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元氣森林官方微博
2021年6月8日晚,1982年出生的唐彬森,站在了新一屆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的舞臺上。
能夠站在掌管百億、千億美金市值的企業、馳騁商海幾十年的眾多企業家面前發表演講,這是唐彬森此前做游戲公司時,所不曾有過的禮遇。
而這,要歸功于一瓶氣泡水的走紅,即唐彬森所創立的新品牌“元氣森林”,尤其在這個夏季再次掀起消費熱潮。
在創辦元氣森林之前,唐彬森的從業經歷主要在互聯網游戲領域,并未涉足過消費行業。因此,對于傳統快消軟飲(酒精含量低于0.5%的飲料)行業來說,唐彬森這個人,是陌生而神秘的。而他也恰恰代表了這樣一批企業家:
他們由互聯網行業“跨界而來”,從未有過實業領域的經驗和資源,卻憑著一套看起來“格格不入”的互聯網產品研發思維,迅速成為攪動傳統行業競爭格局的一條“鯰魚”。
然而面對軟飲“新王”元氣森林的來勢洶洶,首富鐘睒睒第一個“發怒”了。
上月,鐘睒睒親自帶隊農夫山泉,在全國范圍發起一場“天降財神”活動,目標瞄準元氣森林氣泡水,為此不惜給經銷商和零售終端們送水送錢: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快消”
鐘睒睒之怒,來自今年以來,元氣森林在線下冰柜鋪設上近乎瘋狂地投資。
去年10月,在元氣森林2020年經銷商大會上上,元氣森林宣布了75億元的線下渠道銷售目標;與此同時,還有在今年2季度前完成8萬臺智能冰柜的線下鋪設。
為了完成之一目標,元氣森林對線下經銷商們拿出了滿滿的誠意。
一般來說,投放冰柜的費用都是由經銷商率先承擔,再以押金的形式向零售終端收取。一臺冰柜會向經銷商收押金2000-3000元,而后分三四年返還,這筆款項,占用了經銷商一大筆現金流;
而據微信公眾號“快消”報道,若投放元氣森林投冰柜,三四個月后經銷商就能基本收回資金:投放合格后返50%,三四個月后依然合格返40%,最后剩余的10%與零售終端交給經銷商的押金相抵,在五年后返回。
與此同時,元氣森林還規定,每投放一臺冰柜,給業務員獎勵200元,主管獎勵100元,甚至連陳列費,也比農夫山泉、可口可樂高100元。
重賞之下,經銷商和零售終端積極性被動員了起來,2022年,元氣森林更是目標要殺入冰柜市場前三名。
事實上,在線下渠道大量鋪設冷凍柜,早已經是快消軟飲行業的常規操作。可口可樂2020年在中國共有87萬臺冰柜和自動售貨機;而農夫山泉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農夫山泉覆蓋全國超過237萬個終端零售網點,其中超過36萬家終端配備了“農夫山泉”冰柜。
但終端空間是有限的,元氣森林這個當紅炸子雞擠了進來,原本的一部分農夫山泉、怡寶、康師傅等大廠的冰柜,就被經銷商擠了出去。
線下渠道本是傳統軟飲品牌的優勢地盤,傳統軟飲大佬們自然不能忍。農夫山泉在“天降財神”活動中就提到,要“搶戰競品冰柜,買回我司冰柜”。
農夫山泉發起的這場線下冰柜爭奪戰,可以說打響了快消軟飲界新老品牌的第一槍。然而問題來了:在軟飲這個大佬云集的賽道里,元氣森林是如何成長起來的?
