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觀娛象限,作者丨緲秒,編輯丨琢介
綜N代是一個魔咒,戀綜N代是一個包裹著粉紅泡泡、更易碎的魔咒。
騰訊視頻的當家戀愛綜藝《心動的信號》第四季在6月底回歸,播出一個月后卻毫無水花。相比于第三季口碑的一落千丈,男嘉賓奇葩行為引發爭議,屢上熱搜被嘲諷,這一季顯得尤為低調,或者說平庸。豆瓣5.7分,捧的人很少,但罵的聲音也很小,可堪寂寥。
哪怕有郭麒麟和李雪琴這兩個喜劇天分極高的明星觀察員熱場加持,這場子也始終“熱”不起來。
既無第二季甜到冒泡的好口碑,也無第三季被瘋狂吐槽的話題度。紅和黑兩頭不沾,《心動的信號》從上海到北京、成都到深圳,信號波動,有過巔峰,有過谷底,但這次好像徹底不在服務區。
作為國內較早開啟素人戀愛+明星觀察的戀愛綜藝,復制了韓國綜藝模式的《心動的信號》在藍海時期就享受到了題材福利,爆發過高人氣,也積累過路人緣,并催生了一大批同類型節目。而出圈的“奇雯CP”,甚至曾被視為國內戀綜天花板。
但四季過去了,新鮮感的喪失,嘉賓相處的無趣,明星觀察團的雞肋,廣告的增多和節目劇本的老套,當粉紅濾鏡慢慢破碎,這些問題在多重審視下變得嚴峻。而在一場關于素人的真人秀里,素人嘉賓履歷背景的不“素”且“凡”是老生常談,并在深圳逐漸病入膏肓,只能讓普通人感到世界的參差,而甜甜的戀愛,離你很遠;《心動的信號》,也離心動很遠。
觀眾們磕CP的心,跳不動了。
關于這里的“參差”,有兩解。一個是嘉賓與我們的參差,一個是嘉賓之間“信號”的強弱。
讓一個中山大學畢業的騰訊大廠員工在相親市場顯得平平無奇,甚至履歷墊底,并非中山公園或者人民公園的相親角,而是定位與宣傳素人戀愛觀察的《心動的信號》。
《信號》系列的人設內卷其實一直激烈。從第一季(上海)開始,就有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證券公司白領、中央美院畢業的室內設計師、華裔模特,和富二代賽車手等。到了第二季(北京),只有女二是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其余均有海外留學背景,國企基金經理、電影制片、人力資源總監,職業都高端體面。光榮傳統延續到了第三季(成都),除了海歸人士,還有諸如川大華西口腔醫學的博士在讀。
第四季的錄制地點選在了深圳,也卷到了深圳。這一季的嘉賓更為夸張,不是接管家族企業的董事長,就是教育機構創始人、傳媒公司創始人,還有董事長助理這樣級別的公司高管......所以身為騰訊海外游戲運營的男二Simon,倒成了為數不多的“底層”打工人。
雖然部分學歷和title也有水分之嫌,但仍然無法否認這些素人嘉賓們事業背景和家庭條件的優越。其實可以理解,在現實中的婚戀市場,本來也就是優秀的人更受歡迎,更有話題,鏡頭前同理。作為一檔戀愛綜藝,《心動的信號》當然會挑剔,那些被精挑細選出來的嘉賓事業有成、光鮮亮麗,甚至在顏值上也對普通人進行了降維打擊。
何況,真人秀也并非社會紀錄片,劇本問題懂的都懂。《心動的信號》主打的又是都市浪漫愛情,本身節目調性就非常小資,而工地小陳、客服小劉、廠妹阿花顯然與此氣質不符,所以,說是看素人戀愛,但本質上,觀眾還是想看一個門當戶對的甜蜜偶像劇。
浪漫都市沒什么問題,社會精英也值得羨慕,但節目組在此定位上似乎一發不可收拾,而且越來越“離譜”。這一季,節目組將深圳的關鍵詞提煉為“高壓”、“務實拼搏”、“公平”,聲稱要聚焦“拼在當下年輕人的集中縮影,切中社會情緒共鳴”。
但節目中年僅28歲的男一號馬子佳,在深圳寸土寸金的地段坐擁豪宅,是深圳聯銀匯金信息資訊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如此年輕有為,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其殷實的家底也早就超過中產小資的程度。馬子佳父親名下公司有15個,涉及到實業、金融、投資、咨詢、貿易、房地產、物業等,都是家族控股。而他父親主營的公司,光注冊資金就高達2個億。
