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豆瓣
文丨網劇工場,作者丨稗子
由知名導演馮小剛執導的都市女性群像劇《北轍南轅》開播之初便差評如潮,“懸浮”、“不接地氣”、“北京版小時代”等標簽,讓影圈老炮馮小剛在網劇領域的初試身手遭遇了滑鐵盧。
這不免讓人們聯想到,近年來許多知名影星、導演紛紛加盟網劇,然而表現卻大多不盡如人意。電影咖“下凡”失敗的背后,到底是隔行隔層山,影星難演好劇集,還是他們光環太過耀眼,觀眾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
時隔二十多年,馮小剛再次執導電視劇,并且選擇從近年來廣受歡迎的都市女性劇入手,邀請藍盈瑩、金晨等“浪姐”加盟,以及黃渤、宋丹丹等一眾知名影星友情客串,力求打造一個“五位女性攜手創業,通過努力與拼搏,收獲成長與愛情的故事”。劇集殺青當天,馮小剛在微博上表示“一點不將就一定不湊合”,將大眾對這部劇的期待值拉到了最高。
然而,這部備受關注的劇集在開播之后的表現卻讓人大失所望,風評一路受挫,對于這部劇的批評聲此起彼伏,諸如“不接地氣”、“浮在半空”、“浮夸”等標簽讓人望而卻步,豆瓣開分4.7,貓眼評分6.5,基本上等同于“不及格”。
作為馮導時隔多年再度回歸電視劇的作品,《北轍南轅》的表現實在是讓人咋舌。而作為一部備受期待的名導新劇,最后卻落得個滑鐵盧的下場,究其原因,在于它作為一部定位于“都市女性群像劇”的電視劇,拍得既不懂“都市”,也不懂“女性”。
首先是作為一部都市劇,《北轍南轅》對于都市生活的刻畫與呈現與大多數人的認知大相徑庭,無論是劇中角色住的別墅、大平層,還是她們身上穿的名牌衣服提的名牌包包,都讓大多數觀眾們覺得自己與這部劇所呈現的生活相距甚遠。而主角們日常出入的高檔會所、名流飯局,仿佛是在告訴觀眾們:這是你們終其一生都只能仰望而不可觸碰的生活。試問這樣一部“浮在半空”的“都市劇”,又如何讓一群每天為了養家糊口而日夜打拼的都市人產生共鳴呢?
而作為一部聚焦于女性的群像劇,《北轍南轅》輸出的價值觀卻與大眾的普遍認知相悖。都說“婦女能頂半邊天”,女性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自我的價值實現與人格獨立,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是近年來不少女性劇力求表達的態度,也獲得了不少觀眾的青睞。
而馮導也試圖在《北轍南轅》中表達類似的觀點,并且將“合伙創業”設定為主角們實現這一人生目標的方式,倘若把握得當,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故事。然而實際拍出來的效果,卻并不能讓人體會到這一點。相反,幾位女主角合伙創業的過程,更像是一群女版龍傲天的發家故事。
對于只有過幾面之緣的鮑雪,投資人尤珊珊可以大手一揮拿出三十萬來拉她入伙開餐廳;而全職主婦司夢,在操持一家四口的日常生活之余,抽空寫點東西,輕輕松松便賺到了二十萬的版權費。再加上劇中其他角色的種種經歷,無不讓人懷疑,她們合伙開餐廳,到底是真的為了“實現人生價值”,還是一群富婆閑著沒事干,砸點零花錢來找個活計打發時間。
或許馮導也知道“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這里的“高”,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高”。作為一部定位為都市女性劇的作品,《北轍南轅》卻處處透露著上流社會對于大眾都市生活、獨立奮斗的女性,或許無心又或許有意的傲慢與鄙夷。與現實南轅北轍的《北轍南轅》,最終便落得了個差評如潮的下場。
作為我國第五代導演的個中翹楚,馮小剛憑借著“馮氏喜劇”的金漆招牌在我國影壇獨樹一幟,也一直有著穩定的作品產出和粉絲受眾。而這么有名的一位電影大咖,卻突然“屈尊”拍了部網劇,這在之前或許是無法想象的一件事。
在大眾的認知里,電影在影視圈鄙視鏈中的地位向來要高于電視劇。很多電視劇演員賣力表演,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被大導演相中,進軍大熒幕,卻鮮少聽聞會有電影明星回歸電視劇。然而,很多人都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向來只活躍在大熒幕的明星,都突然轉戰小屏幕,尤其是網劇。比如出演《如懿傳》的“周公子”周迅、最近熱播的仙俠奇幻劇《千古玦塵》中的周冬雨,以及其他像章子怡、張震、倪妮這樣的電影咖,都紛紛“下凡”拍起了劇。這不免讓人感嘆,現在就連網劇圈都要開始“內卷”了。
