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市值榜,作者|齊子概,編輯|趙元
今年以來,無論吳亦凡等明星塌房還是阿里巴巴陷入漩渦,微博都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多起事件中,微博是輿論的發起及引爆中心,網友們用轉贊評對公共議題發聲,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引導著輿論走向。
毋庸置疑,當下的微博,是重要的輿論場。
這在2009年微博成立之初就定下了基調,那時陳彤為微博定下的整體調性便是媒體屬性和名人屬性。
如今這仍是微博的兩大差異化特征。前者讓其守住兼具權威性與趣味性的輿論高地,后者讓其贏得博客時代的戰爭,但后來不斷異化,大體淪為娛樂明星的流量生意場,他們為微博帶來營收,卻也一定程度上將其束縛。
2012年王高飛主掌微博,淡化了微博的媒體屬性、加速了商業化進程,但始終收效甚微,錯失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張又一張船票,至今微博仍未找到廣告及營銷之外的第二條增長曲線。
2021年8月18日,微博發布的2021年中期報告顯示,從業務結構上,廣告依舊是頂梁柱,撐起了超過85%的收入,增值服務仍然是跟在大哥后面走的小弟。
此外,微博上半年實現了10.33億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長45.4%,凈利潤只有1.3億美元,近乎腰斬,主要是投資業務受挫。其中第二季度股票投資損失6660萬美元。
打贏博客時代的戰爭后,微博后來的表現一直乏善可陳,在社交電商、短視頻等領域,都曾手握流量且先行入場,又毫無例外地被對手趕超。
對微博來說,2012年是一個重要的節點。
微信2012年推出微信公眾平臺與朋友圈,前者吸引了大V、媒體、時政名人等,后者拓寬了用戶分享生活的渠道。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微博的用戶活躍度、用戶時長不斷下降。
GlobalWeblndex數據顯示,微博活躍度在2012年中期到達頂峰后便快速下滑,到2013年7月已經降到2011年初的水平,持續下滑超過30%。
年底王高飛接替陳彤成為微博新的舵手,定下了“去KOL”的調子,微博媒體屬性逐漸淡化,重心向娛樂大眾偏移。當時微博副總裁曹增輝也公開表示,“為‘拯救’微博,2013年微博的運營重點急需從頭部大V轉向垂直領域大V下沉?!?/p>
換言之,微博與微信走向了相反的路:微信的內容生態剛剛起步,微博則率先開始了商業化嘗試。也正是從這時起,微博開始錯過一次又一次長成巨頭的機會。
錯失的第一次先機是社交電商。
阿里2013年5.86億美元注資微博時,雙方簽了一個“三年廣告協議”:阿里3年內要給微博帶來2.94億美元營收。
結果2013年至2015年,阿里給微博分別帶來營收0.49億美元、1.08億美元、1.44億美元,占其廣告收入的33.1%、40.63%、35.7%。
但雙方其實是沖著“社交電商”去的。當時百度也向微博伸出了橄欖枝,還給出了更優惠的條件,為什么選阿里?用曹國偉的話說,“微博和淘寶這兩個生態系統匹配度更高?!?/p>
2013年微博淘寶版上線,2015年微博推出“微博櫥窗”,其還聯合阿里、微賣等第三方,建立起以興趣為導向的移動社交電商體系,這實際上已經有了如今抖音電商、快手電商等的影子。
社交電商的邏輯其實很簡單:一邊是在社交平臺上獲取低價流量;另一邊是通過拼單直采,去除中間環節,向供應鏈獲取低價商品。
但阿里與微博的合作,實際上只停留在了第一層邏輯上,如此的結果便是,阿里在微博上獲得了流量,微博從阿里手里拿到了營收,但在這之外,雙方圍繞社交電商的這條路并未跑通,反而是眾多的淘寶廣告,對用戶體驗構成了一定傷害。
更不必說,后來社交電商拼團、會員裂變、社區團購這三種模式都被微博完美錯過,甚至種草屬性更強的小紅書,實際上也曾是微博最大的機會。
微博在2019年推出綠洲,實際上走的也是小紅書的路子,不過“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錯失的第二次先機是短視頻。
2013年微博參與一下科技的B輪融資,后者曾孵化出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等短視頻APP。
13年8月、15年5月,秒拍和小咖秀分別嵌入到微博,在強大的明星資源及影響力的推動下數據激增。比如,2017年3月快手月活1億之際,秒拍的月活已經達到了2.76億,抖音剛剛進入大眾視野。
這種優勢并沒有持續保持下去,秒拍、小咖秀能成功的原因在于三點:一是做的時間足夠早;二是簡單易用;三是在微博生態內能快速起量。
但當他們走向流量天花板,反哺到微博的用戶規模空間、廣告營收空間也逐漸見頂,而快手、抖音則憑借著算法優勢,分別從低線市場和高線城市殺出。
等到微博反應過來,17年在生態內推出“微博故事”、在生態外推出“愛動小視頻”的時候,短視頻的戰爭實際上已經結束了,畢竟,另一家更舍得傾注資源的騰訊,做了那么多年微視都沒做起來。
最后的結果便是,在微博播種過的土地上,長出了抖音快手,長出了小紅書,甚至長出了拼多多,唯獨其自己撒下的種子,沒結出勝利的果實。
廣告與營銷占營收大頭,這種營收結構在微博已經持續了很多年。
如下圖所示,自2018年開始,微博的營收增長幾乎陷入停滯,在核心的廣告營收上,也陷入了瓶頸。而在此期間,字節跳動信息流廣告收入都在持續增長。
問題出在了哪里?信息流沒做起來。
微博現在的競爭對手,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字節跳動等巨頭,巨頭們以“圖文+短視頻”為主的信息流產品矩陣,一邊搶奪用戶,一邊從微博的手里搶走客戶的廣告預算,且正在探索更多的商業變現手段。
到現在,搜索也成了巨頭在信息流賽道的必爭之地:騰訊收編搜狗、阿里力推夸克、字節跳動推出頭條搜索。
巨頭們重做搜索其實也是為了流量,他們想將用戶圈進自家的內容生態,占據更多的用戶時長,進一步拓寬廣告營收等商業變現路徑。
但微博在短視頻之戰中落敗以后逐漸淪為邊緣玩家,且流量優勢已被消耗殆盡:
一是月活躍用戶數增速降低,用戶規模接近天花板;二是用戶時長已落于下風,早在去年6月,抖音和快手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分別為93分鐘和86分鐘,微博只有大約20分鐘。
月活和用戶時長,是衡量平臺廣告價值的兩個核心數據。?
