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Gamewower
未成年人的游戲防沉迷永遠是一個社會熱點。
一年一度的ChinaJoy剛剛落下帷幕,有關未成年人游戲沉迷的問題又一次發酵,沒有任何意外的是,這一次的矛頭又一次的指向了游戲公司。
但事實上,根據游戲價值論過去幾年一直的追蹤報道來看,游戲公司在未成年人防沉迷這個問題上,一直以來就是在以“從重”、“從嚴”來推進。
比如7月5日,騰訊游戲發布公告,上線“零點巡航”功能,對夜間游戲超過一定時長、實名為成年人的帳號進行人臉重點篩查。凡是拒絕或未通過人臉驗證的,將被當成未成年人,納入騰訊游戲健康系統的防沉迷監管并踢下線。
相關信息顯示,“零點巡航”目前已在《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超過60款產品上線,未來還會逐步覆蓋其他更多游戲產品。
在該功能發布后,新浪微博CEO王高飛就在微博上“投訴”,他的兒子打游戲被騰訊的健康系統限制,“指責”騰訊防沉迷機制太嚴。
甚至,這個系統發布后還引得很多成年人玩家的調侃,“以后晚上玩游戲要穿好衣服,因為可能隨時要人臉驗證”。
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戲,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游戲公司的確在盡心盡力,但一直以來防沉迷就不是單單依靠技術能夠解決問題的,這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
2007年,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及工信部在內的八部委聯合發布了一份要求所有中國網絡游戲運營商執行的《防沉迷合規系統通知》。
從那個時候開始,有關防沉迷的政策就一個接一個發布,2019年底,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的通知》下發,該《通知》規定,游戲企業需要從實名認證、游戲充值限額、限制游戲時長、限制年齡、限制游戲內容等6方面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游戲著手。
伴隨著這些政策的發布,是中國游戲廠商的一步步跟進,并且相比于政策所指導,中國游戲廠商做的更加嚴厲。
比如2019年初,網易宣布升級未成年人保護系統:
12周歲以下(含12周歲)的玩家在工作日只能玩1小時游戲,節假日只能玩2小時游戲;而13-18周歲(不含18周歲)的玩家,工作日和節假日的游戲時長也分別不能超過2小時和3小時。
21:30——次日早上8:30實施了宵禁,禁止未成年人進入游戲。
在此之前,國內防沉迷措施一般是沿用《防沉迷合規系統通知》:未成年人當天游戲累計時長超過3小時,從游戲中獲得的收益減半,超過5小時,游戲收益降為0。
而網易主動進行了升級,在宵禁的同時,12周歲以下每日限玩1小時,12周歲以上限玩2小時,超過時間后將被強制下線,當天不能再玩。
再以騰訊的“零點巡航”為例,在《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的通知》中所提到的6方面來看,只是要求游戲廠商識別未成年人玩家,從而做到限制。
但事實上,每一個被曝光的未成年人沉迷游戲所引發的家庭危機背后,基本上都不是未成年人用自己身份進行的注冊。
所以,騰訊就開始了要求用戶在注冊賬號,以及首次登錄賬號時的“人臉識別”,但發現依舊無法阻止未成年人,因為未成年人依舊可以運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破解這些技術,比如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讓父母幫助進行驗證,亦或者在電商平臺購買第三方賬號,而根據游戲公司的調研發現,“學校周圍小賣部的店主的身份證號用得最多,因為學生到到小賣部買東西,就讓小賣部老板幫他認證一個號”。
除此之外,在大量的電商網站以及游戲第三方交易網站上,同樣有著大量的成品號出售,以供未成年人跳過此項監察。
因此,騰訊又推出了零點巡航,對于疑似未成年人的玩家,在夜間要求再次進行人臉識別。
根據最新數據,截止2021年6月,平均每天有580萬個帳號在登錄環節、2.8萬個帳號在支付環節觸發了人臉識別驗證,其中因拒絕或未通過驗證,登錄環節有91.4%的賬號被納入防沉迷監管,支付環節有87%的帳號被攔截了充值行為。
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馬曉軼在針對游戲守護功能的采訪時,提到過這樣一段話,“政策是行業必須做到的底線,而行業本身也必須有自律體系,其實全世界范圍之內也都是這樣的。你自律體系做得好,其實可以減少很多政府的工作,可以幫助自己,把這個行業管理的更好。”
目前為止,中國在防止未成年沉迷游戲問題上,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嚴厲的國家。
根據游戲價值論對于未成年人防沉迷的措施統計,在游戲廠商側,以騰訊為例,從2017年起,開始構建“事前-事中-事后”涵蓋未成年人游戲行為的健康防護方案:在“事前”環節打造了“成長守護平臺”,協助家長基于親子協商,直接管理未成年人子女的游戲時間、游戲消費;“事中”環節,推出了健康系統,來限制實名未成年用戶的游戲時間;“事后”環節,騰訊發起了“少年燈塔工程”,建立未成年人消費申訴受理機制,并對疑似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費進行主動提醒。
在對已實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礎上,騰訊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在2020年升級至3.0階段,專門針對“孩子冒用家長身份信息繞過監管”的問題,開始擴大人臉識別技術應用范圍,對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戶進行甄別。
此外,針對孩子可能盜用家長手機修改守護方案的情況,騰訊成長守護平臺還新上線了“守護鎖”功能。在家長開啟守護鎖后,每次設置和修改守護方案時,都需要首先進行人臉識別驗證,以核實是否為家長本人,防止被孩子繞過家長私下修改。
技術側在不停的向前,游戲廠商嚴控未成年人的嚴厲態度從來沒有改變,因為未成年人的沉迷不僅僅對于家長、學校是麻煩,對于游戲廠商而言同樣如此。