外界對元氣森林開始有認知,源于其2016年12月上市的爆款“燃茶”。殊不知,在燃茶之前,唐彬森也踩過兩次“大坑”。
唐彬森告訴鈦媒體APP,2014年元氣森林研發中心剛剛成立時,他也想要根據傳統快消軟飲的方式來開發新品,請來專家來研發,然而700萬資金砸下去,卻并沒有什么結果;
之后,唐彬森又請來飲品行業的專業團隊來做市場調研、產品開發,但最后耗費500萬生產出來的產品,卻是“自己人也不愿意喝”。最終,元氣森林又投入了100萬,將這批不滿意的產品全部銷毀了。
報廢事件之后,唐彬森重新組建產品研發團隊,仔細打磨產品,才終于有了第一款爆款“燃茶”。
事實上,2014-2016年,唐彬森籌備元氣森林之時,正是中國軟飲行業新老勢力轉換之時。
一直以來,國內軟飲市場都是“渠道為王”,誰掌握了更多的線下渠道,誰就掌握了企業發展的命脈。在渠道方面擁有優勢的娃哈哈、康師傅、達利、旺旺,一度發展非常迅猛。
當時,娃哈哈創立聯銷體模式,使其在全國范圍內聚集了實力強大的經銷商。?2013年,娃哈哈渠道鋪設數達到了歷史顛峰,娃哈哈的營收也達 783 億,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老大。
但從2014年開始,伴隨著傳統的線下渠道鋪設基本飽和,傳統飲品跑馬圈地式的紅利期結束了,頭部企業的增長也陷入停滯。
渠道為王時代結束,企業們開始在產品創新上做文章。注重產品創新的農夫山泉和統一,產品優勢開始發揮出來。
2014年,統一集團推出海之言和小茗同學,迅速成為年度爆款;2016年,農夫山泉推出低糖茶飲茶π,通過在茶飲中添加果汁,保留茶香的同時也掩蓋掉茶的苦澀口感,也很快火爆起來,僅七個月時間便獨攬10億,成為2016年最成功的單品之一。
而正在茶π成為2016年飲品市場的一匹黑馬時,2016年元氣森林成立了,并在短短幾年時間,憑借燃茶和蘇打氣泡水,迅速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創業公司,走進了軟飲行業的“風暴中心”。
元氣森林的成功,一個關鍵在于精準卡位無糖飲品賽道。
當前我國無糖飲料的發展程度,與1985年日本無糖飲料的發展水平類似。1985年,日本無糖飲料占比僅2%,然而在此之后,日本經歷了無糖飲料快速發展的十年。2019年時,日本無糖飲料占比已達到?50%以上。
2019年,中國無糖飲料行業市場規模為98.7億元,僅占軟飲料整體的1.25%。但根據智研咨詢預測,我國無糖飲料市場規模將在2027年達到276.6億元,期間每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這意味著,元氣森林在一個高速增長的消費賽道里搶得了先手。而率先使用成本高昂的代糖“赤蘚糖醇”,在0糖的基礎上,保證了飲料的口感,使得元氣森林避免了重蹈覆轍農夫山泉「東方樹葉」剛推出時的慘敗——2011年,農夫山泉就看準了無糖飲料賽道,卻因為當時沒有調和好茶的苦澀口感,使得「東方樹葉」入選「史上最難喝的飲料TOP5」,銷量慘淡。
元氣森林成功的另一關鍵,則在于抓準了零售便利店渠道。
早在在2016年11月燃茶上線之時,元氣森林便在廣東市場進行線下試水;2017年春天,借助全國糖酒會,元氣森林已開始面向全國招商。
對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品牌來說,傳統渠道入場難,費用高,因而元氣森林最初重點布局在新興連鎖便利店——這無疑是精準而有遠見的。
一方面,2016-2018年,正值新零售熱潮,大量資本進入連鎖便利店企業,推動原有連鎖便利店迅速擴張,并誕生了無數新興連鎖便利店——京東便利店、蘇寧小店、盒馬、便利蜂,眾多無人便利店等新興便利店企業相繼成立,中國連鎖便利店行業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985億元,快速增長至2264億元。
另一方面,這些便利店受眾大多為年輕白領,追求品質生活、熱愛嘗試新鮮事物、并且對價格不太敏感——這與元氣森林的目標人群用戶高度重合。
2019、2020年,借助線上營銷和以便利店為主的線下強勢鋪貨,元氣森林蘇打氣泡水被推上神壇。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市場的另一個質疑:軟飲產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短則僅有2-3年,那么在燃茶、蘇打氣泡水后,元氣森林還能持續產生爆款嗎?
