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快刀財經,作者 | 朱末
平地一聲驚雷起,這次砸到了教育行業身上。
誰能想到,國家竟然重拳出擊,把原本炙手可熱的各類教育機構揍了個落花流水。不但如此,教育部還成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加大校外教育培訓管理,去年夏天如火如荼的K12大戰,今年全然不見了蹤影。
整頓鐵幕下,風暴持續升級。7月24日,國務院發布文件,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排查,教育股齊齊暴跌,哀鴻遍野。
然而,轟轟烈烈的減負潮背后,家長們的焦慮卻有增無減。一些條件較優越的家庭,已經開始在子女教育上搞“私人訂制”,不是過去那種每天來上幾小時課,拿錢就走人的家教,而是“住家教師”,直接把自己家變成“私塾”。
無獨有偶,今年5月底,某家政公司的應聘截圖在網上不脛而走,圖片內容顯示:一名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的李姓女子,應聘合適家庭擔任“管家”工作,期望月薪3.5萬元,引發熱議。
▲圖/網絡
有需求就有市場。目前住家教師的要價普遍高昂,月薪3~5萬之間者比比皆是,在肉眼可見的未來,這又將是新一輪軍備比拼,不請住家教師,孩子就落了下乘,日后跑的沒別人快,飛得沒人高。
這是另一種“降維打擊”,卻又無可奈何。
事實上,“住家教師”并不是現在才有的概念,更像是家教行業的新變種。
時光倒回2014年,“家教O2O”以燎原之勢攻占市場。家長通過APP就能找到所在城市的家教,既省了找中介的信息差成本,還減少了千里迢迢趕著去上課的時間成本,最重要的是,平臺上教師的教學資質、教學情況評價一覽無余,怎么看都是門“好生意”。
從2013年到2016年,有兩千多家公司涌入家教O2O市場。彼時,站在風口上的平臺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即便付出了高額補貼,非但沒能燒出用戶粘性,還讓自己離“死期”更近。
要知道,教育本身是非標準化的服務型產品,一百個家庭就有一百種對教育的個性化需求。雖然知識點相對固定,但每個孩子的日常基礎、性格特點、學習習慣卻是截然不同,抓不住孩子差異化的“短板”,再怎么輔導和補習也是徒勞。
從本質上來說,家教O2O還是個撮合平臺,提供教育價值能力弱,而真正優秀的教師極為搶手,既不愁生源,也不會接受平臺抽取“中介費”。
此外,平臺也大大低估了家長的決心和耐心。家長的終極目標是效果,而不是價錢或者是距離的遠近,只要能找到適合的老師,什么樣的代價都值得,而這些,恰恰是家教O2O實現不了的。
到最后,家教O2O也沒能培育出有競爭力的巨頭,資本遇冷后絕大多數企業迅速隕落,一度銷聲匿跡。
“復燃”的轉機出現在今年。伴隨著一系列雙減政策的密集發布,課外輔導機構被迫關停或轉型,相較之下,更邊緣、更隱蔽的家教似乎未受到這波沖擊的影響,成了家長們的“救命稻草”。
經歷過之前的慘敗,學聰明了的家教行業終于踩對了用戶的痛點,內外因作用下,“住家教師”應時而生。
何為住家教師,在高端家教機構“紅杉住家教師”的官網,對其職責有著明確的規定:“服務于3-14歲兒童,以英文教育為重點家教內容,包含數學、語文、英語等全科目類培訓及家庭作業輔導;輔導的同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不負責家務等。”
▲圖/“紅杉住家教師”官網
據該機構創始人透露,如今住家教師的需求日益水漲船高,上海是其最大的客戶群體,其次是北京和廣州,每月都有上百對家庭前來預約。
而從大環境上看,受疫情和宏觀經濟影響,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極為嚴峻。教育部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909萬,比去年激增35萬人,同時海歸人數也創歷史新高,約有80萬人,近三成畢業生降低期望薪酬,仍屢屢碰壁。
在這種情況下,包吃包住、事少錢多的“住家教師”,反而成了更優的選擇。即便沒有工作經歷,憑著雙一流的學歷文憑作為敲門磚,就可以輕松月入過萬,(“住家教師”的平均起薪為1.5萬元/月),還免去了擠地鐵、找房子、996的后顧之憂,可謂一舉幾得。
但在這個萬物皆內卷的時代,被家長們重金押注的“住家教師”,身上所背負的隱形“KPI”,足以打破最初的美好幻想。
“沒工作前我很有信心,但真正涉入其中,才發現太難了。”來自浙江三線小城的沈月(化名),曾是整個鄉鎮出名的才女,以優異的成績保送上海交通大學,之后又留學英國,取得碩士雙學位。
畢業后,沈月如愿進入某大型外資企業,誰料天有不測風云,剛通過考核轉正不久的沈星,倒霉地碰上了“裁員潮”,重新找工作的過程并不順利,投下的簡歷有如石沉大海,絕望之際,沈月接到了一通特殊的電話。
聽到是做住家教師,沈月的本能是拒絕,但對方很有耐心,勸她不妨“試試”。機緣巧合下,經過三關面試,沈月得到了雇主家長和孩子的肯定。
