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20社,作者 | 羅立璇
阿里員工在酒局中被性侵、事后遭遇公司冷漠敷衍對待,最終不得不在總部食堂派發傳單“鳴冤”的事件,經過全網憤慨的輿論發酵后,迎來了第一波處理結果。
8月9日凌晨,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在內網公布:“同城零售事業群總裁李永和和HRG徐昆引咎辭職;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資源官童文紅記過處分;涉嫌男員工被辭退,永不錄用,其是否存在違法行為,等待警方的調查結論和行動”。至于受害員工,“我們會盡全力關心和照顧好她”。
?
在系統管理層面,阿里提出:將會進行全集團范圍的相關培訓和調查,并設立專門的舉報通道,由專人跟進;制定《反性騷擾行動綱領》,常態化貫徹反性騷擾、對性騷擾零容忍;旗幟鮮明地反對丑陋的酒局文化,員工可以明確拒絕客戶和主管的酒局要求。
阿里員工的遭遇引發了很多經歷過性騷擾甚至性侵事件的女性,也出來袒露自己的經歷。一名ID為“投訴滴滴上級被開除的單親媽媽”的用戶今天發微博表示,自己被“違背意志送去私人飯局,桌上十幾個都是男性,后來失去意識,醒來臉上全是傷。”她自述,滴滴的HR參與了案件的筆錄,但最終的結果以自己離職告終。
在就業格外艱難的今年,互聯網大廠是很多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最向往的職業開端。曾經,這些公司被視作創新的天堂,不墨守成規和鏟平職場階級的烏托邦,還能為股東和員工創造驚人的財富。
但現在,這些增長的苦澀一面正在被揭露出來:當增長成為最被認可的指標,甚至其它底線都可以為之妥協時,“成功的混蛋”就會成為公司的毒瘤。
更可怕的是,當這些人足夠成功,“混蛋”就會被認為是成功的必備條件。喬布斯、馬斯克、卡蘭尼克,百度的“狼性”、拼多多的“本分”、字節跳動的“坦誠清晰”,都成為了一些人作惡的擋箭牌。尤其在今天,當不顧一切、不擇手段的增長已經成為歷史,是時候叫停“混蛋”、明確界限了。
類似的事件,在大洋彼岸已經被揭露過一輪。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是Uber,并最終導致了創始人卡蘭尼克被董事會從CEO的職位上驅除。2018年,名為Susan Fowler的前Uber工程師開啟了這一事件的序幕。她在公司被上司性騷擾,在向HR投訴后,對方告知她,由于她的上司是一名“高績效員工”,公司不可能開除他。后來她發現Uber的不少女同事和她有一樣的經歷,甚至還被同一個人騷擾過。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失望以后,她最終選擇離開Uber。
此后,關于Uber的不同丑聞被多家媒體報道。比如卡蘭尼克在汽車后座大罵質疑Uber資費機制司機的視頻。
卡蘭尼克與Uber司機發生爭吵的視頻流出(圖源自網絡)
再比如《紐約時報》曝光的Greyball技術,讓Uber能夠鎖定違反了公司合約條款的用戶,從而拒絕提供服務。并且,這一技術在某些國家和地區被用于逃避監管,避免搭載的士巡視員等執法官員,以防后者給司機開罰單或者取締該服務。
這些事件的成因,最終都指向了卡蘭尼克的好斗、藐視規則的性格特點。只要最終的結果有利于公司,那么犯錯也無所謂——無視“高績效員工”的咸豬手、逃避監管,都可以。
當一家公司成長太快,創始人很容易在轉瞬之間(主動或被動地)成為數萬人乃至十多萬人的獨裁者。而當這些創始人作出不明智的決定時,那些匆忙涌進的、簽訂了太多不平等條約的投資人雖然坐在董事會的桌子上,卻很難對他們進行阻攔。
這讓公司的判斷和管理都走向了荒謬的方向。科技網站Recode就報道過,2014年12月,一名26歲的乘客被德里的一位Uber司機強奸了。時任亞太區總裁Eric Alexander和卡蘭尼克等高管最后討論得出的結論,不是監管漏洞,也不是如何補償受害者,而是:這是Uber在印度的競爭對手Ola設的一個局。
對于這樣的管理者,你很難期待他們會對普通人的情感作出太多的合理共情,更別提維護弱者了。
另一個“標桿性”的公司則是Wework。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希望呈現出“酷”、“不拘一格”的形象,允許員工上班隨便著裝,不用上班打卡,把規則放到最寬,創造出一種大學社團的感覺(這也是很多公司互稱“同學”的來由)。創始人諾依曼一直以嬉皮士自居,留著一頭長發,開會要喝龍舌蘭,極富個人魅力。
Wework創始人諾依曼(圖源自視覺中國)
