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巴比官網
文 | 財經無忌,作者 | 徐有軍、鄭賢
可曾想過,早餐店里一塊錢到兩塊錢的包子也能做成年收10億元以上的大生意?
20年前,初中輟學的劉會平去上海做起了面點生意,取了個頗具有煙火氣的店面名“劉師傅大包”,賣起了包子。
20年來,這家包子店生意就這樣越做越大,如今不僅率先在A股主板掛牌上市成為“包子第一股”,還有了個洋氣名字“中飲巴比食品有限公司”(605338.SH)。其面點產品則是我們熟知的“巴比饅頭”。
近期,這家“包子第一股”又火了。巴比食品公告預計,2021年半年度凈利潤為2億元-2.2億元,與同期相比增加了1.44億元-1.64億元,同比增長258.96%-294.85%。營收方面,2021年半年度預計為5.8億-6.1億,與同期相比增加2.26億-2.56億,同比增長63.86%-72.34%。
驚艷的利潤增長讓“包子”吸引了投資者的眼光。8月2日,不僅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再次收獲漲停,天風證券發布研究報告也給予巴比食品“買入”評級。中泰證券的研究報告也稱,維持巴比食品的“增持”評級。
事實上,面點作為傳統手工食品行業,因利潤薄及門檻低等特點,此前一直未獲資本市場青睞。
盡管巴比半年財報需要等到8月27日發布,但業界對其業績已然感到振奮。那么,“包子第一股”即將新鮮出爐的業績單里,包含了哪些肥美的“商業餡料”呢?
關于巴比這波漲勢,有專業人士認為,這是巴比“押對寶”了。因為在2017年4月28日,巴比公司前董事宋向前控制的天津君正以2.98億元取得東鵬飲料8.5%的股權。而東鵬飲料在今年5月上市后股價持續上揚。巴比食品也通過天津君正間接持有了東鵬飲料股份,搭上了股價上漲的快車。
但看似偶然的順風車,實際上跟巴比提前預定的“車票”不無關系。從巴比食品去年招股書披露的財務報告來看,早在2017年,巴比食品的年凈利潤就突破了1個億,并逐年穩步上升。由此看來,此次巴比食品“異軍突起”并非偶然。
巴比食品雖然去年10月12日在A股上市,但實質還是一家“夫妻店”。上市后,巴比食品背后的老板劉會平及其妻子丁仕梅身家倍增。
據企查查顯示:中飲股份控股股東劉會平擁有公司1.01億股的股份,其配偶丁仕梅持有公司1902.78萬股股份。兩人分別持有巴比食品40.80%、7.67%的股份,合計持有公司48.47%股權。
同時,劉會平作為有限合伙人通過天津會平、天津巴比、天津中飲間接持有公司3459.6萬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13.95%。也就是說,劉會平、丁仕梅夫婦合計持有公司62.43%的股份,系公司實際控制人。
資本市場從來都不缺傳奇故事:巴比食品創始人劉會平初中畢業后,憑著面點手藝,曾先后在常州、貴陽、南寧等地討生活賣包子。
1998年3月,21歲的劉會平拿著借來的4000元錢從安徽懷寧只身闖蕩上海灘。他盤下了一個早點攤子,這也是劉會平開的首家包子店。由于對上海人的飲食習慣不了解,生意一開始并不好,日營業額不足200元,而攤位月租金卻要6000元。兩個星期后,劉會平無奈關了店鋪。
1999年年初,劉會平又在上海福建路開了第二家包子店。由于隔壁店家包子味道更適合上海人口味,劉會平最終又以生意失敗告終。
兩次失敗的開店經歷,反倒讓劉會平意識到包子店是一門賺錢的生意。畢竟,上海有2500萬人口,如果有20%的人在外吃早餐,那也至少是一門500萬人的大生意;就算每人每天早餐花 四五塊錢,那也是2000多萬元的營收大盤子。
劉會平逐步察覺到,完全可以通過差異化經營,讓包子鋪繼續開下去。他反復品嘗、琢磨上海人口味,又在黃浦區繁華地段開了家新店,取名“劉師傅大包”。他將包子定價7毛,走低端路線的同時又克服小店的臟亂,而包子味道又勝大店。嘗到甜頭后,劉會平又在上海最繁華的、租金最貴的南京路開店。就這樣,他把6毛一個的小包子賣進了南京路,賺得50多萬元的純利潤。
