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北京大學與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CSIAM)、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國際計算機學會中國委員會(ACM China Council)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國際理論計算機聯合大會正式舉辦。
在大會開幕式上,由火鏈科技研究院組編的教材《區塊鏈導論》重磅發布,這是火鏈科技首次組織編寫國內高等教育的區塊鏈教材。本書主編、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編委會代表火鏈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李慧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許志鋒參與了本次發布儀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在為本書作序時寫道,《區塊鏈導論》這本教材很好地填補了區塊鏈高等教育領域的空白,它由淺及深,綜合全面地介紹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特點、原理和應用,能夠作為同學們進入區塊鏈領域的敲門磚。廈門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老師表示將采用本書作為未來區塊鏈課程的配套教材或參考書目。
本書是由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創始院長陳鐘和單志廣共同擔任主編,火鏈科技CEO袁煜明擔任副主編,中科院計算所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孫毅,廈門大學信息學院教授、廈門大學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副院長洪學敏,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軟件工程系主任、教授鄭子彬,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鄧建鵬,中國移動設計院數字經濟技術推進組組長譚敏,工信部電子五所高級工程師相里朋等22名來自國內8家頂級高校、6家企業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組成的編委會,歷時一年半,精心打造完成。
下一個十年,將是區塊鏈大發展的時期,“上網”和“上云”之后是“上鏈”。陳鐘表示,當前,加強區塊鏈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必不可少。隨著區塊鏈課程走進大學課堂,高校教育必將推動中國區塊鏈人才培養朝著規范化、體系化方向發展,而相應的理論和知識體系還有待完善。
“區塊鏈是多種現有成熟技術組合之后的管理服務,未來要承載著數字產業化的發展重要職能。”單志廣說,區塊鏈的發展仍面臨各種挑戰,希望學生們能以這本《區塊鏈導論》教材為引,充分掌握區塊鏈技術,積極探索區塊鏈與實體產業的結合,助力數字中國的發展。
據悉,《區塊鏈導論》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是火鏈科技組編的區塊鏈系列教材之一,從區塊鏈的基礎概念、技術特點、應用案例、安全問題、治理機制和監管問題等角度對區塊鏈技術進行了全面介紹,主要面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自動化、人工智能、管理科學等相關學科的導論類教材,也可以作為其他專業學生的區塊鏈選修課教材。
數字化轉型、智能發展已經成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區塊鏈已經成為未來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詞。作為專注于開放性生態建設的區塊鏈企業,火鏈科技深耕區塊鏈產學研用一體化,在區塊鏈行業標準制定、產品技術研發、賦能實體經濟、教育培訓體系、生態產業建設等方面頗有建樹。同時,火鏈科技積極推動實體產業數字化,數字技術產業化,目前已與零售業、快消品、電商、物聯網、旅游業等20余個領域進行區塊鏈賦能實踐,推動“區塊鏈+產業”的全面發展。
“火鏈科技希望以組織編寫《區塊鏈導論》的教材為契機,切實幫助到區塊鏈從業者、高校與研究機構等深入了解區塊鏈,幫助他們建立起區塊鏈全局性知識模型,找到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密碼。” 袁煜明稱。
(圖片由火鏈科技授權中國網財經發布)
2021-12-03 中國財經發布了 《區塊鏈技術助力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歐科云鏈持續研發輸出創新成果》的文章
2021-11-18 中國財經發布了 《歐科云鏈:元宇宙的吸引力在于可以帶來新發展機會和希望》的文章
2021-11-15 中國財經發布了 《火鏈科技CEO袁煜明:用區塊鏈助力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