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美股研究社
無需預測,半導體行業熱潮里,大多數公司都會成為贏家,比如英特爾。
當然,如果它依然不能在具體業務上取得明顯突破,并抵擋住來自AMD和英偉達的競爭壓力的話,營收超過預期的次數再多也難贏得資本市場的信任。
在Q2季度,英特爾以調整后185億美元連續第十個季度超過分析師一致預期,但由于對后一季度指引和年度指引效果不佳,以及數據中心業務的不確定性,財報發布后股價仍下跌2.59%。
自一季度財報以來,英特爾股價累計跌幅超14%,由于數據中心、最新制程、代工業務落地多方面的不確定性,分析師們已經紛紛把目光放到2022年,短期內這家老牌巨頭還面臨許多困難。
隨著牽手臺積電和自動駕駛等業務加速落地,英特爾多管齊下的彎道超車戰略,能為陷入泥沼的它帶來脫困希望嗎?
二季度,英特爾實現調整前197億美元、調整后總營收18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還超過了上季度末給出的指引7億美元。凈利潤為57億美元,同比下降6%。
在財報發布后,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帕特·蓋爾辛格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說,銷售低迷的最糟糕時期已經過去。
但這對它而言已經不新鮮,這已經是英特爾連續十個季度營收超預期增長,此前分析師給出的預期是178億美元。
而且,回顧過去一年的成績,英特爾本季度的增長并不算明顯,再考慮到具體的營收業務來源構成,更能看出整體的發展情況。
英特爾的營收來自于客戶端計算事業部(CCG)、數據中心事業部(DCG)、物聯網業務、自動駕駛業務、存儲解決方案業務、可編程解決方案業務等。推動本季度增長的主力是客戶端計算業務、物聯網業務。
Q2英特爾個人電腦業務實現了創紀錄增長,CCG業務營收101億美元同比大漲6%,首次邁過百億營收大關,英特爾官方也表示該季度個人電腦芯片出貨量大漲了33%,可以說是吃上了一波消費者紅利。
實際上,按照數據研究機構IDC公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PC市場表現報告,全球傳統PC(包括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Q2出貨量為8360萬臺,同比增長13.2%。英特爾正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另一個則是AMD。
不過,相對于第一季度55.9%的增長率來說,PC市場的增長展示出不可持續性,需要關注其他業務。
自動駕駛業務Mobileye和物聯網IOTG業務也增長明顯,其余業務則不同程度下跌,尤其是市場最關注的數據中心業務同比下跌6%,加上第三季度的預期亮點不足,這是其盤后股價下行的主要原因。
算上這次盤后2.59%的跌幅,英特爾已經在過去四個季度的財報發布中獲得了三次股價下跌,這不是一個好預兆,投資者正在對公司的業務表現產生越來越多的失望情緒,哪怕營收和凈利都在健康的增長水平。
一季度被AMD在數據中心業務上“重拳打擊”導致股價下跌9%之后,至今英特爾已經下跌了14%有余,目前市盈率為12.11。相比之下,行業的平均市盈率為26.51,整體估值處在低區間。
愛德華·瓊斯(Edward Jones)分析師洛根·珀克(Logan Purk)表示,在半導體需求普遍強勁、行業缺貨狀態嚴重的背景下,本季度看上去優勢的數據不足以重振人們對英特爾的樂觀情緒。
“個人電腦的銷售情況可能很快會被逆轉”,他說,“企業應該有更大的目標。”
所以,在數據中心業務出現真正的拐點前,投資者們恐怕很難做出支持。
AMD是英特爾最大的敵人。
從“AMD YES”的個人電腦芯片,到競爭焦點數據中心(由服務器芯片等部分組成),英特爾必須正視這個對手,現在英偉達已經宣布進軍數據中心領域,腹背受敵的狀況可能真的來了。
第二季度,英特爾數據中心業務的營收65億美元,同比下降9%,但這個數據已經足夠讓部分人欣慰,因為在第一季度DCG的成績是暴跌20%,也是在那時旁觀者才意識到AMD帶來的競爭居然大到了這種程度。
畢竟當時AMD的數據中心銷量增長了一倍還要多。英偉達也不遑多讓,它已經在市值上超過英特爾,其中一個利好因素就是發力數據中心業務。
但英特爾也并非全無機會,畢竟家大業大,還有許多手段可以使用。
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分析師拉凱什(Vijay Rakesh)周日重申,AMD最新的服務器芯片性能確實再度提升,但供應很緊張,可能會減緩市場份額的增長。英特爾有機會捍衛自己的市場份額。
