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有多火?又一家整形連鎖集團赴港IPO了。
投資界獲悉,伊美爾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這是一家大型整形美容連鎖集團,目前旗下共擁有9家醫院,一年進賬8個億。這是繼愛美客后又一家醫美公司赴港上市。
伊美爾的創始人是一位57歲男人汪永安。他大學時念的是新聞學專業,畢業后在中國化工報社做了多年記者,而后開始經商。1997年,汪永安嗅到了整形美容的商機,做起了醫美的生意,后來引進國內首臺強脈沖光激光器,取名為“光子嫩膚儀”,正式開起了整形醫院。一路走來,伊美爾身后出現華平投資、愉悅資本、華泰證券、鼎暉投資等知名機構的身影。
顏值即正義,在顏值經濟下,越來越多90后、00后開始關注自己長的好不好看,而整形美容一筆費用動輒就幾千上萬,堪稱一門豪賺的生意。所以我們看到,僅僅玻尿酸就撐起了兩家市值千億的巨頭華熙生物、愛美客。醫美的造富神話,令人咋舌。
記者轉行開整形醫院
曾炮制“國內第一整形美女”,轟動一時
站在伊美爾的背后,是一位鮮少露臉的男人汪永安。
出生于1964年,汪永安在22歲從中國人民警官大學(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后,選擇做一名記者。從1986年到1990年,他一直就職于中國化工報社。或許是由于工作中經常與化工打交道,1990年底,汪永安跨行跳槽到全球500強企業美國孟山都公司,擔任首位駐華業務代表,而后又相繼做過外貿、投資、股票操盤手,履歷十分豐富。
1997年是伊美爾故事的開端。彼時,國內一批率先富裕起來的人們受外來文化影響紛紛開始追求美容,國內整形市場需求噴發,民營醫療正式獲得合法地位。那個時候,以八大處整形外科醫院為首的公立醫院醫生開始走穴,同時黃寺整形外科醫院開設相關培訓班,一場自公立醫院到民營機構的醫美人才復制,就此開始。
出于媒體人和商人的雙重敏銳,汪永安迅速捕捉到:中國醫美的春天到了。1997年,他創辦了北京中恒健醫療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也就是伊美爾的前身,和同學李斌合作干起了醫美相關設備的租賃、銷售和代理生意,與公立醫院的相關科室聯合經營獲利分成。這種模式迅速獲得成功,汪永安積累了一筆不小的財富。然而好景不長,2000年一道關于有條件限制合作辦醫的政策出臺,讓汪永安的生意一下子熄了火。
遭受挫敗的汪永安不甘心,正巧此時得知美國有一種激光強脈沖皮膚治療儀的設備,剛剛在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進行了大量臨床試驗,這種設備不僅可以用來治療皮膚病,還具有美膚的功效。
他又一次嗅到商機,很快專程赴日考察,并于2001年將該設備引進國內,為了突出美容效果,汪永安特地將其取名為“光子嫩膚儀”,這也是國內首臺強脈沖光激光器。這一年,汪永安用剩下的錢在北京買下了一家300平米的鄉衛生院,創建了自己的第一家整形醫院。
圖注:伊美爾官網
然而,新事業起步沒多久,汪永安又一次遇到了危機。2003年,SARS病毒爆發,大家紛紛不敢出門。汪永安回憶:“那時根本沒有客戶,我們到報紙上去買‘豆腐塊’廣告宣傳,甚至為了開張去給外企做100元/人的入職體檢業務。”
這一次,他想盡辦法為伊美爾續命,后來在醫美界和輿論場影響深遠的“人造美女”運動由此轟轟烈烈展開。也是在2003年,伊美爾發起“美人制造工程”活動,旨在通過多次免費手術,將一個相貌平平的女性打造成五官精致完美的人造美女,以此來達到宣傳整容效果和推廣醫院業務的目的。
經過除眼袋、隆鼻子、腰部吸脂、提臀、去皺、隆胸等十幾項整形手術后,一位側面酷似電影明星,身材凹凸有致,長著鵝蛋臉、丹鳳眼、櫻桃口的美女出現在公眾的面前,她就是“國內第一整形美女”郝璐璐。
郝璐璐的示范效應十分明顯,轟動一時,外媒爭相報道這是“中國女性的巨變”,伊美爾不僅成功挽救了業務頹勢,還在國內掀起更大一波“變美”熱潮。時至今日,伊美爾由一家鄉衛生院發展成國內排名第四的頭部玩家,如今更是奔赴港交所上市。
一年進賬8個億
手握50%的毛利率,卻長期不賺錢
“男人茅臺、女人醫美”,醫美向來是資本風口。成立24年,伊美爾靠什么撐起一個IPO?
