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得得、鈦媒體集團、CryptoC發起主辦的第一屆“賽博北京·數字藝術節”于8月7日至8月10日在線上舉辦,會上,靠近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筑師、浙工大設計集團總建筑師馬迪 、國建管理員會議主席Nova和M2Meta聯合創始人,跨現實藝術家,虛擬空間建筑師胡胡,在 CryptoC發起人、加密藝術畫廊“風潮”創始人唐晗的主持下展開了主題為“走向虛擬:建筑的未來?”的圓桌討論。
馬迪在討論中表示,元宇宙和虛擬建筑在生活里的比重、在經濟和社會文化比重越來越大,將來對生活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會越來越高。
Nova認為,虛擬世界沒有現實世界中建筑行業的條條框框,可以讓建筑走向更純粹的藝術。
胡胡認為,絕對的虛擬世界在教育方面非常有價值,未來會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助力建筑師開拓新時代領域的技術。
唐晗:我是CryptoC的負責人唐晗,今天我們要聊一些虛擬建筑和實體建筑的問題,馬迪老師是靠近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筑師、浙工大設計集團總建筑師,現在我們這個加密藝術所處的折疊公園以及杭州的游戲小鎮也是馬老師的作品,Nova是國建管理員會議主席,國建團隊是這次鏈上折疊公園搭建團隊,胡胡也是虛擬的建筑師,前兩天也剛剛結束了新聞數字設計的論壇。
先來進行第一個問題,因為疫情的原因,我覺得可能以后越來越多的一些展甚至是一些活動都會發生在元宇宙里,各位嘉賓如何看待實體建筑與虛擬建筑的關系?
馬迪:這個題目比較大,先拋個磚。我個人理解,虛擬建筑很久以前就存在,至少從我這個專業來說,建筑設計行業來說。其實我們以前最早一波設計做圖是畫圖,那個就是虛擬建筑,空間掃圖就是虛擬建筑,慢慢的結合了電腦的軟件技術,后來到了CAD和3DMax等等,其實我們過程中已經頻繁的使用虛擬建筑概念,但是虛擬建筑肯定不是唐晗老師說的虛擬建筑,因為這個虛擬建筑是一個單向的或者說是一個單人的無法跟別人形成互動的,只是自己推敲的虛擬建筑模式。慢慢的進入簡單互動,慢慢進入游戲環節,我們玩很多的游戲,比如低驗證游戲和角色游戲,其實它都是虛擬建筑,慢慢的形成一個互動,在里面不只是我單機的人在操作使用,很多的人通過互聯網在里面互動。
我想現在元宇宙或者說是唐晗老師所指的虛擬世界,可能真的是跟生活相關,它的外延又擴大了,不像游戲只是一個單一物體,大家玩游戲,這是一個背景,現在虛擬建筑可能是一個虛擬世界,很多的功能都被植入進去。
再往未來,我想可能就難以描述了,現在離開了虛擬建筑可能并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將來它在生活里的比重,在世界的發展,經濟和社會文化比重越來越大,將來它對生活的必要性或者它的不可替代性會越來越高,所以是這樣的一個理解。
Nova:其實我是從這個角度考慮這個事情的,剛才說從建筑學一開始產生或者說建筑這個行業一開始產生的年代開始,建筑一直以來應該服務于人的的定社會活動,無論是居住,包括生活的衣食住行方面,還有一些社交活動和政治活動,甚至是軍事活動,建筑實際上是服務于這些活動的一個場所的設計,但是現在我們如果說在這個階段要討論虛擬建筑和實體建筑之間的差別,根本點可能不會變,不論是實體建筑還是虛擬建筑一定是服務于特定的人類活動,人類社會事務的場所。所以在這個前提下討論虛擬建筑,就避不開我們到底有一些什么虛擬活動,或者我們到底有一些什么只能在線上或者在鏈上做得虛擬活動。可能NFT的加密藝術展算是一塊,畢竟加密藝術這種東西要真的在線下展,也只能是擺一堆大電視,但是無法在線下展出,讓你的虛擬角色沉浸進去的NFT的加密藝術的展,這個在線下做不到。我們就只能是挪到線上,現在我們已經總結出了第一個必須在線上才能做得活動。
