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奇偶派
前幾天,北半球最大的三場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如約而至,達到極大期。
在無月光干擾的情況下,這場號稱最適合非專業星空觀測者的流星雨,成功為習慣熬夜的年輕人們奉獻了一場“星空盛宴”。
同時也讓原本該在七夕節前夕沉寂的朋友圈,提前一晚進入了刷屏模式。
當代人日趨擁擠的內心焦慮與無處釋放的郁悶情緒,促使更多年輕人加入仰望星空,數流星雨顆顆落下的大軍。
加上早已風靡年輕人圈內的自駕、露營、釣魚,“觀星”讓當代年輕人又多了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如同廣告里“下雨天,巧克力和音樂更配哦”這句經典臺詞,七夕前夕,一場活躍、穩定的流星雨,俘獲了年輕人焦躁的內心。
進入8月,不管是微信朋友圈、微博、知乎這種社交平臺,還是B站、抖音這類的直播平臺,都滿是討論英仙座流星雨的聲音。
在知乎上有著大量對于英仙座流星雨的科普,從定義到歷史,再到觀測方法與時間。
僅僅一個關于“英仙座流星雨觀測的討論”,在知乎的瀏覽量就超過了16萬。就連我這樣的天文小白,也被英仙座流星雨多“火流星”、“亮流星”這樣的觀賞性特征所吸引。
在希臘神話中,英雄珀爾修斯與妻子一道升上天空成為英仙座和仙女座,也是全天88星座中少有的夫妻星座,這樣的傳說,更給英仙座流星雨帶來了幾分神秘與傳奇色彩。
不少人對于流星雨浪漫氣息的向往,促使自己發自內心的想要拉上朋友、情侶、兄弟姐妹甚至父母一起觀賞,畢竟一個人的“狂歡”終究是孤獨的。
在微博上,一條“你最想對著流星許下什么愿望”的問題下面聚集了多達960條回答。希望家人平安幸福;希望自己的事業一番風順;希望自己愛的人一直開心;還有希望疫情早些退散;甚至希望世界和平。
在流星雨神圣祈福的加持下,當代年輕人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將內心最淳樸的愿望吐露出來。
由人民日報官博主持的話題#英仙座流星雨來了#收獲了2億閱讀和4.3萬的討論,長期霸占著熱搜榜單。
而當8月13日的鐘聲敲響,人民日報開啟的多地全程直播,伴隨著每小時灑落的逾百顆流星,總觀看人次達到2139萬。
加上各路大小博主,此次英仙座流星雨的直播稱得上微博歷史規模最大的追“星”狂潮。
同時,在B站、抖音等流量直播平臺,也有不少博主開啟直播來分享這為數不多的浪漫時刻。
因為周五是工作日的緣故,許多年輕人都沒有條件走出家門,親眼目睹流星雨的墜落,被“困”在家中的他們,選擇用彈幕的形式,來許下內心最美好的愿望。
而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極大值之日恰逢七夕前夕,準備在七夕當日刷爆朋友圈的年輕人提前開啟了他們的刷屏計劃。
同時很多不關注天文的小伙伴,因為看到了朋友圈的消息,也加入了觀賞流星雨的隊列中。
研究生同學告訴我,8月12日他從實驗室回到寢室,褪去了一天的疲憊,刷了刷手機準備入睡之時,赫然發現朋友圈已被流星雨刷屏,于是他自己也打開了微博,并發消息告訴了女友和同學。
然而流星雨的神奇還不止于此,許多年輕人約到了之前屢次拒絕自己的心儀對象一起觀摩流星雨劃過,然后在流星雨集中落下的那刻,收獲甜美的愛情。
圖/奇偶派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昭昭暗度”。
這場與七夕邂逅的流星雨,仿佛為那些被工作、學業束縛的年輕人,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一扇連接內心深處與浩瀚星空的“心門”。
微博博主“An9Angel安久”一段在庫布齊沙漠拍攝英仙流星雨視頻,受到了網友的一致好評。真實細膩的拍攝畫面配上溫柔至極的解說聲,俘獲了不少少男少女的心扉。
當火流星掠過織女星、牛郎星之時,我和評論區的網友一起跟著博主尖叫了起來,直到那一刻我才發現,原來抬頭可見的星空是那么美好又神奇。
除了英仙座流星雨之外,北半球另兩大流星雨象限儀座和雙子座流星雨同樣收獲了許多關注。盡管這兩大流星雨的極大期均在冬季,但因為象限儀座流星雨正值元旦假期,還是有很多年輕人選擇以觀看直播的形式,來把自己的假期交給星空。
2020年底,攝影師李政霖直播雙子座流星雨,直接讓他的微信視頻號新增關注超過2萬人,直播期間累計在線觀看人數超過百萬。
