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鄒煜Joey
從2018年末提車到現在,手頭這輛ES8已經開了有三年,從最初的打滿補丁到今天的相對完善都經歷過,總想著給3年前寫的那篇文章來一個總結。這段時間蔚來有一起 “涵江自動駕駛撞車事故“,看大家都在討論自動駕駛或輔助駕駛系統,那我也就個人體驗,談談自己對NOP(蔚來的“輔助駕駛系統)的感受。
首先說下這次事故中露臉的NOP,它被蔚來命名為 “輔助自動駕駛” (這名字真繞口),也是一個L2 (Level 2)水平的自動駕駛技術。那么首先,什么是Level 2?
簡單說,Level 1~5 是業界對自動駕駛水平的一種劃分標準。Level 1是最基礎的輔助,Level 2開始能提供一些自動化幫助,Level 1和2都是人作為主導,系統可以幫下你,但最后還是你決策。從Level 3開始后,車子逐漸拿走更多的控制權,到了Level 5這輛車子可能就是你在科幻電影里看到的那樣,只有座椅或躺椅,根本看不到方向盤的影子了。
用人話說就是:Level 1和2出了事,你承擔所有責任(刑事、民事);Level 3以上出了事,車廠承擔絕大部分或所有責任。當然,目前全球還沒有量產的Level 3及以上的乘用車,保險公司也還沒討論好應該怎么面對全是L3時的定價方案。
蔚來的NOP,就是Level 2水平。關于這個 “輔助自動駕駛” 的命名是否合理,經過這次涵江事故后,我是認同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所說的:輔助駕駛就叫輔助駕駛,大家一起叫這個名字,別特么加上一個“自動”不倫不類的。不要高估大眾的理解力,大家都別吃營銷紅利,大家一起老老實實,我們就特么是輔助駕駛。
李想在8月16日的朋友圈發言
就我個人的駕駛體驗來說,在車流適中的高架或高速路段,NOP的確可以極大緩解你的疲勞、解放你的大腦(雙手并不能解放哦)。但在現階段,指望Level 2的輔助駕駛真能替代你開車是不現實的。至于為什么,請接著往下看。
對NOP的使用,我經歷了一個跌宕起伏的完整過程。
華為的自動駕駛團隊前任負責人蘇箐,在那場最終讓他丟了工作的發言中說到:“如果我們的自動駕駛變得更高級,普通用戶對于新科技產品會有一個傾向性,一開始他們會完全不信任,一旦試過覺得很好后就會非常非常信任,這其實就是出事故的開始”。
這段話,我深有感觸。
NOP剛推出的時候(一開始還只是自適應巡航),我迫不及待想在任何時刻嘗試這個傳說中的“半”自動駕駛系統。要知道,只要簡單在方向盤上按個鈕,車子就能按你設定的速度自動前進,而且據說還能自動避開障礙、調整車速甚至進行變道超車,這種神奇體驗對一位男性駕駛員的吸引力是無窮大的。
這就像用慣了諾基亞功能機的人突然拿到了一臺iPhone 3GX,多點觸碰的全觸摸屏給你帶來的震撼;或者再中古一些,用慣了DOS的人有一天看到Windows 95全圖形化視窗的震撼。
好吧,這兩個比喻都太老了,但過去十年似乎還沒發生那種讓人震撼到發抖的新發明。OK,假設你穿越回10年前,告訴一位剛過完2011年春節的大學生他在宿舍電腦里挖的比特幣在十年后會達到30萬人民幣一枚。對,就是那種feel。
于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在高架路段上對NOP是能開就開。當然,NOP的表現也相當不錯,這就形成了正反饋,我更加信任NOP,NOP于是被更多次地開啟。到后來,我在高架上開NOP后已經非常放松了,左手只是象征性地耷拉在方向盤下側,再時不時搖一搖來告訴系統我沒放手(輕觸方向盤容易被判斷為脫手,過十幾秒系統就會給你警告提醒)。
如果事情一直這樣順利進行下去,我對NOP完全可能是越來越信任、越來越放手。只是,后面發生的幾次事情讓我逐漸產生了警惕。
