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雷科技leitech
「中國的行業的格局,是和別處不一樣的」,用《孔乙己》的開頭來形容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可以說再合適不過了。即使是還沒畢業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在多年媒體的熏陶下,對互聯網行業「996」「大小周」「脫發」等詞網絡熱詞也是耳熟能詳。
在部分人眼里,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就像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大型吸血鬼,每年都要招攬一大批應屆生,將新鮮血液吸干凈后等到他們35歲就統統淘汰。盡管大廠對加班現象都做過相關回應,比如任正非就曾表示「華為沒有996的說法,更沒有007,我們最基層的員工想多加一點班也不行」,但互聯網行業「要錢不要命」的傳聞依舊籠罩在互聯網上。
不過在前段時間,互聯網行業大小周的慣例似乎出現了轉機:6月24日,快手宣布7月起取消「聚焦日」(大小周)安排;7月9日,字節跳動宣布8月1起取消隔周周日工作安排。美團旗下的美團優選更是發布公告,將自本周末(7月17日)起取消大小周工作安排,以最快的速度推行雙休工作制,可以說給國內互聯網企業樹立了榜樣。
盡管這些貫徹五天工作制的舉措獲得了大多數網友的一致好評,但網上有不少「打工人」認為取消大小周會大幅降低實際收入,表示「舍不得」。畢竟在這些企業里大小周會算作加班,能拿到雙倍工資。
考慮到不同年齡、崗位的員工對大小周有不同的見解,這里我們暫時不討論大小周對員工來說到底是難得的奮斗機會還是「資本家的無情壓榨」。不過此次三家互聯網大廠不約而同決定取消大小周,這件事在我看來其實并不只是「少上一天班」這么簡單。
解鈴還須系鈴人,想要分析為什么取消大小周,我們必須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需要大小周?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推行大小周,最直接的收益就是「周末也有人干活」。舉個不太準確的例子:大小周意味著一個月多出兩個「工作日」,一年能多出24個「工作日」,四舍五入多出一個月的工作時間。對業務重的企業來說,多出一個月時間意味著企業有更多的時間安排工作,變相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
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都想盡辦法搭上「互聯網」的快車,與網絡接軌實現業務的快速增長。對于這些企業來說,產品能早一天上線,在市場中就能多一份競爭力,也更有可能在其他品牌作出響應前拿下整個市場。對于這些「面朝藍海」的企業來說,不要說提前一個月了,即使是提前一天上線都能徹底改變有關領域的市場份額。
用更簡單的話來講,在企業眼里,每周多干一天,員工就能生產更多的內容,在同樣的時間內就能完成更多工作,為企業帶來更多收益。但問題是,大小周真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嗎?以我不算長的大小周工作經歷來說,「大小周提高工作效率」這種話真的不能一概而言。
大小周意味著「間歇性單休」,而體驗過單休的人應該都能體會「單休等于不休」這句話的意思。單休意味著你需要在16小時內平復過去6天內工作積攢下來的情緒,并為接下來的5天工作做好準備。這個16小時甚至建立在昨天能按時下班的前提下,但既然公司都要求大小周了,按時下班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小周」難以讓員工調整狀態,而不好的工作狀態也將直接反映在接下來的5天工作中。簡單地推行大小周,只會讓員工把原本5天能完成的工作,拖延至6天完成。從單位時間的角度來看,大小周與單休的出現,可以說拉低了員工的工作效率。
大小周的出現提高了公司的開支,但卻無法帶來更多勞動成果,變相提高了公司的運營成本,在我看來這是企業取消大小周工作制度的直接原因。從勞動法的角度,一般員工的大小周屬于「周末加班」,理應支付加班費用。一旦加班費與額外的行政開支無法換來更多工作成果,大小周自然沒有存在的意義。
剛才只是從企業自身的原因分析,但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到企業外部,不難發現取消大小周并不只是企業做出的「自愿」行為。
2021年,西門子數控(南京)有限公司因加班問題被有關部門行政處罰,成為了近期因加班被罰款的第一人。在通告中。南京市江寧區有關部門因西門子數控違反了工作時間規定,「76人超時加班」,對其處1.29萬元的行政處罰。
雖然說僅僅1.29萬元的處罰對相關企業來說并沒有任何實質性影響,此次「精準」的罰款行為也被部分網友認為是有關部門在相關要求下的「示范罰款」,更像是「自罰三杯」。但從此次罰款行為中,我們依舊能看出一些端倪:有關部門認為這樣的加班行為并不合理,開始關注「大小周」「996」的行為了。
而有關部門關注不健康的加班情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其實可以理解成「互聯網人口紅利已出現飽和」。畢竟在長達數年的「宇宙機」教育下,我國互聯網發展已經出現瓶頸,單純地「堆積」互聯網人才,已經無法在互聯網競爭中獲得競爭力。
舉個例子:在社區團購市場逐漸收窄的前提下,專注于社區團購的美團優選已經停止了大小周。但美團外賣和美團打車呢?這些還處于「奮斗期」的公司,又會不會跟隨大眾輿論落實雙休制度呢?我覺得未必。
自2014年移動互聯網大爆發以來,加班已經成為了互聯網企業「公司文化」的一部分。表面上這只是互聯網人的「自嘲」,但這其實是互聯網市場混亂無序的一種表現。盡管「快」是互聯網行業的關鍵字,但單純地疊加人力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合理的工作分配與資源管理方式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終解決方案。
盡管此次取消大小周只是極少數互聯網企業對「加班文化」的一次反省,并不能從實際出發改善一線員工的工作狀態。但從整體來看,「取消大小周」其實也是互聯網行業正規化的一種體現:它意味著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壓榨人力」與生產效率從來都不是正相關。有關部門的監管,更是給互聯網行業起了一個好頭,讓互聯網行業正規化「有跡可循」。
以加班聞名的互聯網企業都開始放棄大小周工作制,互聯網行業自然會朝著正規化發展,對人才也將更有吸引力。到那時候,距離我國互聯網行業又一次爆發還會遠嗎?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