魚的用戶量超過3億,90后用戶占比超過60%,其中95后占比超過35%。這意味著每10個閑魚用戶里,有至少3個是Z世代用戶。
在外部流量大環境整體趨緩的背景下,服務好強二次元屬性的年輕群體,擴大優勢并俘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是閑魚尋求增長的又一路徑。參考二手電商的市場滲透區域來看,“來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年輕人”,是閑魚用戶群的基本盤。對標另一個主打年輕群體的APP“B站”——B站用戶中90后和00后的比例已達到了82%。
從曾經的“魚塘”到現在的“會玩”,閑魚的策略是打造一個具備年輕人屬性的電商內容社區,讓用戶可以去逛的線上“跳蚤市場”,通過社區內人與人的互相熟悉,降低交易壁壘。
“會玩”作為最明顯的入口之一,承接了“圈子”和“廣場”功能,用戶可以在其中發布動態。未來,“會玩”或許會成為閑魚基于定位形成的“二手市場”魚塘的升級版。
可“會玩”板塊的圖文或者視頻信息流內容參差不齊,與電商功能對接尚未打通,存在強烈的割裂感。對于五花八門、質量不一的信息流推送,有用戶在信息流內容下評論,“為什么老是推送這個?我是來淘東西的”。
想做社區,那必然要靠優質內容留住用戶。閑魚似乎也意識到了這點。今年7月5日,閑魚舉辦的“潮有引力”計劃發布會上,宣布上線潮流頻道“閑魚潮社”,同時全球招募1000位潮流經紀人。
這1000個潮流經紀人,一定意義上被定義為閑魚內容社區的KOL,他們將以潮流玩家的身份來分享潮流資訊、潮品等內容。據閑魚介紹,這些人應該是具備“貨品和服務保障能力”的潮流經紀人,面向對象包括潮流收藏愛好者、海內外潮流買手、潮流品牌主理人、潮牌授權經營者、中古玩家等,讓閑魚上的“好貨”越來越多。
社區化可以增強閑魚的用戶粘性,擴大流量來源,促進交易轉化。閑魚前CEO諶偉業就曾做過這樣的表態:“真實、平等、有溫度是閑魚社區的內核,是有趣、有才、有愛,創造了千億GMV。”
閑魚之所以寄希望于社區內容留住用戶,走通最終達成交易這條路,是其平臺上的用戶消費習慣決定的。5000億元的GMV,與抖音電商不相上下,然而抖音月活6.4億是閑魚的數倍。支撐閑魚持續壯大的,是用戶的人均高消費金額和高消費活躍度。
“會玩”頻道里,充滿著年輕人喜歡的漢服、cosplay裝扮、JK制服以及Lolita群以及各種二手奢侈品。這部分人群“高頻+高價”的消費習慣,加上社區對信任關系建立的推動,讓更多尚待挖掘的可能性呈現出來。
閑魚可以憑借C2C模式做到二手電商老大的位置,自然離不開阿里的流量以及阿里信用體系為其背書,可以說,阿里是其海量C2C交易信任的根基。
在過去,無法提供利潤的閑魚,承擔著阿里電商系統內“助攻手”的角色。天貓、淘寶、淘特、閑魚,閑魚承擔著為淘系做商品和內容補充的角色。
如今,努力開拓商業化的閑魚也在尋求獨立發展,但是,用戶從“社交”到“交易”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在信息不對稱的互聯網二手市場,想從用戶兜里掏錢,沒那么簡單。
閑魚C2C天然存在的風險來自商品質量的難以把控。作為C2C平臺,既沒怎么賺到錢,又飽受用戶的吐槽,兩邊吃力不討好是常態。此前閑魚也為治理和凈化平臺環境,付出過不少精力。
去年,閑魚曾開展為期三個多月的專項行動,重點整治潛在的色情信息和擦邊球商品,凈化平臺生態。針對這次百日專項行動,閑魚表示,“會以當年淘寶打假的決心鐵腕治理,絕不容許劣幣驅逐良幣”。措辭嚴厲,可見閑魚生態惡化之深。
過去的魚塘,是基于LBS(位置服務)以小區、公司等場所為核心的實體“社區”,側重交易屬性。如今,社區內容已遠超其二手電商的平臺定位,UGC屬性內容風險更高。在閑魚“會玩”頻道下的“圈子”或者“廣場”,擦邊球內容并不少見。
發布的人或許無心,但抵不住評論里或明或暗在歪樓,二次元漢服、cosplay裝扮、JK制服、Lolita裙......不少人的焦點早已從衣服轉向了人。努力“變年輕”的閑魚,走過不少彎路。
此前,閑魚曾邀請過明星入駐。平臺高調打出“明星在閑魚”的口號,一度還和明星MCN機構果米熊合作,包括伊能靜、劉蕓等人都有入駐。然而明星上閑魚不但沒有起到引流作用,反而頻繁上演翻車事件。
吳昕因為賣掉鐘漢良送的禮物被罵上熱搜,沈夢辰被騙錢、被曝出賣“原味”鞋,鄭爽被曝倒賣節目道具、售賣A貨……除了給扒組制造大量笑料,并沒有給閑魚GMV做出貢獻。
想做社區,但內容把控也是難題,因為對內容題材并不限制,閑魚里出現了諸多與電商交易無關,甚至是給平臺帶來風險的內容,這會動搖用戶對平臺信任的根基。而內容無法與電商系統融合,最終也難免淪為“高射炮打蚊子”,對交易的轉化收效甚微。
一個已經釋放出的信號是,閑魚是處在上升紅利期的,其平臺的GMV增長甚至超過了上升期的拼多多。
如今的閑魚,業務從線上到線下全面鋪開,商業化進程不斷加速,但如何在提升平臺商業化能力的同時,又能夠在給予用戶自由度和保障閑置物品品質之間找到平衡,顯然還需要更多智慧與思考。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