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市值榜,作者|刀客,編輯|何玥陽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新能源汽車能夠在中國迅速普及,一個福建小伙默默做了十幾年的貢獻,才讓中國牢牢抓住了新能源汽車的“芯”,實現了“日本人發明了鋰電池、韓國人把它做大,中國人把它做到世界第一”的夢想。
這個中國人叫“曾毓群”。
他出生在福建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7歲,考入上海交通大學船舶系,畢業后分配至國企,只待了三個月,曾毓群就因為“才華未得到充分施展”主動放棄自己的“鐵飯碗”,轉而進入一家日本的新材料巨頭公司,31歲就成為這家公司唯一的中國大陸籍總監。
同樣因為“不安分”,1999年,曾毓群跟人合伙創立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LT),為各家企業提供各式電池,寧德時代便是脫胎于此。
如今的寧德時代是創業板的絕對一哥,市值過萬億。曾毓群以超過3000億的身家戰勝了李嘉誠、馬云,成為排名第三的中國企業家。
伴隨著寧德時代股價暴漲,各種質疑紛涌而至,寧德時代是不是太貴了?護城河在那里?業績翻倍是否能持續等問題,本文會將做一一回答。
創業板從來不缺瘋狂的故事,也不缺瘋炒的妖股。
這一屆“一哥”寧德時代同樣瘋狂,動態市盈率170倍,作為一家動力電池企業,市值高達1.3萬億,成為A股第四大上市公司,市值相當于1.5個中石油,3個中芯國際,近4個東方財富,8.5個中興通訊。
寧德時代的大漲給創業板帶來了巨變,7月13日,創業板指數一度超越上證指數,這是創業板12年歷史中的首次,整個市場沸騰了。
以前創業板也有龍頭暴漲十幾倍的情況,萬億級的龐然大物還是第一次出現。
寧德時代為何這么猛?
如果不考慮市場情緒,企業享有高估值,其特點無外乎兩種:賺錢能力強和成長性好。
賺大錢的公司至少會在產品、營運能力和運用杠桿三個方面占其一。
產品有競爭力表現為高毛利率,營運能力強表現為高周轉率,善于撬動更大的資金表現為高杠桿。這三個方面構成了“股神”巴菲特最看重的指標——ROE,即,凈資產收益率,這個指標代表的是股東投入的一塊錢在一年內獲得的收益是多少。
茅臺是高毛利率的典范,房企是高杠桿和高周轉的代表,都有不錯的凈資產收益率。
把寧德時代與茅臺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寧德時代只有在運用杠桿的能力方面稍微優越一點,但在制造企業里,55.82%基本是行業平均水平,所以寧德時代賺錢的能力算不上突出。
再來看成長性。從過往的數據看,寧德時代是不容質疑的高增長,從2014年到2020年,收入增長58倍,年復合增長率96.81%,扣非凈利潤從1309萬元飛升到42.6億元,增長了325倍。
寧德時代能夠多年保持超高速度的增長,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押中了動力電池這個高景氣賽道。
從汽油車到電車,不僅是發動機換成電芯,更是一場汽車工業的革命,中國也看到了一次在汽車工業上彎道超車的機會。
2009年,中國開始對新能源汽車采取“用補貼砸賽道”的模式,2009-2017年,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直接投資超3900億,占同期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額約42.4%。
政策的效果立竿見影,經過10年發展,2020年國內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6.7萬輛,2014-2020年銷量年復合增長率達62.3%。
雖然補貼帶來了一些亂象,但在新能源賽道上,中國的戰略和決策總體可以說是高瞻遠矚。近些年,歐美國家開始反應過來,迎頭趕上。
2020年1月,歐盟開始執行全球最嚴碳排法規,2020年銷售的95%新車碳排放必須達到95g/km,同比降幅需要達到22%,而此前每年的降幅約為3%~4%。
懲罰力度也是巨大的,每超出1g要繳納95歐元罰金,如果不執行這個政策,一輛車要交1萬歐的罰金。
不同于歐洲的高壓政策,美國使用了一貫的刺激方案,在拜登發布的2萬億刺激計劃中,新能源汽車得到了重點支持。
新能源汽車成了一條“國家級”角逐的賽道,各國政策共振也讓新能源汽車爆發元年快速到來。
從市場空間來看,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只有4%,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有望達50%以上,未來15年還有11倍的空間。
油氣車時代,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電車時代,動力電池將是車上的 “石油”。“芯片被禁了可能補不上,電芯被禁了我們能補上”,動力電池是每個國家必須爭奪的戰略制高點。
作為儲能裝置,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最重要的部件,相當于心臟之于人體的地位,在電動汽車整車成本中,占比高達30-40%。
動力電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寧德時代能夠押中這個賽道,多少有些幸運的成分。
1999年,曾毓群與兩位伙伴一起創立ATL,因成功解決聚合物鋰電池的鼓氣問題而一鳴驚人。2004年還拿到了蘋果ipod訂單。
由于競爭對手的價格優勢,2005年寧德時代背后的三大投資機構一同撤退,寧德時代又賣身給了曾毓群的老東家——日本TDK集團,ATL成為了一個100%日資企業。
正是這一次股權變動,催生了寧德時代。
2011年,因為國家法規限制,外商獨資企業無法生產動力電池,曾毓群與黃世霖決定將動力電池團隊完全獨立出去,成立了寧德時代(CALT)。
