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牧舟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毫無疑問,新能源是2021年表現最好的一個板塊之一。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21.5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暴漲200%;與2019年同期相比,產銷同比增長94.4%和92.3%。其中,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4.8萬輛和25.6萬輛,環比增長14.3%和17.7%,同比增長1.3倍和1.4倍。
與此同時,在二級市場,新能源賽道也漲勢明顯,不光是重倉新能源的權益類基金受益,眾多新能源ETF也“水漲船高”,表現良好,尤其是二季度以來,隨著“碳中和”、“碳達峰”等概念的興起,中國的新能源行業一直漲勢強勁,熱度居高不下,僅上周(7月19日至7月23日),新能源指數就上漲了超過6%,而同期上證指數僅漲了0.31%。
對于未來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短期來看,新能源車企6月產銷數據亮眼,帶動了新能源板塊近期的大漲。長期來看,新能源領域也是值得投資的重要賽道,其成長空間大、確定性強,且其中涉及人工智能技術、智能駕駛等應用場景,均是較為不錯的細分領域,未來想象空間巨大。
當然,也有人認為新能源投資已經到了一定高點,現在已經及時獲利退出。
到底新能源投資下半年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博時基金新能源投研一體化小組組長郭曉林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博時基金郭曉林:“我依舊看好中國新能源的發展”
作為博時新能源的掌舵手,郭曉林對新能源可謂“情有獨鐘”。
作為博時基金新能源投研一體化小組組長,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郭曉林擅長在電子、新能源細分方向的投資,偏好從新興成長行業當中尋找景氣上升、公司業績快速增長的公司,從而實現業績的增長。
因此,對于新能源行業,郭曉林并不認為現在就是新能源的高點,與智能手機行業不同,如今的新能源行業反而是開始起步階段。
“目前,新能源產業整個行業滲透率比較低,新能源汽車今年全球的銷量可能占全球整體出貨量的占比大概不到10%,在國內剛剛接近超過10%。所以在這個階段里面整個行業未來還會有好幾倍的成長空間,我們看到新能源汽車行業公司估值較傳統行業相對較高,但也要從動態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
第二,從絕對估值角度講,我們要與歷史上類似的行業做對比,在類似的發展階段它的估值是什么樣的,比如智能手機當時處于滲透率階段時,可能增長速度跟今天的新能源汽車也是類似的,那時候市場里面相關好的公司的估值其實比當前我們看到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估值還要高,所以從橫向比較角度,我們也認為說目前行業估值還是處于一個合理水平。”郭曉林表示,整個新能源行業滲透率比較低,未來至少還存2—3年以上的持續增長空間。
而這樣肯定的判斷,則來自于郭曉林對于這一行業的深度研究。
“我選股過程一般是從產業角度出發,首先看這個行業所處的階段,像新能源目前行業還處于滲透率較低的階段,未來還有持續增長的空間。
其次,從挑選股票角度來看,我們會在行業中尋找景氣度最好且持續向上、并且競爭格局有優勢的環節,在新能源這種增量的行業中我挑選的標的也會更多一點,但是存量的行業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像智能手機這個行業在國產化因素和5G滲透率提升的影響下也會有一些結構性機會。”可以說,對于投資的每一個環節,郭曉林都經過了嚴密研究和推理。
孫子兵法云:“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在公募基金投資這個戰場上,作為博時基金新能源投研一體化小組組長,郭曉林的每一筆投資都是篤定而后行的棋盤,經過了充分研究,只求“落子無悔”。
比如,談到自己的投資框架,郭曉林基本都是自下而上進行展開。
“從選股角度講,我個人是比較偏向于自下而上的。我選股過程一般是從產業角度出發,從產業入手去發掘有沒有發生一些因技術進步帶來的新需求的增長,或者說帶來的某些企業產品在市場中的份額大幅提升的機會,基本上整個選股的方式應該是從我們的日常的調研中發起的。”郭曉林表示說。
汽車智能化浪潮下的投資機會已經打開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56.9萬輛和1289.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4.2%和25.6%。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121.5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倍。
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上升至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成為了不可逆的發展方向。2020年,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降低了新能源企業的進入門檻,提高了產品要求,完善了強制性標準,延長了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
2020年10月,國務院常委會會議通過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為未來15年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地方層面也紛紛出臺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
對于新能源車的投資機會,郭曉林也表述了自己的觀點。
整體而言,目前新能源車板塊累積了一定的漲幅,從板塊整體角度,目前估值處于正常區間內偏上的位置,不過隨著行業的快速增長,估值也會被逐漸消化。郭曉林表示,“我們認為即使短期有市場波動,由于行業還有數倍的成長空間,板塊整體還是會震蕩上行。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政策共振的行業,從產業趨勢上不會有太大的利空。”
就細分賽道而言,郭曉林較為看好競爭格局較好、壁壘較高的如電芯,以及一些龍頭企業有明顯成本優勢的領域,如部分的上游材料。郭曉林認為,在一些領域中,中國龍頭企業已經體現出比較明顯的競爭優勢,未來在行業中的份額會持續提升。
郭曉林還表示,建議個人投資者不要過于受短期的行業波動或事件影響,新能源車替代燃油車的趨勢已經較為明確,產業本身仍有成長空間,其中優秀的企業或能獲得更高的成長速度。因此如果出現短期情緒波動帶來板塊回調,反而或是投資者很好的布局時點。投資者也可以選擇定投相關的行業基金,對于一個處于五年維度上行周期的行業,投資者獲得收益的最好方式是長期持有。
談及新能源車漲勢是否會持續,郭曉林稱,如果把一個行業比喻成人的話,新能源車大概相當于嬰兒期,2020年行業整個全球滲透率,新能源汽車占汽車里面的滲透率不到10%,還有非常遙遠,比現在智能手機8、90%的滲透率還非常遠。
因此,郭曉林判斷,下一個智能化的大浪潮將在汽車行業中出現。
“其實我們當前就看到這波智能化浪潮的領軍者已經出現。”郭曉林稱,“許多人關注電動汽車往往只看電動化的部分,卻沒有發現他在智能化上已經遠遠領先傳統的車企。”
據其介紹,汽車智能化主要實現三大方面功能:
一個是座艙的智能化,用中大尺寸液晶中控和儀表盤來替代傳統的機械式中控儀表以成為普遍化;
二是駕駛的智能化,也就是常說的自動駕駛;
最后一個是汽車的聯網化,這里是指汽車能夠通過OTA在線升級軟件系統,現在越來越多的車廠在接受這個方向,這也意味著,汽車上的軟件和操作系統越來越重要。
郭曉林表示,在汽車智能化浪潮下,一輛智能汽車可以拆分為車輛平臺+外圍傳感器硬件+中央計算平臺三個部分。
其中,車輛平臺主要是由電動汽車的產業鏈提供;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硬件是未來汽車需要新增的傳感器;而計算平臺(域控制器)則是未來智能汽車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巨頭爭奪的焦點。
計算平臺包括核心的AI芯片和操作系統,目前AI芯片是最為稀缺的,某龍頭類企業新一代車型中都是使用自研的FSD芯片,操作系統也是自研,形成了硬件-軟件-數據的閉環模式。
大部分車企則是采用GPU巨頭,或者Intel收購的MobileEye的自動駕駛芯片,很多公司以及國內的一些創業公司也在快速切入這個市場,未來還有一個潛在的一些公司也可能會進入這一市場。
因此,在汽車智能化浪潮下,郭曉林做好了準備,準備捕捉其中最具實力的一顆顆新秀。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