因此,我們就可以為這個活動做一些虛擬建筑,比如大量的虛擬展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除此之外如果說我們要繼續的討論接下來會做怎樣的虛擬建筑,包括虛擬建筑如果有行業,如果要有學術發展,要往哪個方向走,要探討這個虛擬世界到底可以承載怎樣的人類特殊活動。
胡胡:我其實還想說去提出一些新的理解方式,這幾天我也頻繁的跟Nova在這方面從事建模或者施工的朋友聊。因為我本身是學建筑出身的,我自己研究過一段時間虛擬空間,你在現實世界可以稱一個建筑為房子,或者叫做建筑,或者叫空間。
你在虛擬世界里,很多的時候不太愿意稱某些簡單的空間為建筑,想稱為模型,我覺得像Nova所說的,我們要去學術的研究一些虛擬的事情。有些東西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提出的必要,是不是有一些我自己可能太過簡單或者比較低質量的空間稱為模型,比較有藝術感或者跟功能結合的比較密切,真正稱為建筑的東西才是虛擬建筑,不是說有些東西低質量,只是真的要從學術的角度研究一些東西,我們要分類,可能一百年以后會有人寫一本書,虛擬建筑史,我們現在已經開始建立這樣的一些學術概念,有些東西我們可以用虛擬的語言叫做模型,確實就是一個模型。但是有一些明顯感覺到,它超越了簡單的電子模型的虛擬建筑,可以把這種學術研究聚焦到某些非常成功的建筑上,有一些模型就簡單的只是模型。
Nova:說模型有點低情商,高情商叫做紀念碑,我想引用一下柏拉圖的觀點,柏拉圖在他的美學理論里,他認為美的東西是有用的東西,包括他在自己的政治思想里,會要求民眾去遠離藝術,因為他覺得藝術會激發人那種低劣的欲望,他在這里的低劣并不是指道德判斷或者價值判斷上的低劣,而是說他覺得藝術引發的那種情緒上的波動以及情感上的欲望,是更接近人本性,動物性方向的一個事情。
我是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如果說我們要劃分一些東西,叫做紀念碑,一些東西叫做建筑,我們不如這個角度去理解,一個物產做出來了以后,它的主要目的到底是不是為了激發你的情感,激發你的審美思想或者審美的體驗,如果是,我們可以多少往紀念碑劃一劃,是一個更偏向藝術品,更偏向雕像的一個東西。
但是如果說它實際上是在服務于一些偏理性的人類活動,它服務于你的理性的生活,你的理性的社會治理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多少可以把它向公共空間更進一步的建筑方向劃一劃。
胡胡:剛才說的功能,產品有需求,才會做一樣東西,有些藝術家抒發自己設計概念的時候,覺得不需要有需求,就覺得這是個人的表達,它不是一個產品,是一個紀念碑,不會有人說畫廊是紀念碑,其實我覺得蠻好玩,因為在建筑史上,情緒是服務于功能的,其實很像現在的狀況。
唐晗:沒錯,而且我覺得虛擬建筑或者虛擬里程碑也屬于野蠻生長剛剛開始的階段,我們可以越來越通過各種理論學術去填補這方面的空白,看它以后會往什么方向走。
第二個問題,三位都是有建筑背景的,可以談一談虛擬世界的建筑的興起對于各位建筑師有什么樣的影響,或者意味著什么?
