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后廠青年(ID:houchangqingnian),作者丨馮成,編輯丨魏婕
8月14日,濟南公安針對“阿里女員工被侵害”案進行通報。犯罪嫌疑人王某文、張某因涉嫌強制猥褻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沒有證據證明有強奸犯罪事實發生。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然而,和案件進展通報一同出現的,還有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惡猜。有人將自己的疑惑作為所謂“反轉”的證明,帶著對于法律常識的匱乏,污名化阿里女員工;有人抓住受害者的描述和通報中的出入,為阿里、甚至犯罪嫌疑人叫冤叫屈.......
當我們在批評阿里時,究竟在批評什么?是它面對員工遭受侵害時的遲鈍和冷漠,以及“酒桌文化”、“破冰文化”等職場惡俗風氣。不過,我們也不想把“阿里”簡單抽象化為所謂的“資本”,對著一個假想的概念喊打喊殺。
我們同時應該看到,在此次事件中,在阿里內部,還有6000名心懷正義感的員工在為了當事人奔走呼吁,為了建設健康善良的職場環境積極行動。他們是火種、是光。
30年前,互聯網企業在中國落地生根,帶來了與傳統職場官僚文化全然不同的“平等、開放、對個人的尊重”。如今出現這樣令人痛心的事件,我們批評互聯網大廠,是因為我們對它們承載的互聯網精神依然心懷希望。
圖源/脈脈
還有很多類似的言論就不一一列舉。
如果你感受到了不適、甚至惡心的話,恭喜你,還算是一個正常人。
如果沒有,也沒關系,如果當事人是自己的姐姐、妹妹、如果年紀略長,當事人是你的女兒,你又會作何感想?
如果說警方的通告能說明什么問題的話,只能說明警察工作的程序合法、嚴謹、認真和負責,以及強奸案的取證之難。只有警方掌握充分證據,才能以涉嫌強奸拘捕當事人。
更重要的是,把眼球放在床笫之間,拿當下的流行語講,“格局小了”。
此次事件中,從7月28日當事人報案開始,歷經十天,濟南杭州兩地,從直屬上級(P7)一路向上,涉及P8、P9員工,直到事業部負責人(P10),當事人與四位“領導”,經過三次以上反復溝通,最后換來的卻是“一等再等”。
若當事人的訴求能得到更及時的處理,沒有拖到第十天,哪怕是在8月2日上報后,上報后公司立即派人進行處理和安撫,事件都不會發展到如此地步。
“看我對你們多好,給你們'送'了一個美女來”,“你覺得不喝酒,濟南華聯和一些北方的商戶以后的業務能談下來嗎?”這件事件,把職場文化中長久以來的“行規”充分暴露在了臺面上。
銷售靠酒量、破冰靠打探私生活......甚至在某些頭部公司,還有惡俗風氣的職場段子:“xx(公司)好賭,xx(公司)好嫖”。
致力于“真還傳”的羅永浩老師多年前對此有個經典評價:
職場不良職場風氣,就如同蟑螂一般:看到的那一只背后,還有幾十只甚至成百上千只。
在此事件之中,同樣涉事的二號主角,濟南華聯,已被遺忘在了輿論的角落里。
據品玩報道,8月9日晚,新聞發酵后,濟南華聯超市才辭退涉事員工。辭退聲明過去3天僅收獲了2.1萬閱讀量。相比于動輒過億閱讀的阿里巴巴話題,這樣的傳播度顯得有點“寒酸”。
更重要的是,相比阿里的多次、反復內外的通報、以及張勇言辭懇切的公開信,華聯的公告沒有對受害女士的歉意、沒有對內部企業文化的反思、更沒有對內部制度的完善措施……華聯發布聲明,與其說是“處理決定”,不如說是與涉事人的切割,而且還使用了其慣用的黑話:“驚醒”。
2005年,中美商會前主席James McGregor在其著作《十億消費者》中寫道:
對西方來說,中國是一個整體社會。他們在一起吃、一起行、一起玩。但這個整體的表象之下,充滿了你死我活的競爭,這使得中國人成為全世界最個人、最自私的人群之一。
如果你曾經因為中國人惡待外國人、或外國人惡待中國人而沮喪, 那么想想這個也許能得到些許安慰:中國人對中國人更惡。
職場因“深感羞愧”的阿里人而驕傲,更因6000名勇敢牛牛而慶幸。
他們不但捍衛了阿里價值觀,也在呼喚更健康的職場環境,并且我們看到更多的公司已經參與進來,明確要求公司員工拒絕勸酒文化、不提倡、不鼓勵不良職場風氣。
這些有同理心、有羞恥感、心懷正義且勇敢的職場人,更有力回應了過去那種對中國的刻板偏見——我們的職場,不是充滿爾虞我詐的宮斗劇。
對于公司的批評,尤其是互聯網大廠的批評,近幾年來不絕于耳。
3q大戰、魏則西事件、拼多多員工猝死,再到今天的阿里女員工事件,互聯網大廠總是能在第一時間“上熱搜”,一來是互聯網行業在近10年里飛速發展,吸引了社會廣泛注意,二來職場中最活躍、最具活力的員工也匯聚于此,天然對于離自己最近的公司、事件具有敏感性。
雖然今天互聯網公司的邊界錯綜復雜、騰訊、字節跳動、網易、百度等公司均有自己的信息流平臺/新聞客戶端,甚至阿里也是新浪微博的投資方,“將信息平臺作為輿論防火墻”是行業內心照不宣的事實。
而在實際運作上,因為政策監管、不同公司的相互監督/(吃瓜)、競爭,也保證了發生此類事件的時候,單一平臺無法完全屏蔽、干預、甚至完全刪除不利消息。
往前十年,甚至更早,阿里巴巴那句slogan“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背后,映射了中國改革開放后,商業環境中誠信缺失、契約精神匱乏、假貨遍地普遍存在的現實。人們更傾向于選擇熟找人、托關系,而不是遵從合同、規則和專業性。
那個時期,中國擁抱世界,也擁抱互聯網,互聯網除了帶來技術,同時多元、平等、強調個人價值而非服從長官意志的企業文化也在中國職場出現。輕松充滿創意的工作氛圍、簡單和睦的同事關系,也是互聯網企業引以為傲的特色。
而現在的互聯網,增長紅利消失,大廠談論更多的不再是趨勢、未來和技術革命,內卷、躺平是我們當下最廣泛的職場情緒。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
職場原則也本該非常簡單:
心存善念,保持專業。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