更何況如今的品牌主們,早已從注重品牌廣告轉向效果廣告,他們希望用最小的投入換來最大的營銷效果,實現品效合一。
重構這種投放邏輯的,恰恰是短視頻和直播電商,這也是當前承載著抖音、快手商業化雄心的主要渠道。
微博去年7月份正式公布了“微博視頻號計劃”,稱將在未來一年里給予海量的資源扶持,包括且不限于10億精準廣告投放資源、5億視頻號廣告分成、300億頂級曝光資源、扶持30家視頻MCN機構達到年收入1億。
但留給微博的機會并不多,抖音和快手已經形成穩定的內容生態,用戶、廣告主、創作者三者之間的閉環生態也已經趨于穩定,微信視頻號在微信站內有著天然的用戶及資源優勢。
這其實形成了一個“圈”,微博流量見頂、用戶粘性下降,勢必導致其廣告價值降低,這反過來又導致平臺對優質創作者的吸引力下降,最終只會加大內容生態的搭建難度。
不能否認的一點是,微博現在依然是一家盈利的成熟公司,只是從用戶規模、產品粘性、營收結構等方面來看,微博已經觸碰到天花板。
從外部競爭環境來看,在信息流廣告方面,字節、騰訊、百度等都是強勁的對手,甚至知乎、B站、小紅書等等也對其構成一定威脅。找了近十年依然沒找第二增長曲線的微博,被擠到了夾縫中。
更重要的是,微博沒有構建起一個能持續留住用戶的健康生態,眼下可能也失去了持續留住用戶的能力。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可集中概括為以下兩點:
1.微博沒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但明星大V們找到了,由此帶來的是在漂亮數據背后,泛濫的數據造假、注水等亂象。
如市值榜此前在《誰在炮制飯圈文化?》一文中所述,娛樂產業以偶像為核心的經營模式下,流量成了衡量明星影響力、商業價值的絕對因素,在微博生態中,這種價值被明星微博的轉贊評數、熱搜次數、點擊量等數據所量化。
這并非微博在近些年才暴露出來的問題,一開始其就默許了刷量這種行為,至少很長一段時間里持開放態度。
近期,《財經》曾向微博官方商業合作電話詢問,對方明確表示,熱搜榜第三條的價格為每天140萬元,第六條為每天120萬元。
也正是官方的這種許可,讓不少數據公司、營銷號等通過數據買賣、造假,成為微博生態里的獲益者。
“上熱搜”與“撤熱搜”,成了行業公開的秘密,而當數據可以被明碼標價,明星、網紅、品牌方、乃至任何一個有數據需求的個人,都在潛移默化中,滋養了流量的灰色產業鏈,推動微博走向流量虛假繁榮。
2.基于流量的灰色產業鏈的反噬,導致微博優質廣告資源的缺失,其只能退而求其次,植發、整牙、祛痘等廣告泛濫,且這類廣告在2018年后出現頻率更高。
一位曾對接微博廣告業務的數據公司員工此前對豹變表示,“2018年以來,微博投放的廣告主開始壓縮預算,將重心轉往抖音等平臺。微博在競爭中只能選擇廣告產品下沉,接納愿意投放的廣告主,最終吸引到的就包括這些被用戶斥責,但不適合在抖音、快手上投放視頻,需要圖文信息展示的廣告。”
資深產品經理“純銀v”也判斷,沒有那么多的廣告主愿意投放微博,優質廣告正在不斷流失。換句話說,優質廣告資源不斷被巨頭分食的情況下,在商業利益和用戶體驗上,微博優先選擇了前者。
這對微博而言,無疑走進了一個怪圈,在商業利益和用戶體驗上永遠難做到平衡。
所以微博最大的不幸在于,它原本有機會成長為巨頭,但將這手牌打爛后,回過頭才發現,自己已經站在了用戶的對立面。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