馬迪:現在還不知道虛擬建筑將來發展怎么樣,但是我覺得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想明白虛擬建筑將來會是什么樣的情況,這個事兒就不好玩了,好玩就在于不可預見性。虛擬建筑對建筑師來說,因為其實在現實中我們要做得建筑設計是一件特別綜合的事情,像剛才所說的那樣,建筑師不要把自己當藝術家,他做創作的時候是從自己內心出發,沒有過多的考慮周邊,比如他可以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半個月一個月,做一個作品出來,他自己喜歡就可以了,他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別人看不看他不關心,或者別人看了,他覺得自己失敗了,這是藝術家。
建筑師自己沒有那么大的資金實力,我想蓋什么就蓋什么,動不動就是幾千萬幾億的造價。第二方面,一定是有需求,比如我要做一個辦公樓,有什么樣的功能需求,在解決功能的過程賦予它形式,但是真正做完了以后,其實是要對很多人負責,首先你對這個場地負責,這個地球已經出現了很多年了,上面的地皮就是獨一無二的地皮,你在上面做建筑,藝術家可能做出來放那不管,或者不喜歡砸掉重來,但是一個建筑完成以后,就要存在七十年,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在影響無數的人,影響他們的生活和他們的生活方方面面。所以說作為建筑師,至少我個人對建筑師這個事情抱有一種敬畏之心的,不希望自己是藝術主義式的做一個建筑設計,還是希望更多考慮建筑初心,沉淀幾十年的時間看到底是帶來了積極的影響還是消極的影響,除了滿足功能外,它的形式和它的呈現方式,對整個城市和環境以及生活,或者對歷史形態和生活形態帶來怎樣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負面的,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事兒。
另一方面,首先是業主的資金鏈,別做了一半就黃了,還有設計想法,要滿足各種各樣煩瑣復雜的規范,消防規范和建筑相應的設計規范,或者其他部門的審批,綠化部門,規劃部門,交通部門的各種審批,最后還希望施工方是一個很有操守責任心的,他們把你的設計給相對完整的實現出來,所以建筑師很大一部分還是靠運氣,碰到有品位的好的甲方,碰到有操守責任的施工方,所有的規范都可以滿足。
但是相對來說在虛擬世界里,如果虛擬世界真的是一個發展趨勢,我覺得可能對建筑師來說,是解脫,至少他的想法不用受結構力學和自然物理規律的限制,你就可以隨心所欲,也不用考慮節能和是不是防水,不用考慮其他的工藝構造,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完整的實現出來,而且是近乎完美的,我覺得可能會打開一扇大門,在虛擬世界里。
我們很多建筑師討論的問題和思考的方式,可能會有一個革命性的改變,關注另一個新的層面的一些因素,在這個新的世界里會有新的規則,呈現新的狀態。
Nova:其實馬迪老師最后說的,確實建筑師朋友也不少,有的時候晚上喝酒,就會罵甲方,吐槽一下審批過不去,還有地的形狀太奇怪了,做不好,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東西都有,在現實中做建筑確實是麻煩事兒太多了,真就是巧立名目,還得跪著要飯。
在虛擬世界里,原本的限制都不在了,甚至有一些虛擬世界的人,人跟人的模型是可以穿插的,也就是說你原本可能建筑的走廊,至少得容納五大六個人并排行走,現在不需要,現在因為人跟人之間能穿插,你根本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很多的問題已經不是問題。但是有一些新的問題涌現出來,我們人活在現實世界里是有衣食住行需求的,但是這四大需求在虛擬世界一個都不存在,反倒是我們要思考這個人進了虛擬世界以后,他最大的欲望是什么。
至少這一年下來,我觀察下來,我的感覺在虛擬空間里們可能更需要一個主題加一個場合,他們聚集起來,進行社交行為,建立社交關系,這是一個有點類似于在吃飯一樣的事情,我在線上的時間不然是怎樣被填充起來的。由此得出,可能對建筑的設計包括內部空間的劃分,包括建筑本身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呈現形式,都會提出一些全新的要求,甚至說線上社交和線下的談話社交形式上的差別,都可能會對你的建筑設計提出一些全新的要求,然后從這點去書法,實際上對于我來說,或者對于我現在國建內部還在建筑領域做事的設計師,他們可能會面臨之前沒有遇到的全新的問題,在這個環境里,變化的規則也不少,很多的路是需要重新趟的。
唐晗:講一下虛擬世界的建筑,對于建筑師出身的小伙伴以及越多的建筑專業的畢業生意味著什么?
