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麗爾摩斯,作者 | 大偵探
一份文件,引發教培行業大崩盤。
7月24日晚,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布文章,轉發了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全文(簡稱“雙減”文件)。其中主要內容包括“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節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不得提供“拍照搜題”,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上市融資等。
這份文件的硬度、力度和強度,讓很多業界人士感到震驚。
“對于教培行業來說,這就是滅頂之災。”一位投資人說,本次“雙減”文件落地的力度是史無前例的,K12教培機構的業務空間幾乎被完全限制,如果各地完全執行,則行業內相關公司將受到徹底打擊。
7月26日,A股教育股哀鴻遍野,豆神教育、科德教育、勤上股份、昂立教育、學大教育等多股開盤跌停或跌超10%。
而港股教育股從上周五開啟慘烈暴跌模式,今天還在延續,截止發稿思考樂教育暴跌45.06%,新東方-S暴跌37.42%,卓越教育集團跌27.36%,新東方在線跌25.68%。而上周五,新東方-S已經大跌40.61%,新東方在線、思考樂教育跌超28%。短短兩個交易日,這些教培龍頭股市值最少已經暴跌了55%以上。
不過,跌得最痛快的還是美股。上周五,美股教育類中概股狂暴下跌,好未來直接跌掉了70.76%,高途跌63.26%,新東方跌54.22%!此外,無憂英語、有道、瑞思學科英語等個股跌幅均超40%。
在這份文件里,明確提出學科類教培機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對于那些以上市為目標的教培獨角獸來說,這不啻于晴天霹靂——再往前已經無路可走,但是如何轉型掉頭、如何讓資本平穩退出,最關鍵的是如何保持資金鏈的安全,確保在轉型之前不要倒下,已經成為這些獨角獸們必須面對的難題。
上市教培巨頭的市值紛紛腰斬、境況窘迫,但是未上市的“獨角獸”們境況更糟。
一年之前,教育培訓行業還是如日中天。2020年,中國教培行業的融資額達到586億,超過了此前10年融資的總和,其中僅猿輔導和作業幫的融資就達到了380億,在全部融資額中占了65%。猿輔導獲得了35億美元融資,成為全球最值錢的未上市教育獨角獸。猿輔導和作業幫獲得的都是專注后期投資的資本,彼時很多人都認為,它們離上市已經不遠。
根據IT 桔子發布“2020 年中國新經濟教育獨角獸”行業榜單,猿輔導估值近155億美元,作業幫的投后估值約 72.5 億美金,位列第二;VIPKID 估值位列第三,達到 45 億美元;掌門一對一在去年 9 月完成新的 4 億美元融資后,估值攀升到 40 億美元,位列第四;其余 9 家估值都在 10~20 億美元之間。
這些獨角獸中,在線 K12 教育的有 10 家,占絕對主導地位。“雙減”政策出臺,這意味著教育獨角獸主要力量都被擋在上市門外。雖然估值動輒高達百億,但它們瞬間失去了最大的業務來源以及前進的通道,這屆教培獨角獸可以說是“最難的一屆獨角獸”。
曾經的K12是投資者們下重注的黃金賽道,因此在每一家獨角獸背后,都站著一大批投資機構。獨角獸們沖刺上市的一個主要壓力,就是資本要退出,那么現在上市通道已經關閉,資本如何退出呢?
