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聞旅,作者丨郭鴻云
漫步在城市喧鬧的夜市,品嘗小吃街誘人的美食,看一場絢麗的煙火秀或者一場沉浸式演藝表演,白天熱鬧的景區一直運營到深夜,各種夜游項目精彩紛呈,狂歡與笑聲充斥在耳邊……約上三五好友一起開啟“夜”的精彩,誰能拒絕這樣的夜間歡樂,誰又會錯過這一波夜經濟發展的紅利?
事實上,關于夜間經濟的布局從國家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都已經擺在了重要位置。7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1年全國文化和旅游消費季活動》的通知中就曾提到,要堅持“地方為主、企業自愿,廣泛動員、互利共贏”原則,引導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積極參與,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的前提下,共同舉辦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系列促消費活動,促進消費市場復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自2020年5月國家首次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發展夜經濟、促進夜間旅游項目建設就成為踐行該戰略的重要抓手,旅游目的地城市以及文旅企業更是積極響應和為布局夜間旅游活動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傳統的夜間消費活動主要以餐飲、購物為主,小吃街、購物街及商場成為一個城市晚上最為熱鬧的聚集區,而以游船、演藝、燈光秀、景區夜游等夜間旅游項目為代表的文旅活動,不僅大大豐富了人們的夜生活,也成為目的地及景區增加過夜游客以及延伸消費鏈條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來源文旅部官網
不久前文旅部還曾發出通知,明確提出要分批次遴選、建設200家以上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對于目的地城市及景區而言無異于一次新的發展機遇,不論是已經小有成績的夜經濟城市還是更多二線甚至三四線正在起步的城市,都需要去思考該如何抓住這一促進文旅產業發展的“新風口”。
所謂的“夜間經濟”其實早已存在,這一概念最初是20世紀70年代英國為改善城市夜晚空巢現象提出的經濟學名詞,泛指從當日晚上六點到次日凌晨六點之前所發生的服務業類經濟活動。
發展到如今已經是衡量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構成,也是提升城市消費需求、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力舉措。不夸張地說,夜間經濟的繁榮程度已被看作是一座城市經濟開放性、便利性和活躍性的關鍵因素。
相較于國內,國際城市的夜間經濟發展更早也更為成熟,很多城市已經沉淀了自己獨特的夜生活文化,據統計截至2019年10月,國際上明確發布夜間經濟政策的國家和地區50多個,國際城市夜間經濟進入繁榮發展階段。
以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英國倫敦為例,早在1995年時就將發展夜間經濟納入了城市發展戰略,具體模式上主要由酒吧、飯店、音樂廳、劇院等組成,“酒吧文化”“博物館之夜”等更是成為當地重要的城市文化和夜游標簽。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夜間經濟占到英國GDP的6%,同年倫敦市的夜間經濟收入達263億英鎊,預計到2030年將達300億英鎊。
此外,澳洲悉尼、法國里昂、泰國曼谷、美國紐約等知名國際旅游城市,發展夜間經濟也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如悉尼很早便將激發城市夜間活力提上日程,并出臺了專門的城市夜間經濟發展規劃、設立了夜間經濟委員會,指導夜間經濟發展;紐約更是被稱為“不夜城”,超過半數的紐約人一周會有1-2次夜間外出,35%的一周有3-4次夜晚外出。
回歸到國內,我國鼓勵發展夜間經濟也已經有十余年時間,早在2004年,山東青島市委就率先提出了大力扶持發展青島夜經濟的可行性計劃。隨后寧波、廈門、上海、南京等城市也陸續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結合城市情況進行了特色化的夜經濟發展探索。
直到2016年,我國夜間經濟規模得以飛速發展,據《2021中國夜間經濟最新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夜間經濟發展規模超過30萬億元,預計到2021年將增至36萬億元,2022年突破40萬億元。
與國際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側重稍有不同,鼓勵夜間文旅項目發展成為我國城市發展夜經濟的重要核心之一,特別是在疫情影響下,激發文旅消費潛力成為刺激國內經濟反彈的重要方式。今年年初,瞭望智庫聯合騰訊共同編寫了《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20)》,從夜經濟傳播力、創新力、產業規模、商圈流量四個維度綜合分析排名在前的重慶、成都、長沙、青島、北京、上海、深圳等都是當下熱門旅游目的地,也有各自極具特色和標志的夜游標簽。
比如上海的新天地、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無人機水幕光影秀,重慶的洪崖洞、長江夜游,成都的寬窄巷子、夜游錦江,長沙的天心區夜市、橘子洲煙火等都成為吸引消費者停留腳步,旅游必體驗的熱門項目。
