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市值榜,作者丨刀客,編輯丨嘉辛
大量黑天鵝事件,密集出現在2021年。
2021年3月,美國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最終修正案,劍指中國赴美上市的公司。資本聞風而動,今年上半年,中國38家公司開啟加速赴美上市, IPO數量和募資規模超過2020年全年。
他們想抓住最后的窗口期。
最終,滴滴搶跑上市事件引發了監管層的注意,一系列監管政策出臺,赴美上市通道受阻預期增加。據市值榜不完全統計,包括哈啰出行、喜馬拉雅、天鵝到家等至少24公司未能搶跑成功,要么撤回IPO,要么繼續等待。
眾所周知,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大多為新經濟公司,大多靠外部融資模式擴張,因主觀或客觀原因,未能實現自我造血成為常態。
一旦融資通道受阻,資金壓力驟升。本文試圖剖析事件成因,來研究哪些公司可能會面臨資金壓力。
2000年,是劉鋼創辦律所8年來的關鍵一年。
這一年,新浪正在沖擊納斯達克上市。中國法律對外資進入互聯網領域存在限制:禁止外資投資中國互聯網,也禁止外國公司在中國開展互聯網業務。
為了繞過這些投資限制,劉鋼幫助新浪設計了一套復雜的控制架構,成功讓新浪赴美上市。此后20余年,幾乎所有中國互聯網公司海外上市,均采取VIE架構。
這種特殊架構,雖一直被默許,但危險從沒被消除,它為20年后埋下了危機的伏筆。
今年3月,美國證券會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最終修正案,法案規定,外國發行人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要求的,將被摘牌退市。截止到2020年4月,不接受PCAOB檢查審計底稿的外國上市企業中,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企業占近90%。
顯然,該法案劍指中國企業。
之后,很多中國企業提交招股書,想搶跑到美國上市。7月1日凌晨,滴滴赴美上市,這場自2014年來中國公司在美國最大的IPO,沒有敲鐘照片,官網沒有公告,媒體少有報道,員工不發朋友圈。
次日,監管對滴滴實施網絡安全審查,暫停新用戶注冊、下架旗下25款APP。
資本市場對赴美上市政策收緊預期增強,據市值榜不完全統計,包括哈啰出行、喜馬拉雅、天鵝到家等至少24公司未能搶跑成功,要么撤回IPO,要么繼續等待。
赴美上市融資這條最容易走的路暫時被堵上了。
還有別的路可選嗎?去香港上市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案。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后,港交所越來越受到新經濟公司青睞,2020年,新經濟的公司36家上市,占了全年IPO家數的三分之一。
但對新經濟公司而言,唯一的攔路虎是港交所主板對公司盈利有要求:最近一年盈利要2000萬港元以上或連續兩年盈利3000萬港元以上;雖然港交所創業板沒有盈利要求,但創業板對大型IPO融資吸引力不強,2020年16筆超大型融資額中,主板占了63%。
此外,港股對一些新經濟體公司定價偏低,晚點報道,2021年滴滴計劃港股上市,估值約為600-800億美元,而滴滴在美股上市估值1000億美元。早在2018年,坊間傳聞稱滴滴管理層理想的估值是1000億美元,估值水平高是滴滴最終選擇美股上市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不滿足去香港上市條件,上A股可行嗎?
眾所周知,很多新經濟公司,也不符合科創板和創業板注冊制要求,他們之前準備赴美上市,都搭好了VIE結構,還有很多股東是國外資本,回A操作難度較大,需要時間也會很長。
既然二級市場好走的路都被堵死了,能不能繼續在一級市場繼續融資?可以,但更難。
“資本寒冬”已經導致二級市場中概股估值大幅縮水,中概互聯網指數就是代表大型中概股的指數,該指數從2021年最高位置,已經回落了近40%,也代表大型中概股公司估值縮水了40%。
中概股二級市場估值縮水,逐步會影響一級市場項目的估值水平,很多資本投資的一級市場項目短期壓力增大,同時資本投資意愿也會減弱。
對于計劃赴美上市的企業,今年是尤為艱難的一年。
靠融資堆積起來的商業模式,最大的風險就是資金流枯竭。
我們從24家搶跑未成功的公司中,篩選出目前不具備自我造血能力,且虧損額較大的幾家互聯網公司進行分析,看看他們在活下去這件事上,誰壓力最大誰又高枕無憂。
1、哈啰出行
哈啰出行是移動出行平臺,旗下包括哈啰單車、哈啰助力車、哈啰共享汽車等產品。公司共經過9次融資,投資方包括復星集團、春華資本、永安行等。
按照公司最新公布的招股書,2020年,公司毛盈利7.15億元,公司行政費用+營銷費用+研發費用高達18.2億元,其中研發費用為6.82億元,造成運營虧損11.5億元。
目前公司的現金流狀態是: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受限現金到2020年底還有19.2億元,2020年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出為19.55億元,如果沒有新的融資,目前現金流只能維持一年。
2、喜馬拉雅
喜馬拉雅是一個全新的電臺互動應用。公司共進行6次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高盛、華山資本以及春華資本等。
按照最新公布的招股書顯示,公司2020年毛利潤19.85億元,運營損失卻高達6.47億元,主要原因是銷售和營銷費用支出過多,2020年為16.8億元,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9.4億元和11.96億元。
