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后廠青年,作者|艾云帆,編輯|魏婕
又是一年秋招季。各家互聯網大廠雖然開展秋招的時間各不相同,但招聘要求中,有一條卻出奇地一致——“本科及以上學歷。”
互聯網大廠用七個字,筑起了一座座學歷高墻。應屆畢業生們拿起一塊塊磚,想敲開大廠的門,結果這堵墻卻越建越高,越建越厚。
針對“第一學歷真的重要嗎?”這一話題,脈脈上的職場老手眾說紛紜,有人覺得第一學歷決定你的下限,有人覺得能力才是最該被考察的重點。學歷和能力能否劃等號,沒有人可以給出圓滿的答案。
圖源/脈脈
但不可否認的現實是,應屆生在求職過程中,會被HR按照學歷分為三六九等:QS 前三的碩士是會被高看一眼的金磚,985、211畢業生是高質量銅磚,普通本科生是隨處可見的板磚,而專科生,似乎成了鮮有企業問津的泥磚。
后廠青年和4名專科出身的年輕人聊了聊:有人心里憋著一團火,一路升級打怪,從專科到名校碩士,最終拿下大廠轉正名額;有人專科畢業進入體制,每天堅持學習12小時,期待日后應聘大廠時厚積薄發;有人機緣巧合拿到大廠實習offer,畢業時卻想去創業公司;也有人因為專科學歷失去留在大廠的機會,身在民企也不忘大廠夢。
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大廠只是一類人追求理想生活的代名詞,名校畢業也好,專科出身也罷,我們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愿每個人都能找到改變命運的那把鑰匙。
我專科學的是新聞,臨近畢業的時候,我得到了去央視實習的機會。
當時央視群面的時候,我被人大、南大、武大這些名校生環繞著,作為全場唯一一個專科生,我的存在突兀極了。
但當時那個崗位希望實習生可以直接上手,最好還能有一點北京各高校的資源,全場只有我一個人的經歷吻合,最后我得到了實習機會。
身邊不少人都說我是實習狂魔,像陀螺一樣,永遠停不下來。我一進專科就開始找實習,但不像室友們做優衣庫、HM兼職導購之類的,我只找跟我專業相關的。我知道自己學歷不如人,只能一路升級,才能和學歷比我好的人同臺競爭。
我讀專科的時候,還沒有互聯網大廠的概念,直到去年疫情爆發,我才第一次投了字節的線上實習,正式開啟互聯網大廠之旅。
面試字節的時候,我已經升本了,當時招我的leader也知道我的學校不占優勢,但是看我有一段央視的經歷,剪視頻、寫文案、PS什么的也都會一點,就直接給我發了實習offer。
從傳統媒體跳到互聯網大廠,給了我一種很新鮮的感覺。最明顯的區別是企業文化,互聯網公司管理很扁平,人人平等,也更年輕化。除此之外,我的leader和部門氛圍特別好,我還記得有一次另一個業務線的人在群里突然對我發脾氣,領導直接過來安慰我,“只要我們有理,就不用受委屈,做不了就不做。”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
回家路上的美麗夕陽/小光提供?
后來因為本科要畢業了,我準備出國,就結束了實習。但一直到去年8月,疫情都不見好轉,我就打消了出國的年頭,去考了人大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我不希望十年后回過頭來看,自己簡歷上的學歷就止步于專科,我會不甘心。
很幸運的是我考上了,考完我就去面了騰訊。這時候我發現,我專科這個標簽就已經極大地弱化了,面試官更愿意聚焦我過往的實習經歷,挺順利就拿到了offer。
剛進去時挺開心的,結果發現連續半個月,我每天的任務就是給部門領導寄快遞、拿快遞,接的任務基本也是不可能實現的需求,還要被拉著免費打黑工。
再做下去沒任何價值,騰訊這個名頭也沒有那么重要了,我待了不到一個月就走了。現在的工作內容我很喜歡,也很能勝任,前段時間剛轉正成功。
有人擔心在大廠實習會受到領導的學歷pua,但就我的經歷來看,只要招你進來了,就默認你的學歷不是問題了,沒必要多想。很多同事也不會戴有色眼鏡看你,反倒是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我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過年聚會的時候,大家就喜歡比哪家孩子考的學校好,感覺學歷即正義。有一次,一個親戚當著我面跟我爸說,“我兒子今年考得不好,只能湊合上個一本。”這話讓我很不舒服。
即使現在工作了,這種感覺也沒消除。我的家人沒有互聯網大廠的概念,甚至會問,“你們公司上五險一金嗎?”他們會不自覺地認為我在一個很不入流的公司,即使我拿的工資比別人高,他們也會覺得我不如體制內的孩子混得好。
我現在取得了什么成績,就會發朋友圈給家人看,希望他們不要再拿有色眼鏡看我,也希望他們能明白,專科出身,我也能過得比別人好。
在出差的飛機上/小光提供?