而在這網劇圈“內卷”的現象背后,或許是影視產業格局時過境遷,攻守易勢的體現。
受去年的疫情影響,我國的電影產業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蕭條。前幾天適逢影院復工一周年,在這一整年中,我國的電影市場總票房為476.95億元,勉強超過2016年的年總票房。
雖然在疫情陰霾的籠罩下能夠獲得這樣的成績,已經可以說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電影市場依然處于相對的倒退與低迷,在這種處境之下,各方資本在對電影的投資上都變得尤為小心謹慎。之前各路老板往電影業大把砸錢大力投資的盛況,或許一去不復返。
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一眾電影咖們的直接影響,便是工作機會變少,或者說是,好的工作機會變少,再加上廣電針對電影明星過高片酬的“限薪令”,無論是演員還是導演,都不得不在有限的劇本和劇組中做選擇,甚至面臨無戲可拍的窘境。
然而在網劇圈這邊,確是“風景這邊獨好”。在疫情催化下,網劇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各路資本跑步進場。在愛優騰芒等頭部網劇平臺廝殺正酣之際,以B站、抖音和咪咕視頻為首的網劇新勢力也在招兵買馬,試圖從網劇這塊越做越大的蛋糕中分一杯羹。
再加上相比于電影,網劇的制作成本更低,周期更短,意味著試錯成本也更低廉,各大平臺和影視公司可以“多頭下注”,同時立項多部劇集,只要其中有一部爆紅,便是成倍的回報。
網劇行業充裕的資金和劇本儲備,使得暫時無處安身的電影咖們,有了另一個可供他們發光發熱的地方。因此,近年來人們才會看到有如此之多的電影咖紛紛“下凡”拍劇。
然而,正如名導馮小剛在網劇領域的首秀失利,電影咖們“下凡”后的網劇之路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走。如周迅在《如懿傳》中被嘲“太老”,周冬雨在《千古玦塵》中讓人出戲,昔日在大熒幕上叱咤風云的電影明星,在轉戰小屏幕后卻多多少少都表現出了一些水土不服,并不像人們最初想象中的那樣“天神下凡”。
正所謂隔行隔層山,雖然同為影視圈,但電影咖想要在網劇如魚得水,恐怕并不是那么容易。一方面,在制作流程、資金規模等方面,電影與電視劇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電視劇,尤其是網劇,相比于電影的“慢工出細活”,投入的資金規模較小,制作周期更短,講求的是一個“多快好省”,劇集從立項開拍到后期制作,再到最后的播出,大多都力求在一年甚至是幾個月之內完成。
這便意味著能留給電影咖們琢磨劇本、代入角色的時間少之又少,難以像拍電影那樣完全發揮他們的演技,使得不少觀眾覺得他們在電影和電視劇中的表現天差地別,如此強烈的割裂感也極大地影響了劇集的觀感。再加上“下凡”的電影咖們大多片酬不菲,而劇集制作預算的上限擺著那里,他們拿走的那份多,那留給布景、道具、后期的就要變少,這也限制了劇集制作的水平上限。
而在另一方面,電視劇的制作方之所以邀請電影咖們加盟,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借他們自帶的光環與名氣為劇集宣傳,并吸引他們的粉絲受眾。然而這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電影明星的加盟與劇方的大力宣傳,無形之中提高了觀眾們的預期。而當人們滿懷期待地開始觀看,結果卻發現劇集的質量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雖然也沒那么差,但這樣強烈的落差感,對劇集開播之初的口碑積累與傳播帶來了明顯的負面影響。
因此,在電視劇與電影天然存在的壁壘之下,電影咖們想要跨過這個障礙,同時實現大熒幕與小屏幕的雙豐收,恐怕還需要再加琢磨。但隨著網劇行業的蓬勃發展,電影與電視劇產業的進一步交融,電影咖們“下凡”拍劇的現象必然會繼續存在,而為了能在電視劇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他們也一定會想盡辦法,將這種“水土不服”的問題解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在電視上看到由電影咖主演的口碑收視雙豐收的佳作。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