資料顯示,伊美爾是一家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大型整形美容連鎖集團,業務覆蓋整形美容、形體雕塑、注射整形、激光美容、中醫美容、口腔管理等領域,提供的服務主要包括:1、醫療美容非手術服務,主要包括注射美容診療及能量美容診療;2、醫療美容整形手術。
所謂醫療美容非手術服務,通俗來說便是輕醫美項目,包括注射肉毒桿菌、玻尿酸填充和熱瑪吉、皮秒、激光、光子嫩膚等,今年大熱的少女針、童顏針便屬于這一范疇,由于不用“動刀”,且方便快捷,例如打上一針不用特地休息就能立即返回工作和生活,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
而醫療美容整形手術則是為了改變面部或身體各個部分(例如鼻子、胸部)的外形而進行的侵入性手術,相對而言風險較高且經濟負擔更重。招股書顯示,伊美爾的注射美容和能量美容每次診療的平均費用大約在一兩千人民幣左右,而需要進行手術的診療平均費用則普遍在七千人民幣以上。
盡管客單價低,但由于消費人數較多、消費頻次較高,輕醫美項目占據了伊美爾營收大頭。2018年-2020年,伊美爾營收分別為6.61億元、7.39億元、8.11億元,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0.8%,其中三年輕醫美收入分別為4.51億、5.16億和6.0億,營收占比達到68.2%、69.9%、73.9%,呈上升趨勢。
從毛利率來看,伊美爾2018-2020年度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3.7%、51.6%和53.6%,相比于動輒7、80%甚至90%的醫美明星企業來說,并不算高。分析其結構,占據業務營收近50%的注射美容診療,毛利率僅有48%,成為拉低整體毛利率的主要原因。業內人士分析,注射美容診療業務主要靠賺取消費者與醫美產品出廠價之間的差價,為了獲取市場,定價權較弱,毛利率難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伊美爾的凈利更不如人意。這家在外界看來端著“金飯碗”的醫美巨頭,卻一直沒掙到錢。從2018年虧損1億,擴大到2019年虧損1.18億,直到2020年才開始扭虧為盈,這時凈利潤也僅有828.6萬。
從伊美爾披露的成本構成來看,銷售及管銷開支占比較大:2018年2020年,分別為1.99億元、2.19億元和1.88億元,占同期持續經管業務收益的30.1%、29.7%、23.1%。據了解,在國內醫療美容機構中,運營成本和開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便是獲客成本,伊美爾也提到“我們銷售和管銷工作的成效直接影響我們的收益及盈利能力”。
醫美領域正迎來一波大爆發。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中國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776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0年的117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10%,預計2025年將達到2781億元。而當前與之相對應的卻是醫美亂象頻發,“黑針劑”、“黑醫療設備”、“黑機構”、“黑醫生”、“黑渠道”,每個環節都存在安全隱患。
公開資料顯示,伊美爾及其子公司就曾多次收到監管罰單,原因主要包括違法發布醫療廣告、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使用未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書的醫療器械等。
對此,伊美爾在風險因素中提示,公司的成功和持續增長高度依賴品牌形象,任何有損其品牌形象的事件,將對業務和財務造成重大不利影響。由此可見,伊美爾未來還應在保證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尋求提高收入和降本增效。
浮現多家VC/PE身影
一路走來,伊美爾也收獲了多家VC/PE的支持。
資料顯示,此前伊美爾經歷過四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華平投資、愉悅資本、華泰證券、鼎暉投資等。2014年,華平投資投資伊美爾。2015年,愉悅資本及華泰瑞合加入投資。2021年,鼎輝投資、瑞勝順聯參與投資,愉悅資本再次加碼投資。