其他諸如獅子座、天琴座流星雨也逐漸為年輕人所熟知。
大大小小的流星雨盛宴,滿足了年輕人一年四季追“星”的愿望。
其實人類對流星雨的觀測歷史遠比我們想象的要久遠。據記載,此次火爆全網的英仙座流星雨,最早的歷史記錄出現在公元36年的中國史籍中,當中記錄了超過一百顆流星。
在日本和韓國也分別在8至11世紀,對英仙座流星雨有詳細的記載,此后的12至19世紀則只有零星記錄。在進入21世紀后,英仙座流星雨出現的頻次起起伏伏,直到2008年后才開始重新趨于穩定增長態勢。
從古代史書上的零星記載到天文觀測學家的不斷傳承記錄,再到如今人人可觀的“星火盛宴”??梢?,科技和社交媒體的進步,正在拉近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與星空之間的距離。
與流星雨一起火起來的還有同樣沉寂已久的星座文化。“你愿意為我去陶白白搜星座嗎?”一個突如其來爆火全抖音的話題梗,讓所有人都開始認識陶白白這位星座情感博主。
截至目前,他的抖音粉絲數量1744.8萬、微博粉絲數量1398.3萬。很難相信一位星座博主能夠在兩大流量平臺都坐擁千萬粉絲。
既懂星座、又懂情感,是粉絲喜歡與陶白白互動的人設基礎。而真正使這場“造梗運動”出圈的,是背后潛藏已久的星座文化的再一次崛起。
2019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對超過2000名受訪者進行調查,發現超過七成的年輕人對星座文化接觸頗深,其中包含了16%的狂熱愛好者,由此能夠看出星座文化并不是新時代興起的事物。
通過微博搜索星座發現除了陶白白之外,諸如星座謎語、星座風水命理這類博主同樣有著過千萬的粉絲追隨者,就連微博自身也有著4403萬粉絲的微博星座官媒。
在超話社區,星座超話有著9.3萬發帖量和10萬粉絲數,規模遠超其他占卜超話。盡管星座占卜“玄學”性質偏多,但是社交場景多樣化的趨勢促使當代年輕人仍然愿意將其視為排解生活壓力、放空自我的首選方式。
另一方面,科技的進步一邊推動著科學家們不斷探索宇宙的邊界,一邊也讓更多人對藍色星球之外的外太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十年前告訴你,普通人也能上太空可能就好比2002年的時候有人向你吹噓互聯網電商的優越性那般不切實際。
現如今伴隨著英國“維珍銀河”老板布蘭森和美國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佐斯今年7月先后實現了太空夢,民間太空旅行開始被擺上桌面。
盡管需要付出的人力與財力就已經讓大部分人望而卻步,但是藍色起源、維珍銀河、SpaceX三大高科技公司的太空“爭霸賽”仍然向外界展示了足夠強大的太空旅行影響力。
透過各大直播平臺,那些對自然與太空親近而不得的年輕人,有機會更真實的目睹太空中發生的一切。
2021年,不僅是太空旅行業的元年,同樣也是太空直播的興起之年。
從天上墜落的火流星到遙遠的星座,再到藍色天空之外的浩瀚太空。從自我安慰與釋放的角度來講,看似遙遠的星空其實與當代年輕人內心深處的距離并不遙遠。
甚至比起更為實際的明星演唱會、電視劇、動漫,浩渺而充滿想象力的星空直播更能觸及年輕人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美國二戰后興起了一個文學流派,人們稱之為“垮掉的一代”或“疲憊的一代”。這個重要文化分支的昵稱如今正被用在當代年輕人的身上。
在更多年輕人選擇“躺平”之后,內心深處的情感歸宿極為迫切的被大眾需要。很顯然,仰望星空逐漸開始替代演唱會、音樂節、LIVE表演成為年輕人心中更具文藝范的壓力排解方式。
在這不經意變遷的背后,對新生活的渴望、孤獨經濟興起、夜生活多樣化三大因素,促使著年輕人與星空結緣。
經歷了迷惘的一代長輩們的洗禮之后,年輕人愈發在意自己應該過怎樣的生活。與身邊多位同齡人交流過后,他們普遍向我傳達了兩個對于如何生活的觀點。
一是不想活在長輩的陰影下,二是時常覺得自己活得“擰巴”(不自在)。
帶著現實與期望中的強烈落差,每個年輕人心中都有著“換種生活方式”的沖動。
然而,在當下,改頭換面難免不切實際,旅行成為了我們這代人眼中破解上述難題的折中之法。
其中包括早些年火熱的自駕游、民宿游到如今滲透進入年輕人生活的露營文化、垂釣文化。