寧德時代能夠站在潮頭,除了技術過硬,還和政策密切相關。
鋰電池一直存在技術路線的爭論,最著名的是“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的爭論,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是雙方的代表,寧德時代成立之初就堅持三元路線。
三元鋰和磷酸鐵鋰技術之爭,核心的分歧主要是兩點,三元鋰電池具有續航能力強的優勢,但安全性較弱。而磷酸鐵鋰電池續航能力偏弱,安全性偏強,而且磷酸鐵鋰還具有10-15%的成本優勢。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期,續航能力是一個痛點,政策方面主要根據續駛里程劃檔補貼,續駛里程越高,單車補貼額也越高。
寧德時代脫穎而出,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從2018年的26%上升到了2020年的46%,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遙遙領先支持磷酸鐵鋰政策的比亞迪。
目前的動力電池行業是寡頭競爭格局,全球前五家企業占了79%的份額,這意味著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可以率先享受新能源汽車爆發的盛宴。
寧德時代高增長是技術優勢與政策共同帶來的。
而隨著國內新能源行業發展逐步成熟,政策方面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中不再對能量密度、續駛里程等設定目標。
也就是說,寧德時代靠政策傾斜獲得的先天優勢正在消退。
未來哪條技術路線能夠占得上風主要由市場決定。
目前,各個城市基礎設施逐步完成,特別是充電樁大規模建設,磷酸鐵鋰續航能力弱的缺陷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彌補。
反觀三元鋰電池的短板,安全問題一直是個不定時炸彈,尤其是去年夏天,有媒體統計,七月和八月份兩個月里能源電動車自燃事件發生了近30起,三元鋰電池的安全隱患一度引發熱議。
2021年磷酸鐵鋰的電池產量大增,這也表明了車企的選擇。
寧德時代在三元鋰電池方面具備絕對的技術優勢,雖然寧德提倡平衡發展,但在磷酸鐵鋰領域短板比較明顯。比亞迪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方面的優勢,寧德時代短時間里很難超越。
電動車發展到現在,替換電池就像手電筒換電池一樣簡單,車企并不需要為換供應商付出高額的成本,一旦磷酸鐵鋰電池再次成為主流,比亞迪很可能重回第一寶座,而寧德時代面臨的將是“買方市場”。
車企除了可以選擇換一個供應商,還可以選擇自建電池工廠,而且已經有車企這么干了。
動力電池行業有高資本投入、高技術壁壘和高不確定性的特點,一般車企不會盲目上馬,但正如上文所述,動力電池占整車的成本較高,大約為30%~40%。
為了控制成本、不被卡脖子、不需要將整車核心參數交給供應商,車企仍然有自建電池廠的動力。特斯拉,長城汽車、大眾、戴姆勒已經在自研電池,自建電池廠,這是懸在寧德時代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政策偏移、安全隱患抵銷技術優勢、車企自建電池廠的預期,寧德時代的護城河似乎在被瓦解,收入保持前幾年的高增長,恐怕比較困難。
再從利潤水平的角度看。
寧德時代的毛利率連續四年下滑,這還是在寧德取得國內50%以上份額,全球占有率第一的情況下。
毛利率代表企業兩方面的能力,一是對成本的控制力,二是企業產品的議價能力,也就是當成本上升時,企業是否可以通過提價把“壓力”轉移出去。
寧德時代毛利率連續四年下跌,就是因為對上游話語權很弱。
碳酸鋰在電池原料成本里占了50%,在電池中總成本占了10-15%,2014年碳酸鋰價格只有4萬左右,2021年碳酸鋰價格達到8萬,翻了一倍,其他的相關材料,如鈷,接連漲價,有“鈷奶奶”之稱。
寧德時代在上游鋰礦、鎳礦、鈷礦、碳酸鋰和氫氧化鋰、正極材料、鋰電設備等領域進行投資布局,就是為了減少上游成本上漲帶來的沖擊。
全球大放水加上新能源汽車行業爆發,短期來看,原料價格上漲的趨勢很難扭轉。
長期來看,寧德時代可能會面臨規模不經濟的困境。
規模經濟理論就是,當企業產品絕對量增加時,單位成本會下降,通過擴大經營規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從而提高利潤水平。
在三元鋰電池這里不能完全適用,這是寧德時代的又一個弱勢。具體來說,是因為其上游的原材料比如鈷,是稀有金屬,地球上儲量總共就那么多,當用到一定程度之后,價格必然會大幅上漲。
總體來說,寧德時代雖然是全球的老大,但是上游有大宗,下游是車企,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不強,未來也可能有較多致使其利潤水平下降的因素出現。
護城河是價值創造可持續性的關鍵,巴菲特說過“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公司周圍有多大的護城河。當然,我喜歡的是一座大大的城堡,環繞著一條有食人魚和鱷魚的護城河。”
寧德時代通過大規模的“押注”來鞏固自己的護城河,在新能源汽車的邊界沒清晰之前,護城河的安全也是相對的。
三元鋰和磷酸鐵鋰爭論還在繼續,車企自建電池廠的預期也持續存在,寧德時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能否守住護城河成為關鍵,再沒解決這些問題之前,質疑也會一直存在。
偉大的科技企業都有高估的階段,有些企業繼續前行成就了偉大,最后不再高估,有些企業則成了永久的泡沫。
投資本身就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押注,時間會檢驗一切。
參考文獻: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