我們無從分辨男嘉賓的成就與自身的拼搏有多大關系,或許他也付出了努力,畢竟也不是每個富二代都能發展自己的事業。但如果要以這樣的方式,來展現深圳年輕人的奮斗縮影,去講述這座城市的愛情故事,恐怕既沒有代表性,也沒有說服力。
觀眾感受不到公平,唯一的情緒共鳴可能是,打工人不配談戀愛。
所以說來也巧,在節目播出過程中最受觀眾歡迎的,還是那個相對而言最接地氣的鵝廠弟弟Simon。
但嘉賓在履歷上和普通人有著巨大的懸殊,這種參差拉開了和觀眾的距離,卻并沒有拉近嘉賓和嘉賓之間那顆“悸動的心”,放大戀愛信號。對于一檔戀愛綜藝來說,男女嘉賓的互動火花和化學反應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華麗的上流舞會,人人打扮精致,流于形式,卻虛假無趣。
反觀第二季的成功,很大意義上也是因為素人嘉賓的討喜和搭配的效果,并且產生了《信號》史上最甜蜜、最有魅力的CP,趙琦君和楊凱雯。趙琦君在國企基金上班,而楊凱雯是中傳畢業的潮玩設計師,雖然二者都已經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也不至于那么遙不可及,讓人有親近感。
更重要的是二人性格真實可愛,相處也非常自然。在一次約會中感情迅速升溫,而后的氛圍便充滿了粉紅泡泡,明面上的互懟,暗地里的吃醋,因為戀愛而孩子氣的情緒,但最終又都能很成熟地表達自己,情侶CP感溢出天際,也讓屏幕前的觀眾感慨“甜到發齁”。
暗戀的小心思、小委屈、小失落,或者是雙箭頭的驚喜與反轉,哪怕是爭吵,誤解和吃醋,這些“戀愛”的信號因人而異,需要周圍人和環境的共同作用,并不是隨便找幾個高質量男生女生,入住“心動小屋”,隨機組合,或者用劇本創造橋段,就能產生化學反應。
所以“信號小屋”的信號永遠不可能穩定,并且低谷是常態,偶爾出現一兩對能夠產生微妙火花的嘉賓配對已是幸運,“奇雯”這樣的天作之合更是難覓。從戀綜的根本看點出發,這也導致了節目質量的不穩定,并且劇本痕跡越來越重,卻越來越沒有吸引力。
并且,總是會有人在一個“群英薈萃”的小群體里顯得不那么突出,性格不那么外向,每一期的節目,也往往是一兩個男女嘉賓特別受關注,被“剩下”的人無人問津,所以哪怕是“信號小屋”內部,覆蓋的信號也永遠不可能均衡。
而隨著節目越來越參差的階級性,或許“戀愛”的信號傳達到觀眾那里,會越來越弱。畢竟普通人和金字塔尖之間,始終有壁。
尤其是當這信號從小屋內到熒幕前,還要再經過一道“加工”。
《心動的信號》以真人秀現場與演播室現場雙線進行、交替播出的形式,曾經創新了國內素人真人秀的娛樂化編排效果。對素人的拍攝是節目敘事結構的第一條線,記錄四對青年男女在 “心動小屋”相處的點點滴滴,展現他們的心動走向。第二條線是演播室里的明星嘉賓作為“心動偵探團”觀察素人戀愛,猜測他們之間的心動連線。
明星觀察團在這里扮演著“中斷”的角色,需要通過敏銳的觀察力對“信號小屋”內發生的一切進行點評,對男女嘉賓的戀愛心理、肢體行為、甚至微表情分析解讀,并且制造相關話題引發討論,然后再回到劇情,讓人更加好奇下一步的走向。
這樣的第二空間既掌控了節奏,也設置了懸念,成為“雙重凝視”的鏡外之鏡,看外之看。在這種觀察體驗中,觀眾代入明星產生“追劇心理”。
但這一季最惡評如潮的一點,正是在于明星觀察團的“渾水摸魚”。戀愛觀察類綜藝需要捕捉細節、情緒共鳴、價值輸出,最好能有成熟的情感經歷和個人的愛情觀。而這一季,明星陣容有楊穎、杜海濤、郭麒麟、李雪琴、馬伯騫、宋祖兒,未婚和已婚的都有,照理說能夠提供不同年齡段、不同視角的情感話題,為觀點的碰撞、融合提供很好的土壤。
但他們在節目里好像吃瓜看戲,時不時說出幾句沒有營養的感嘆,蒙混過關。而定位氣氛組的馬伯騫也沒有為氣氛錦上添花,過于一驚一乍,招致反感。
許多觀眾吐槽:這些明星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是來干嘛的?