“那就要看怎么談了,根據機構的實際情況,甚至就是實控人和股東們的博弈了,對未來有沒有規劃,能不能成功轉型?誰愿意接盤?有沒有能力或者說想不想按目前的估值讓資本退出,”上述投資人說,但是如果沒人接盤,機構現金流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投資有風險,收不回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教育行業分析師表示,“雙減”新政或導致教培機構整體業務銳減7成以上,建議學科類機構盡早轉型,甚至轉行。目前,不少教培機構已經在向素質教育、職業教育方向轉型。
今年6月,好未來旗下少兒英語品牌“勵步英語”正式更名為“勵步”,并推出線下學習空間勵步兒童成長中心以及系列素質教育產品品類,包括英文戲劇、口才、美育、書法、益智、棋道等。瑞思教育宣布品牌從“瑞思英語”升級為“瑞思教育”,并將繼續拓寬素質教育業務版圖,入局STEAM教育及研學賽道等。
在職業教育方面,高途于今年4月將原跟誰學成人教育品牌更名為“高途學院”,并于7月19日上線高途App,主攻語言培訓、大學生考試、公考、教資等職業教育業務。7月,好未來整合輕舟考研幫、輕舟考滿分、輕舟留學等三個子品牌,推出好未來“輕舟”品牌,宣告進軍職業教育領域,將業務范圍拓展至傳統技能類、新型職業類與成人學歷類。
但是,轉型從來都不是說想轉就能成功。此外,教培企業規模越大、運營成本也越高,轉型期間將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如果承受得了壓力就能轉型成功,否則就只能面對失敗。
在這位投資人看來,獨角獸們仍然有轉型的能力和機會,但是任何轉型都是需要時間的,但真正的風險在資金鏈上:“很多大型線上機構都是把錢花在了宣傳和營銷上,背后很多資金都來自于銀行和資本的,一旦資金鏈斷裂、銀行抽貸,不管多大的公司,倒下去也是很快的。”
在行情好的時候,教培行業是最敢燒錢的行業, 2020年互聯網廣告收入增幅最大的品類就是教育培訓。據媒體報道,2020年教培行業的獲客成本高達3000-4000人民幣。
習慣了大手大腳花錢,但是自身造血能力并不強,曾經被資本 “ 催熟 ” 的 K12 在線教育,如今正面臨著轉型、深度洗牌。如何在行業極度深寒中活下去,成了這些獨角獸都必須面對的難題。
“雙減“政策出臺之后,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直指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三大問題:
第一是規模總量龐大。據統計,目前全國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十分巨大,已基本與學校數量持平,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如果任其發展,將形成國家教育體系之外的另一個教育體系,不僅增加學生課外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還會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第二則是違法違規情況突出。由于違法違規成本較低,導致無證無照機構屢禁不止,虛假宣傳、超前超標、亂收費、與中小學招生入校掛鉤等違法違規行為依然存在,機構倒閉、卷款跑路等事件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第三是被資本裹挾狀況嚴重。近年來大量資本涌入培訓行業,展開“燒錢”大戰,廣告鋪天蓋地,對全社會進行“狂轟濫炸”式營銷,各種販賣焦慮式的過度宣傳,違背了教育公益屬性,破壞了教育正常生態。
大亂必大治,”雙減“政策的出臺讓懸在教培行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終于落下,K12賽道已不再是金礦。
今年1月18日,中紀委網站連續發文公開點名批評作業幫等校外培訓機構,直指資本助推下的在線教育惡性競爭與監管問題。此后,幾乎每個月都有關于教育培訓的相關制度出臺,雖然形勢不容樂觀,但是很多人還是抱有僥幸心理。
此前,業界還有一種看法,認為今年出臺的一系列教育培訓相關政策,會讓腰部機構們逐漸被擠出市場,而大量的學生將流向頭部機構,畢竟后者有品牌勢能、有人才儲備,更有資本加持。而沒有辦學許可證的小機構們,憑借靈活的手段,也能活下來。
但是,”雙減“政策徹底打破了幻想,如果真的執行到位,那么無論大、中、小學科培訓類公司,都失去了存在的基礎。看看巨頭們今年以來的表現——
自今年2月高點以來,教育三巨頭——好未來、高途、新東方股價分別下跌93%、97%、85%,新東方、好未來、高途集團的市值分別僅剩66.62億美元、38.69億美元、8.96億美元,三家公司市值累計蒸發超11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300億元。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文件不僅劍指校外教育培訓機構,也對學校和老師提出了明確要求,比如”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嚴禁學校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等等。
其實,校外培訓和學校教育質量有密切的關聯。之前媒體已經多次曝光,不少老師在校外培訓機構任職,他們在學校并沒有盡到老師的本分,學校教育質量下滑,導致很多孩子不得不到培訓班學習。
教育公平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在“雙減”政策出臺之后,也有人擔心學科教育培訓會轉入地下,甚至是一對一的培訓,而這顯然會使得培訓價格更貴,對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來說更不公平。
但是,只有讓教育回歸本真,讓老師回歸本分,讓學生們在學校就能學到該學的東西,這才是社會全體最大公約數的教育公平。
左手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右手治理學校,“雙減”政策的出臺,體現了決策層推進教育改革的決心。“一年內使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三年內使各項負擔顯著減輕。”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說。
教育和資本脫鉤,已成大局。依賴資本助力的學科教培獨角獸們,如何從殘局中找到生機,這將非常考驗它們的能力和生存智慧。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