胡胡:剛才他提出一個主題,主題公園就是類似的思路,這個還是比較重要的,有一個點特別有意思,可以跟馬迪老師對話的,因為我本身還是在游戲公司里做建筑,是真的游戲公司的建筑師,這點非常有意思,我大概總統了四年以后,我覺得建筑師一開始會以為虛擬世界是沒有限制的,像沒有消防,但其實限制非常大,而且這個非常大是完全想象不到的,你正常的建筑都可以走進去,只要體驗的話,就完全沒有任何門檻,有門檻就跨過。在虛擬世界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拿什么設備進去了,建筑師要考慮的東西其實是變成另一種東西,怎么讓別人很完整的體驗到我們的設計空間,這個事情其實不是什么設備工程師的事情,反而是建筑師的事情,這個就很像建筑師本來的知識體系的東西,你在現實世界里會思考建筑材料節點和結構等等,但是虛擬世界里,節點就變成你怎么要把材料降到一定的質量才可以完整流暢的體驗。
絕對的虛擬世界是未來一個非常強大的助力建筑師開拓新時代領域的分支,毋庸置疑,而且非常多的人在做這個事情。所以說這里面對建筑學提出的新要求,反而會在技能和教育上,范圍擴展出去,尤其是教育這個事情,有一些學校的老師會去討論我們是不是可以新設置一些專業,圍繞一些虛擬空間的體系,整個思考新的架構,確實是這樣,時代變了,其實不只是對建筑師,對所有的設計師都提出一些新的要求,現在仿佛你不會敲幾個代碼,就不能在藝術家里面了,就會被歸為傳統藝術,想象一下學校建立了新的虛擬建筑一級學科,大家去報,再過十年,輸出來一批新的建筑師,這些建筑師左邊能敲代碼,右邊能蓋樓,就非常恐怖了,等到那個時候有不會有人問虛擬建筑學的意義,就會有人問天花板到底在哪,這些建筑師什么不能干?這感覺是一個轉折點。
唐晗:第三個問題,剛剛馬迪老師也提到了物理世界和現實世界中,去做一些建筑,不是一些限制的,是需要做一些人文的規劃的,可以由請馬迪老師詳細的說一說真實世界里,大型建筑規劃和設計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馬迪: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題目,還是很復雜綜合,從宏觀到微觀,提到的規劃,現實世界中從一個城市的總規開始,五到十年做一個整體規劃,會考慮很多,最終的目的還是服務于生活,考慮在百公頃范圍內甚至更大的范圍內,比如要布置哪些和生活相關的必要設施,歸根到底還是整個生活的衣食住行和教育工作各種事情,都得滿足,所以比如在一個大規劃里,哪里是住宅區,哪里是辦公區,哪里是交通綜合體,高鐵站,學校,這是非常復雜的,而且這些東西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時代的變化,很多新的事物或者新的生活需求,都凸現出來,包括現在防疫疫情情況,大量的方艙醫院越來越多,隔離期三天等等,這是一個動態的而且很龐大的復雜的情形,可以說很多的規劃都不只是建筑師了,很多的規劃師和學者都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到了建筑,前面也提到了各種規范,除了建筑專業以外,其實我們前端說建筑設計,相關的還有結構、暖通、電器、智能化,甚至還有一些節能設計,綠建,有十幾個專業在一起,非常復雜,在一個同樣復雜的規范里,所以很多人說你在約束下去表達你的一些想法或者比較有趣的方式解決一些需求,滿足一些需求,解決一些問題,尋找一些答案。包括還有朝向,日照多少小時,不能有遮擋,包括你可能還得考慮很多的交通壓力,包括市政的供水,要符合水壓,我們考一級建筑注冊師相當復雜。
當然回到虛擬世界,當然我會說完全沒有束縛,它其實會有新的約束,沒有任何一個行業進去以后完全是無拘無束的天馬行空隨心所欲的,所以我覺得有意思就在于大家對建筑比較信任,或者說至少是一個開端,虛擬建筑世界的游戲規則可以慢慢的建立起來,大家不斷的磨合碰壁,取得一些有可能是大的跨越,也有可能是很小的一步,一個小的進步,邁出一小步,所以我覺得可以經歷這個過程,慢慢的大家在里面一起建立新的規則,包括它的一些訴求,包括到底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給我們生活帶來多大的進步,是比較期待這個事兒的。
唐晗:你們覺得現有的元宇宙在這方面做得怎么樣,有沒有改進的地方,未來的改進方向會是怎樣的?