而在鼓勵程度上,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我國各省市區出臺鼓勵發展夜間經濟相關政策逾100項,出臺政策數量和出臺主體遠超2019年,如北京市商務局印發《北京市關于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推出十三項具體舉措,力爭將北京打造成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夜京城”消費品牌;上海出臺《關于上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借鑒國外城市經驗推出“夜間區長”和“夜生活首席執行官”制度,由各區分管區長和具有夜間經濟相關行業管理經驗的人員分別擔任;重慶市則發布《關于加快夜間經濟發展促進消費增長的意見》,提出發展夜間經濟的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業態多元、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管理規范、區域協調發展、商旅文體深度融合的“1+10+N”夜間經濟發展格局。
國家層面也先后多次發布通知提及鼓勵發展夜經濟和夜游項目,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要求穩步推進文化和旅游消費工作,并特別提到發展假日和夜間經濟,大力發展夜間文旅經濟,建設一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2021年7月初,文化和旅游部再次發布通知明確要分批次遴選、建設200家以上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這也意味著,發展夜間旅游促進文旅消費已經不僅僅是景區目的地自己的事情,其重要性與迫切性也被再一次抬升。
城市夜間旅游項目包含的種類很多,包括表演型、參與型、觀賞型等幾大類,然而隨著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對于產品與體驗要求的升級,原本的項目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年輕、自由、收入高、消費多樣化的新消費群體的需求,特別是在疫情影響下,高品質與強體驗的夜游項目需求成新的消費方向。
基于依托的載體及呈現方式,夜間旅游模式主要可以劃分為休閑街區模式、景區夜游模式、旅游演藝模式、燈光秀模式以及民俗節慶模式,也成為帶動旅游業務、帶動夜經濟的重要組成,具體來看:
1、景區夜游模式
景區夜游是指景區在日間游覽的基礎上,開展夜間游覽活動,充分利用景區現有資源、設施和服務等條件,通過增加夜間照明設備、燈光設計、實景演出、3D投影、主題水秀、互動裝置、造景和夜間活動等,為旅游者提供全新的夜游體驗。
主題公園是發展夜游項目最具代表性的場景之一。
例如,今年7月份,海昌海洋公園發布“海昌·夜時光”產品生態體系,構建了海·妙宿、海·私宴、海·夜游、海·夜秀、海·夜娛、海·夜購6大子品牌系列,用系統性思維打造夜間經濟產品,填補當下“看+玩+吃+住”多元化整合型高端夜游產品在市場上的空缺。
事實上,“海昌·夜時光”對國內夜經濟,形成了正面、積極的市場助力:一方面透過不斷豐富的夜間產品,挖掘夜間消費能力,打造復合型夜經濟產業鏈閉環,推動旗下項目所在的9座城市及周邊地域的夜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用差異化、系列化、創新化的夜間消費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沉浸化的文旅體驗。
以“海·妙宿”的明星產品——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的“海洋鯨奇夜”為例,與傳統的海洋館夜宿不同,“海洋鯨奇夜”將夜宿環節設置于全球唯一的7度傾斜式沉浸大展缸前,大小朋友們可以與魔鬼魚、海龜等上萬只海洋動物一同入眠。在兩天一夜的旅程體驗中,游客將從“吃、住、游、學、娛”等多方位開啟沉浸式海洋探索之旅。
游客入園后,將在講解專員的帶領下游覽南極企鵝館、海獸探秘館、冰山北極館、火山鯊魚館等動物展示場館,和北極熊、白鯨、帝企鵝等三萬余只極地海洋動物邂逅,并針對性地學習科普知識。游客可以在企鵝餐廳享用特色美食,一邊欣賞海洋動物們的睡姿,一邊在科普角深入了解更多海洋科普知識。過程中,還能觀賞到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夜間獨有的“海天鯨艷·水幕光影秀”、山海“鯨”夜間花車巡游等;入夜后,在7度傾斜式沉浸大展缸前,游客將在自己動手搭建的帳篷內,與上萬只海洋動物共眠。第二天,游客可以繼續開啟在園內的玩樂旅程。
根據海昌海洋公園披露的數據,今年景區夜場的推出,整體延長公園經營時間3-4小時,因此日場客人園內停留時間延長,增加園內消費機會的同時,夜場入園人次有望增加30%。其中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夜場二次消費收入占夜場開放期間二次消費總收入的20%;夜場開放期間,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度假酒店入住率較非夜場期間提高20%以上。
2、休閑街區模式
旅游休閑街區是指具有鮮明的文化主題和地域特色,具備旅游休閑、文化體驗和公共服務等功能,融合觀光、餐飲、娛樂、購物、住宿、休閑等業態,能滿足本地居民與游客游覽、休閑等需求的街鎮。
典型代表如湖南長沙天心區。據了解,作為長沙的中心城區,天心區轄區內“五一商圈”的夜間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擁有商業街20多條、商業網點2萬多個,商業綜合體占全市三分之二以上,培育了“超級文和友”、“茶顏悅色”、“黑色經典”、“果呀呀”、“盟重燒烤”等眾多網紅品牌。自2019年9月起,天心區夜間經濟服務中心在黃興南路步行街黃興廣場正式啟動運行,每天20時至次日凌晨2時,采用駐點辦公與巡查辦公相結合的工作方式為夜間經濟工作保駕護航。
到2020年,該區市場主體比上年增加24.41%,商業綜合體占全市三分之二以上,五一商圈躍居全國11個核心城市最核心商圈客流量第二位。? ?