明星觀察員的配置和素人嘉賓的配置一樣,與戀綜的節目定位契不契合、討不討喜很重要,而組合到一起,能不能在演播室你來我往,造梗接梗,成為節目看點,更需要運氣。如果二者兩全,那更加完美。
比如第二季,素人有奇雯CP,觀察團又有楊丞琳的犀利分析和楊超越的直來直往,二人一起磕糖上頭,節目結束之后也意難平,戀愛氛圍感拉滿,屏幕前的觀眾更能代入。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節目的沉浸感和信服力。
但縱觀《心動的信號》四季,其實觀察團的配置反響一直褒貶不一。雖然前幾季有姜思達、楊丞琳、戚薇等部分嘉賓受到好評,但也總有因為油膩、做作等各種原因被反感的嘉賓,而幾乎每季一換的明星陣容也讓觀眾跳戲,難以培養默契。
并且,就連信號觀察團存在本身的意義,也承受著懷疑,經常存在過度解讀、啰嗦跑題的現象。觀眾中始終有“嘉賓好煩,能不能讓我好好看素人談戀愛”,或者是“演播室里的各位真的很沒有意義,妨礙我研究愛情”的吐槽聲音。
時間往前回撥幾圈。2018年,彼時的戀愛綜藝市場還是以婚戀交友為主,《心動的信號》由騰訊視頻采買韓國綜藝《Heart signal》版權推出,這種“真人秀 + 演播廳”的模式還驚為天人,讓觀眾感到新奇,并且都市戀愛的浪漫題材也宛若清流,《心動的信號》大獲成功,開啟了素人戀愛觀察綜藝的風潮。
但至2020年,包括騰訊、愛奇藝和地方衛視等各大平臺共推出了《心動的信號》《遇見你真好》《喜歡你,我也是》等5個系列、超10檔素人戀愛觀察綜藝。賽道擁擠,輪番上陣,但其內容同質化嚴重,原創性不足,抄襲和炒作成風,在短期內的話題度和新鮮感消耗以后,觀眾逐漸審美疲勞。
而過度精英化的素人選擇,演播室明星嘉賓的聒噪乏味,劇本和后期剪輯的俗套與刻意,一層一層的問題阻隔,讓“心動的信號”信號失蹤,也讓戀愛真人秀愈發失“真”。
磕CP或許可以拯救糟糕的電影和電視劇,綜藝亦然,但人造假糖終歸難以下咽。
不過,繼去年《我們離婚了》大火了之后,韓國最近又推出了一檔超高評分的戀愛觀察“缺德”綜藝——《換乘戀愛》,也是邀請4組男女嘉賓,8人同住一棟小屋,但這4對都是分手的情侶。
在不能透露“自己和前任的關系”情況下,他們要和共同居住在一起的其他嘉賓開啟新的戀愛關系。重新選擇的曖昧對象,可以是新人,也可以是前任,火藥味十足。
狗血,刺激,又尖銳,聽起來就令人上頭,“修羅場”式的劇情對觀眾的吸引力顯而易見。畢竟,一帆風順的甜甜戀愛更像是屬于偶像劇的“烏托邦”,而復雜、糾葛、破碎,甚至不體面,才是成人世界的真相啊。
騰訊的版權是不是該買起來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