公司也是這樣認為,CEO蓋爾辛格表示下半年會讓數據中心業務恢復強勁增長,但不排除利用更低的價格吸引客戶的關注,換而言之,英特爾可能要打價格戰。
這或許不會讓部分投資者滿意,畢竟在本次財報電話會議上,高管表示消費者業務方面的產品價格已經有所調整,導致整體平均售價(ASP)偏低,如果數據中心銷售延續這個勢頭,公司整體的利潤率可能會不得不走低。
CFRA研究公司(CFRA Research)分析師安杰洛?齊諾(angelozino)對這種降價勢頭表示“對競爭格局感到擔憂”。英特爾預計第三季度的調整后毛利率為55%,全年毛利率也只有56.5%,但傳統上應該保持在60%左右,相對應的,本季度的調整后毛利率是57.1%。
用利潤換增長或許是無奈之舉,蓋爾辛格對降價的解釋是:“有些是競爭因素,也有混合因素,但競爭更強。”
“我們正在盡一切努力繼續贏得市場”,他說。
總結下來,美股研究社認為,英特爾的數據中心如果能在第三季度恢復良性增長,一個明確的拐點就將到來。
除了數據中心業務,英特爾也在其他方面積極突破,比如臺積電的合作、寄予厚望的自動駕駛。
3nm外包臺積電,自動駕駛落地,英特爾求變能否彎道超車?
英特爾最近一年做了兩件事,一是作為IDM2.0戰略的延伸,和臺積電達成3nm外包協議,二是自動駕駛加速落地。
Intel一邊和臺積電談起了外包合作,把天量產能送到它面前;一邊發力建廠,對外雄心勃勃地宣揚要重拾往日榮光。看起來是不是很矛盾?實際并不矛盾。
自建工廠和重回代工讓它獲得了來自美國政府的補貼,和臺積電的“友好”合作既為自己的IDM2.0爭取了時間,又擠掉了競爭對手AMD的一些位置。
AMD的芯片一直處于短缺中,現在大單花落英特爾,相當于一次側翼打擊。
7月2號,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英特爾和蘋果正在與測試臺積電3nm技術,并計劃明年量產,而在此之前,英特爾還和臺積電達成了另外一項3nm代工協議。更有深意的是,英特爾本次獲得的芯片總量甚至要高于蘋果,導致蘋果不得不推遲原定明年在手機升級上應用的3nm技術,轉而將3nm先用于iPad。
英特爾迫切希望利用3nm這個關鍵節點,重新奪回個人電腦和數據中心的市場份額。至于自動駕駛業務,或許是英特爾給予未來的一種保障。
7月20日,英特爾自動駕駛業務Mobileye宣布獲得許可并落地紐約進行測試,CEO阿姆農·沙舒亞宣布將在2022年擴大測試范圍并投入實際使用,正在和“非常非常有趣的汽車制造商”簽訂2024年和2025年的L4級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合同。
此前通用汽車曾經在2017年獲得類似的許可,但很快被撤銷,本次測試證明英特爾的自動駕駛業務在其余地區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作為當紅概念,自動駕駛或將給英特爾注入新的增長動力,并支撐起相應的預期。本季度Mobileye區間營收暴漲124%到3.27億美元,是二季度記錄最高水平。
盡管低于分析師預期的3.6億美元,但成長性已經充分顯現。隨著落地的加快,Mobileye和特斯拉等領先玩家在自動駕駛上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假設量產與大范圍應用的計劃能按時落地,誕生一個新的巨頭也是值得暢想的。
當然,在市場競爭、保險等配套服務方面,英特爾的自動駕駛還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對于一個注定要成熟的賽道和一家實力儲備充足的企業而言,先跑起來,就會先到達終點。
總而言之,英特爾未來會有數個拐點,能否彎道超車,就看它如何掌控方向盤了。
考慮到英特爾為整體轉型預留了很長的時間,或許對它的觀察也應該更加長遠,IDM2.0戰略和蓋爾辛格能給英特爾帶來多少改變,并不是幾個季度能判斷的事情。
畢竟全球半導體行業面臨的芯片問題還沒有完全過去,蓋爾辛格坦承這個問題可能還會短期惡化,真正復蘇是一兩年之后的事。但是,半導體行業的光輝不會褪去,正如他所說:“我們只是處于整個行業黃金十年的初期階段。”
英特爾也有可能會勝利,就像此前的AMD一樣。2014年,蘇姿豐出任AMD公司CEO時,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家公司還能從絕境中東山再起。
但現在,已經到了英特爾證明自己的關鍵時刻。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