一開始的一次,是我在進入某個隧道前的一刻開啟了NOP,結果車子突然開始緊急剎車,逼得我手忙腳亂進行處理。當時前方非常通暢,剛被“叫醒”的NOP估計是被隧道兩邊的高墻整懵了,以為前方有阻礙物。另一次則讓我體會到了NOP判斷剎車節點的遲緩,那次是在外環高架上,前方車流突然變緩,車子就像是突然發現新大陸一般地從80勻速猛地開始減速然后大幅度剎車,安全帶把我死死勒住,那凄慘的剎車聲聽得讓人毛骨悚然(雖然這聲音可能被我的本能下意識放大了)。
如果說上面這些還不足以讓我對NOP過于動搖,那么隨后發生的一次驚心動魄事件,則讓我開始徹底嚴肅審視NOP的可依賴性(或者說“全托性”?)。那是在一個周末,我行駛在外環高架的浦東段。上海外環有4條車道,最內側限速100其他限速80,而我所行駛的恰好就是最靠內的那條車道。
如往常一樣,我啟動了NOP,按100設了速度,跟車距離開到最大。在開過三林那片時,最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由于車道地面上突然出現了一條有別于行道虛線、斜斜指向道路中間隔板畫去的白線(也許是某次道路保養時的“遺作”),車子居然就順著這斜線,朝左邊的中間隔板全速開去!
我剛說了我是以100的時速在行駛么?幸運的是,車道與隔板之間還留有一定空間,我也并沒有在看手機或開小差。我猛地把方向盤往右打,奪回控制權,逼車子回上正道?,F在想想,當時如果撞上去,車左邊這一整面肯定是全報銷了;要是車子撞上后被反彈回來,與其他車子再相撞,那就不敢想象了。。。
如果說上面這幾次還屬于偶發的偏極端事件,那么在日常駕駛中,我也逐漸發現了NOP的局限性。NOP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它完全做不到防御性駕駛。
作為一個在 “亞/歐/非” 都自駕過的老司機,我很喜歡遵守路權規則下的駕駛風格。但國內當前的現狀意味著,“狹路相逢勇者勝”與永遠需要和其他車輛做心理博弈是常態。每當遇到匝道,猛地加速插入主道、不打燈一口氣變3個道甚至4個道、突然加塞...... 這些都是我在路上每天都會遇到的。即便不是匝道,也經常會遇到那種魯莽變道的情況。
說句實話,上海在國內已經算開車相當文明和克制了;到了新一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和縣鄉鎮,更常見的魯莽駕駛行為想必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
在這樣的路況下,防御性駕駛或者說機警地觀察路況,時刻保持安全距離,在可能出現危險的時候主動提前變道就非常重要了。遺憾的是,NOP對這種事情一個都做不到,尤其是遇上魯莽變道這種最常見的情況,NOP的表現簡直讓人心驚膽戰。我一直懷疑,這背后原因是不是Mobileye主要采集的以色列與美國駕駛數據里這種情況比較少見,所以系統也缺乏應對這種本土特色的經驗。
話說回來,在經歷上面幾次突發事情接連發生,以及讓人失望的對高架復雜路況的處置能力后,我永久性地改變了過去那種過度信任依賴NOP的“方法學”。今天,我絕對不會再只靠左手耷拉在方向盤下側了。開啟NOP后,我會保持左手掌控方向盤、力量上隨時可以接管控制方向,當然右手還是會靠在中臺手托處略做放松。也許會我偶爾操作一下中控屏,或者打開瓶蓋喝個水,或者會投入聽著得到課程或喜馬拉雅的專輯,甚至再偶爾會快速拿出手機拍下照,但我一定會基本保持目視前方,持續觀察路況。
我明白,在大部分時候NOP可以分擔不少工作,比如根據前車情況加減速,道路彎曲時它也會自動保持在車道中心,隨時提醒我車道切換等等,這些都極大減輕了我的駕駛疲勞,尤其是在下班時候。但是,在面對突發情況和本土特色路況的時候,NOP的用處是非常有限的,只能靠自己。
再想一想,我對NOP的心態從高到低再逐漸回歸均衡,是不是和那條著名的產業發展趨勢圖很像?