3、旅游演藝模式
關于旅游演藝目前業內并沒有明確的概念界定,一般意義上來講,旅游演藝是常駐于旅游景區或目的地,以游客為主要觀眾受眾,綜合運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結合聲光電效果,以表現特色文化背景或民俗風情為主要內容的主題商業演藝活動。
國內山水實景演藝開山之作非《印象劉三姐》莫屬,此后隨著科技與技術的進步,旅游演藝呈現形式與產品業態不斷更迭創新,成為游客夜游最具吸引力的項目之一。以今年最被關注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為例,這是由建業集團攜手王潮歌導演共同打造的戲劇幻城,也是中國最大的戲劇聚落群,擁有3大主題劇場、3場震撼大劇、2場夜間大秀、10座微劇場、20多個情景戲劇空間,有超過33個演出地點近800 位專業演員 700分鐘不重復的演出,單日演出可達125場、4000多分鐘。
據初步統計,開業后的首個端午假期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共接待游客2.3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713萬元。
來源只有河南戲劇幻城
4、燈光秀模式
燈光秀作為一種嶄新的城市亮化手法,在城市化進程中必將發揮重要作用,它賦予了光新的含義,使光舞動起來,并與聲、像、水、影等多種元素組合,使城市亮化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因為文化是不可復制的,每個地方都擁有其獨一無二的地域文化內涵。
除城市燈光表演形式,景區打造燈光項目吸引游客夜間游覽變得越來越常見。以蘭州黃河樓景區推出的《大有蘭州》燈光秀表演為例,該項目是蘭州市和保利旅游重點打造的文旅項目,分為源之大河、金之大城、蘭之大樂、合之大州四個篇章,利用30多臺大功率激光投影機及最新的投影播控技術,用影像覆蓋整個黃河樓東面塔樓及東廣場臺階平臺部分,結合激光、燈光、霧機等舞臺效果,通過演員的互動表演及舞蹈演藝,營造一個震撼的演藝光影秀。而《大有蘭州》的公演也為帶動當地旅游業態發展做出了貢獻,根據統計數據,國慶、中秋 " 雙節 " 假日期間,蘭州接待國內游客 285.87 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 20.03 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 82% 和 83%,高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恢復水平。
來源蘭州文旅
5、民俗節慶模式
基于我國悠久的發展歷史與文化積淀,傳承保留下來許多重要的民俗節慶活動,而這些民俗節慶也成為展現民族文化的窗口,延續至晚間各具特色的慶祝活動近年來也被人們廣泛關注和利用,如元宵節燈會、中秋節賞月、火把節等。
以火把節來說,火把節的起源與人們對火的崇拜有關,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在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其中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申報的火把節已經被申請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成為兩地吸引游客重要亮點。
以2018年涼山彝族火把節來說,據官方統計數據,前4天時間,涼山吸引了超過215萬游客前來,旅游收入達10.79億元,其中,僅8月5日晚的狂歡夜,就有超過37萬人參與“玩火”。?
