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貓頭鷹情報局,作者丨勃問,編輯丨熙熙
本月的第一周,比亞迪股價再度暴漲,首次突破了每股300元大關,總市值達到8683億元,超過巨型央企中國石油,躋身A股總市值前十。同時,比亞迪的動態市盈率高達914.55,已經超過了特斯拉市盈率的3倍多。
從去年開始,受益于新能源車行業的火爆,比亞迪的股價就進入了爆發期成為了國內市值最高的車企,被很多股民親切地稱為“車茅”。進入到2021年之后,隨著各大行業的“茅”們股價不斷回撤,比亞迪反而繼續爆發,今年以來比亞迪的股價漲幅超過55%。
然而,市值暴漲的另一面,比亞迪卻深陷“碰撞門”的風波中。在一場汽車碰撞測試中,比亞迪旗下漢EV在測試48小時候,突然發生起火。
一面是起火的新能源車,一面是屢創新高的股價和高出天際的市盈率。這不禁讓人懷疑,在新能源的巨大風口下,市值超過中石油的比亞迪,到底是真實力還是風口之下的虛胖?
8月9日開盤,比亞迪股價早盤大幅下挫。截至發稿,比亞迪報每股291.99元,跌幅達到3.79%。
7月24日,汽車媒體“懂車帝”的碰撞測試中,比亞迪的漢EV和北汽的極狐阿爾法S。試驗后,比亞迪漢EV車身受損嚴重,駕駛室潰縮、車頂框架完全變形、車門未打開、假人損傷。48小時后,意外發生——碰撞靜置的比亞迪漢EV,突然起火燃燒。
之后,比亞迪官方立刻回應。
比亞迪方面稱,視頻中碰撞車輛的冷卻液顏色為紅色,與漢EV量產車的冷卻液顏色紫色完全不同,懷疑碰撞車輛被更換了具有導電性的冷卻液,在碰撞后冷卻液滲漏,造成線路短路,并引起燃燒。同時比亞迪也質疑懂車帝的碰撞是非主流、非權威的,也不是國家及行業標準。
言外之意就是,測試結果不具參考性,比亞迪不服。
不過,很快就有網友出現打臉比亞迪,稱自己買到的比亞迪漢就是紅色冷卻液,紫色冷卻液和紅色冷卻液僅僅是批次不同所造成。
雙方你來我往,各執一詞。但無論如何,漢EV碰撞起火卻是既定事實,比亞迪此前一度引以為傲的刀片電池也在起火面前,變得不那么具有說服力。
作為為數不多同時涉足整車和電池兩大核心領域的主機廠,比亞迪在新能源產業的優勢是明顯的。事實上,在開始整車業務前,比亞迪在電池領域就深耕多年。早在2002年,比亞迪憑借著磷酸鐵鋰電池產品,成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
不過從2017年起,隨著新能源車對于續航和電池能量密度的需求越來越高,以及國家新能源政策的變化,三元鋰電池的技術路線越來越受到主機廠的青睞。由此,比亞迪的護城河開始被寧德時代瓦解。3年時間,寧德時代市值火箭式飛升,已經突破萬億,將比亞迪甩在了身后。
為了重鑄護城河,比亞迪在2020年4月推出刀片電池技術。刀片電池”實際上是將磷酸鐵鋰電池通過模塊化的結構解決其電池能量密度不足的問題。通過電池結構性創新,比亞迪將單體電池像刀片一樣,插入到電池包。由于減少了冗余的模組,刀片電池實現了更高的體積利用率,讓刀片電池能量密度能夠達到三元鋰電池的同等水平。
隨后,比亞迪又公開展示了刀片電池的“針刺試驗”?!搬槾滩黄鸹稹?、“經過嚴苛檢測”、“安全”、“能量密度高”等關鍵詞一度成為刀片電池的標簽。同時,搭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高端車型漢EV,上市之后實現連續4個月的銷量的攀升。
然后,在懂車帝實驗中的這一撞,刀片電池的安全性被實實在在地撞出了問題。此外,除了冷卻液和電池安全外,車身安全也是此次輿論的另一個焦點。
拿到C-NCAP和中保研碰撞雙五星認證的漢EV,在測試中出現了機艙潰縮嚴重、防撞梁斷裂、A柱明顯變形,碰撞后車門未解鎖,雙閃未打開(低壓系統斷電),而且不僅是主駕駛位置,就連副駕駛位置也出現變形。
比亞迪在此次碰撞中為何會自亂陣腳呢?主要原因是漢EV對于比亞迪品牌而言,太過重要。
比亞迪漢EV無疑是現階段汽車界的明星產品,單一車型占據了企業超過20%的份額,同時比亞迪漢也是自主中高級車中罕見月銷破萬的產品,其對比亞迪品牌形象沖高,乃至對自主品牌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同時,從二級市場來看,公司市值與高溢價產品呈正相關,比如蔚來、理想的產品定位,均走著高端化的路線。比亞迪想要持續性向上突破,就必須在中高端車型上尋求突破。這也是為什么比亞迪漢能夠引起強烈關注的一個重要因素。
然而,此次的起火無疑在某種程度上,將比亞迪的中高端車型弱點徹底暴露出來。于是,市場開始關注,市盈率超過特斯拉3倍多、市值超過中石油的比亞迪,到底真實力還是虛胖?
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了。而比亞迪的股票的上漲,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新能源市場的走俏。
從2020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權限大漲。從上游的鋰電池和光伏,再到下游的整車制造和銷售,相關概念均成為投資界的熱門標的。
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里,中證新能源汽車指數(從滬深市場中選取涉及鋰電池、充電樁、新能源整車等業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從 2760 點左右漲至 6000多點,累計漲幅高達120%左右。
截止 8 月 7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為 543.88 元,在過去一年之內上漲 165%,其創始人曾毓群也因此多了 " 中國汽車首富 "、" 福建首富 "、" 香港首富 "、" 中國第二大富豪 " 等頭銜。而繼寧德時代之后,比亞迪成為第二家躋身 A 股總市值前十的新能源汽車概念股。
從過往屢次的板塊輪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A股市場的投資邏輯一向是情緒大于理性,市值高企往往并不一定代表估值合理。這樣以情緒為主導的市場,才造就了比亞迪堪稱奇跡的近“1000倍市盈率”,超過特斯拉3倍多、茅臺25倍、阿里巴巴43倍、騰訊50倍。
但是,從過往屢次的輪動中,還有一個事實是:情緒終究會有退潮的一天。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