Nova:做到了基本是0,基本沒有規劃,其實剛才從馬迪老師說的那些東西,應該知道這個東西是非常專業非常復雜的事情,且不說現在繼承的規范,已經定好的規范有多少,我們且不說零七八碎的規范有哪些,法學有一門最基本的必修課叫做法理,一切的規則背后一定有它服務的主旨,建筑規則一定也是這樣的,其實剛才說到的規劃,它說是可能規劃學的問題,但是更多的可能偏向社會治理的事兒,實際上它是在協調每一個地上人或者每一個地上物業之間的利益,包括整個社會將怎樣的高效的從所有的地上物產中取得一個利益的增長,這是非常復雜系統性的工程,就不說幾千年,至少近代以來幾百年是有的。
給我的感覺,目前現在這些元宇宙產品,它的產品經理們,在這個問題的思考上,還是比較簡單的,可能也沒有想到那么多,因為包括我自己做游戲,經常會有一個眼界的問題,夏蟲不可以語冰,當你長期生活的社區就只有四座房子,你不用深入理解這個空間為什么這么設計的,因為你根本沒有見過更大空間,體量再大的時候你沒有面臨這種問題,你當然不知道你面臨龐大的空間,隨意構建會造成多大的弊端,沒有經驗也沒有預知,當? 我們不能強求這些目前的產品設計會有多少科學的規劃或者怎樣。
再其次,剛才也說了,無論如何,現實中的這些已經總結出來的經驗,不一定可以全部套用到虛擬世界中的規劃,我們也不可能期望現在有一套非常完備的東西指導我們做好虛擬空間的規劃,但是在這一點上,既然剛才說到改善,我最近也在想辦法去搞一搞,我們還有很多至少明白規劃應該服務于什么,規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已經在線下做過相關建筑的人才,這些人才只要轉化一下自己的思維,重新考量一下線上社區的需求是怎樣的,它的社區中的人在做什么樣的活動,我應該面向什么這的活動進行怎樣的規劃,實際上對他們來說,知識只是一部分,他們有的其實是方法論,這個時候突然來一個編寫虛擬世界的程序員或者產品經理,他們不會有這個方法論的,至少他們沒有經受過系統性的方法論訓練,那么是不是可以考慮讓一些更加專業的人來進入到這個領域,去提供他們的意見和他們的咨詢服務,去幫助這些項目方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把他們的產品改進的更好,也可以讓項目方中的地主們,物業的持有人,在這個改進的過程中,提升自己手中獲得的利益,我覺得這可能對于大家來說都是一個好事兒,應該有人推一推。
唐晗:希望更多更專業的人進來,把虛擬里面的一些社會上的秩序原則或者治理的一些原則一起搭建起來。
胡胡:這個問題有點偏,有一本書《虛擬城市發展史》,比如在河流邊上開始蓋房子,一開始也不存在規劃,規劃一開始就像神一樣,主要是精神上的方向感的建筑。后來城鎮變成城市,城市變成超大城市,開始出現一個系統的問題,就是管理的問題,就像Nova說的,現在還是是比較平的狀態,暫時不存在,但是后面萬一CV平面不擴張了,怎么不出規劃呢,至少到底用傳統的,還是不用傳統的,還是飛機和車,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只是說我個人有一點小小的質疑,因為虛擬世界里移動方式是可以被設計的,不像現實世界只有兩個腿四個輪子,虛擬世界是傳送的,像超鏈接,點一個東西跑到另一個地方,意味著虛擬世界整個城市組織系統不是像現實世界里,是可以被更精巧或者更創造性的設計,所以會稍微有點覺得現實世界的規劃是不是有的時候會遇到很多狀態,現實世界的建筑師在虛擬世界也會水土不服。
唐晗:沒錯,就是現實中還是會受到肉體以及一些很物理現實的東西的制約,在在虛擬世界里可以飛,可以跑,可以直接沉到海底,所以說肯定完全照辦這種規則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行的,肯定是大家要一起按照原來已有的規則做一些演化進化,去找到一個真正的屬于Crypto的規則,這是大家所能接受的。最后一個問題,你們覺得以后會不會誕生基于元宇宙世界的萬科中建這種龍頭的建筑企業,以及說你們認為未來人類會生活在怎樣的一個空間里,無論是虛擬的還是現實的。