據媒體描述,一次,劉會平的一位朋友笑稱自己不好意思在辦公室吃從他家買的饅頭,每次都是吃完再進公司。劉會平意識到,早餐也需要大眾知名品牌,才能得到更多認可。對“巴比饅頭”品牌名由來,劉會平解釋說,一是朗朗上口,二是“巴比”作為洋名,結合“饅頭”,容易讓人產生好奇,想一探究竟。
2003年9月,劉會平把包子鋪更名“巴比饅頭”,短短兩年開了9 家店,基本輻射上海整市區。2005年9月,放開加盟店后,其擴張速度驚人。2009年,劉會平拿出2000多萬元,籌建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工廠。
“老板,來兩個饅頭”、“一個肉包,一個青菜包,再加一杯豆漿。快點哈。”
“好嘞!”老板一邊應著,一邊手腳麻利地從蒸籠里取出各式包點,遞給匆忙上班的白領們。
這是每家巴比加盟店,每天清晨都要上演的場景。
以上海為例,大街小巷有著超過1000家門店。門口絡繹不絕的消費者口腹,是每一個巴比包子的歸宿。不僅如此,巴比目前還與多個B端企事業單位建立起了團餐合作。
依靠連鎖加盟模式,巴比饅頭品牌門店規模迅速壯大。2010年11月,巴比饅頭品牌店突破500家。同一年,中飲食品整體變更設立為中飲巴比食品。2012年底,中飲集團的加盟店達到了1360多個。經過多年發展,2020年底,公司共有17家直營門店,3089家加盟門店。劉會平也從不到 10 平米店鋪的小師傅,變身一個中式面點的制造商。他的利潤除直營店外,開始轉為向加盟店銷售包子饅頭的原料或半成品,以及收取加盟經營費、管理費等。
財報顯示:巴比食品2020年營收為9.75億,凈利潤為1.75億。主營業務收入9.74億,其中食品類營業收入為8.6億,占大頭,加盟店管理收入3855.7萬,包裝物及輔料7537.8萬。按銷售渠道分類,特許加盟銷售營收8.13億,直營門店0.12億,團餐1.33億。
2021年年報還顯示:相比2019年,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8.35%,凈利潤則提升了13.41%,扣非凈利潤減少5.89%。顯然,巴比食品遭受到了來自疫情的影響。
業內有分析指出,巴比食品在2020年除包裝物及輔料的營收同比增長外,其余業務營收均同比減少,主要系疫情管控政策影響,門店營業天數減少,面點、餡料、外購品類營收均下滑;為減輕疫情對加盟商的影響,公司給予門店減免管理費及促銷支持,導致服務費收入同比下降7.5%。并且,因上半年營業天數減少,加盟店鋪平均收入26.31 萬元,同比下滑16%。
此外,受疫情影響,加盟商也擱置了開店計劃。公司加盟店開店速度低于往年的10%,2020 年度只有6%,凈增加174 家;減少數量341 家——而這一數字和2019年持平,也反映出公司的店鋪存續較為良好。
圖片來源:巴比食品2020年年報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于需要迎合大眾口味的包子品牌而言,更是如此。
出生“中國面點師之鄉”安徽省懷寧縣江鎮鎮的劉會平,闖蕩上海靜心品嘗當地特色小吃,觀察相關包子鋪經營狀況,得出了上海人口味清淡、偏甜。所以,他做的包子迎合了上海人口味并闖出名堂。
但不同地區的人有著不同的口味喜好。據國信證券2021年2月發布的《巴比食品深度報告》分析來看,不同地區,人們的口味偏好差異較大,面點也就形成了地域性的品牌連鎖經營品類。如華北地區的慶豐包子鋪、華南地區的三津湯包,均屬地域性知名品牌。
過度集中在華東地區的區域性特點,成為了巴比食品增長空間鎖死的主要因素。