當“隨心所欲的狂歡”在Wework走向極端后,最終意味著性騷擾和犯罪大行其道。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Wework向一名女員工支付了超過200萬美金的掩口費。這名員工在一份長達50頁的文件中指出,有員工在公司活動上濫用搖頭丸、上司與下屬發生性關系,她本人也是性侵的受害者。但是兄弟會氛圍一樣的派對文化讓很多人都意識不到這有問題。
當然,推崇“兄弟會文化”的IT公司還有很多,幾乎都創造了令人極端不愉快的職場環境。
比如暴雪今年就被美國加州公平就業和住房部(DEFH)起訴,存在性別就業歧視、報復員工、薪酬不平等等數十項罪名。里面提到的具體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一些男性員工在工作日強迫女員工喝酒,并且聚眾調侃女員工醉酒失態的樣子;還有一些男性員工會在上班時玩《使命召喚》,把工作全部丟給女同事,之后又搶占功勞;女員工會因為懷孕失去升職機會、去接送孩子而被批評。
這些暴雪的男性員工,通過群體一起行動,合理化了自己的混蛋行為。但需要意識到的是,很多活動不一定那么惡劣,但卻通過群體一起活動,成為了強迫其他人執行的理由。
之前,一名阿里的前員工就曾經向20社抱怨,她不愿意總是在休息時間和上司聚餐,因為他們永遠選擇非常便宜的餐館來“憶苦思甜”。“我只是不想和領導一起吃放地溝油的蒼蠅館子”,她說道,就被認為“不合群”“只想著享受生活”“沒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在今天,中國市場上的互聯網公司擺脫青春期了嗎?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事件本身:一家互聯網企業旗下的員工,通過讓女下屬陪客戶喝酒,來讓自己的業務獲得增長。新時代的冷酷和舊時代的腐朽渾然一體。
這位女下屬之后在HRG和上級那里遭遇的冷漠,本質上是對增長和公司利益更重要的,條件反射性的認可。比如阿里鼓勵激烈的內部競爭(當然,其它公司也有淘汰機制),如果一個“高P”只在意自己的業務,而不愿意指責其他人的錯誤,就會被認為“不夠有擔當”“不夠Aggressive”,不能幫助組織進步。
在這樣的價值定義里,公司的利益永遠比個人的感受更重要。而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大廠的默認規范。
比如,所有和喬布斯工作過的人,幾乎都見過喬布斯把人罵哭。“大概有80%的時間里,喬布斯是對的”,Robert Sutton 為了他的企業管理書籍《無混蛋規則》采訪了很多在硅谷工作的人,“在這個文化里,如果你是贏家,那么做個混蛋也沒關系,這是令人非常困擾的。”
但是,互聯網公司本來應該是現存的商業組織之中最好的那一部分。這些創始人大多是熊彼得和德魯克的信徒,相信顛覆性創新、企業家精神,和目標管理,充分發揮人的自由性。他們一直在宣傳,他們改變世界,有著最優越、高效的商業模式,雇傭最優秀的年輕人。只要你足夠努力、對公司作出足夠多的貢獻,就可以得到優渥的回報、改變行業。
這樣的組織不應該一邊宣揚這個,讓員工傾盡全力來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智慧;但在另一邊依然包庇作惡的工作文化。
而且,也有人不遵循冷酷的工作方式,也獲得了成功。Y Combinator的創始人Paul Graham就在堅守“無混蛋原則”,他相信人們可以在保持友善的同時獲得成功。
他不投資混蛋的原因非常簡單:“我不想和無法令人忍受的假貨一起工作。”畢竟在很多時候,創始人和投資人的“分手”比正常夫妻更為艱難。他投資的600多家企業,為YC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在今天,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是從創業公司做起來的。在創業的時候,這些企業可能連HR都沒有。比如字節跳動早期的HR就是創始人張一鳴本人。這甚至被認為是這些初創公司競爭力的重要來源——業務部門永遠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樣的人。
這些公司,由于過于成功了、增長太快了,可能一直沒有學會如何成熟、負責任地運作一家企業。
坦誠地講,對于任何一家劇烈增長中的公司的話事人,員工是否在日常工作中和同事相處感到不舒服,絕對不會是他們考慮的第一問題,更不是大股東想要得到的第一成就。
而當互聯網可以打擦邊球的紅利消失,不顧一切地投入人力成本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我們的企業要和像谷歌、蘋果、亞馬遜等世界一流的企業比拼管理能力和對人才的吸引力時,卻沒有同樣文明水平應有的組織文化和制度保障,是驚人的。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