今年春天時候,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正在籌備一件事:去掉包裹在飲料瓶外的標簽塑料膜,改將標簽和品牌包裝圖案直接刻印在塑料瓶上。
而要完成這小小的一個工藝迭代,需要元氣森林花5000萬,重新建一個生產線。
聽起來,這是一個極不起眼,也非常不劃算的項目,但唐彬森認為值得。
促使他推動這個燒錢項目的原因只有一個:現在的塑料瓶外膜包裝,既不好看,也不環保。
外界認為元氣森林其實是一家用互聯網思維做消費品的公司,唐彬森也同意。
在今年的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演講中,唐彬曾表示,互聯網思維,一個關鍵點是對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這一點上,元氣森林和傳統軟飲品牌的研發生產方式有很大區別。
傳統水飲企業對產品的投入,從高到低往往是渠道費、包裝設計費用、投入最少的其實是原料成本;而元氣森林則是在研發和原料上投入最重。就拿元氣森林使用的甜味劑“赤蘚糖醇”來說,因為其成本高昂,使得元氣森林原材料占成本比接近 50%,但也因為其口感更優、熱量更低,最終成為了元氣森林成功的關鍵要素。
與此同時,唐彬森也在用互聯網思維下對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倒推供應鏈變革。一個實例是元氣森林瓶蓋的問題。
市面上對元氣森林有一個吐槽,就是瓶蓋特別難擰。殊不知,這是由于唐彬森堅持在飲料中不加防腐劑。為了在不添加防腐劑的原則下保證產品不變質,瓶蓋便“被迫”做成如今這樣,密封程度更高、也更難擰開的樣子。
在和鈦媒體APP對話時,唐彬森就表示,“互聯網的用戶只會獎勵那些留存率高,NPS指數(用戶體驗指數)高的公司”。這是唐彬森在互聯網領域創業時積累的經驗,也成為了元氣森林的產品價值觀。
但是,光有價值觀不夠,還需要有方法論。
做飲品,唐彬森曾經是個外行。但從游戲行業跨界而來的唐彬森,本就抱著顛覆行業的心態,也帶來了一套互聯網產品研發方法論。
曾有媒體因快速生產、測試、推出和淘汰的互聯網應用生產機制,稱字節跳動為“APP工廠”,從這一角度來說,眼下的元氣森林,也像是在打造飲品界的“爆品工廠”,并且已經有了一套可以迅速反應、批量生產、及時調整的新品研發流程。
互聯網產品開發時,常用A/B test方式來測試新產品或新功能。測試時,對照組采用已有的產品或功能,實驗組采用新功能。要做的是找到他們的不同反應,并以此確定哪個版本更好。
而這一方式就被元氣森林用在新品的研發上。
元氣森林原研發總監葉素萍在接受自媒體“財經涂鴉”采訪時曾透露,元氣森林的研發,走的就是互聯網式快速試錯的路子,一兩天做一次飲品口味測試后迅速調整,研發周期控制在3-6個月。
比如口味調研,會先在20-30人的內部調研中,超過85%人滿意后,再與同類產品放在一起請外部人員評分,如果口味不夠好,就會被中途放棄。
微信公眾號“增長黑客”在相關調研中也報道稱,元氣森林在口味調研之外,還會有電商測試、便利店測試、信息流廣告投放測試等,在產品從研發到大規模投放的各個節點,都通過各種小規模測試,不斷試錯、不斷結合反饋進行調整,直到最后,才將經過驗證的軟飲產品,以消費者喜愛的模樣大規模投入市場。
這樣反復的推敲驗證下,更大幾率保證了元氣森林投入市場產品的成功率,降低了產品失敗的成本,也使得元氣森林具有豐富的 SKU“庫存”儲備。唐彬森告訴鈦媒體APP,元氣森林目前有100多個SKU 儲備,而今年有95%的新品都還沒有推出。?