馬迪:我還是覺得一切皆有可能,像中建等這些角色的出現,也找不到邏輯證明它的存在,或者它的出現,但是很多的事兒就是很有意思,比如汽車可以無人駕駛,前兩天在聊這個事情,三四年前聽到無人駕駛覺得是天方夜譚,覺得只是大家的自娛自樂,錢多的沒有地方花,搞一個噱頭,現在已經成熟的不得了了。同樣的,像虛擬協議上的各種事情都有可能,現在可能覺得沒有存在的必要,或者覺得沒有可能性,但是過個兩三年,指數級的發展,一切都有可能,甚至會出現一些新的角色。介于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還是相輔相成的,現實世界離不開,畢竟肉體在現實世界,當然也有可能人死了以后保留在虛擬世界里,或者肉體不需要了,大家可以選擇,是一個很前沿的話題,一切皆有可能,只不過是有沒有需求和存在的必要性。可能相互結合吧,首先虛擬世界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不受空間的限制,現在我們要辦一個事情,還要打車或者開車,跑到點對點的物理世界里,可能虛擬世界里,瞬間移動就可以了,當然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有意思的就是一切皆有可能。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其實我們已經呈現出很多的可能性,我覺得現在還是有空間的。
Nova:我用一些推測,肯定不會有確實的邏輯,我們至少目前看,樂觀的話,疫情可能不會長期的存在,但是我們仍然看到目前有一些人類活動需求只能是在線上能做,如果沒有疫情,咱們是可以在北京做這個事兒,但是更多的像虛擬現實的藝術展,這個確實是我們在線下做不了的事情,如果我們假設一種可能性,這種活動未來變得越來越多,是否意味著因這些活動而產生的建筑使用需求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多,再進一步推導,可能說建筑市場就會變得越來越大,虛擬建筑市場大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從資本的本性角度出發,萬科這種企業必然是會出現的,畢竟在一開始生長階段,把很多的資源集中起來,形成一種相對壟斷的格局,做這個事情,確實可以讓資本的利用效率變得更高,這個邏輯來看,如果最開始的那個虛擬活動增加的前提是成立的,那萬科最終應該會出現,沒有問題。
至于說未來人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里,上半年我在跟人討論Metaverse的時候,包括跟之前游戲行業里面很多的同事討論的時候,游戲行業同事總匯覺得Metaverse實際上只是一個游戲的進化品,但是我后來想一想,那樣就太沒有意思了,就還是一個游戲而已,沒有區別。其實提出了一個小想法,有沒有可能我今天在我家附近的便利店,用微信支付買了一個什么東西以后,在我的線上身份里,就突然產生了一些變化,然后在我的線上身份上進行了一些事情以后,也在一定的程度回饋到影響線下,也許第二天起床發現門口就直接信箱里放了幾個優惠券,因為前一天我參加了線上活動,直接快遞過來,如果說這種線上線下虛擬現實各種各樣的交互多起來了以后,我們把這個邊界真的模糊起來,更多的串聯起來,是不是一個更好的Metaverse形態,而不單純需要是個游戲。
胡胡:我覺得前面兩位關于虛擬系列,已經說了很多,我愿意提供另一個角度。其實我覺得我個人還是不太希望看到的,但是Nova說的,這個東西不可能避免,肯定會有這樣的開發商出來,其實已經有了。
唐晗:以后未來人類的生活空間會是什么樣的狀態?
胡胡:上一個論壇也討論了,這也是一種方向,就是把虛擬世界的東西和現實世界的東西放在一起,一種設計手段,但其實這也跟VR、AR最后到MR、XR是一樣的道理,這兩個東西是必然合在一起的,是我們眼睛不會區分兩個世界,去年我們人的生物體是在一個世界里,我覺得合在一起,才是未來的方向。
馬迪:虛擬世界現在就已經存在了,像現在我們做得通過數據做虛擬世界,這個東西比較有意思,我們虛擬的建筑世界,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現實空間很多的東西不能被取代,比如說陽光,所有的房子都有朝向,都要曬太陽,感受陽光,甚至陽光塑造的空間,建筑師都提出這樣的觀念,但是虛擬世界里這個是怎么體現的,而且包括做設計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會建立模型,建立3D的數字模型,電腦模型,但是只要允許我們都會做具體模型,電腦模型說到底還是模擬出來的空間,而不是真實的三維空間,包括我們的建筑,很大一部分除了它的功能,還有很多體驗,而且是真實的體驗,你能觸到材質的質感,感受到陽光和空氣,很舒適,甚至是真實的自然界的鳥語花香,我覺得也是比較有意思的。就像做夢一樣,我發現做夢的時候自己還是有痛感的,所以我覺得還是有可能有虛擬空間世界的,當然這可能涉及到背后的一些技術層面甚至是倫理層面,很復雜,有的人迷戀虛擬世界,不愿意回到現實世界,都有可能。
本文原發布于鏈得得,授權鈦媒體App發布,作者:大文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