其實,此次赴港遞表并非是伊美爾沖擊資本市場。2016年11月,伊美爾醫療通過在新三板掛牌募資1000萬元,四個月后,伊美爾醫療便終止掛牌。伊美爾醫療方面稱,摘牌是處于公司發展戰略考量后做出的決定。
股權方面,汪永安、汪牧遠父子為伊美爾醫療的控股股東。IPO前,汪永安直接持股28.88%,汪牧遠直接持股1.34%,兩人通過安健恒遠持股19.09%,合計控制伊美爾醫療58.43%。
機構股東中,華平投資持股22.29%,為伊美爾第一大外部股東,愉悅資本通過珠海悅和、蘇州悅涵分別持股6.68%、0.85%,華泰證券通過華泰瑞合持股3.82%,鼎暉投資合計持股4.62%。
“伊美爾從誕生之日起,企業就有一個信條,要么自己成為巨人,要么是和巨人站在一起。”汪永安曾表示。選擇華平投資,伊美爾正是看中了這家知名PE的投后管理能力。
華平投資合伙人、中國醫療健康投資負責人方敏曾表示,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像醫療美容這樣之前看來屬于小眾的產業,正在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新中產階級的崛起將會將醫美產業帶到一個新的時代,市場競爭也將會從上半場的爭奪量的比拼,進入到下半場追求質的優劣。誰能夠把握住這樣的趨勢,能夠做到真正尊重客戶,誰就會贏得市場。
“醫美市場本身的封閉性以及復雜的產業鏈使得公眾對這個行業存在較大的不信任,伊美爾成立以來,在品質、誠信和服務領域做到了行業最優的水平。同時,盡管醫美領域在集客平臺端也出現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處于價值鏈中上游的技術、器械及醫院依舊還是核心資源。”當初談及投資伊美爾的原因,愉悅資本如是說。
醫美,一個永不消失的風口
締造一個個造富神話
Z世代的顏值焦慮正掀起一股造富狂潮。
坊間一直流傳:醫美,沾之即飛。上市公司只要沾上一點醫美概念,股價輕易暴漲。最為搶眼莫過于玻尿酸,如今國內玻尿酸行業已經誕生三家上市公司愛美客與華熙生物、昊海生科。
華熙生物的董事長趙燕被稱為“玻尿酸女王”。一個偶然的機會,趙燕結識了山東生物醫藥研究所的郭學平博士和一眾科學家,她了解到透明質酸,了解到它的含量和新陳代謝與人類皮膚的成熟、老化有著直接的聯系。這讓學生物出身的趙燕看到了商機,才有了后來的華熙生物。
2019年11月,已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產商的華熙生物,正式在科創板上市。華熙生物股價一路上漲,最新市值1290億元。2021年最新的全球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趙燕憑借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0億元)的身家位列第327名。
愛美客的背后同樣是一位女創始人簡軍,在創辦愛美客之前,她與醫美行業并沒有交集。偶然間,簡軍親眼目睹了一位70多歲的歐美女士注射完玻尿酸以后,皺紋明顯減輕,于是回國和丈夫創立愛美客。
2020年9月,愛美客在深交所上市,僅用了4個半月的時間,股價便到了最高點1331.02元,是A股市場的第三只千元股,堪稱“女人的茅臺”。截至發稿,愛美客的最新市值1354億元。
醫美正締造一個個創業機會。除玻尿酸外,這條美麗賽道正涌現一個新風口美容儀。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約1975億元,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達3115億元。而《中國社會新人消費報告》指出,90后和00后消費者開始將美容儀、醫美、保健品、運動健身等進行花式組合,以抵擋“衰老”帶來的焦慮與不安。
投資界據公開資料統計,今年至少8個國產美容儀品牌完成了融資,身后浮現包括順為資本、IDG 資本、清流資本、天圖投資等知名VC身影。天圖投資合伙人魏國興曾對媒體表示,醫美級護膚將是國內護膚市場的下一個大趨勢。
一個更有趣的現象是,愛美不再是女生的專屬,越來越多的男生涌入醫美市場。《中國新白領消費行為研究報告》顯示,新白領的消費趨勢中,在消費金額上,男性醫美月均消費1131元,已經與女性1197元的醫美月均消費基本持平。無論是醫美還是醫美護膚,都是當下轟轟烈烈顏值經濟的產物。
美麗是一項永恒的事業,中國數以億計愛美人士正締造一個個造富神話。用VC的話來說,這是一個永不消失的風口,永遠有下一個熱點誕生。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