一開始覺得哇塞NOP太牛x了什么都可以,對NOP寄予過高欲望(泡沫期);遇到幾次事件后泡沫破滅,信心降到谷底(幻滅期);心態端正后,發現如果合理預期的話,這家伙還是能幫上不少忙的,于是逐漸恢復信心并維持在一個更正常的水平線上。
對大眾群體來說,這個曲線沒毛病,但對個體來說就不一定了。我很幸運,在“泡沫期”經歷幾次危險卻毫發無傷,這讓我快速前進到了理性對待NOP的“平緩期”。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運氣,如果正好在蜜月的“泡沫期”碰上了 showstopper,還沒來得及建立心智,那就最倒霉了。
對群體來說,百萬分之一是很小的概率;對個體來說,一旦遇上了就是百分之百。
還有一種更常見的情況,那就是當一個人用NOP(或其他任何輔助駕駛系統)用得比較“透支”,而且也沒出過什么大問題時,那么他(她)就會大概率走入蘇箐所說的 “非常非常信任” 狀態。到這個時候,這個人已經等于把自己駕駛時的安全狀態與NOP系統的識別判斷可靠性(甚至是系統穩定性)劃上了等號。
一旦這個系統在某天某個時刻某條路上,沒有做出正確判斷,而駕駛員在這時已經因為過于信任而沒有過多關注路況,那么用蘇箐的話說,這就是“事故的開始”。事故的出現是有概率的,也不是每場事故都要人命,路上魯莽駕駛的人很多,但這些人絕大多數都可以安然活到晚年。
但總有人要成為概率里的那個分子。
當然,每位駕駛員都有自己的情況。我個人的情況是:我生活在上海,工作性質決定了我的用車場景主要是在市區內通勤,幾乎不開車到周邊城市。我10點上班晚上8點后下班,這樣的時間段決定了高架上的車流是相對緩和的,也給了NOP更寬松良好的發揮空間。由于有家充樁,沒有充電焦慮,NOP開啟后增加的耗電量對我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同時,上海的道路建設與養護水平整體都不錯,如我前面所說,車主素質在國內大陸地區已經是相對最好水平了。
每個人所生活的城市、工作類型、通勤時段(如果需要通勤的話)、城市路況、是否經常開鄉鎮與國道等等,這些構成了一位駕駛員的駕駛場景。不同的駕駛場景會極大影響到他(她)對輔助駕駛系統的感受與判斷。
相比三年前,我今天更認同一個觀點:如果一個系統做不到完全智能,那么寧可做得傻一些,讓人不要過度依賴。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對抗本性沒有意義。
就像網絡安全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你做不到安全,就不要給用戶虛幻的安全感,那樣只會讓用戶大意。
也許L2就應該做得更傻一些,更直白地告訴你:我能力還行,但絕對不是自動駕駛!我能幫你稍微搭把手,但最多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稍微復雜一點的路況我沒有能力、沒有能力、沒有能力處理,你別開小差。
如果出了事,你死了或撞死人了,你自己要負全責哦。
每一輛車的L2輔助駕駛系統都應該這樣提示用戶,每一輛。
直到我們最終迎接L5的到來(可能需要智能道路的配合了,咱們20年后見~)
所以,讓我們回到未來,什么是真正安全的輔助自動駕駛?
答案也許是:沒有。
利益相關聲明:本人為蔚來首款量產車ES8的創始版車主,除此外與蔚來沒有其他利益關系,未持有蔚來或上下游供應鏈公司的任何股票,也未構成任何投資或債權關系。
【鈦媒體作者介紹:鄒煜,零幺宇宙產品VP,光箋NFT產品負責人】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