通過巴比食品財報觀察,巴比的業務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2018至2020年年報巴比食品在華東地區的營業收入占比均達90%以上。從單季度來看,2021年一季報華東地區的營業收入也超過90%。
根據巴比食品2020年年報,華東收入高達8.8億,華南0.69億,華北0.14億。
為打破區域化限制,巴比加緊對外布局——除上海、廣州的中央工廠外,巴比開始在天津、南京中央工廠布局。另一方面,巴比對新口味加以開發——除了大品類的鮮肉包、粉絲包、奶黃包外,新開發了蛋黃燒麥、螺螄粉水餃。
早餐面點作為紅海行業門檻較低,只有依靠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來獲取競爭優勢。而在信息化技術發展的今天,巴比食品除開拓市場布局外,也在積極探索和推出鎖鮮系列速凍面點。
據Frost&Sullivan報告分析顯示,隨著年輕人生活節奏加快以及健康觀念提升,烹飪便捷且營養較為豐富的速凍食品正逐步受到年輕人熱捧。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速凍食品市場規模在2017年已達1235.0億元,較2013年的828.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0.5%,未來速凍食品市場規模將持續穩定增長。
而根據智研咨詢整理數據:2019年我國人均速凍食品消費僅為9千克/人,對比同期日本20千克/人與美國60千克/人,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包子、饅頭、粗糧點心等作為速凍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前景廣闊。
依托信息化技術新零售,速凍面點已成為早餐行業新的營業增長點。
早在2014年互聯網平臺崛起之時,劉會平就注意到了互聯網風口將給本行業帶來商機,開始在互聯網線及信息化平臺布局。“平臺的意義無疑是非凡的。除了緩解高峰排隊帶來的訂單壓力外,后臺的大數據將記錄并分析顧客費習慣,實現精準營銷的同時增加用戶粘性。”劉會平曾這樣對媒體表示。
劉會平對互聯網平臺的前瞻性認知,為企業加筑了更為牢固的商業護城河。
據官網顯示,巴比六年來相繼投入上億資金,導入SAP管理系統,以管控巴比品牌生產活動、物流運輸、銷售服務等全部經營活動與環節。與此同時,巴比還建立電商平臺,打造私域流量,為后期門店數字化經營做準備。
從巴比淘寶官方旗艦店及巴比網上商城來看:巴比已生產出多種品類的速凍面點食品,包括鎖鮮速凍包子,速凍饅頭以及速凍水餃。囊括口味也很多樣,如梅干菜肉包,蛋黃燒賣、螺螄粉水餃等。而相比之下,慶豐包子、三津包子等品牌,則并未在淘寶入駐官方旗艦店。
此外,巴比還依托小程序研發了早餐智能柜,可直接就近在智能柜中購買巴比速凍食品。
“信息化+速凍面點”的營銷方式,打破了傳統面點的銷售模式。一方面實現了其“配送到家”的新業態,另一方面提高了銷售成品面點而非原料的可能性,促進了巴比中央工廠的規模化生產,同時提高了盈利率。實現規模化生產的巴比食品,主打食品安全,宣傳自己是透明化中央工廠生產,直接提供VR在線透明化場景參觀。
不過,進入速凍面點領域后,巴比食品的對手已不再限于慶豐包子和三津包子等,還將直面三全、灣仔碼頭等品牌。目前看來,巴比在該領域并不占優。
就價格而言,巴比食品在淘寶官旗的定價為13元左右/盒,約等于12只餃子或6只包子。而三全54只牛肉水餃官方旗艦店僅需30.9元。后者并推出速凍包子——價格12塊錢左右(約10個)。在銷量上,巴比爆款速凍包子月銷量最高為205單,而三全爆款水餃月銷量可達989單。
這家號稱“包子第一股”的“夫妻店”,未來仍需在“速凍領域”加速“破冰”,并加入更多鮮美的餡料。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