我同學小林(化名)告訴我,他和女友住過很多地方的民宿,大多民宿都有落地窗的設計,有時候晚上沒事了兩個人躺在落地窗邊,來兩罐啤酒,望著窗外的星星暢談人生,感覺很放空。
他的一番描述讓我的思緒瞬間回到了2009年的夏天,那場讓全國大部分地區人民都難忘的日全食,那個時候媒體頭版標題大大的寫著:“誰說白天不懂夜的黑”。
有時候,漆黑夜晚零星幾顆閃爍,能讓我們暫時地理順人生的思路,也好過不停的茍活。當然,并不是每個年輕人都有機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大部分年輕人的追“星”夢都是從別人的旅行故事里聽來的。
那些不能夠親自躺在星空下的年輕人,開始轉而沉醉于天文博主拍攝的惟妙惟肖的視頻里。
現今的生活,盡管消費場景越來越豐富,消費水平也日漸提高。但隨之而來的高壓和緊張的生活節奏,也讓越來越多年輕人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感覺愈發孤獨。
那些被人冠以“躺平”的年輕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更加容易迷失自我,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信奉:“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而在別人的故事里獲取自己的快樂,也是一種幸福。
在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直播中,除了成雙成對的情侶許下久久遠遠的美好愿望,也有各式各樣“孤獨”的年輕人,把觀摩別人的快樂當作自己的“歡愉”。
那些直播星星的視頻、圖片、文字,就是那些親近自然而不得的“孤獨者”聊以自慰的最佳素材。
夜晚,不同于白天的敞亮。人們會把更多思考的時間留給漆黑的天空,而當代年輕人更是逐步開始把生活娛樂的時長,從白天向夜晚無限延展。
近日,餓了么發布的《2021餓了么夏夜生活報告》中顯示,夜間外賣訂單量正在呈現增長趨勢,包括夜間露營地、景區度假酒店、步行街綜合體、健身房等多場景下的外賣單量環比增幅均在三成及以上,同比去年漲幅均在一倍及以上。
同時,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熬夜晚睡年輕人白皮書》數據也同樣顯示中國有超過數以億計的90后“沉迷”熬夜,并且這一趨勢還有逐步向95后、00后蔓延的跡象。
圖/來源:艾瑞咨詢
可見,新消費時代下年輕人不僅愛熬夜,而且已經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熬夜經濟。同時,夜生活活動場景的豐富,也給了星空文化破土而出的機會。
經濟市場講究供求均衡,有了需求,自然就會有人看到商機。七夕前夕的英仙座流星雨能夠有如此廣的傳播范圍,離不開商家們賣力的內容營銷。
不管是微博、知乎這樣的內容平臺,又或是抖音、斗魚的流量直播平臺,都在不遺余力的試圖拉近年輕人與星空之間的距離,他們都懂得如何將年輕人聚集在某個“場所”中。
他們貼合年輕人對于渴望接近自然的需求、提供一種隔離式觸摸星空的生活方式,這種恰到好處的需求提供也在某種程度上讓商家們一同融入了這場星空狂歡。
親眼目睹過流星的朋友告訴我,當流星一閃而過,你只會在短短的一瞬間本能地發出“哇”的一聲,還來不及雙手合十許下任何愿望,所以,如果你真的有強烈的愿望需要實現,你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禱:
“再來一顆流星吧”。
這樣的畫面不管是在現場還是隔著屏幕,都能給時常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當代年輕人,聊以慰藉。
新消費時代,年輕人需要的是代入感、歸屬感,而不是簡單的買賣。這是消費觀念的改變,同樣也是年輕人在不斷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的體現。
刷屏全網的看星星預示著,星空文化早已不再小眾,并且正逐步成為年輕人的潮力標簽。隨著科技的進步,一些人甚至開始研究利用航空技術,未來創造“人造流星雨”的奇幻場面。
抬頭仰望星空,我們的內心都平靜安寧了。
參考資料: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