除了專升本,我覺得專科生要想進大廠,最重要的就是動起來。能去實習就實習,不能實習也要自學一些技能。另外我覺得崗位不同,學歷的要求也有些不同。有些崗位確實會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硬性要求,但像前后端開發那種技術崗,更需要過硬的技術和實戰能力支撐。現在很多大廠應該都有銷售崗、審核崗,相對來說可能學歷也會卡得松一些。
我其實很能理解一些專科生對于大廠的渴望,但我也絲毫不鼓吹大廠成功學,因為大廠不是人生的終點,最重要的是你在大廠能不能學到有用的東西。
我是今年畢業的專科生,通過招聘網站投了現在的公司,實習了三個月轉正。其實在進這家公司之前,我還面過一個薪資是現在雙倍的公司,但是對方要會C語言的,我當時不會,就與這個機會失之交臂了。
專科三年,我把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學習上,沒怎么注重實習這件事,也沒想過專升本。因為我覺得學習知識更重要,憑著一門技術,到哪里都有出路。
我也想過投互聯網大廠,但我看到我那些去360、深信服的同學做的都是外包崗,就暫時放棄這個念頭了。可能和外人說起來,自己是在大廠做網絡安全的,但其實作為外包,根本接觸不到核心業務,我一點也不羨慕。
但要說不想去大廠,也是假的。我現在不在一線城市,但我知道,現在應用的技術可能是一線城市淘汰下來的,我又是一個熱愛互聯網前沿技術的人,大廠可以給我提供更廣闊的平臺,讓我跟更厲害的人交流,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提升技術的途徑。
其實憑借現在的技術,進個互聯網中小廠,問題應該不是很大。但我還是想再多積累一段時間,現在這份工作能給我非常充足的學習時間,拿的薪水雖然可能遠遠比不上互聯網大廠的平均薪資,但在本地的同齡人中,我也算過得滋潤。
我前段時間剛轉正,目前的計劃是利用現有的資源查漏補缺,趁這幾個月好好完善一下知識體系。可能等到11月份或者明年春季招聘的時候,就去投大廠。
有些專科出身的朋友可能覺得自己學歷不如人,就處處不如人,但我從不這樣想。我覺得是他們內心不愿意承認,自己并沒有為目標付出足夠的努力,就把借口都推到學歷身上。
舉個例子,我現在的同事基本都是本科,但是碰到技術難題,他們第一時間就想到來問我,因為我技術基礎更扎實,這是我努力的結果。雖然我一直沒考過英語四六級,但是工作中要用的英文代碼我都能看懂,我覺得這就夠了。還是那句話,該做的我一定會做好,即使學歷上有差距,我也會想辦法發揮自己的長處來彌補。
我偶爾還是會羨慕部門里985、211畢業的學生,但是一想到勤奮可以彌補一切,我很快就會釋懷,繼續專心鉆研我熱愛的go語言。
我現在每天除了上五小時班,還會看六小時左右書,不僅是技術方面的,職場技巧、情商管理這些書也看,畢竟很多大公司,也不會拿技術當唯一的評判標準。我有空還會練一下廚藝,為之后來北京生活做準備。、
我還在讀專科的時候,機緣巧合拿到了一份大廠實習。當時他們在做校園垂類,需要拓展校園渠道,我正好和他們的負責同事對接上了,手上也有一些校園資源,就抓住了機會。
但在這之前,我絲毫沒有互聯網大廠的概念,就覺得他們是一家大公司,不僅能接觸新鮮的工作內容,還能聽大學生們各種吐槽自己的愛情和學習生活,現在想想都覺得很有意思。
這份實習我一直做到專科快畢業,我很感激這次經歷,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它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專科學的是應用英語(少兒方向),也考了教師資格證,按照自己和家人的設想,我應該會當一名小學老師或者去培訓機構,過上大家眼中“安穩而體面”的生活。
但是這份實習打開了我對生活的期盼,我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圈子:自由、新穎、日新月異。我覺得人生不應該安安靜靜待在一個地方,我想去看更美麗的風景,我不適合“安穩”的生活。
生日時同事送的花/月亮提供
后來我去了騰訊實習,我到現在還記得當時拿到騰訊offer有多開心。我覺得之前,我是通過各種機會拿到的大廠實習,但這次,我是完全憑借自己的實力,達到了可以被“看見”的水準。
不過,開心沒持續多久,我就被機械、瑣碎的工作磨去了熱情,更重要的是,我被嚴重的學歷焦慮包裹著,這讓我喘不過氣。
當時,和我同組的另一位實習生是國外名校背景,雖然平時工作能力沒有明顯的差距,但我能感覺到他的邏輯特別強,梳理事情非常干脆利落,這點讓我壓力特別大。我覺得這和我們知識體系的搭建程度有關,我可能真的要再讀幾年書,才可能彌補這種邏輯能力上的差距。
另外,可能是個人濾鏡的原因,我總覺得老板更信任學歷比較高的同事。有一次我工作上出了點小岔子,老板溝通時直接說了一句,“我們部門之前從來沒有招過專科生。”這句話讓我有種“專科生果然做不好事情”的感覺,當時真的很受打擊。
我在騰訊待了不到三個月就離開了,之后一心撲在專升本考試上。
但升了本后,我發現自己的學歷焦慮依然存在,每當我登上一個新的臺階,就自然而然地想要再上一個臺階。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我現在能夠把這種焦慮轉化為動力了,我學習不是為了緩解焦慮,而是真的有提升自己的需求,心態也變得越來越自信。
但和我一起讀專科的同學,很多人都沒有大廠概念,或者不敢讓自己有大廠的概念。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本身已經被學歷限制住了,又沒有機會去大廠實習,干嘛要自討苦吃,惦記著去大廠呢?他們可能更愿意去做一些自己夠得到的事。
也有一些人來問我,“我是專科生,怎么才能進大廠實習?”
