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表外表里(ID:excel-ers),作者 | 周霄、張冉冉、赫晉一,編輯 | 付曉玲、慕沐、胡嘉雯
外賣行業久懸的靴子終于落地了。
2021年7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 《關于落實網絡餐飲平臺責任 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督促外賣平臺及第三方合作單位為外賣送餐員參加社會保險,支持其他外賣送餐員參加社會保險。
《指導意見》才一發布,美團股價反應迅速,至7月27日收盤,美團股價已經暴跌17.66%,可謂是“慘不忍睹”。
事實上,本次二級市場對餐飲行業《指導意見》的反應如此之大,和近期接連出臺的中概股監管政策有關。
滴滴上市(6月30日)兩天后,因“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等問題,被網信辦通告下架。事件發酵至今,滴滴被下架的相關APP已達到25款。
政策層面的“重拳出擊”,也引發滴滴股價動蕩——與開盤價相比,股價已腰斬。
緊接著,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雙減”政策。明確規定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且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嚴禁廣告投放。
受此影響,教育板塊上市公司股價遭遇斷崖式下跌。短短四天內,賽道內上市公司市值蒸發超2000億人民幣。
相關領域的投資人損失慘重,再加上中概股集體不景氣的氛圍,讓近期的資本市場顯得“草木皆兵”。
“擔憂”之下,市場的負面情緒也在相關企業身上延續。中概股一片綠油油,動蕩波及港股也下降明顯,恰在這時,7月26日關于外賣騎手的監管意見披露,資本于是大批出逃。
那么,刨除二級市場的恐慌因素,本次關于外賣騎手的監管意見的發布,對于美團業務基本面的實質影響究竟有多大?
從股價反饋結果來看,市場似乎將滴滴、教育行業、外賣三件事的性質,歸為一類。但事實上,外賣領域的政策影響,和前兩個并不相同。
比如,有別于滴滴和教育行業問題的突發性:滴滴從宣布調查,到被下架APP,中間不過2天時間;教培行業的情況次之。而關于“外賣平臺或將被監管”的預期,很早就有。
從去年9月“外賣騎手”事件大規模爆發以來,無論是政策端還是企業端都高度重視。就政策層面來說,與外賣送餐員權益相關的文件,從今年初就已陸續出臺,具體有:
·2021年4月30日,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頒布《關于規范新就業形態下餐飲網約配送員勞動用工的指導意見(試行)》通知,對“外賣騎手”勞動權益的保護和管理等作出規定。
·2021年7月22日,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保障新就業形態下的勞動者權益。
這一系列先期策略的發布,給了市場反應和應對的準備時間。
而《關于落實網絡餐飲平臺責任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的推出,只不過是“靴子終于落地了”。
與此同時,外賣行業的相關文件,都傾向于方向指引,以“聽取平臺、騎手、商家、用戶等各方面的意見,鼓勵行業健全制度,保障從業人員權益,逐漸完善行業規范”為主。
“循序漸進”的政策落地方式,給了企業一定的緩沖和準備期,理論上并不會動搖外賣平臺的核心發展邏輯。
當然,這是從長期成長性出發的預期,但不可否認短期影響還是存在的——餐飲外賣業務成本增加,或將帶來帶來不確定性風險。
接下來我們仔細解讀政策,用數據說話,看近日針對騎手權益的政策,究竟會對美團的成本端產生多大的影響?