根據合同,沈月的工作時間是每周一至周六的16時至21時,負責接孩子回家、上課、輔導、陪伴,雇主每月支付3萬元的薪資,并為其購買商業保險。
雇主要求沈月每周制定詳細的計劃表,內容涉及生活習慣、英語浸潤、邏輯思維等各方面。同時,為了讓孩子全面發展,沈月要陪同孩子一起去上架子鼓、游泳和馬術等興趣課程,并且全程都得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寫好相應的觀察報告。
隨著孩子的成長,沈月又需要不斷推翻、改進方案,日報、周報、月報、年報一個都不能少,這種無形的壓力像座揮之不去的大山,讓人喘不過氣。
孩子升入小學后,家長雖然沒有對學習成績作直接要求,但在連續幾次考試滑鐵盧后,沈月接到了機構的“暗示”電話。既要安撫孩子的逆反心理,又要達到家長的期待值,兩頭難的沈月煎熬了幾個月,好在孩子的期中成績進步不小,沈月才得以暫時解除危機,大有“劫后余生”之感。
和沈月有相同經歷的住家教師們并不在少數。從本科到碩士甚至是海歸,他們每個人都自帶光環,即便硬件條件如此優秀,上崗的競爭程度仍十分激烈。
據“紅杉住家教師”的負責人介紹,每月人事部可以收到500多份應聘簡歷,但每個家庭要能匹配1個滿意的住家教師,背后需要大概10個老師作為備選。
紅杉的負責人強調,來找住家教師的家庭中,10個里就有8個會對老師有英語方面的要求。有場面試至今讓人印象深刻,孩子父母是企業高管,面試過程中涉及了很多復雜詞匯,還有教學理念、使用的教材等,直到第五次面試后,這個家庭才最終敲定了一位精英住家教師。
有的家庭還希望老師有特長,但家長不會只看老師有沒有鋼琴十級證書,還會在面試時隨機挑曲目讓老師彈奏,或讓老師來家里進行現場教學,需要考量的方面簡直事無巨細。
盡管住家教師看似有更多自由時間,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長時間緊繃過后,很難再分心做其他事,沈月思慮再三,最終放棄了注冊會計師考試。
相較于三個月內被解雇了兩次的李恒(化名),沈月已幸運很多。在上一個南京家庭里,女孩的家長更看重語法,但李恒認為口語能力才能讓人受益終生,理念出現分歧后,不愿妥協的李恒只能選擇離開。
李恒的情況并非個例。盡管中介機構會提前崗前培訓,指導老師怎么去融入家庭,但理論和現實往往是兩回事,一方對另一方,或者彼此互不滿意,導致無法繼續雇傭關系,單方毀約是常有的事。
“為什么在公司打工的上班族,要瞧不起為私人家庭服務的人呢?”對于網上關于名校生從事住家教師的爭議,沈月并不在乎,“本質都是提供勞動,沒有高下之分,只有取舍之別。”
最嚴“雙減令”帶來的教培地震,讓家教行業重新翻紅。比起“一對一”、“一對多”的傳統輔導模式,“住家教師”的優勢更為突出。
畢竟,如果給孩子全科都報一對一的輔導班,收費會超過住家教師的工資不說,還不能保證教師的質量。
▲圖/電視劇《小舍得》
現在,用一個老師就能代替各科老師絕大部分的作用,還能全方位陪伴引導,做一些輕度簡單的照顧孩子的事情,性價比無疑更合適。
值得一提的是,“住家教師”并不盡然是富人專屬。位于廣州的一家家教機構CEO透露,前來發布需求的家長,所謂“高凈值人群”與“工薪階層”的比例,可以算是六四開,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上升通道,父母削尖腦袋,也會給孩子們創造條件。
為了規避未來可能的風險,很多住家教師并不會直接以家教的名義展開,而是以“高端家政”這類名稱模糊替代。
所以這也造就了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新發布的《中國家政服務行業市場研究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知識技能型家政市場增速最快,規模達2776億元,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上有政策,下游對策,國家雖有雷霆手段,但也不影響家長們“另謀他路”。北京海淀區的楊女士剛剛定了一位資歷頗深的住家教師,她的女兒即將面臨小升初的考驗,正是要緊關頭:“精英家長是絕對不會主動減負的,我們跟不上,就等于自動放棄了,每一輪整改之后,總覺得更費時、費錢、費媽。”
▲據南方都市報調研,近七成家長認為校外培訓機構假期不開課,會有壓力
楊女士的擔憂不是空穴來風。自1985年以來,政府下達過超50次「減負令」,但就如「一山放過一山攔」,孩子的書包越喊越沉。究其原因,教育一直是極度稀缺的資源。
為了讓更多家庭用到“住家教師”,有頭腦靈活的機構已經率先推出了“拼單”模式,即老師可以在每周的一、三、五和二、四、六分別服務于兩個家庭,分攤下來的費用,也就少了很多。
說到底,只要高考還是主流選拔制度,競爭就會越來越前置。孩子產生成績比較的壓力,而家長感受到的,則是階級固化的恐懼。
一面是國家極力想要實現教育公平,回歸義務教育本質;一面是三胎政策的開放,50%的中考錄取率以及學歷至上的社會共識。
海水和火焰的夾縫間,給孩子請“住家教師”,也許是當代父母最后的倔強。
參考資料: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