我第一句話說的永遠都是,“先升本”。只有先拿到門票,才有機會站上那個舞臺。另外,寒暑假或者平時沒課,就趕緊出去找實習、積累經驗。畢竟沒有哪個領導,會愿意帶一個零基礎的專科生。
我明年6月就本科畢業了,這兩天在修改簡歷,準備參加秋招。
其實,我現在也不是非互聯網大廠不可,還是更看重工作內容感不感興趣、能從工作中獲得多少提升。前段時間,我有個特別鐵的同學準備創業,做的是旅游開發類的項目,問我要不要一起干,我還挺心動的。
我專科期間只做了一份微博校園的實習。起初,我們學校有個校園跑活動,新浪微博的工作人員問有沒有愿意參加的koc或kol,我那會正好在運營自己的旅游資訊自媒體,就自告奮勇報名,接著被推薦進了微博實習,一實習就是將近五年。
我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內容,對微博也有感情,去年快畢業時,我就想著能不能留下來。但是新浪不接受專科學歷轉正,當時的領導和很多老師建議我升本,所以我結束實習就立刻去參加專升本考試了。
但是造化弄人,因為我當時一邊實習一邊準備考試,實習工作又實在太忙了,我一個人主導了好幾個營銷大事件,期間還要運營自己的旅游資訊自媒體,最后沒有準備好就去打這場硬戰,結果自然是輸了。
專升本失敗后,我消沉了一段時間,越想越不甘心:我離渴望的舞臺就差一步,卻被學歷擋在門外。
在外散心/小武提供
后來,我也投了一些大廠,都是走的內推渠道,但因為是專科學歷,最終一個面試機會都沒得到。那時候疫情正嚴重,我也沒辦法出國讀書,走投無路之下,去了一個學長的創業公司。
在創業公司待的幾個月里,我感覺自己真的成了一個全能ACE(出自法語,意指杰出之人),選題、策劃、文案、執行、商務對接等各種工作,都要自己來,加班也成了常態。
后來公司轉型做游戲垂類,我不感興趣,就走了。之后我又投了幾家互聯網大廠,這次沒有走內推,但因為我的經歷豐富,也能“帶資進組”,就沒有在學歷上卡我。
有趣的是,面試官們都很好奇我快5年的微博經歷,不約而同地問我為什么不去微博。我當時覺得蠻無語的,就直說,“我要能去微博,還來面你們家?”現在回想起來,場面真的太尷尬了。
我最終拿到了包括美團在內的幾個正職offer,但我沒有去,而是來了現在這家民企。現東家的slogan,我從小聽到大,能來這工作延續童年記憶,也是挺奇妙的緣分。
當然,未來如果新浪或者字節愿意給我正職offer,我肯定還是會去的。因為我很清楚,大平臺能提供更豐富的資源,我能利用這些資源幫助到更多人。
印象特別深的一次是,我用自己的媒體矩陣發布了一則女孩遭受咸豬手侵犯的內容,引起了警方注意,最終拘留了犯事者。從那次經歷我深刻體會到了,平臺流量越大,責任越大,能用流量幫助到別人,是件很快樂的事。
街上隨手拍的小朋友/小武提供?
另外,我覺得跟我獅子座的好勝心比較強也有關。如果別人問我在哪工作,我說在新浪,聽起來會比現在更高大上一點。當然,我現在的公司也不差,但還是沒有我喜歡的互聯網氛圍,闖蕩北上廣依舊是我的夢想。
至于還要不要提升學歷,我自己是沒太大的希望了。工作讓人疲憊,我的年齡也上來了,有點拼不動了。
多說一句,雖然我平時也會建議學弟學妹專升本,但我覺得,有比單純彌補學歷缺憾更重要的東西,比如積累盡可能多的實習經歷,不斷提高自己的價值,擁有更廣闊的眼界。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小光、叁石、月亮、小武均為化名。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