事實上,“靈活用工”新趨勢雖然繁榮,但一直有徘徊在“灰色地帶”之嫌。比如,有合同的叫勞動關系,個體戶自營叫民事關系,而“靈活用工”沒有統一規定和保障。
而7月22日發布的《意見》,提出了不完全勞動關系的概念,并將騎手、網約車駕駛員、貨車司機、互聯網營銷師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都歸為此類。
基于此,就外賣方面來說,市場的普遍解讀是,無論專送、樂跑還是眾包騎手,平臺都須為其承擔職業傷害保障等底線責任。
至于社保部分,《指導意見》提到,各地要開放靈活就業人員繳納基本養老、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做到應保盡保。企業要引導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根據自身情況參加相應的社會保險。
這一部分更多被市場解讀為:企業要為全平臺騎手購買社保,由此會造成成本端的激增。
然而,我們認為,這份文件其實并未“一錘定音”,更多是希望全行業循序漸進地承擔責任。
我國將新型就業形態用工關系分為三類。而如果按照業內專送、眾包和樂跑騎手的分類,外賣專送模式大部分都是屬于第二類勞動關系,意見里對于這類人群社保的態度是“引導和支持”,沒有強制。實際上這類加盟商騎手中有部分已經繳納社保。
樂跑和眾包騎手則歸于第二或第三類勞動關系(即不完全符合勞動關系情形但企業對勞動者進行勞動管理的,和個人依托平臺自主開展經營活動從事自由職業的)。對于這部分騎手,具體如何界定仍然有空間。
更重要的是,《指導意見》更多是指導企業為第二類、第三類都要交職業傷害保險,預計還需要進行試點以及大規模鋪開。至于專送部分,對于保險體系部分的討論應該還在繼續,尚未有定論。
那么,全平臺騎手的職業傷害險繳納會對美團成本端產生多大的壓力呢?
根據Trustdata移動大數據監測平臺數據,高峰時段專送騎手的活躍度約是眾包騎手的兩倍,根據中信建投數據,當前美團日活躍騎手約100多萬,其中專送騎手占比大約為40%。所以我們粗略假設,美團40%的專送騎手貢獻了約70%的單量。
以2020年美團業績數據為基準,繳納職業傷害險后,單筆外賣成本增加至0.029元;
單筆外賣毛利潤降低5.3%;?經營凈利降低18.6%。
圖說...
雖然,經營凈利降低18.6%的影響并不算低,但相比網傳40-60%的利潤下降幅度,我們認為此番社會責任的承擔,并不會給美團以“致命打擊”。
《指導意見》里算比較嚴厲的規定是,外賣平臺不得將“最嚴算法”作為考核要求,要求“算法取中”。
可以看到,嚴苛算法推薦下,因超時所帶來的扣款扣分,以及詭異的遠距離派單等飽受詬病問題的輿論發酵,催生了這一規定。
而要滿足政策要求,平臺需要放寬外賣員的配送時限、超時懲罰制度,同時要設置外賣員每日的工作上限,增加節假日補貼等,保障騎手權益。
這些措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外賣的配送效率。
消費者點外賣需求不變,配送效率下降,意味著平臺需要增加騎手數量來滿足需求,騎手成本由此拉升。
此外,平臺騎手成本的“規模化”步伐,也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
自2016年以來,美團規模效應帶來騎手成本占收入比重在逐年下降。但政策落地后,平臺騎手配送效率的降低,可能導致騎手成本規?;芟蕖?/p>
不過,上述這些并不是美團一家面臨的情況,此次政策的出臺屬于外部性因素,對行業整體都有影響,包括外賣平臺、餐館、外賣騎手以及相關的第三方合作單位。
而相對來說,在同樣的外部條件下,由于美團體量更大,規模化優勢更明顯,其對成本增加的消化能力會容易一些。
當然,要促進文件真正落實,推動行業健康發展,還需要各關聯方一起合作,才能實現。
近日針對餐飲平臺《指導意見》的發布,正在引導餐飲外賣行業走向規范化。
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為整個行業帶來了一定的增長風險,也會給美團帶來成本增長風險,拖慢美團業績增長的速度。
不過,表外表里看來,這一成本增長風險對美團來說是相對可控的且預期內的。
一方面,政策指導更多是希望在行業發展過程中,引導行業給予騎手更多的發聲機會,逐漸滿足其基本權益,并未一錘定音;另一方面,騎手福利的逐漸完善,事實上可以提高行業進入門檻,鞏固既有企業的護城河。
如此看來,美團目前的股價波動,似乎更多是市場恐慌帶來的;至于合規化會多大程度拖慢美團業務增長速度,就要看全平臺對于政策的理解和執行情況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