互聯網行業重視數據的收集和反饋,快消品行業也一樣,而唐彬森領導下的元氣森林尤甚。
為了及時獲得反饋數據,元氣森林為銷售團隊建立了比較全面的考核機制,要求銷售團隊深入到一線便利渠道終端,了解如新品動銷情況,開拓網點數,單店銷量,PSD (單店日均銷售)等產品反饋指標數據。
與此同時,元氣森林也接入了大數據公司的數據服務。通過實時進銷存數據,來了解市場份額、變化趨勢等。
自元氣森林誕生起,元氣森林是敢于營銷,也是長于營銷的,而在市場投放方面,唐彬森非常敢下狠手。
唐彬森如此看重營銷,來源于其十二年前的一次失敗教訓。
當時,唐彬森還帶領著智明星通,在美國運營《開心農場》游戲,然而,其競爭對手Zynga,明明晚入場6個月,最后卻反超了智明星通,并在美國成功上市,目前市值超過100億美金。
唐彬森如今跟鈦媒體APP總結道,當時被反超的原因在于“對方敢于一邊融資,一邊在營銷上砸錢”。于是在之后的創業中,在市場投放方面,唐彬森非常“敢”,還曾表示,“我們敢在創造20億收入時就掏出18億去做廣告投放。”
同樣的營銷大手筆,也發生在元氣森林身上。
自元氣森林帶火無糖氣泡水后,去年以來,幾乎所有大的軟飲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氣泡水產品,農夫山泉推出“蘇打氣泡水”、娃哈哈旗下Kellyone上新了“生氣啵啵”……而面對市面上暴增的競爭產品,元氣森林也開始在營銷上發力:
與芒果tv合作《元氣滿滿的哥哥》、冠名《我們的樂隊》《運動吧少年》等綜藝、在B站贊助跨年演唱會、以及《人生一串》《我們的歌》等紀錄片與綜藝,甚至在線下互動娛樂展會 ChinaJoy 上,也能找到元氣森林的展臺。
與此同時,元氣森林在小紅書、直播帶貨不僅邀請張雨綺為代言人,更和李佳琦等頭部KOL進行合作,小紅書上元氣森林的種草文章已經有7萬多篇,線下公交站牌、電梯廣告更是常有元氣森林的身影。
“砸廣告要不然就不砸,要砸就砸到位”,元氣森林“不能給對手留機會”,唐彬森告訴鈦媒體APP。
7年前,唐彬森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2014年,游戲企業智明星通以26.6億元的價格賣出,他時任智明星通董事長,套現數億元。
“三十而已,四十不惑,到了這個年齡,要做一些深耕的事情。”唐彬森成立了挑戰者資本,一邊做投資,一邊尋找下一個創業方向。
如今,挑戰者資本已經進入了投資圈的頭部名單,其投資的老虎證券、家鄉互動已經上市,沐瞳科技今年3月被字節跳動收購。
早在2014年,挑戰者資本就瞄準了消費賽道,投資了眾多消費品。
投資組合涵蓋了氣泡水、蘭州拉面、寵物食品、牛奶等品類。這些產品隨著近年來消費賽道的爆發而崛起,大眾熟知的拉面說、好望水、馬記永、觀云白酒等品牌,挑戰者資本在天使階段就已進入。
挑戰者資本管理合伙人周華曾回憶,在投資的過程中,幾位合伙人發現飲料行業機會巨大,決定下海自己干,于是,元氣森林誕生了。
在3年時間里,元氣森林迅速完成5輪融資,估值達到60億美元,背后的機構不乏紅杉資本中國、淡馬錫、高榕資本等一線基金的身影。
如今,挑戰者資本累計管理資產規模為80億人民幣,其打造的消費生態圈,與元氣森林一起,成為唐彬森構建消費品帝國的兩個抓手,兩者從投資輪次、金額、階段上,互相配合。
早期、消費,是挑戰者資本重要的偏好點。
圖片來源@鈦媒體APP
鈦媒體App統計,截至2021年6月,挑戰者資本共投資162次,以早期為主,種子輪、天使輪累計77次,?A輪投資72次。從賽道來看,挑戰者資本投資消費49次,文娛傳媒35次,企業服務26次。
周華總結過一套投資方法論,一是挑戰巨頭,初創公司要想明白和巨頭相比,有什么優勢?二是投資好產品,三是相信年輕人,投資年輕人喜好的產品。
圍繞著這套方法論,挑戰者資本重倉消費賽道。
彼時,資本市場并未給于這個賽道很多關注。挑戰者資本成立的2014年,正值大眾創業風口之上,O2O、共享單車大戰如火如荼,大量資本瘋狂涌入。
唐彬森選擇的消費品賽道,鮮有投資人關注,這7年里,挑戰者資本將發達國家幾十年前火過的消費品,都默默投資、重塑了一遍。由于消費品投資并沒有過高的門檻,這7年的時間,也為他創造了一條護城河,早年投資的天使、A輪項目逐漸長大,成為資本攢局更好的載體。