財務數據方面,營收增速較快,尤其是2020年,虧損略有收窄,2020年末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受限現金有11.52億元,2020年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出為5.97億元,如果沒有新的融資,目前現金流能維持兩年。
3、群核科技
群核科技是酷家樂的母公司,酷家樂屬于互聯網家裝行業的第一梯隊。
公司共進行了7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順為資本、云旗幟布、經緯中國、IDG資本、紀源資本等。
根據公司最新招股書顯示,2020年公司毛利2.37億元,營銷費用和研發費用分別高達2.19億元和2.7億元。
公司現金流情況還算良好,截止2020年底,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受限現金還有8.48億元,2020年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出為1.9億元,現金流壓力不大。
4、天鵝到家
天鵝到家,原名58到家,提供上門服務為核心業務的到家服務平臺。58到家分拆之后,2020年9月完成戰略投資,紅杉資本領投。
最新招股書顯示,2020年公司毛利潤2.78億元,運營損失卻有6.33億元,最主要的支出是高達6.04億元的銷售和營銷費用,該費用三年綜合高達13.9億元,公司三年運營虧損18.35億元。
銷售和營銷費用很大一部分是用作廣告支出,天鵝到家打廣告力度比較大,而公司2020年底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受限現金只有5.09億元,后期現金流很難繼續支持這種燒錢模式;2020年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出為5.29億元,目前的現金流已經不足以維持2021年的運營。
但在7月13日,天鵝到家獲得了近億美元融資,加上之前的賬面資金,可以讓天鵝到家維持兩年的運營。
5、Soul
Soul APP是一款陌生人社交APP,主要根據圖片、音樂等興趣匹配進行交友。最近融資未顯示融資金額和融資方,但Soul股東里有騰訊和元生資本。
根據最新招股書顯示,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4.98億元,其中營銷費用高達6.21億元,運營虧損4.89億元。
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大增4.2億元,營銷費用也大增4.17億元,存在花錢打廣告做收入的情況,但效果不理想,1元的營銷費用只獲得1元左右的營收。
2021年一季度末,Soul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價值為4.75億元。按照2020年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產生的凈流出2.02億元來計算,這些資金尚能維持兩年的運營。
和天鵝到家一樣,Soul在2021年6月18日融資1.69億美元,目前資金壓力尚可。
6、火花思維
火花思維是一家3-9歲兒童數學在線教育平臺,為3-9歲兒童提供數理邏輯、專注力等視頻互動課程,共進行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紀源資本、金沙江創投、紅杉中國、IDG資本以及山行資本等。
公司目前持有大量的資金,2021年一季度末,賬面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5.42億元。2020年,火花思維基本能夠實現自我造血,對資金的需求很小。
不過公司有遞延收入12.17億元,預計是提前收取的學費,因為教育培訓活動,可能在2021年無法進行,也會消耗一部分現金流。
只不過,教育培訓行業面臨嚴監管,火花思維只能進行轉型,這25.42億元能燒多久,仍是一個謎。
目前被堵死的融資通道還會打開嗎?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時間問題。至少在通道打開之前,對于目前不具備造血能力的公司,不得不面臨一個選擇:擴張還是收縮。
選擇擴張,是互聯網及新經濟公司保障或者迅速占有市場地位的既有打法,但前提是現金流充沛,否則會出現現金流枯竭。
最壞的結果若是兩年內不能上市,為了維持運營,就必須繼續融資,但是,這些公司估值目前普遍過高,如果再融資,按照什么樣的估值,會是新進入資本和老資本博弈的重點。
另一方面,很多公司也面臨著早期資本退出需求。
資本投資企業的資金主要靠發行私募股權基金募集,基金募集對基金的存續期限有嚴格的要求,私募股權基金存續期一般為10年,基金成立3到5年是投資期,后5年是退出期(只退出,不投資),基金在投資企業2到5年后,會想方設法退出。
通常而言,資本在投資企業的時候,與公司有上市對賭協議,協議規定幾年內必須上市,不然,公司或者創始人有回購股份的義務。
萬達私有化回A就是一個上市對賭的例子。
2016年,萬達商業開啟私有化回A進程,跟私有化資本簽訂了2018年A股上市的對賭協議,因為政策原因,房企A股上市融資大門關閉,導致對賭失敗,王健林不得不變賣資產,回購資本手中的股份。
滴滴匆忙上市,部分原因是資本有退出的需求。
如果公司選擇收縮,是在困難時期最安全的對策,但面臨的可能會市場地位下降,增長放緩,進而影響再次上市的估值水平。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納指崩盤,207家美國互聯網企業,74%現金流為負,51家的現金在12月內燒完,連亞馬遜也只能再撐十個月。
大量企業沒有挺過這個“冬天”。
非常時期,沒有最完美的選擇,如何活下去,如何踩對歷史進程的節點,考驗著每一家公司操盤手的智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幸運,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困難。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