依舊以騰訊為例,根據騰訊公司在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公布的數據顯示,16歲以下用戶僅占騰訊在中國內地市場的游戲總流水3.2%。
未成年人在游戲行業一直以來占比就不高,但往往有關游戲出現的社會問題當中,超過一半涉及到了未成年人,這對于游戲廠商而言同樣是一個困擾。
在解決任何一個社會問題上,我們都需要知道的是,技術永遠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根本性的問題還是需要人去解決,在防沉迷這個問題上,需要的是家長們的重視,有數據研究表明家庭和諧、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懷和愛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孩子沉迷外物。
同時,需要知道的是,孩子的天性是玩樂,這一點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完全的將游戲與未成年人脫鉤不現實,我們所能做到的是為孩子挑選一些有益的游戲,以此盡可能的去疏導和引導。
2019年12月,蘋果CEO庫克在微博上向一位來自中國網名為Vita君的8歲小朋友發去了生日祝福,原因在于他在B站上傳的幾部關于#小學生叫你學編程#的視頻,在這些視頻中年僅8歲的Vita君會極其耐心的講解知識點。
而根據Vita君的父親介紹,在Vita君3歲半左右,就開始玩一些小游戲,比如《紀念碑谷》、Shadowmatic、rop等等。到了4歲之后,開始接觸HOOK、《數獨》、《數字迷陣》、《Mekorama機械迷宮》等比較復雜的解謎類游戲。
在Vita君的父親看來,這些游戲培養了孩子思考習慣,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對于Vita君學編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也在對外分享中呼吁,對電子設備寬容一點,家長需要做的是注意對內容的篩選和引導。
“從做中學”是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的全部教學理論的基本原則,他崇尚“所有的學習都是行動的副產品,所以教師要通過‘做’,促使學生思考,從而學得知識。”
從這一點來看,游戲其實很符合這一理念,而教育領域特別重視的《地平線報告—K12版》在2014年應用技術重要進展中就表示游戲化學習是未來的一項重要技術。
用這些游戲是否能夠代替未成年人沉迷的娛樂性游戲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這些游戲的出現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家長與孩子之間關于游戲的隔閡,成為一種溝通的橋梁,這已經達到了它的目的。
我們當然可以高喊著口號去為了未成年人的明天“徹底禁止掉游戲”。
在這個口號面前,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當下的游戲在整個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作為一個中媒介,游戲正在打破各種邊界與其他產業交融、科教、傳統文化的傳承、軍事、醫療等等領域都呈現了巨大的價值體系。、
不僅如此,游戲的技術也正在被應用到多個方面。2021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新華社正式對外發布“數字航天員”計劃,將用計算機圖形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中國第一位數字記者和全球首位數字航天員。NExT Studios作為技術戰略合作伙伴,為數字航天員的制作提供技術支持,助力完成此次主流價值觀虛擬偶像的塑造任務。
數字航天員將出現在上述項目以及未來新一代“嫦娥”探測器等場景中,并在從太空到地面的多個虛實結合、全數字環境開展多樣化的運營嘗試,作為國內首個多環境運營的超寫實數字人項目,成為連接中國航天精神和年輕一代人群的橋梁。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當下的中國游戲在海外的產值已經超過的1000億元,成為了文化產業當中,輸出中國文化最重要的手段。
除了游戲的社會價值外,我們其次需要面對的是“徹底禁止掉游戲”能否改變問題。
我們要知道除了游戲外,還有其他如網絡小說、短視頻、長視頻等等可供未成年人選擇的互聯網娛樂,除了互聯網之外,還有各種線下的場景以及如電視媒體這樣的載體。
如果“徹底禁止掉游戲”無法解決問題,下一步是否又該去探討禁止掉電視的可能性?
所以,在游戲價值論看來,直面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跳過問題。
未成年人防沉迷單靠技術,單靠游戲廠商是遠遠不夠的,它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一個可能并不恰當的例子,有數據表明,沉迷游戲的孩子當中,留守兒童的比例往往更高。《青少年成癮行為調研報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為網絡問卷調查數據分析》顯示,每天玩4~5小時游戲的留守兒童有18.8%,而非留守兒童為8.8%。從這份數據可以看到,留守兒童比之非留守兒童,沉迷游戲的概率大的多,超過了1倍。
不僅僅是沉迷游戲,在其他一些問題上,同樣也是留守兒童出現的概率更高。比如,2012年齊魯晚報刊發的《留守兒童犯罪率高:莫成留守兒童問題成社會悲劇》就寫道,“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邵文虹指出,近年來,我國各級法院判決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兒童犯罪率約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而且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那么又是什么造成了留守兒童的問題,這其實就是綜合性的社會問題。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