圖片來源@鈦媒體APP
這背后是一套縝密的邏輯。
一位消費產業的資深投資人告訴鈦媒體App,2019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萬美金,日本在1975-1980年代達到這個數字,進入中速發展階段后,國民的消費習慣上可以借鑒日本,一大批優秀的消費品企業開始崛起,而10年前,國內經濟處于高速發展的第一階段,用戶的需求是比較基礎的,比如買車、買房。
上世紀70年代日本消費升級的發展模式,被一些投資人用以指導國內消費品的投資,側重點包括:本土化,尋找國產替代產品;個人化,消費品以獨居和個體為單位;自動售賣,在國內隨著二維碼的普及,無人貨架也曾風靡一時;瞄準新人群,圍繞95后的生活、消費習慣。
“中國消費品市場資本化的程度,相較于美國、日本,有一定的差距,未來還有很大的資本化空間。”一位投資人表示。
唐彬森不拘泥于某一個消費品,他以挑戰者資本為杠桿,撬動起幾十個消費品,打造了一個商業帝國。
這也是新興企業家借助資本力量做大消費賽道的典型案例。以往的消費品傳統企業專注于自己研發的產品,曾有投資人分析,農夫山泉的崛起,很大的原因在于其現金流很好,因為經銷商拖欠款的現象并不常見。
20年前,農夫山泉可以不需要資本,創始人鐘睒睒直接和間接持有農夫山泉共84.41%股權,良好的現金流使得這家“大自然的搬運工”無需融資。
但如今,元氣森林以及眾多新興消費品,它們需要資本,在消費品種類繁多的大環境下,一個產品想促使消費者選擇自己,營銷、渠道都是巨大且必要的投入。
財務投資之外,挑戰者資本也參與到企業的投后管理。觀云白酒是一家江蘇的釀酒企業,早年不擅長營銷,挑戰者資本投資后,今年元氣森林又控股了這家公司,重新塑造其銷售渠道以及品牌形象。
挑戰者資本孵化了元氣森林,同時,元氣森林也對前者進行了反哺。
近半年來,元氣森林在投資圈頻頻出手,先是戰略投資了山鬼雞湯——一家餐飲連鎖品牌,挑戰者資本于2017年投資其天使輪;今年年初戰略投資了觀云白酒,這家濃香型白酒品牌在2016、2017年接受了挑戰者資本的天使、A輪投資;對于同處飲料行業的原創精品咖啡品類,元氣森林直接收購了Never Coffee,這家主打黑咖啡并提供掛耳咖啡、咖啡豆等周邊產品的公司,在2017年接受了挑戰者資本的Pre-A輪融資。
挑戰者資本與元氣森林的關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莊辰超創立的斑馬資本與便利蜂。斑馬資本創立于2016年,是一家控股型投資的資本,其資金全部來自莊辰超在上一段“去哪兒網”創業中的所得。
2017年,斑馬資本作為唯一投資方,向便利蜂豪擲3億美元。不同于挑戰者資本,此后,斑馬資本并未進行更多投資,沒有在這一賽道進行更多布局,而便利蜂后來也僅僅接受了騰訊和高瓴的投資,今年5月融資1億美元之后,市場頻頻傳出其計劃IPO的消息。
斑馬資本對標3G資本,后者是美國的一家控股型投資機構,主張對企業的長期持有,在投后推動公司的轉型升級,它曾推動百威英博合并,使其成為世界五大快速消費品公司之一和全球啤酒行業巨頭。
或許,斑馬資本的野心尚未顯現,它瞄準的是IPO之后的市場。
而挑戰者資本已經在一級市場攢局的路上發力許久,它和它的資本朋友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消費品投資熱浪。
這種重度綁定關系,帶來了“一榮俱榮”的效應,但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一是放大潛在負面消息帶來的影響,二是消費品賽道的估值水漲船高之后,正面臨著一個擠壓泡沫的市場預期。
“現在市場可選的標的都太貴了,所以我們上半年多數時間在觀望,希望泡沫擠一擠,下半年再出手。”一位消費投資人告訴鈦媒體App。
元氣森林和挑戰者資本正飛速奔跑,另一些投資人卻放慢了出手的速度。飲料行業長產業周期的“魔咒”誰能打破?(本文首發鈦媒體APP,采訪、撰文/ 趙虹宇、孫騁,編輯/蔥蔥)
參考資料: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