當然,除傳統夜間旅游項目外,近年來基于年輕消費群體的夜間旅游項目也在層出不窮的冒頭,比如與劇場式特色演藝相結合,主打漂移式多維體驗的武漢知音號游輪;與劇本殺相結合的景區夜游活動體驗等,夜間旅游可以挖掘和進步的空間還非常大。
盡管目前文旅市場的創新與變革正在不斷的發生,但發展夜間旅游仍有諸多瓶頸待突破,夜間旅游在豐富游客游玩體驗的同時,激發消費潛能也是重要目的之一。特別是在景區,從收入構成上來看,門票依然是大部分景區收入的來源,發展夜間旅游除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外,更大意義還在于能形成二次消費,完善收益結構。
不久前,攜程曾發布《2021上半年旅游夜經濟報告》,根據報告內容顯示,今年上半年,用戶人均夜游次數達1.3次;人均消費達187元,同比提升約25%;上半年夜游景區及玩樂門票銷量同比增長469%。
今年"五一"黃金周、端午節,夜游門票訂單量對比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約1.5倍、3倍。
這些數據都表明夜間旅游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這也意味著游客對于夜游產品的豐富度、體驗度以及夜游產品整合升級不斷提出新的需求。特別是隨著客群逐漸年輕化、親子化、高端化,單一結構的產品很難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人均消費187元對于夜間旅游應該產生的經濟效益而言,還遠遠不夠。
此外,夜間旅游產品還面臨著同質化嚴重的難題,融合“看+玩+吃+住”多元素、沉浸式、整合型產品在當前市場還比較空白,高端品質產品需求才是當下市場需彌補的重點。攜程發布的報告數據還顯示,2021年上半年,搜索量增長超100%以上的夜游項目幾乎都與“多元化”、“沉浸式”等關鍵詞分不開,如: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海洋鯨奇夜)、龍門石窟(夜游龍門石窟)、瘦西湖(“唐詩主題”大型沉浸夜游項目)、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夜間音樂節)、黃果樹瀑布(沉浸式光影視覺盛宴)等是游客喜愛搜索的熱門深度夜游項目。
據海昌海洋公園方面介紹,其推出的“海昌·夜時光”產品生態體系正是融入了自身作為主題公園景區對于未來夜經濟升級的看法,這使得該系列夜游產品與以往的項目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文化內涵更豐富,海昌結合自身深耕海洋文旅的資源與優勢,在產品矩陣中大量融入海洋文化;堅持高質量、高水平,海昌在研究消費者的游玩訴求和社交訴求后,積極打造高端、沉浸式的主題夜產品,包括鯨夢CLUB海洋實景酒館、水母酒吧、海天鯨艷·無人機水幕光影秀、機甲巡游等。最重要的是,該系列項目貫徹了高端化、一體化運營理念,用系統性思維打造夜間經濟,覆蓋夜間經濟的全產業鏈,填補了夜經濟領域高端產品的空缺。
來源瘦西湖公眾號
揚州瘦西湖風景區著力打造的“二分明月憶揚州”唐詩主題全景沉浸式夜游項目同樣是聚焦“凝練地方特色、提升游客體驗”,因地制宜地融入了古琴、洞簫、舞蹈等演藝形式,并將全息投影3D MAPPING、AR等科技手段融入其中,創造景、情、境完美融合的場景,提升游客體驗。
除了豐富產品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以及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對于發展夜間旅游也同樣十分關鍵。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夜間交通網絡,延長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等運營時間,構建多元化乘載途徑,方便游客集散;
另一方面有統一規劃夜游發展目標,助力旅游企業有的放矢的開展夜游項目建設與發展。
特別是建立200家以上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政策發布后,集群式的夜游項目發展更加有利于激發夜間經濟與夜間消費的活力。更重要的,需要建立健全游客消費維權機制,一旦產生問題糾紛,可以第一時間快速解決。
據了解,目前海昌海洋公園旗下9城10園,正積極參與及申報“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江西九江廬山牯嶺街歷史文化街區也正在申請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暨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并且進入省文化和旅游廳檢查組實地檢查階段。基于夜間旅游的新一輪文旅產業升級正在潛移默化的發生,認清趨勢,抓住機遇對于目的地政府以及旅企而言,至關重要。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城市夜間經濟發展的國際經驗與啟示》,作者:劉晨,鈕欽
[2]《文旅融合促進湖南城市夜間旅游創新發展研究》,作者:羅文斌、謝東旭、丁德孝、張辛欣
[3]《城市夜間旅游產品定義及分類》,作者:顧至欣
[4]《城市夜間經濟研究綜述》,作者:靳泓,應文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